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剛上市就敢這麼玩!名創優品 逆天了!

2020-12-21 葉檀

沒有用戶價值,一切都無從談起。

需求側改革橫空出世,整個中國都在猜,到底需求側改革是什麼?

看了很多文章,說到點子上的不多,從供給側時代到供給側+需求側雙時代,是一場中國發展史上空前的大變化,是歷史性的潮流趨勢,不可逆且無法阻擋,其變化背後本質上在於供需關係權利的讓渡。

歷史上,日本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情形。日本作家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次消費》裡面,曾經很精闢地把日本社會消費劃分為四段:

第一段是,戰後重建,物質上從零到一;第二段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均質消費;第三段是,個性化「創費」階段,「創費」顧名思義,創造屬於自己的消費方式;第四段是,無品牌,簡約風的本土消費。

不難看出,前兩個階段,更多屬於供給決定需求,用戶相對被動,而後兩個階段,用戶無疑越發主動,個性花也好,簡約風也罷,風格切換而已,供給天平已經朝著用戶需求,一發而不可收拾!

回到中國,看看你身邊的人,他們都喜歡什麼?

80後在追求簡約風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Z世代們在潮玩、國貨裡,越扎越深!

從消費趨勢看,70後、80後是中國消費的現在,Z世代則代表中國消費的未來。

正所謂,大勢不可違,理解趨勢,捕捉趨勢,方能百戰不殆,只會跟風模仿而不懂創新,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流星般划過天際,不帶走一片雲彩。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常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成了這個時代,人們追求的最主流。實際上,如果從結果倒推,不難發現,這種理解大錯特錯。

在快時代,真正脫穎而出的,都是能慢下來,深刻理解用戶需求,打造爆款產品,精耕商品價值的公司,優衣庫是這樣,小米是這樣,名創優品還是這樣。

在美國上市不久的名創優品,最近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證明「不賺快錢、永續經營」,需要產品為王,需要創新致勝!

產品為王 創新致勝

12月18日,名創優品發布最新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名創優品營收達到20.721億人民幣,環比二季度增長33.4%。

利潤方面,三季度名創優品實現毛利潤5.224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37.7%,按非國際會計準則調整後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021億人民幣,相較於上一季度大幅攀升140.8%!

經過我們的計算,三季度名創優品的毛利潤率達到25.2%,比上一個季度提高近1個百分點,和2018年水平接近,足見疫情時代其驚人的經濟復甦能力。

從收入和盈利情況,衡量一個企業的狀態,有幾種方式,最好的一種方式是:收入和盈利同步增長,且盈利增速高於收入。

這種情況出現往往意味著,企業正在蓄勢待發,產品市場反饋熱絡。

事實上,拆解名創優品的財報,我們發現,名創的銷售費用在2020年3季度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4.5%,比2020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增速低於收入增速。

用更低的銷售費用,獲得更高的收入,這說明什麼?

這是強大產品力的體現!

疫情就像鍊金石,企業真強還是虛胖,一試便知。

疫情之前,很多企業單純靠營銷博出位,做營收,疫情之下,不少企業發現營銷模式越來越走不通了,產品力不足,創新力不夠會出現大問題,輕則傷筋動骨,重則關門倒閉,這樣的公司每每看了都揪心。

資產負債表上,2020年三季度,名創優品的存貨下降了7000萬,現金及等價物增加1.1億,進一步驗證真強者名創優品的產品在市場上確實是反響強烈。

我常和葉檀財經的分析師團隊說,分析公司只看數字遠遠不夠,數字不過是結果的反映,這是後視鏡,結果能長成這樣,需要向前看,功夫在數字之外。

葉國富說,中國零售業經過了三個時代。1.0時代是低價時代,誰的價格更低誰有好生意。2.0時代是性價比時代,從2010年開始,以優衣庫、小米和名創優品為代表。現在是3.0時代,要回到以IP和文化創意為主。

他進一步說道,「今天如果只是講性價比,感動不了90後的消費者」。

90後們確實變了,他們買東西要有情感,要能帶感,沒那味兒的產品,永遠不會對路。

想要產品持續有80後、90後、Z世代們的那味兒,需要持續的產品創新,靠性價比靠不住。

名創的產品創新體現在哪裡?

