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知識|頭孢菌素類與大環內酯類藥物聯合應用的理論依據

2020-12-12 騰訊網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屬於β-內醯胺類,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成而達到殺菌目的,為繁殖期殺菌藥。

大環內酯類由鏈黴菌發酵產生,由14-16元內酯環組成的弱鹼性抗生素。通過阻斷50s核糖體中肽醯轉移酶的活性來抑制病原菌蛋白質的合成,為生長期抑菌藥。

傳統藥理學認為,快速抑菌藥(大環內酯類)與繁殖期殺菌藥聯用,前者可快速抑制病原菌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使得病原菌處於靜止狀態,會減弱後者的殺菌作用。近年來的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可歸納為以下六點,為兩類藥物聯合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01

擴大抗菌譜

臨床上大多數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菌混合感染,頭孢菌素類對G+、G-和部分厭氧菌,大環內酯類對大部分G+、部分G-,以及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等非典型病原體有效。因此兩者聯用可擴大抗菌譜。

02

體內分布不同

大環內酯類肺組織濃度遠高於血藥濃度,例如昂樂欣體內吸收後最高可達148倍,14天後也可達97倍;頭孢菌素類雖組織穿透力強,體內分布廣,但組織濃度低於血藥濃度,如硫酸頭孢喹肟,吸收後組織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50%。

03

作用部位不同

頭孢菌素類主要在細胞外液中發揮抗菌活性,進入細胞內較少;大環內酯類在各類細胞內有明顯蓄積,可用於殺滅細胞內病原菌,如支原體。兩類藥物作用部位不同,因而藥物間發生拮抗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04

針對不同生長期的細菌

頭孢菌素類主要殺滅繁殖期細菌,大環內酯類則抑制生長期細菌的繁殖。細菌內毒素是引起全身性炎性症候群或膿毒症的主要原因,頭孢菌素類在殺死細菌的同時,促使內毒素從細菌細胞膜上釋放出來。研究表明,頭孢菌素類單用誘導的細菌內毒素釋放量較多,與大環內酯類聯用可降低細菌內毒素的釋放量,改善臨床症狀,達到良好的臨床效果。

05

用藥劑量差異

已研究證實,當頭孢菌素類藥物達到對機體具有完全保護水平時,對大環內酯類的活性影響不會出現。臨床上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量較大,與大環內酯類合用不會出現拮抗作用。

06

充分發揮藥物的特性

大環內酯類藥物可在巨噬細胞內聚集,遷徙到感染部位釋放,提高抗菌效果。頭孢菌素類破壞細菌細胞壁和胞質膜的完整性,影響細菌對藥物的主動外排,可維持大環內酯類藥物在菌體內較高濃度,有利於殺滅細菌。有些大環內酯類藥物(如替米考星、泰萬菌素)可促進動物機體免疫功能,如促進NK細胞活性和巨噬細胞增生、吞噬,提高中性粒細胞趨化,更有利於頭孢菌素類發揮殺菌作用。

來源:齊魯動保

免責申明:本微信訂閱號所發資料信息來自網際網路收集,主要用於供給大家學習、交流。我們尊重原創作者和單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焦點

