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事業發展科 黃思圓
微編:事業發展科 王家明
校對:事業發展科 宋 璽
審核:事業發展科 羅國豔
導讀 Introduction
幾個月前,株洲縣的劉叔叔發現口腔內右側長了一顆類似「黃豆」般大小的小包塊,因沒有任何不適感,劉叔叔以為是上火所致,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可幾個月來腫塊增大出現疼痛,且痛感逐漸加劇,劉叔叔這才前往當地縣醫院進行「消炎」、「抗感染」輸液治療。然而經反覆三次治療依然未見好轉,這才讓「雲淡風輕」的劉叔叔感到有些焦慮不安,遂立即前往株洲市中心醫院口腔科探明究竟。經檢查,劉叔叔口腔內的「頑固」腫塊竟是患上口腔癌。
株洲市中心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張勝介紹,劉叔叔之所以會患上口腔癌主要還是與他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有關。原來,劉叔叔平時喜好嚼檳榔,已5年有餘,再加上40餘年吸菸、飲酒的習慣也是口腔癌的導火索。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包括舌癌、頰黏膜癌、牙齦癌、軟硬顎癌、頜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頜竇癌以及發生於顏面部皮膚黏膜的癌症等。
以舌癌發病率最高,其次為頰黏膜癌及牙齦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60歲為發病高峰,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口腔癌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在所有癌症病種中口腔癌發病率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45%~5.6%,正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
口腔癌產生的原因口腔癌的發生原因非常複雜,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等許多方面,但是跟我們密切相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咀嚼檳榔的習慣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早已於2003年將檳榔列入黑名單,和菸酒、砒霜等被同視為一級致癌物。醃製過後的檳榔對黏膜的損傷更加嚴重,有嚼食檳榔習慣的人患口腔癌的發病率較普通人群高出十餘倍。
2、長期嗜好煙、酒
吸菸致癌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不爭事實,長期吸菸更是導致口腔癌和肺癌的重要原因。酒本身並未證明能夠致癌,但酒精可能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進致癌物進入口腔黏膜,因此好飲酒也易增加患口腔癌的機率。
3、口腔衛生差
人們常說"牙口好,胃口才好",而口腔的健康狀態就像是一面明鏡,反映著人們的健康質量。若口腔衛生習慣差,口腔則逐步發展成了細菌或黴菌滋生、繁殖的溫床,從而有利於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正處於增生狀態的細胞則對致癌物愈加敏感,進而可能誘發口腔癌。
4、長期異物刺激
牙結石、殘冠、殘根、尖銳的牙尖或不適合的劣質假牙等在長期的慢性刺激作用下可誘發口腔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口腔癌的發生。同樣需重視的是,喜好進食燙熱性食物的人群也比普通人群更易患口腔癌。
5、營養不良
微生素A1、B2以及微量元素飲鋅和鐵的缺乏等都會增加機體對致癌物的敏感性。
口腔癌的早期症狀1、潰瘍不愈
口腔潰瘍是比較常見的病狀,一般持續周期不超過兩周,若燒灼感、疼痛等症狀兩周後仍不見好轉,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2、口腔腫塊
部分口腔癌,如來源於小唾液腺的惡性腫瘤,早期可表現為口腔內的小腫塊,而局部表面黏膜無異常。
3、張口受限
開閉口運動受限,說話或是吞咽食物時感覺吃力或不正常。
4、口腔不明出血
不明原因的反覆出血是口腔癌的一大危險信號。因為生長在口腔內的腫瘤稍微碰觸就易流血。
5、口腔黏膜白斑、紅斑
口腔黏膜白斑較為常見,好發於中老年人,病情發展緩慢,需定期就醫檢查。若白斑局部有硬結、浸潤、凸起,或表面出現了顆粒狀的肉芽,則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6、牙齒鬆動或脫落
口腔內無緣由的出現牙齒鬆動而且是多數牙齒的鬆動,往往是口腔內頜骨病變惡化的表現。
專家提醒張醫生提醒,在接診的口腔癌患者中多數患者都存在長期嚼食檳榔、吸菸、飲酒的習慣,這些習慣有成癮性,即便很多人深知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卻依然深陷其中。
口腔癌是一類慢性的病理過程,在其進入典型的或明顯的癌症病變之前,需經歷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口腔黏膜的癌前病變過程,為了減少口腔癌的發病風險,應儘可能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切不可至若惘然。
專家名片張勝,男 ,副主任醫師,湖南省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株洲市口腔質量控制中心秘書長。
從事口腔臨床工作十多年,2010年至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進修學習口腔頜面外科,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業務上能獨當一面,擅長口腔頜面部良惡性腫瘤手術、組織缺損重建、口腔頜面外傷規範性治療等,熟練開展口腔癌根治術、頜骨多發複雜骨折復位堅強內固定等手術。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先後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內外各種專業技術學習班。先後有3篇文章發表於核心期刊,2項技術獲醫院實用技術獎一等獎。
打造株洲老百姓最放心的醫院
急救電話:28219219丨客服熱線:2856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