最主要體現在設計上,體現在讀懂Z世代情緒上。

葉國富也曾表態,名創優品作為聯名大佬,和眾多頭部IP進行了聯名,迎來了下一個高增長,就是新用戶的擁抱,這是產品的創新。

儘管我在財經圈,不在潮流圈,但為了理解消費潮流的變化,潮流聖地、時尚場所隔三差五總會去逛逛。

這些年,潮流趨勢裡最大的兩股勢力,一個是國潮,另一個就是聯名潮或跨界潮。

這兩股趨勢的崛起,其實剛好和《第四次消費》裡,日本作家三浦展所說的「創費」相契合。

年輕人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過去追求品牌,追求大品的生活方式做切割,國貨、聯名款恰逢其時,剛好給了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對於名創優品來說,捕捉這種潮流變化,是有內在基因的。

名創優品的產品採用的是共享設計的方式,讓全世界的優秀設計師,在自己的平臺上,展示才華,利益共享。這種做法,讓名創成了潮流代言人。

另外,名創在全球有300多個買手,時刻跟蹤全球各地的消費動態和消費趨勢,捕捉日本、韓國、美國、瑞典、法國等各國時尚元素,任何一個潮流趨勢的細微變化,都在名創掌握之中。

還記得,名創火了之後,國內一度掀起「優品」風潮,最終50多個模仿者,最終活下來的也只是鳳毛麟角。

為什麼會這樣?IP、設計,這些無形資產,無形卻有大價值的核心競爭力,複製不來,模仿不去。

沒感情的商品,不會有生命力,我一直覺得,名創的商品帶著情緒、帶著感情,這和我寫東西一樣,這可能是名創產品力的極致體現。

最近,名創做了微電影,名叫《情緒管理局》,這部片子溫暖治癒,傳達出來的思想是:只管撒野,不做情緒奴隸。

用商品管理情緒,用商品表達情緒,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產品理念了。

如果說設計是名創製勝的核心軟實力,那產品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體系無疑是名創走向輝煌的硬核能力。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名創優品打造出獨特的「三高三低」產品理念。

什麼是「三高三低」?

即高顏值、高品質、高頻率,及低成本、低加價、低價格。三高三低,既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能力,既是一個結果,也是一個體系。

名創優品目前和全球600多家優質供應商合作,每一家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如果你逛過名創優品的商店,肯定會記那款讓人過目不忘的圓錐形設計的名創冰泉。據我所知,為了打造出這款極為個性且有視覺衝擊力的瓶體,名創優品找了幾十家工廠,最後只有一家能做。完全光滑,沒有任何突起的瓶體,對產品一絲不苟的「匠人精神」,從名創優品對壓鑄工藝的高要求上略見一斑。

這就是名創優品尋找供應商的態度。

名創優品採取711產品上新策略,即每7天從1萬個設計方案裡挑選出100款產品進行上架銷售。

名創有一個很著名的選品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有一套獨到的遴選機制,負責對商品進行挑選。

商品上架之後,名創還會根據大數據實時追蹤上架效果,動態精細化管理,優勝略汰。排名後100位的產品自然會被淘汰掉,而排名前500位的產品是暢銷款,確保留在貨架上的永遠是「經典暢銷款」。

11個品類,超過8000個核心SKU,7天100款的上新速度,這就要求匹配極高的品控水準。

我知道葉國富對名創優品的產品質量要求極為嚴格,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一點冗餘度都不給自己留。

為此,名創優品專門構建了一套由國家質檢機構、權威第三方質檢機構以及內部品控團隊共同協作的「1+1+1品質管控體系」,確保名創出品質量。

此外,葉國富個人還出資1億元成立「名創優品億元品質保障金」,用於商品質量問題發生時對消費者先行賠付,消除後顧之憂。

葉國富這一做法,讓我想起最近直播帶貨頻繁翻車的情況。

直播帶貨的網紅們,為了追求便宜,追求所謂性價比,其實壓根就沒注意品控的問題,辛巴也好,老羅也好,都是亡羊補牢,而真正的零售人,是未雨綢繆,讓品控走在銷售前面。

名創優品是「逆勢」本尊!