  •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急診成人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應用
    不推薦對無肺炎急性單純性氣管-支氣管炎患者進行常規抗菌藥物治療。權衡獲益與不良反應後,一般可選用青黴素類、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或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阿奇黴素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用藥方案:阿奇黴素 500 mg/d,共3 天。
  • 大環內酯類藥物,你要的都在這裡了!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以下簡稱大環內酯類)係指由具有大環內酯環結構的不同化合物構成的一個家族,其活性源自大環內酯環。大環內酯環是由一個多元碳的內酯環附著一個或多個脫氧糖所構成的一類聚酮化合物,如紅黴素化學結構如下:
  • 獸藥知識|獸藥聯合用藥知識點,獸藥的臨床配伍
    因氟喹諾酮類藥物同時兼具聯合應用都有協同作用。如:恩諾沙星+阿莫西林,恩諾沙星+粘桿菌素,恩諾沙星+林可黴素,恩諾沙星+TMP等。 二、獸藥聯合應用之拮抗作用 青黴素不能和氟苯尼考、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黴素聯用。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頭孢菌素|雙硫侖樣|氯黴素|-健康界
    鞘內注射超過2萬單位或靜脈滴注大劑量本品可引起青黴素腦病(肌肉陣攣、抽搐、昏迷等反應)。4、二重感染治療期間可出現耐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過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所有抗菌藥物都可引起二重感染。
  • 獸藥市場上常用的藥物分類
    抗菌藥分類: β -內醯胺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醯胺類、氯黴素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磺胺類 常見抗菌藥物的作用機理4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對G+菌作用強,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桿菌肽等 4增加細菌胞漿膜的通透性:多肽類、多烯類 4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如: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大環內酯類和林 可胺類 4抑制細菌核酸DNA的合成如:喹諾酮類
  • 10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大全
    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規定:患者在使用青黴素類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黴素皮膚試驗。因此,無論成人或兒童,無論口服、靜滴或肌注等不同給藥途徑,應用青黴素類藥物前均應進行皮試。停藥72h以上,應重新皮試。
  • Nature:突破性新方法合成出上百種新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2016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合成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一類被用來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的方法。多年來,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一直是大環內酯類藥物,它們是通過改變一種天然形式的紅黴素而產生的---但是最近幾年,細菌已對這些藥物的很多種產生耐藥性。因為 發現改變紅黴素的新方法存在困難,這也就意味著研發成本一直在上升,所以新的大環內酯類藥物較慢地來臨。
  • 一文了解:9大類抗生素的功效與代表藥物
    第一類 β-內醯胺類 β-內醯胺類係指化學結構中具有β-內醯胺環的一大類抗生素,包括臨床最常用的青黴素與頭孢菌素,以及新發展的頭黴素類、硫黴素類、單環β-內醯胺類等其他非典型β-內醯胺類抗生素。
  • 科學家發現新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科學家發現,最近在智利沿海斷層線附近發現的一種愛好海洋硫的微生物可以產生一種新的18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macplocimineA。 「尋找新藥的形式和途徑很多,但微生物常常是成功的。」該研究的資深作者,麥可·G·德格魯特傳染病研究所的內森·瑪格維博士解釋說。在抗生素雜誌。
  •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14:16 中國醫學科學院胡友財等研究人員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 痤瘡的5大類常用藥物解析
