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詞典||拿鐵Latte&卡布Cappuccino

2021-02-07 布袋咖啡


風和日麗的一天,我走進星X克,菜單一如既往懸掛在吧檯的正上方。一周一度的腦內選擇困難大戰又開始了。


「好多種咖啡啊,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焦糖瑪奇朵……完全不懂這些是什麼……但是為了不暴露我可恥的無知並且保持我高冷而又牛逼的自我認知,我是不會像一個鄉巴佬一樣問東問西的!就點卡布奇諾了!」


羞於啟齒?為了大家的面子,布袋來給大家掃個盲。


簡單粗暴一點


拿鐵/卡布奇諾=意式濃縮+牛奶+上層奶泡/厚奶泡

卡布奇諾和拿鐵是奶咖界甚至是整個咖啡界的左右護法。


全世界消費杯量最高的咖啡飲品,估計就非它們莫屬了。



為什麼呢?人類想要提神,又不想吃苦。奶咖以及花式添加劑咖啡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濃濃的奶味/甜味/巧克力味/迷の氣味蓋住咖啡的苦味,但是提神的咖啡因還在,目標get


Latte在義大利語裡指「牛奶」,真正的意譯是「牛奶咖啡」

Cappuccino在義大利語裡是「泡沫咖啡」,特用來形容它表面厚厚的奶泡。


從配方上來說,拿鐵和卡布奇諾兩詞的定義挺不明確的,很多咖啡師到現在都不清楚如何從數值上(精確的牛奶:咖啡比例)區分這兩種飲品,區分二者唯一的概念區別就是:拿鐵的牛奶比卡布奇諾的多,奶泡比卡布奇諾的薄。

先來拿鐵,牛奶與意式濃縮的質量比例為3:1~5:1,意味著若意式濃縮有30克,那牛奶就有90克到150克。這個比例的數值多有浮動,總體來說,若是在星巴克、Costa這些大連鎖裡,買到的拿鐵牛奶量會較多;若是在獨立的精品咖啡館裡,拿鐵的牛奶量就會較少。

Latte在英語國家裡泛指Café Latte,但是在義大利,意式咖啡文化的起點,Latté指的是純牛奶,所以若是在義大利點一杯「Latté」,服務生一定為您奉上一杯潔白的牛奶.

所以...沒錯,寫作拿鐵,讀作拿(niu)鐵(nai)。


那麼卡布奇諾呢?牛奶與意式濃縮質量比例大概為2:1~3.5:1。因此理論上來說,卡布奇諾的杯質量會比拿鐵的小一些。佔據一杯卡布奇諾大量空間的是奶泡,奶泡中含有大量空氣,所以很佔體積,但是質量很小。卡布奇諾較少的牛奶含量,導致它的咖啡味道會比拿鐵要重。

為什麼要加這麼多牛奶呢?那我們去喝拿鐵不就相當於是喝了一大杯牛奶?就如同在咖啡詞典||意式濃縮中所提到,意式濃縮的味道特別強烈,強烈到大部分人都無法駕馭。聰明機智的歐洲人就通過往裡面加奶(沒錯,他們也這麼對待紅茶),來削弱意濃的苦味,加入牛奶的香甜味。若是不了解意式濃縮是什麼的同學們,Leon再次建議您去歷史信息——咖啡詞典||意式濃縮進行預習,理解意式濃縮理解對於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十分重要。Leon十分清楚,雖然大部分讀者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親自動手做咖啡,但是了解一下自己日常消費品的出品方法,有百益而無一害。你可以知道你有沒有被商家坑,你也可以根據製作方法找到自己的喜好。最重要的,你還可以掃(zhuang)盲(bi)給身邊的人看,給他們塑造一種自己英勇文藝又博學多才的高富帥/白富美認知。好的,想要了解它們的做法,那麼最好就先看看這兩款飲料的組成元素。


從本質上來說,兩款飲品除了牛奶部分,其他並無區別。意濃大家已經有所了解,那麼這兩款飲料中的帶有「奶泡」的特殊牛奶是怎麼制出的呢?

下圖是一款十分流行且規格標準的意式咖啡機,我們對它進行分析。

中間兩個突出的手柄狀東西在咖啡詞典||意式濃縮中的視頻有過演示,裡面的碗狀凹陷用來放入咖啡粉,然後旋進接口,出水,萃取意式濃縮。但是那旁邊兩個棒狀物體是什麼東西???