2013年,電商衝擊,實體店關店潮,名創優品逆勢誕生。

2016年,馬雲們轉戰線下做O2O,做新零售的時候,名創優品已經在全球開了1 400多家店,成為現象級存在。

名創優品就像零售界的打臉王,總是做出一些開始讓人看不懂,最後明白過來,人人爭相模仿。

2020年,名創優品又幹了不少讓同行匪夷所思的事情。

戰略性後退+關店退守是2020年零售業的主流操作,但名創優品卻反其道而行之。據2020年三季度財報,名創優品名創優品在全球逾85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超過4330家門店的零售網絡,其中在中國市場拓店超過2633家,海外市場超過1697家。

根據財報信息,名創三季度在中國逆勢擴張了100家門店,在海外為8家。

10月15日在美國上市,其後一周時間內,位於巴黎老佛爺百貨旁邊的法國首家門店開業,這也是名創優品自紐交所上市以來在歐洲開設的第一家門店;12月15日,名創優品在冰島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冰島也成為名創優品進駐的第一個北歐國家。

三季度是海外疫情最厲害的一個季度,歐美等國家疫情不斷創新高,這個時候,歐美企業不斷傳出關店裁員的聲音,而名創竟然還在不停開店,道理在哪?

和其獨特的合伙人模式,關係密切。

一般的品牌連鎖加盟體系,其實是花錢買品牌,加盟之後,成功與否靠個人努力了,和品牌關係是脫節的。加盟方和被加盟品牌的利益,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割裂,甚至對立的。

而名創不同,他們採取的是合伙人體系,採用全球門店一站式標準化管理的直營託管模式,合伙人和名創之間的關係是共享利益,利益共同體。名創人俗稱做甩手掌柜、天天分錢。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加速集中,馬太效應盡顯,如果把加盟看做是一個行業,採用合伙人模式的名創,未來可能同樣會坐享馬太紅利。

2020年,疫情之下,實體門店一度是無法開門迎客的,我們是看著名創優品做全平臺,打通渠道的。

從財報上看,名創在天貓、淘寶、京東、微信小程序等全渠道布局取得很大的成績。

2020年第三季度,名創優品在電商渠道的營收佔比達到5%,相較2019年同期佔比不足2%,增幅明顯。

有句話叫厚積薄發,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轉換的時代,一旦私域流量鋪墊完畢,後續的轉化效果和效率會越來越高。

截至9月30日,名創的私域流量池子裡,消費會員數量已經突破2550萬。這次用戶的粘性將給名創未來的成長帶來巨大的紅利。

真正的好生意越做越輕鬆,因為成功的經驗,可以快速複製,規模越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FANG等網際網路巨頭們沒有天花板的不斷成長,本質就是規模效應的無邊界體現。

名創優品的商品,既有簡約風,又有個性化,既在中國適用,事實證明,歐美日本印度同樣合適;名創優品的合伙人模式,打造利益共同體,更是不分國界,全球通行。

馬雲當年做淘寶,沒幾個人看懂,結果馬雲成就了萬億阿里,葉國富做名創優品,同樣沒多少人懂,可名創如今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自有品牌零售商。

12月18日,名創優品發布三季報的同一天,名創優品又做了一件讓不少人「看不懂」的事情,推出了一個獨立新品牌「TOP TOY」。

「TOP TOY」定位為亞洲潮玩集合店,主要聚焦10-40歲男女消費群體,產品覆蓋盲盒、藝術潮玩、日漫手辦、美漫手辦、娃娃模型、拼裝模型、積木等七大核心品類,商品價格為39元至上萬元不等。

在發布會現場,葉國富表示,名創優品正在轉型為「新零售平臺型企業」,連結全球優質供應鏈、設計和創意資源,依託全球布局的零售網絡,服務10億級全球消費者。

轉型「新零售平臺型企業」,服務10億消費者,這是葉國富和名創優品的新志向。

為了弄懂「新名創優品」,看來我得趕緊去趟廣州,花時間好好逛逛,好好研究下剛開業的「TOP TOY」旗艦店。聽說這家「TOP TOY」開業3小時,銷售額突破15萬,勢頭很猛。

看懂Z世代,理解價值千億的新業態,對我來說,挺重要!

