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鐵鍋還沒有普及,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

2020-12-16 騰訊網

鐵鍋是在北宋初期開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時期冶鐵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據歷史記載,到宋徽宗(1082年——1135年)時期,全國人口將近1.3億,鐵的年產量達到了900萬斤,也就是4500噸,但比起現在動輒幾億噸的年產量,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這些鐵產量足夠鑄造出相當多的鐵鍋,供老百姓使用,這是鐵鍋能在這時期比較廣泛的普及的原因。遠在宋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掌握了冶鐵技術,但那時的冶鐵技術很落後,鐵產量非常少,物以稀為貴,以至於鐵比金、銀、銅的價格還貴。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鐵器,僅有少量鐵器在皇族和貴族之間使用。

在漢代,主要使用陶器和青銅器。但青銅器很笨重,而且價格高昂,大部分老百姓採用陶器。項羽在巨鹿之戰破釜沉舟,砸碎的釜就是陶器,如果是青銅器的根本就砸不破。因為軍人需要帶著這些炊具長距離行軍,只能攜帶陶製品。那麼,當時的烹飪只能採用烹煮的方式,也就是類似於今天東北那種燉菜。將能夠找到的食物,放入陶器內加入水然後點火燉燒,慢慢煮熟。當年普通人吃不起肉,煮肉的話一般使用青銅器,一個村子恐怕只有村長家才有。樊噲在鴻門宴衝入項羽大營,項羽就賞了他一個煮的半熟的豬肩膀。這其實是很高的待遇了。當然,有錢人還可以吃燒烤,這也不需要什麼炊具。

古代的炊具沒有鍋,一般是鑊或者釜,鑊與鼎類似,多為銅器,普通百姓用不起。釜則多是陶製品,造價低,百姓能買得起。釜常與甑合用,他們倆是一對組合。除此之外,人們還有其他一些陶製器具用於烹飪。在現在的中國菜中,炒是主要烹飪方式,但受制於器具和食用油,宋朝之前的古人基本不用這種方式。直到宋朝是隨著冶煉技術的提升,鐵礦產量提高很多,鐵製的炊具開始進入普通人家,鐵鍋也就出現了。如今,在樂清雁蕩山上,還保存著一口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鑄造的鐵鍋,這口鍋重18.5噸,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鐵鍋。

自從咱們老祖宗偶然在森林大火中撿到熟食後,覺得它們比生食美味,就學到了用火烤東西吃,用什麼烤呢?就地取材,用石頭烤,這種石頭,稱之為鬲。再後來有了鐵等金屬材料,人們就把它鑄成鼎,拿來煮肉湯什麼,但這個玩意兒只有貴族之家才用得起,所謂」鐘鳴鼎食「。三國時期,人們從鬲的基礎上改造出了釜,這是鍋的雛形,但釜的材質以青銅為主,所以普通人家還是用不起。普通老百姓長時間內,都是用泥土燒些陶器來煮水做飯。

