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更曉
說到美食,沒誰能與咱大中國比肩。不僅食材多種多樣,菜式也是煎、炒、炸、煮、烤、烹手法齊全,保證你三十天桌上不重樣一點不成問題。這一切得力於一個簡單的炊具:鐵鍋。
鐵鍋這個廚房器具,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因為存在感極低,人們都習慣了它的存在,反而從來沒人會考慮,如果世上沒有鍋人們該怎麼做飯?
是的,我們習以為常的鍋,在宋代以前,是並沒有出現的。
雖然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看到各種古代珍饈美味,但事實上,在宋代以前,古人根本就沒有用來炒菜的器具的。
雖然遠在宋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掌握了冶鐵技術,但那時的冶鐵技術很落後,鐵產量非常少。物以稀為貴,以至於鐵比金、銀、銅的價格還貴。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鐵器,僅有少量鐵器在皇族和貴族之間使用。用鐵造鍋就更不可能了,那就相當於現代用鑽石打造一口鍋,尋常人根本想都不敢想。
一直到宋朝,我國才誕生了鐵鍋,炒菜也終於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也正是這個時期,中華美食得以蓬勃發展,使得宋朝成為了歷史上美食的天堂。
算起來,人類會利用火的時間,有100萬年,而鐵鍋的出現僅有1千多年。那麼,在90多萬年的時間內,人類是怎樣煮飯的,或者說是如何用把食物弄熟了吃的呢?
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無炊具,直接燒烤加熱
燒烤於現代人而言並不陌生,是一種製作簡單卻味道上佳的烹飪方式。
但誰能想到,早在100萬年前的石器時代,直立人,就已經懂得用火將食材烤熟的方法,這也是人類誕生以來,最原始也是最初的烹飪方式。
遠古時代,人們基本上沒有什麼烹飪概念,常常茹毛飲血,生吃各種食物,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食都是生吃,吃法跟動物沒有什麼區別。
直到偶然間,人們在捕獵的時候,偶然嘗到了因雷電引發的野火燒死和烤熟的動物肉,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世上竟有如此好吃的食物。
但那時人們還不懂得生火技術,在很長一段歲月裡,人類所用的火,還是來自於大自然的恩賜——雷火。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100萬年前左右,人類進化為直立人,才學會了掌握火和製造更複雜的石器的技巧。
如中國的周口店人,考古學家在他們居住的洞穴中,發現了木炭、灰燼、橈燒石、燒骨等痕跡,說明當時的人們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術,並會砍取樹木作燃料來烤食獵物。
1萬年前的新時期時代——陶製炊具,學會煮食
人類的智慧是後天逼出來的,這話一點沒錯。
人們能夠熟練控制火種之後,最初還是直接將食材扔入火種烤熟,或者用木棍穿過架烤,後來人們發現通過加熱平滑的石板,一樣可以作出熟食,而且味道更佳鮮美。
再後來,人們發現「凹」形的石板不但可以烙、焙熟食物,還可以加入水進行煮和燜,就能做出口感不一樣的熟食。
從此,人們心裡就逐漸有了炊具的概念。
於是,人們就開始想辦法製作炊具。通過不斷試驗,人類最初的炊具誕生了——「陶鬲」(li,音同離)和「陶鼎」。
陶鬲是一個卵形的大罐子,頂部有環形外沿,底部有三個支撐腿,下面用來添柴燒火,上面用來燒水和煮飯。
「鬲」(li,音同離)
陶鼎同樣有三個腿,不同的是它的頂部邊沿多出了兩個帶孔的耳朵,方便穿上繩索吊起來,有方形也有圓形,主要用來煮肉。
這時人們的食物以純粹的煮食為主,雖然沒有現代這麼豐富的調料,但能煮一鼎肉湯就算是上好的美味佳餚了。
4000年前,青銅器時代——烹飪、料理
到了3800年左右的商代,古人開始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因此,這個時期,陶鼎升級變成了青銅鼎,其用法跟陶鼎雖沒什麼太大差別,但質量更堅固,容量變得更大,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
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到2400多年前的東周時期,鼎的「三條腿」被「鋸掉」,變成了初具雛形的「鍋」——釜。
比起之前的炊具,釜去掉了三條支撐腿,這不僅是炊具的簡化,更說明了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配套設施灶。《知否》中,明蘭多次提到了「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其中的釜,就是指此時的「青銅釜」。
有了最早的鍋和灶,人們的烹飪食材,也得到了廣泛的擴充。
建安七子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裡就提到了,此時的鍋不再是單純的煮肉食,還發展素食煮起了豆子。
在另一項典故中,也提到了釜的作用,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為表達決一死戰的精神,到了彼岸,將釜砸碎,戰船鑿沉。
除了食材的增添,烹飪方法也有了進一步的改良,因為釜距離火源更近,能吸收到更多熱量,所以,做飯效率大大提高,開始出現了油烹,是用油烹烤,將食物做熟,有點類似現在的鐵板燒烤。
1000年前,鐵鍋時代——炒菜誕生
大約在距今1600年左右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把釜從中間劈開,只留下一個半球形,「鍋」正式誕生。但受制於時代、食材、技術等,人類做飯方法還是以簡單的烹煮為主。
歷史文獻裡,最早的明確關於炒菜的記錄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裡,記載了香蔥炒雞蛋的詳細做法:
(將雞蛋)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以)麻油炒之,甚鮮美。
只不過那時候,一般百姓做不來,首先沒有銅鐺,至於芝麻油,更是非常稀缺的物資,只有皇家才用得到。
到唐代時,鐵鍋開始出現,但僅僅作為「奢侈品」流行於王孫貴族之間,並未在民間普及。
幾百年後,到北宋時期冶金業突飛猛進,鐵的產量達到唐朝時期30倍,年產量15萬噸之多。至此,鐵鍋終於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鐵鍋降低了炊具的厚度,提高了硬度。使得百姓在烹飪的時候可以快速受熱獲得高溫,快速做熟食物。
廚具配備精良,人們就開始在廚藝上精益求精,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炒菜」終於出現了。於是各式各樣的美食菜餚得以誕生,不僅使宋朝成為歷史上最會吃的朝代,更奠定了中國成為美食大國的重要基礎。
-完-
上文所有圖片除水印說明,全部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你看完!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巴巴說歷史】,支持下作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