相關焦點

  • 葉檀:剛上市就敢這麼玩,名創優品 逆天了.
    在快時代,真正脫穎而出的,都是能慢下來,深刻理解用戶需求,打造爆款產品,精耕商品價值的公司,優衣庫是這樣,小米是這樣,名創優品還是這樣。 在美國上市不久的名創優品,最近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證明「不賺快錢、永續經營」,需要產品為王,需要創新致勝!
  • 名創優品上市,意味著什麼?
    可以說,名創優品不僅在國內市場玩的風生水起,而且已經走向國際,向更多更強的零售巨頭髮出挑戰,這足以證明它所具有的實力。 名創優品的上市,既在情理之中,也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為何說是意料之中?
  • 靠假貨發家、搞垮同行的名創優品又來了!這次盯上千億級上市公司
    更低的價錢體驗到高度相似的產品,名創優品的商品中心執行副總裁說過這麼一句話:「美好生活與價格無關」,但「美好生活」跟營收有關呀!平均每家店年營收為476萬。名創優品能火,在座的各位都有責任。優衣庫的LOGO靈感!無印良品的陳列啟發!會玩!
  • 名創優品上市,別想複製模式
    創業7年上市,市值超過60億。一直被視為「仿日系」品牌的「十元店」名創優品,今日終於登陸美國紐交所。按照北京時間今天(10月15日)晚間21:45公布的發行價,名創優品發行價定為20美元/股,高於此前16.5-18.5美元的定價區間。按照此定價計算,市值60億美元以上。
  • 名創優品會暫緩IPO嗎?剛準備上市就遭遇「黑天鵝」
    名創優品的營收主要來源於生活用品的銷售、「許可費,基於銷售的特許權使用費以及管理和諮詢服務費」和其它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用品銷售收入佔比在2020年財年小幅下降為89.7%,加盟商費用為5.88億元,佔比小幅上升達到6.6%,為名創優品第二大營收來源。 「有時候企業發展節奏跟上市節奏,以及資本市場的環境並不能匹配。
  • 名創優品上市後推獨立潮玩品牌 稱不會重走泡泡瑪特路
    原標題:名創優品上市後推獨立潮玩品牌,稱不會重走泡泡瑪特路    上市後的
  • 名創優品上市後推獨立潮玩品牌,稱不會重走泡泡瑪特路
    上市後的名創優品野心正在不斷彰顯,這次目標是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的潮玩領域。12月18日,這家於10月中旬登陸紐交所的企業發布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報,和業績表現一起引發關注的還有潮玩新品牌TOP TOY(頭號玩家)的發布。
  • 名創優品上市後第一份財報,它還穩嗎?
    總體而言,名創優品正從疫情的影響中逐漸恢復,但相比去年的正常時期,情況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好。 名創優品上市之際,《電商在線》曾在文章《名創優品衝關紐交所》中分析過它的商業模式,也預測其在進入一個更大競技場之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渠道、品牌都是關鍵詞。 這個季度的財報顯示,至少在渠道上,名創優品的開店速度開始減緩,尤其在原本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場上,新增店鋪只有個位數。
  • 名創優品挖角泡泡瑪特
    毫無疑問,上市讓名創優品迎來了高光時刻,從「十元店」成功逆襲為綜合零售領域的龍頭企業。而在線下門店繼續擴張的同時,名創優品也在其它領域不斷做出嘗試。(配圖來自Canva可畫)入局潮玩的名創優品近期,上市成功後的名創優品有了新的動作——宣布開設潮玩集合門店TOPTOY,正式進軍潮玩市場。
  • 上市後首份財報虧損近17億元 名創優品入局潮玩能否「力挽狂瀾」?
    近日,名創優品發布了上市紐約證券交易所後的首份財報。
  • 名創優品被罵廉價還能上市,為啥?!
    主持人 | 邱思睿經濟學家圈商業評論員 | 王強主持人:名創優品上市了,怎麼評價它現在的成功?王強:名創優品在美股掛牌上市,一定程度上我覺得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第二個方面來說就是在2015年、2016年馬雲等等推新零售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家就覺得新零售的標杆就是兩個——阿里自己的盒馬鮮生,還有一個就是這個名創優品。就感覺那個時候如果它上市,我得給他一千倍的市盈率才行。當時市場上經歷了這樣高光時刻,大家把它識別成一種代表未來的一種商業趨勢,它反過來過了四五年才終於上市。
  • 名創優品計劃上市,無印良品哭了!
