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高敏感者心理是怎樣的?並不等於性格內向

2020-12-14 V知識教育

在職場和生活中,我們身邊總有一部分「高度敏感」的人。「高度敏感」指對來自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的刺激產生強烈的身體、情緒和心理反應。

在人際交往中,這類人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內心想法,總感覺別人心裡給了自己「差評」。所以會常常感到焦慮、恐懼和壓力等。

有人認為高度敏感者性格是內向的,其實不然。一個高度敏感者可能是內向性格,也可能是外向性格,或介於兩者之間。

下面我們看看高度敏感者通常的4大表現吧!

當被批評或被拒絕的時候,哪怕外表裝作沒事的樣子,其實內心反應是特別劇烈的。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會擔心別人會拒絕自己、批評或者不喜歡自己。所以不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甚至避免和人打交道在說話做事時,總是在意他人的感受。也非常在意別人的一些非語言表達,比如表情、眼神或小動作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先預想出最糟糕的局面,即使每次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還是會做好最壞打算。如果你覺得上面有多條「戳中」了你,那麼你也可能屬於高敏感類型。

「高敏感」人群社交好似一場考驗

高敏感的人針對交往過程中負面反饋的敏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從認知和情緒層面上,高敏感的人傾向於對他人可能發出的負面反饋感到過度擔心。從行為層面上,高敏感的人更容易對他人的負面情緒做出過激反應。

總的來說,人際關係高度敏感的人,通常缺乏自信。他們總是曲解別人的意圖或行為,使自己在交往時陷入窘境,表現的很尷尬,或是迴避社交。而且,這類人不具有討好他人的傾向。

高敏感人群該如何自我調整

人際關係中的高敏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困擾,但它只屬於一種人格特質,不屬於缺陷和毛病。

在自我調整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做更為細緻的觀察。比如在人際交往時,你害怕對方給你批評或否定,你是如何給出反應,內心的感受是什麼?你要深刻地了解並接納自己,讓自己更清晰地意識到,你有這樣的一面。

接下來進行下一步探索,你擔心害怕的情緒背後,有怎樣的核心信念。核心信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理解外部世界。

人際關係高敏感者通常會自我懷疑,一邊糾結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一邊擔心別人對自己有哪些不滿。其實,人際關係中沒有那麼多批評和拒絕。即使發生批評和拒絕,往往也不是針對你。我們在交往的過程中,要用很多的時間來逐步建立自信,每一次嘗試,都是勇敢而有意義的冒險。