    外用藥物:維A酸乳膏、異維A酸凝膠、阿達帕林凝膠、克痤隱酮凝膠、他扎羅汀乳膏、維胺酯維E乳膏等。口服藥物:維胺酯膠囊、異維A酸膠丸、阿維A膠囊等。注意事項:1.維A酸類外用藥物建議晚上睡前小範圍使用,且不宜使用於皮膚褶皺部位,患處應避光。2.Ⅰ級及Ⅱ級單獨使用外用維A酸類軟膏即可,Ⅲ級以上可聯合口服藥物,療程通常在12周以上。3.①維A酸類藥物有致畸性。外用類型相對較為安全,但妊娠起初3個月內及哺乳期女性禁用,育齡女性使用期間嚴禁受孕。
  • 泰萬菌素+氟苯尼考、喹烯酮+黃黴素……獸藥的聯合用藥使用
    單一用藥可對某一種或幾種病有較好效果,但畜牧生產以投入產出為經營考核指標,聯合用藥考慮各病因以及症狀可顯著改善患畜、提高動物福利。 抗生素類藥物聯用是否具有協同作用?這可以通過(1)棋盤稀釋法確定其部分抑菌濃度指數(FIC)大小(2)時間殺菌曲線方法、(3)E-test方法上述三種方法之一來判斷各類抗生素合用(協同作用)是否具備藥理學基礎,其他類藥物聯用主要依據其特殊的藥動-藥效特點互為補充,如丙磺舒與青黴素聯用給藥,丙磺舒可競爭性抑制腎小管對青黴素的排洩,提高血漿濃度延長半衰期從而達到更好療效,另外也有擴大抗菌藥物抗菌譜、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飼料轉化率等方面的考慮
  • 常見的抗生素藥物解讀——第一代頭孢菌素篇
    實際上,不在醫生的指導下,私自給孩子服用抗生素,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那麼接下來,本章將會給各位寶爸寶媽們講述常用的抗生素藥物種類之一——第一代頭孢菌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相對於青黴素而言,抗菌範圍更廣,作用力更強,孩子過敏反應相對出現的情況較少,也很少發生過敏性休克,不良反應較少。
  • 頭孢類的藥都屬於抗生素嗎?兒童用的頭孢克肟之類的,危害大嗎?
    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臨床(含兒科)使用的頭孢類單方藥物共36個品種,複方製劑有8個。居前五位的口服頭孢類藥物是頭孢地尼、頭孢克肟、頭孢克洛、頭孢丙烯和頭孢呋辛酯。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因其抗菌性能優良, 毒性相對較小, 在臨床抗生素應用中佔重要地位。
  • 常用抗菌藥物相互作用表,果斷收藏!
    氨基青黴素類、具甲基四氮唑的頭孢菌素和拉氧頭孢 尿酸抑制劑(別嘌醇)、乙醇(應用頭孢菌素類後飲酒)、口服抗凝血藥、阿司匹林 增加皮疹發生率;出現戒酒硫樣反應;增加出血危險性(由於低凝血酶原血症);防止此類頭孢菌素引起的出血反應 廣譜青黴素 口服避孕藥、雌激素、β-阻滯劑 通過青黴素清除能阻礙避孕藥失活的腸道細菌,使避孕藥失效;刺激雌激素代謝或減少腸肝循環,降效
  • 記住這4類抗菌藥,有致聾風險!
    由於氨基糖苷類藥物的代謝能力有家族遺傳性,一些特殊人群在長期應用氨基糖苷類之前,建議行遺傳學篩查,對內源性易感患者儘可能避免應用氨基糖苷類。 2 大環內酯類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可引起耳鳴、聽力障礙等不良反應,其耳毒性多發生在治療後4-8d,一般停藥後1-3d可恢復,2周後可完全消除,偶見持久損害的報導。
  • 記住這5類藥,有致聾風險!孩子慎用!
    由於氨基糖苷類藥物的代謝能力有家族遺傳性,一些特殊人群在長期應用氨基糖苷類之前,建議行遺傳學篩查,對內源性易感患者儘可能避免應用氨基糖苷類。 2 大環內酯類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可引起耳鳴、聽力障礙等不良反應,其耳毒性多發生在治療後4-8d,一般停藥後1-3d可恢復,2周後可完全消除,偶見持久損害的報導。
  • 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一般來說,幾乎所有臨床醫師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β-內醯胺類的致敏性;氨基糖甙類的耳毒性;大環內脂抗生素在臨床上應用量大,面廣、品種多、更新快、各類藥品之間相互作用關係複雜,聯合用藥日趨增多,預防用藥日趨廣泛。因此臨床上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耐藥性仍然逐年增加。這些部題的發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與藥物的有效選擇、合理應用敢有重要關係。
  • 放過「抗生素」吧,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近日,西安市胸科醫院醫務科聯合藥劑科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辦了2020年提高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現場諮詢活動,在門診大屏滾動播放視頻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的重要性,倡導大家齊心協力,安全合理應用抗微生物藥物,減少藥品不良反應,遏制細菌耐藥。
  • 這5類易誘發室速藥物必須牢記!
    「醫學界」&「哆啦問藥」的聯合打造的藥物專欄——《藥事檔案》正式上線啦。 這個專欄匯聚了不同領域藥學專業人士的經驗與智慧,將從多角度講述藥物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