    後來才知道,名創優品是山寨,無印良品才是正版。可偏偏,我們知道後依然喜歡去名創優品消費,這大概是貧窮的錯吧!那你知道名創優品和無印良品的區別嗎?有一種尷尬叫做「山寨碾壓正版」先來說說正版無印良品,來自日本的雜貨品牌,日文翻譯過來就是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2005年,無印良品開始進軍中國市場。
  • 名創優品真的做好上市準備了嗎?
    9月23日,成立僅7年的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書,擬以「MNSO」為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開募資1億美元。伴隨著招股書的遞交,名創優品走入了聚光燈下,然而,這一照卻照出了問題。
  • 名創優品的老故事不靈了
    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名創優品的主業在線下,由於疫情的衝擊,其今年前兩個季度業績近乎腰斬,三季度的情況也只是剛從「至暗時刻」中走出。2020年的最後兩個月,紐交所和港交所各有一個IPO備受市場矚目:「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從創立品牌到登陸美股僅用4年、「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首日暴漲超100%。兩者的成功共同向市場證明了一件事:時代變了。抓住年輕人,才能抓住未來。「抓住年輕人」的故事總是迷人,資本市場從不吝惜為成長性付出溢價。
  • 美國上市12天「十元店」名創優品著急了
    在指甲油被檢出致癌物質後,名創優品近日首次公開就此事發聲。10月27日,在名創優品舉行的主題發布會上,商品中心執行副總裁竇娜表示,公司將以十倍的價格召回問題指甲油。此時距「指甲油門」發生已時隔一個月。發布會上,除了宣布以「十倍的價格召回問題產品」,表明清除問題產品的決心,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還表示,公司將構建「1+1+1質量管控機制,將品質戰略作為第一戰略。所謂1+1+1,是三道品質保障的關口,即自檢、他檢和國檢。名創優品將組建「質檢實驗室」,擴容全體系的質量團隊,以實施自檢。同時,將邀請全球頂級第三方產品檢測機構,在產品上市前進行「他檢」。
  • 名創優品入局潮玩,能打得過泡泡瑪特嗎?
    泡泡瑪特依託盲盒在業內跑出了新高度,但盲盒只是潮玩行業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潮玩領域實則暗潮湧動,而且也湧入了一大批玩家。剛上市不久的名創優品推出潮玩新品牌「TOPTOY」,首家旗艦店計劃於12月18日在廣州正式開業;酷樂潮玩在全國擁有200多家線下門店,據悉其盲盒銷售額已破億。  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分散且競爭激烈。
  • 名創優品上市後推出首個潮玩品牌 盲盒、手辦等39元起
    原標題:名創優品上市後推出首個潮玩品牌,盲盒、手辦等39元起   12月4日,記者獲悉,
  • 名創優品高調進軍潮玩,慘遭滑鐵盧!盲盒要變「泡沫」?
    名創優品在12月18日舉行的品牌發布會上,推出了上市後的首個新品牌——「TOPTOY」,獨立開店運營,建立潮玩全產業鏈一體化平臺,打造亞洲潮流文化集合地,而盲盒為其七大核心品類之一。
  • 名創優品的「野望」
    公司如願上市,自己的身價也來到了300億,不過時年43歲的廣州阿富依舊還是那個愛出風頭的年輕人,上市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思考。名創優品上市,然後呢?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名創優品正式以「MNSO」為股票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開盤報價24.4美元,較20美元的發行價上漲22%。董事長葉國富的身家也一夜暴漲,來到了45億美元,彼時的廣州阿富可謂是躊躇滿志,準備伸展自己的拳腳。
  • 名創優品推出獨立新品牌,交鋒泡泡瑪特,搶佔亞洲潮玩市場
    近日,有消息稱,名創優品要推出新的潮玩品牌Toptoy,搶佔中國潮玩市場。這是該公司在10月15日紐交所上市後推出的首個新品牌,將獨立開店運營。「TOPTOY」定位是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至40歲消費群體,產品包括盲盒、藝術潮玩、手辦等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