創作不易,給小編點個關注再走吧

相關焦點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自然社交讓情緒不再敏感》:最高級的人際關係,是有邊界的利己
    可以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社會正常運轉的潤滑劑,積極、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進行交往的基礎。然而,社交敏感者在人際交往中,不敢表達自己,擔心自己說錯話,讓周圍人不高興,自己會受到排擠,被孤立。
  • 性格內向的人具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而性格內向的人心理能量指向內部,所以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喜歡獨處、閱讀、寫作,更樂衷於自省和思考。任何人都具有外向和內向這兩種特徵,但其中一種可能佔據優勢,從而決定了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值得注意的是,內向性格也有真假之分。真內向的個體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① 不主動和外界接觸,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可能也會應付一下。
  • 性格內向的人,怎樣才能擁有好人緣?教你4個社交技巧
    生活中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最令他們頭疼的事,完全不知道怎樣和別人交流,平時很少和別人說話,比如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就算遇到困難,也不想請別人幫忙,就自己一個人在那焦頭爛額。因為跟大家來往不多,周圍人對於性格內向人的評價基本都是喜歡獨來獨往,人緣差,其實不是他們不合群,他們內心也渴望和周圍人打成一片,但卻沒找到適合的方法,所以被人誤解。
  • 每日心理:外向or內向,你找準性格類型了嗎?
    外向、內向,總有自己的專屬競爭力,關鍵在於如何找準定位。——座座 正如樣貌,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性格會一模一樣,有的只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性格。
  • 心理學:內傾型性格將會成為主流,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社交
    所以外界往往會主動去定義他們,比如說:內向的人不容易交往、內向的人不好就業、內向的人往往有心理疾病等等。 其實這些看法都是典型的刻板印象,是一種外人對內向的人的誤解。 心理學領域認為,性格內向的個體是一類喜歡僻靜、樂意獨處並且不喜歡與人交往的人。
  • 怎麼和性格內向的人談戀愛?當你的愛人比較內向時,這樣維護感情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卻愛上了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有時候你可能很難在這段關係中建立聯繫。你和你的內向的另一邊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個性特徵,對如何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夜晚有著不同的期望。你的外向型性格可能會想讓你出去和朋友聚會、社交,而你的內向型伴侶想和你待在家裡看電影。
  • 不合群,並不丟人,性格內向並不是什麼壞事
    這是人的本性使然,想嚮往上爬,就要去巴結你的領導,外向的人往往投其所好,特別會說話,拍領導馬屁,而內向的人,只會默默付出,常年在一個崗位上。很多人可能會問,難道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混得好嗎?也不一定,有一些性格內向的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成為一名溝通高手?
    小宋老師橙全心理文 | 小宋老師小松是一個性格內向的處女座。有一天,小松告訴我說,他特別羨慕那些在社交場合中自信大方、能夠和別人侃侃而談的人。其實無論是內向的人或者是外向的人,都有機會成為一名溝通高手。據我所知,一代溝通大師戴爾.卡內基就是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人。
  • 心理萬象:內向性格或外向性格是造成做不好事情的原因嗎?
    做什麼事情,不要和自己的性格聯繫起來。也就是說工作中取得成績的大小、好壞,和你性格是否內向、外向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如果工作中、生活中,有哪一件事情做不好,就和自己的性格聯繫起來,那就會徒生更多的煩惱。有內向或外向的性格,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也都有可能把事情辦砸;在工作中都有可能取得優異成績,也都有可能成績平平。所以內向和外向,不是用來衡定做事成功與否,工作中是否能取得成績的一個標準。如果不是因為生活中的變故,或是遭遇其它事情的打擊而產生了負面情緒,因而形成了一種內向的性格,這就很好辦。
  • 情感問答|不管內向or外向,不要與自己的性格為敵
    壹粉雨花石問:我今年21歲,最近宅在家裡,一直在糾結自己的性格。從小學開始,別人對我的印象就是內向文靜,甚至有個好朋友對我說:你看起來太好欺負了,要學著保護自己。初中開始我就有意改變自己的性格。大學時我最好的朋友性格很開朗,我也被潛移默化,同學都說我不內向。
  • 如果你性格偏內向、為人老實,那麼建議你做一下三種工作
    在社會上來說,老實人以及性格內向的人相對屬於弱勢群體,雖然在心理學上一直都在強調性格和個性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但是現實中卻不是這樣的,老實和內向的人總是更加容易吃虧,讓別人佔便宜自己反而不落好。在小編的身邊也是有著這樣的朋友,每次出去吃飯他們就跟我在訴苦,說自己性格這不好那不好,甚至常常會感到困擾,有的人則是因為錯失了很多機會而感到懊悔,甚至有人會跟我說讓我幫忙想想他們適合什麼工作,那麼到底在心裡方面來講老實人和內向的人適合那些工作呢?
  • 性格內向的女性適合做什麼工作?怎樣改變自己
    我先來說一下性格內向的適合做什麼工作,我也看到了,有很多人回答說像自媒體呀,文案編輯這類的工作都很合適,因為你也說了您的文採比較好,那寫作肯定是特別適合您的。但是這類的工作可能會走入一個弊端,您相對來說性格比較內向,如果繼續再做這種很少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會更內向。
  • 自我心理學:內向性格如何改變命運
    一、內向性格的優缺點分析1.內向性格的優點內向性格的人他們重感情、敬業、有正義感、對工作認真負責、做人做事都有一定的追求、一旦決定要做就很難輕易改變,有撞破南牆,不回頭的優點等。因此而言,內向性格的人具有以下的幾大優點:(1). 獨立,有較強的個人信念,很少受到外界的幹擾。(2).
  • 《內向高敏者》告訴你,「內向敏感」是一種溫柔的天賦
    《內向高敏者》是德國作家西爾維亞·洛肯所寫,書中幫我們解答了「什麼是幸福」、「如何變得幸福」、「如何創造快樂」等問題。而正如書名所表達的,書中內容主要面前內向高敏者。所謂內向高敏者,就是性格上既內向又敏感。根據調查數據,內向群體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而這三分之一中又有70%的人是高敏感者。
  • 一個獨生子女的吶喊,不懂得怎樣與人交流,性格偏於內向
    不懂得與人怎樣交流,性格偏於內向,這應該不只是我,想必有一部分獨生子女和我的處境相同。這是一種心境障礙,由於與外界交流過少造成。我接下來要講一個故事,大家可以當作笑話,但是大家的身邊一定會有這種故事的存在,不是完全一樣,而是本質相同。有一個普通家庭裡只有一個孩子,這就是所謂的獨生子女。這個孩子以下簡稱小華,小華現年24歲,學的專業是英語專業,上的是一所大專院校。
  • 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認為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或內向性格不好嗎?
    所以,我們有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那麼輕易的就貼上內向性格的標籤了。尤其是很多人,把內向型性格等同於不好的性格。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當中,這個世界是由外向型性格的人主導的。他們在人群中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外向型性格的人也有更好的人際關係,他們更容易成為領導者。那麼性格內向的人是不是就沒有優點?肯定不是的。
  • 擁有內向心理的人要如何變外向呢?
    心理學家發現,內向者產生的唾液量要遠多於外向者。由此心理學家認為內向者對刺激的反應更加強烈,在陌生的場合,與人交往時更易感到侷促。而外向者反應較弱,更喜歡熱鬧的情景。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其實內向、外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並不存在優劣問題。
  • 內向和外向只是性格特徵不同,內向並沒什麼不好
    雖然世界上有近七十億人,但在我眼裡,人的性格就和指紋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性格。長久以來,人的性格大致劃分為兩種:外向和內向。很多人以為內向是種貶義詞,象徵著孤陋寡言,以為內向就是沉悶無趣的標籤。而外向就代表著風趣幽默,不管任何時間、地點都能與人交好。其實,內向只是一種和外向不同的性格特徵。
  • 高度敏感者的情緒調節指南
    他們把這個人群,稱為「高度敏感者」(Highly Sensitive Person,HSP)。 一系列研究認為:在人群中,約有 20% 的人群,屬於「高度敏感者」。為了讓自己能夠良好地融入社會環境,他們通常需要承擔比別人更大的心理負擔和努力。 那麼,究竟什麼才叫做「高度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