這兩個棒狀物體,就是製作奶泡的關鍵,我們稱之為「氣針」。按動上方的氣閥,它就將意式咖啡機內部鍋爐燒出來的超高溫蒸汽快速釋放出來。實操時請一定注意,裸露的氣針口一定不要對著人,將近百度的高溫蒸汽可以輕鬆燙傷人的皮膚。

氣針的一個作用此時就不言而喻了,就是升溫。使氣針口沒入液體的液面,再打開氣閥,高溫的蒸汽進入液體傳熱,能在10秒內將一杯液體升溫至80度。若是這樣加熱牛奶,其成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蒸牛奶」。

蒸牛奶需要一種特殊的器皿,我們稱之為「奶缸」,或者是「拉花缸」。缸身往往呈水桶狀,開口略大,以方便變換倒出牛奶的流速。



往奶缸裡加入冷牛奶(冰箱的2°C冷藏室存放),倒入大概3/5的奶量,然後將氣針略微抬起,放上奶缸,使氣針略沒入奶液面。打開氣閥,此時會發出急劇的「滋滋」聲,加熱就此開始了。有心的朋友可以去星巴克坐坐,刻意聽的話,大概會被這個聲音吵暈。

打奶泡是意式咖啡中的一大重點,奶液中的脂肪,使得牛奶能夠撐起一個個小泡泡。就像吹肥皂泡一樣,肥皂泡的外壁是有特殊分子結構的肥皂水,那麼奶泡的外壁就是通過牛奶裡的脂肪和蛋白成分撐起來的一個個小泡。不同的奶咖要用不同的奶泡量,你怎麼控制氣針來得到你想要的奶泡量?在確保奶泡量的同時,還要保證打出來的奶泡足夠細膩。沒入氣針頭的深淺?放氣壓大小?甚至你選擇那一款牛奶(脂肪含量不同)。都有講究。

牛奶打好了,倒入裝著意式濃縮的大杯裡,拿鐵/卡布奇諾就做好了?

拉花,Latte Art,是咖啡世界的一種別樣魅力。通過手臂的協調,使白色的滑膩細小奶泡浮在咖啡油上,構成不同的圖案,以此來達到賞心悅目的目的。由於製作拿鐵的奶泡與卡布奇諾相比更薄,所以以拿鐵的形式拉花,較少的奶泡更能自由運動。而以卡布奇諾來說,較厚的奶泡所產生的笨重性質使其無法完成非常複雜的圖案,所以卡布奇諾的拉花較拿鐵的拉花往往要簡易得多。Latte Art,直譯為拿鐵藝術,這個譯名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拉花是「專屬」於拿鐵的。


接下來看看美國Verve Coffee Roaster的咖啡師,來給我們講解拉花中的細節和變量。



請注意,大部分星巴克、Costa門店不提供拉花,它們往往用打包紙杯出品咖啡,所以拉花好壞對於它們的咖啡沒有影響。若是想要看到酷炫的拉花,請找找一些小的精品咖啡館,說不準就藏著一個怪物。



通過拉花這樣的一種特殊的手法,順滑牛奶與意式濃縮終於融合在了一起,變成了最終擺在面前的那一杯拿鐵,或者卡布奇諾。其間辛勞,並不是一張簡單的咖啡結構圖能夠解釋的。希望大家鄭重對待每一杯咖啡,不僅僅為了付出的二三十塊錢,也為了咖啡師、咖啡農奉上那一杯背後的大量勞動。


請看看知識分子咖啡的卡布奇諾出品全過程,依舊是萌萌噠的Kyle來解說。

現在就肯定有人想要問了。你說了這麼多,拿鐵和卡布奇諾到底味道怎樣?有何區別?我在此以比較客觀且淺顯的方式來分析一下二者的味道、口感。拿鐵,由於其牛奶含量較卡布奇諾來說更高,咖啡的味道就愈加的被稀釋,奶味也更加之重。那些非常厭惡咖啡苦味的小夥伴們,你們不妨從拿鐵開始,從最稀的咖啡裡,找找咖啡除了苦味以外其他的微妙風味。

