古人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說的就是使用艾灸進行家庭自我調治。艾灸保健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為宜。
艾灸療法是人們留住美顏、抗衰老的保健療法之一,更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壽、抗衰老、防病治病的保健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艾灸的取穴方法、灸法以及艾灸注意事項。
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滋補肝腎,益氣壯陽,行氣活血,舒通經絡的功效,能調節血壓,降低血脂,增強臟腑功能,防病保健,抗衰老。艾灸療法是人們留住美顏、抗衰老的保健療法之一,更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壽、抗衰老、防病治病的保健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艾灸的取穴方法、以及艾灸注意事項。
1、體表標誌取穴法
體表標誌取穴法是根據人體體表各種標誌而取穴的方法,又稱自然標誌定位法,是指參照人體上不受活動影響、固定不移的標誌取穴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好記,是我們初學者最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
如五官、毛髮、指甲、乳頭、肚臍眼、腋窩、脊柱等,這些都是體表取穴所用的部位。如神闕穴在肚臍的中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臍眼。羶中穴在人體的兩乳頭連線的中間,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的正中間,素髎穴為鼻尖處,就是鼻尖的正中央,等等利用這些標誌一般都可以比較容易準確的找到所需要的穴位。
2、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一種以患者的手指為尺寸標準來量取穴位的方法。每個人的手指的長度、寬度與自身各部位存在一定的比例關係,所以在患者自我施灸時,用自己的手指尺度比量更符合折算的要求,取穴更加準確。
手指比量法又分為以下三種:
一是中指同身寸:中指彎曲時中節內側兩端橫紋之間距離為1寸。適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二是拇指同身寸:拇指第一關節的橫度為1寸。適合於四肢部位取穴的直寸。
三是橫指同身寸:又稱「一夫法」。是將患者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 伸直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準,以四指寬度為3寸,即「一夫」。適合於 下肢、腹部和背部取穴的直寸。
3、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根據人體的骨節來選定穴位的方法,也是利用人體骨節作為標準測量全身各個部位的大小和長短。根據它的尺寸可以折合成比例作為定穴的標準。但並不是每個人的骨節長短都是一樣的,所以這種方法並不是適合於所有的人。而且這種取穴方法也相對比較複雜,必須慢慢來才能學習掌握。人體的全身骨度尺寸圖見下圖,大家可以自行查看,認真研究,慢慢來掌握這種取穴方法。
那麼以上三種取穴方法就全部介紹完了,它們分別是:體表標誌取穴法、手指比量法和骨度分寸法,我們再來看取穴及施灸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取穴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人體的穴位是通過人體正中央的正中線劃分的,右邊和左邊的穴位相互對稱,但中央的穴位無論是前面或後面的都只有一個,其他的穴位則都是在左右二邊對稱的位置上各有一個。
那麼我們如何確定找到正確的穴位?
灸法的初學者找穴位時經常懷疑自己找到的穴位是否正確?怎樣才能確認自己找到的穴位是正確的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只要你在尋找按壓穴位時,感覺到有酸脹、麻木或疼痛的感覺,或者按壓後感覺到疾病引起的疼痛得到了緩解或解除,這說明你找到的穴位是正確的。
艾灸作用的是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面,所以艾灸治療時,穴位的選取不必和書上所描述的位置絲毫不差,大體位置選對了就可以,這一點與針刺療法是不同的,針刺療法所要求的選穴是非常嚴格的,因為針刺的點是非常小的,那麼艾灸不像針刺那樣對穴位的準確要求那麼嚴格,艾灸的穴位只是一個面的問題,所以相對來取穴的難度要容易一些。
施灸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很多患者是首次自己施行灸療,心裡沒底,忐忑不安,甚至不知道如何進行施灸,施灸後也是手忙腳亂,沒有按程序進行,抓不住施救要點,這樣多少都會影響灸療的效果。
對於首次自行施灸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放鬆心情,不用緊張,用平和的心態來做艾灸,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施灸前後各喝一杯溫開水。接著是根據施灸的穴位位置固定好體位,施灸者的體位既要適合艾灸操作的需要,又要注意舒適、自然。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確定好體位後就是找準穴位,按自己習慣的選穴方法尋找準確的穴位,初學者可以在選準穴位後,可以在穴位處做一個記號,以便指引後續的灸療。
在進行艾灸時,選擇正確的施灸體位也是尤為重要的。正確地選擇體位既可方便施灸者選取穴位、施灸操作,又能使患者感覺到自然舒適,是灸療中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我們必須重視。艾灸常用的施灸體位及適合灸療的部位有六種,分別是:仰靠坐位、側伏坐位、俯伏坐位、仰臥位、側臥位、和俯臥位。具體的體位姿勢圖詳見下圖,大家可以自己查看,慢慢體驗,逐步掌握。
最後一點施灸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要確定正確的艾灸用量。
確定正確的施灸量(包括施灸時間、艾炷的大小和數量)是保證灸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施灸量一般是取決於疾病種類、病情程度、患者的體質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
艾灸一般來說每個穴位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要求:
頭面部灸療時間宜短,久了會容易上虛火。背部時間也不可太久,太久也會口乾咽燥,腹部、下肢、 腰部可以久些,一般把穴位灸到微微發紅,有紅暈覺發熱即可換位置了,疾病及患者體質不同,灸治時間也不一樣,養生保健灸,及普通疾病的灸療,時間宜短,頑症、重症,灸療時間宜長。
體質強壯者宜長,久病體虛者宜短,成年人宜長、小兒、孕婦、老年人宜短。另外還有初次接受灸療的人時間宜短,長期進行灸療的人時間可以長一點。
同時,每個人的耐受力是不一樣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灸療時間的長短,有些人最多時灸療每次可以達到達2-3個小時。
利用純陽艾火長期溫灸養生要穴,具有補益腎氣,健脾和胃,促進脾。腎運化的作用。扶養一身正氣,使正氣不絕,脾土肥沃,腎水充盈。土沃、水盈、氣足便能生長萬物,潤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會健康長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