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粉彩還有一個獨有的特徵,即在粉彩瓷器的口部和底部都施有松石綠釉,俗稱「綠裡綠底」。松石綠釉非常淺淡光潤,釉面猶如粥皮,由於是一種低溫彩釉,釉面常帶有細小的紋片,像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面而形成的細波,綠彩附著在白釉上非常緊密,幾乎沒有爆釉現象,這一特點,乾隆時期首先出現,一直延續到晚清。
乾隆粉彩器的紋飾主要以纏枝蓮花做主體,分別加飾夔龍、夔鳳、蝙蝠或瓔珞、八吉祥等,組成各種祥瑞吉慶,美意延年的內容圖案,其造型更是精益求精,不論是大型陳設瓷,還是小至幾釐米的扳指、鼻煙壺,造型都非常規整,很少出現夾扁和歪曲現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鏤雕瓷為乾隆時期所創,各式鏤雕瓶,包括轉心瓶、轉頸瓶、套瓶及各式轉足碗等,千姿百態,其他時代是無法比擬的。
百鹿尊是清代乾隆年間流行的陳設瓷。因器腹上繪有粉彩百鹿圖而得名。由於鹿與「祿」諧音,又稱為「百祿尊」。祿及俸祿,是朝廷給予各級官吏的俸金和祿米。百祿形容俸祿之豐厚,所以說百鹿題材紋飾是祝頌加官進祿的吉祥圖案。
粉彩百鹿紋尊
粉彩百鹿圖常於淺綠色山坡上,有深綠色的參天古樹,遠處山巒疊翠,近處百餘種各色梅花鹿在山坡上或奔跑、或嬉戲、或覓食、或小憩,千姿百態,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之景,如上圖。
百花不露地是乾隆時期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裝飾題材,其繁美的花紋彰顯了18世紀大清帝國的昌盛與統治者追求完美的審美嗜好。百花不露地為乾隆朝彩瓷之集大成者,花紋裝飾華麗至極,窮盡能工巧匠之能事,令後世嘆為觀止。
粉彩萬花獻瑞大葫蘆瓶
《陶雅》稱:「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於鬼斧神工。」此類瓷器通體裝飾雍容華貴,畫面中百花爭妍,千姿百態,奼紫嫣紅。或低枝傾斜垂弓而復昂,取勢自然;或花團錦簇,嬌態盈盈,聚散有致。構圖嚴謹,繁而不亂,意趣鮮活。花朵通常以重彩鋪填,層次豐富,明淨典雅;花葉大小、向背深淺不一,穿插合理。花卉種類繁多,不勝分辨,使人仿佛置身百花叢中,目不暇接。此種裝飾出現於雍正一朝,自乾隆發展到極致,嘉慶初年仍見燒造。其製作工序之繁縟,設色之豐富,繪畫之多彩,當為彩瓷之翹楚,見上圖。
乾隆粉彩器的款識有青花、紅彩、金彩等種類,官窯器大多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少數為「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民窯器有書六字或四字篆書款的,但是字體極不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