卡布奇諾呢,牛奶含量少,且一大部分是細膩的奶泡,它的咖啡味道自然會濃鬱許多,加上厚厚的細膩奶泡,喝一杯正宗的卡布奇諾就像是一頭栽進柔軟的席夢思裡。口感厚重細膩,帶有更重的咖啡味道。更喜歡濃一些咖啡的同學們,在拿鐵與卡布奇諾之間,我安利給你們卡布奇諾。



各位朋友們無論是在星巴克這種大連鎖,還是在小的精品咖啡館,請儘量都不要再往拿鐵或卡布裡面加糖,或者至少加糖之前嘗一下真正的咖啡是什麼味道。無數咖啡專家一致認同,糖是咖啡原味的殺手。本就已經被牛奶稀釋多倍的咖啡飲品,再加上一包包白糖黃糖?我先去買一瓶3塊的可樂壓壓驚。不僅如此,有些人一直會抱怨喝咖啡對身體不好,看看那一杯杯咖啡裡的糖和奶油,那對身體能好嗎?對於一杯好咖啡來說,加糖,既埋沒原味,也對身體不好。


那麼,都加了這麼多牛奶了,拿鐵和卡布真的能體現咖啡豆的質量嗎?


答案是可以的。哪怕是加了如此之多的牛奶,風味無比強烈的意式濃縮也並沒有被完全蓋住。當然,加了牛奶之後,人的舌頭對咖啡本身風味感知能力會大幅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嘗不到咖啡味。哪怕是外行,在面對一杯以商業豆製成的拿鐵,和一杯以精品豆製成的拿鐵時,他依舊能明確地找到那一杯更加優秀,只不過外行可能暫且說不清道不明精品豆究竟好在哪裡。上海的Seesaw咖啡館曾經推出了SOE耶加雪菲拿鐵,小編的朋友依舊在充斥著牛奶的拿鐵中找到了耶加的獨有花香,這真實說明了咖啡豆對牛奶咖啡的影響。真正厲害的咖啡館,不僅要能做好單品咖啡,也要能做好意式咖啡,單品是研究和精心,意式是生活。當然,還是要說一句,奶咖雖然沒有消滅舌頭對風味變化的感知能力,它至少大幅度降低了感知能力。





業內人士將拿鐵這一類加了牛奶的咖啡稱為奶咖或奶基咖啡。從專業角度來看,這些奶基咖啡的研究價值並沒有黑咖啡高。做咖啡研究的,一定是研究純咖啡的,而本不該研究純咖啡+牛奶,在挑剔的專家眼裡,奶咖應該叫做咖啡飲品。

儘管在專業領域並沒有得到太高評分,但是在藝術以及生活領域,奶咖卻佔了上風。奇特而美妙的拉花總是讓咖啡賞心悅目,被稀釋的咖啡也更能讓廣大怕苦的群眾接受,香甜而細膩的蒸牛奶也使其更容易入口。有人評論說奶咖將世界上最美妙的兩樣東西:咖啡&牛奶,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飲用奶咖,已然成為了一種悠哉悠哉的生活態度。如果這麼說,純咖啡偏向技術宅領域,那麼奶咖就偏向生活領域。孰優孰劣?Leon不知道。因為,咖啡終究是人喝的,人決定了「咖啡」這個詞的定義,個人主觀的強加對於廣大群眾來說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專業不專業?誰管你,好喝就行。