相關焦點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這一切得力於一個簡單的炊具:鐵鍋。鐵鍋這個廚房器具,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因為存在感極低,人們都習慣了它的存在,反而從來沒人會考慮,如果世上沒有鍋人們該怎麼做飯?是的,我們習以為常的鍋,在宋代以前,是並沒有出現的。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後明白了!
    除了「鐵鍋」,古人做飯的炊具有很多,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應有盡有。 下面就分時代闡述: 一、石器時代 可以說,自從數十萬年前人類發明了取火的方式後,「鍋」就隨之誕生了。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古人是用什麼做飯的呢?佩服古人的智慧
    對於現代人來講做飯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我們有各種做飯炊具可以使用。炒菜的炒鍋,攤餅的平底鍋,還有很多不怎麼需要我們動手就能簡單操作的電飯鍋、電磁爐、微波爐、烤箱等。不過炒菜多半都是用鐵鍋,但在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更沒有其他高科技的炊具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 宋朝時期才出現鐵鍋,之前的古人怎麼做飯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食的製造不僅需要好的材料,也需要好的工具,例如一口好鍋,但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宋朝之前人們怎麼做飯 先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炊具的演變。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
    作為吃貨大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還沒有能逃出國人的餐桌。做飯對國人來說並不難,沒有鍋照樣能做飯,這裡就簡單普及下天朝人歷史以來廚具的發展。
  • 我國宋代之前鐵鍋還沒有誕生,那古人又是如何做飯的?
    文·段宏剛鐵鍋作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卻又很不起眼的工具,沒有多少人認真關注過它的歷史。說起來,鐵鍋是在北宋初期開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時期冶鐵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據歷史記載,到宋徽宗(1082年——1135年)時期,全國人口將近1.3億,鐵的年產量達到了900萬斤,也就是4500噸,但比起現在動輒幾億噸的年產量,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這些鐵產量足夠鑄造出相當多的鐵鍋,供老百姓使用,這是鐵鍋能在這時期比較廣泛的普及的根本原因。
  • 宋代以前沒有鐵鍋就不能做飯?網友:古人比我們聰明
    但是我也產生了一個疑問,在宋代以前是沒有鐵鍋的,那當時的人是怎麼做飯的呢?現在,請各位讀者朋友和可可一起對這一問題一探究竟。古人云,「民以食為天」,中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現在看炒菜非常的簡單方便,然而在宋朝誕生鐵鍋之前,人們實際上不能進行炒烹調方法,換句話說,宋朝之前的人們是吃不到炒出來的菜的。
  • 宋朝才出現鐵鍋,之前的時代,古人要怎麼來做飯炒菜?
    有點生活經歷的人,應該都拿鐵鍋炒過菜,也清楚現在的料理離不開鐵鍋,但是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根本就沒有鐵鍋,古人又該怎麼做菜呢?我們時常為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自豪,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的料理也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而來,秦漢時候,即便是達官貴人吃的東西,味道可能都沒有現在的普通人吃得好。做飯工具上,鼎食才是主流。在宋代有鐵鍋出現之前,根本就沒有什麼炒菜的身影,不管是公侯卿相還是尋常百姓,吃飯都是拿鼎或陶瓷來煮。
  • 宋朝時期才出現的鐵鍋,在此之前的兩千年,古人是如何做飯的呢?
    古代的冶鐵技術並不發達,宋朝才誕生了鐵鍋,那麼在此之前古代人吃的炒菜是用什麼器皿做的呢?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類一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器具,沒有調味品,當他們學會用火烤食生食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人類文明的一大步,進入舊石器時代,通過打磨石器作為用具,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發明了陶製飲食器,用此來製作和盛飯食物。
  • 都說埋鍋造飯,可北宋才普及鐵鍋做飯,之前的人用什麼炒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埋鍋造飯」這個詞語。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清朝,描寫的是行軍的時候在地上挖坑置鍋用來做飯。吃完飯就可以即刻啟程趕路。而用在平民百姓身上一般指安家落戶,開始過上了平穩日子。但是,其實大規模的使用鐵鍋做飯是出現在北宋時期,那麼在北宋之前,人們又是如何做飯炒菜的呢?1. 石器時代的鍋其實,在石器時代,火的使用要早於鍋很多年。有火沒鍋可以一樣可以將東西弄熟,但是有鍋沒火,那就只能繼續茹毛飲血了,可見火的使用還是要比鍋的發明的要重要的多。
  • 宋代以前,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欣賞古老的智慧
    大部分的烹調都是用鐵鍋做的,但是在宋代以前,沒有鐵鍋,更不用說其他的高科技炊具了,古人是怎麼做飯的?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炊具的發明也比其他國家早。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許多不同時期的炊具,其形狀和類型各異,含有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 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
  • 秦朝沒有食用油和鐵鍋,人們都是怎麼做飯吃的?看完不敢穿越了
    在廚房裡最常見的鐵鍋,咱們是否知道其實它也是我國人的創造呢?我國古人創造了鐵鍋,咱們周圍的國家受此影響,就像東南亞國家的人們,他們一度把鐵鍋稱之為「中華鍋」。不過咱們我國人用上 鐵鍋的前史其實也不算久遠,我國人真實全面用上鐵鍋,其實是在咱們的冶鐵技能發展得很好的北宋時期。
  • 秦朝時期,食用油和鐵鍋還沒有出現,那時候的人們是怎樣做飯的?
    秦朝時期,食用油和鐵鍋還沒有出現,那時候的人們是怎樣做飯的? 現今中國菜主要分為「八大菜系」,包含了「烹、炒、煎、炸、熗、煮、燜 、烘」等一百多種烹飪技法。兩千年前,秦朝沒有食用油和鐵鍋,人們是怎麼做飯吃的?
  • 鐵鍋沒有出現以前中國人如何吃飯?古人:大鼎是個好東西
    我們現在一說到西餐、義大利麵、肯德基、麥當勞這些都是比較「文明」的,那只是因為近代以來中國積貧積弱,有的人就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實際上在西方這種連筷子都沒有進化出來的餐飲,還是比較野蠻落後的,但是比用手抓的那類也是衛生一些了。這都是根據各地歷史情況和飲食習慣產生的飲食風俗。
  • 宋朝前還沒有棉被,那古人冬天睡覺怎麼禦寒?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它的原產地在印度和阿拉伯,宋朝前並沒有棉花的記載,在漢唐期間,中國只有能夠填充枕頭的木棉,並沒有能夠織布的棉花,就連漢字也只有帶絞絲旁的「綿」,《宋史》關於棉花是這麼記載的:「宋元之間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由此可見大概是南北朝宋初期時候傳入中國的,然而在宋朝前,古人並沒有棉被,那麼他們究竟是怎樣禦寒的呢?
  • 沒有棉衣棉褲,也沒有暖氣,那宋朝人的冬天怎麼過?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這首李白的千古名篇,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女子為即將出徵的丈夫,趕製冬衣的場景。宋朝時期,棉花也沒有在中國大面積種植,所以就沒有什麼棉衣棉褲了。那暖氣,取暖器,空調什麼的,就更沒有了。沒有棉衣棉褲,也沒有暖氣的前提下,那宋朝人的冬天都如何度過呢?
  • 古代沒有鍋,他們用什麼做飯,一起來看看
    想要做飯更是簡單,打開某寶,裡面琳琅滿目的廚具擺在你眼前,可是在古代,這些人沒有鍋是怎麼做飯吃的呢?我前幾天去天津博物館的時候,看到裡面的陶器,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歷史,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古人冬天睡覺蓋什麼保暖?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中國現如今是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中國使用棉花被取暖的家庭更不在少數,但其實,棉花可是宋朝才傳入中國的。棉花的原產地在印度和阿拉伯,在宋朝之前,中國甚至都沒有棉這個字。此前只有帶絲字旁的綿,到了宋書中,木字旁的棉開始出現。
  • 宋朝以前沒棉被,那麼古人在冬天是如何禦寒的?
    宋朝以前沒棉被,到了冬天,古人禦寒的手段自然也是千奇百怪。就拿宋朝來說,雖然沒有棉花,老百姓也買不起皮襖,但有個姓王的人居然想到用紙做棉襖,而且也能保暖,所以當時也被人稱「王紙襖」。宋曾慥《集仙傳》:王先生隱王屋山 ,常衣紙襖,人呼王紙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