意式咖啡是一種生活。



相關焦點

  • 咖啡詞典拿鐵Latté & 卡布奇諾Cappuccino
    卡布、拿鐵、摩卡?這都啥玩意?」傻傻分不清楚?布袋告訴你!拿鐵/卡布奇諾=意式濃縮+蒸牛奶+上層奶泡/厚奶泡若是不了解「意式濃縮」含義的朋友請移步歷史信息——咖啡詞典||意式濃縮Latté在義大利語裡指「牛奶」,所以拿鐵的直譯意其實應是「牛奶咖啡」Cappuccino在義大利語裡是泡沫咖啡的意思,特用來形容其表面厚厚的奶泡。
  • 咖啡教室︱你分得清cappuccino和latte嗎?
    今天早晨在給同事做咖啡的時候,就被她的一個問題難倒了:「cappuccino和latte究竟有什麼區別?」當時腦袋有點空白,只是略略回答了她,後來查了下資料,才發現自己說得並不對,頓時感覺心塞塞,我連這些基本的概念都沒有完全搞清楚哇。其實cappuccino和latte之間的區別還是挺大的。於是乎就準備了這篇文章,不僅可以幫助自己鞏固下咖啡知識,也許還可以幫助到大家,現在心情舒暢多了。
  • 從拿鐵、卡布到澳白、短笛乃至布雷味,這些大眾和小眾的意式咖啡都有哪些
    對於愛喝咖啡的你,美式、拿鐵、卡布也許並不陌生,但flat white(平白/澳白)、piccolo(短笛),甚至breve(布雷味)你是否知道呢
  • 卡布(Cappuccino )、拿鐵(Caffè Latte)傻傻分不清楚 !
    卡布奇諾和拿鐵的配料是完全一致的:牛奶+奶泡+Espresso!不同之處就在於卡布奇諾是以奶沫為主的,拿鐵則是以牛奶為主。
  • 咖啡課堂丨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美式咖啡的區別
    cappuccino 卡布奇諾一般來說,卡布奇諾的成分中 espresso 濃縮咖啡、milk牛奶跟 foam 奶泡的比例是 1:1:1,這個字是義大利文,而義大利人早餐最常搭配的飲品就是 cappuccino。
  • 咖啡賞析丨萬物皆可拿鐵!
    這篇文章列舉了部分當前或許還在流行的拿鐵飲品,看看有沒哪杯你喝過哦!西蘭花拿鐵Broccoli latte誠然,這種西蘭花拿鐵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粉末產品的營銷策略,而非真正的咖啡產品開發計劃。墨爾本的一名顧客指出,這種咖啡的味道就像「一碗綠色的牛奶漿糊(green, milky mush)」。另一位顧客則給出了一個比較「冷靜超然」的評價:「我的咖啡裡多了些蔬菜,所以,沒什麼可抱怨的。」
  • 點咖啡只會說「coffee」,卡布、拿鐵、焦瑪怎麼辦?(雙語)
    小譯平時就很愛喝咖啡,每天早上一杯咖啡,保證一個上午神清氣爽。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有哪些不同類型的咖啡呢?不同類型咖啡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一起來看看吧~Americano 美式咖啡兩SHOTS 的濃縮烘焙咖啡,然後倒入熱水~cappuccino 卡布奇諾用濃縮咖啡和泡沫牛奶調成,有較多泡沫。
  • 咖啡拉花做成這樣,還讓人喝嗎?小哥哥親手教你拉花,調製櫻花拿鐵,牛軋糖拿鐵,紅絲絨拿鐵和抹茶拿鐵...
    今天的雪梨一如往常,天上的雲像一朵朵棉花糖,散落在淡藍的畫布上,我起身給自己做了一杯拿鐵,看著奶泡在陽光下畫成心,嗅著咖啡散發出的堅果味,恍然自己來到澳洲已經整整一個月,而手中的咖啡是在這個國家學到的第一件事。
  • 你分得清拿鐵,卡布奇諾和瑪奇朵嗎?咖啡小白必看
    Latte 拿鐵The term 「café latte」 literally translates to 「coffee milk.」「拿鐵咖啡」一詞的字面意思是「咖啡牛奶」。Although there is no standard recipe for making a latte, it generally involves adding steamed milk to a single shot of espresso.拿鐵儘管沒有標準的配方,但通常需要將蒸汽好的牛奶加到一杯意式濃縮咖啡中。
  • 【咖啡常識】摩卡咖啡和拿鐵咖啡,卡布咖啡的區別
    摩卡咖啡和拿鐵咖啡是我們在咖啡館看到最多的花式咖啡,很多人認為摩卡咖啡和拿鐵咖啡差不多,今天我們來說說摩卡咖啡和拿鐵咖啡的區別。       摩卡咖啡是意式拿鐵咖啡 (Café Latté)的變種,和經典的意式拿鐵咖啡一樣,它通常是由三分之一的意式特濃咖啡,摩卡咖啡(Caffè Espresso)和三分之二的奶沫配成,不過它還會加入少量巧克力,可以說摩卡咖啡是意式咖啡中最花俏的一種,其中可以加肉桂、可可粉,已經不是單純的咖啡了,比拿鐵的泡沫少,取而代之的是牛奶、鮮奶油與巧克力。
  • 出國五年還不會點咖啡?學會了再也不尷尬!
    / 咖啡的種類 /在開始我們的英文點單小課堂之前,先和阿美一起來了解下咖啡的種類吧。你知道嗎?美式,拿鐵,卡布,摩卡其實都是意式濃縮為基底做出來的。不過,GET了這些咖啡的「名字」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你還需要學會這些——如果想要冰咖啡只要在咖啡品種名之前加上「iced」即可比如 iced latte,iced americano
  • 花式咖啡 | 怎麼區分拿鐵,卡布,澳式咖啡 Flat White
    >(長按複製)FrontStreetCoffee       拿鐵、卡布、摩卡,咖啡館的必點項目,在這些熟悉的面孔中,唯獨Flat White這款飲品最讓消費者和咖啡師撓頭習慣了「拿鐵就是拉花「,「摩卡就是有奶油」的咖啡愛好者,提起這款飲品往往一頭霧水。       Flat White,究竟是個什麼鬼?
  • 美式咖啡不是"American coffee",不要說錯了
    英文說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點不到自己想喝的咖啡呀!在開始我們的英文點單小課堂之前,先來了解下咖啡的種類吧。你知道嗎?美式,拿鐵,卡布,摩卡其實都是意式濃縮為基底做出來的。如果想喝到豆子最純正的香味,如果你有減脂瘦身的需求,最棒不過一杯醇香且超低卡的美式啦!
  • 咖啡英語大科普丨除了latte你還知道什麼?
    完整名字應該是「咖啡拿鐵」(coffee latte),因為 latte 在義大利語裡就是「牛奶」的意思。好多人第一次去星巴克的時候以為「紅茶拿鐵」、「抹茶拿鐵」是紅茶味、抹茶味的咖啡,結果點來了發現就是杯奶茶(咩哈哈哈哈)。在意式咖啡裡加點牛奶,就成了拿鐵。當然熱拿鐵的話,表面還會有一層淺淺的奶泡,經常看到的咖啡表面的拉花,就是用奶泡或者在奶泡上做的啦。比如這種
  • 一文帶你看懂咖啡廳的咖啡飲品分類(咖啡小白的入門科普貼)
    雖是老照片,但是現在的義大利仍然是這樣卡布奇諾cappuccino和咖啡拿鐵latte可能是意式咖啡中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兩個飲品。我大概是11年開始喝咖啡的,直到現在我也常常點這兩種咖啡。按照傳統來講,卡布奇諾是有著厚厚奶泡的牛奶咖啡。
  • 【英語加油站】認識咖啡
    Espresso is just a very small cup of strong black coffee, but cappuccino is espresso mixed with frothed milk.
  • 你知道星巴克咖啡的英文名稱和區別麼
    卡布奇諾是一種以意式濃縮咖啡為基礎的咖啡飲料,起源於義大利,傳統上是用蒸氣打牛奶泡沫製作的。卡布奇諾(cappuccino)的特點在於其頂部豐盈的奶泡(foam)。一般來說一杯卡布奇諾的結構為1/3的奶泡(foam),1/3的熱牛奶(steamed milk)和底部1/3的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
  • 來點「咖啡」英語提神醒腦吧~
    例如:espresso(濃咖啡)、long black(黑咖啡)、macchiato(瑪奇朵)、cappuccino(卡布奇諾)、latte(拿鐵)、mocha(摩卡) 等等。今天我們就以星巴克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點咖啡時怎麼用英文表達需求~
  • 拿鐵到底是不是咖啡?
    拿鐵(latte)是一種世界聞名的咖啡類型,既能提神醒腦,又不至於過分苦澀。不過,拿鐵這個詞到底指的是不是咖啡呢?拿鐵——「latte」這個詞來源於義大利語中的caffè latte,意思是「牛奶咖啡」。但如果你走進義大利的任何一家餐館或咖啡館,對服務員說要一杯latte,店員會給你一杯牛奶。
  • 拿鐵被玩壞了,看完驚呆!
    這篇文章列舉了部分當前或許還在流行的拿鐵飲品,看看有沒哪杯你喝過哦!西蘭花拿鐵Broccoli latte去年,繼在拿鐵中加入薑黃粉 turmeric 或抹茶粉的熱潮之後,澳大利亞的一家咖啡店最近推出一種西蘭花拿鐵(broccoli la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