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批准柯伊伯計劃,將發射3000多顆衛星引公憤,太空垃圾太多了

2020-12-13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如果發射衛星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了,不止是國家官方可以發射衛星,如今很多商業公司也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衛星。不過,如今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越來越多,天文學家們也都擔憂不已,這是怎麼回事呢?

美國批准「柯伊伯計劃」引發公憤

在去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陸續發射約1.2萬顆人造衛星上天,已經讓天文界極力反對,在今年,又再次批准了亞馬遜的「柯伊伯計劃」,更是引發了天文學家們的公憤。

根據資料顯示,亞馬遜的「柯伊伯計劃」預計將發射3236顆近地軌道衛星,這些衛星在未來也將陸續發射,預計2026年之前,將會先發射近2000顆。

加上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未來地球軌道周圍的人造衛星數量,將突破2萬顆,這是非常驚人的,天文學家紛紛表示,日後再想在地球上觀測太空,將會因為這些人造衛星的遮擋,而變得非常困難。

天文領域將面臨重大威脅

人類是如何了解宇宙的呢?簡單來說,就是在地球上通過各類觀測設備,來一點點揭開宇宙中的神秘面紗。

不過,伴隨著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數量越來越多,對於天文領域的影響已經開始出現了,而且威脅也將越來越多。

首先第一個方面,就是對於官方造價不菲的科研衛星、太空飛行器等構成威脅。舉個例子,在去年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中,就曾經有一顆衛星差一點和歐洲航天局的氣象衛星相撞,倒是幸虧地面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否則損失將會非常嚴重。

其次,在太陽系中, 存在著上百萬顆小行星,這些小行星主要來自於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之中,以及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之中。

因為小行星軌道不固定,對於地球有著極大的威脅,所以,多年來天文學家也都一直在關注小行星的動態,不過,因為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越來越多,就會將觀測監視小行星動態的視線遮擋掉,這樣就很難發現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性的小行星和各類天體。

此外,太多的人造衛星升空,也將讓天文學家們無法去探測宇宙深處,因為觀測的視線都被遮擋了,想要搞清楚宇宙的奧秘,就需要不斷調整觀測的方向,如今很多天文觀測項目,都已經由於人造衛星太多的原因,而被迫不斷調整。

所以,未來伴隨著人造衛星數量的越來越多,自然也就會讓人類的天文事業發展,變得越來越困難。

天文學家表示,如今在地球的軌道周圍,除了正常運轉的上千顆人造衛星之外,還有2000多顆已經報廢的人造衛星,這些人造衛星都已經變成了太空垃圾,汙染太空又對地球構成威脅,未來「星鏈計劃」和「柯伊伯計劃」的實施,勢必會雪上加霜。

不過,這也是人類發展的趨勢,想要減少人造衛星的發射也非常難,所以,天文學家認為,唯一的辦法或許就是新辦法清除報廢衛星和太空垃圾,讓地球周圍的軌道更乾淨一些。

相關焦點

  • 太空垃圾日漸嚴重,研究人員提議「收路費」,或能緩解太空局面
    例如,在《中國科學報》6月1日的報導中提到,有國外研究人員在近日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其中提到,要將每顆衛星的年費提升到23.5萬美元,換句話說,發射衛星的費用又將大大提升
  • 亞馬遜也要發射衛星,數量不少於2000顆,卻遭科學家反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美國亞馬遜公司提交的「柯伊博計劃」通過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審核,這家公司將會在未來向太空發射至少2000顆人造衛星,然而亞馬遜的這片「好心」卻遭到了許多天文學家的反對,因為他們擔心地球軌道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造衛星,這對天文觀測和已有人造衛星的安全都是不利的。在亞馬遜提出「柯伊博計劃」之前,馬斯克開創的SPACE X公司就已經提出了「星鏈計劃」,並且已經向太空發射了超過一百顆人造衛星。
  • 為減少太空垃圾拼了!日本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眾所周知,一顆衛星往往價格不菲,受制於外太空的苛刻條件,目前人造衛星的首選材料大都是堅固耐用的輕型合金。雖然這些材料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形成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 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發射升空
    明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關鍵之年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明確表示,他將採取行動應對全球變暖,包括重回《巴黎協定》等計劃。全球氣候談判的關鍵節點或是推遲到明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各國將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新一輪承諾——這是自2015年籤署《巴黎協定》以來的第一次。屆時,各國將展現氣候治理雄心。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一、反衛星武器的「戰績」二十世紀中葉,美蘇爭霸,美國提出所謂的太空戰爭。在此背景下,前蘇聯和美國進行了多場太空站演練。在這期間,僅前蘇聯就進行過多次衛星攔截、爆炸試驗,給太空帶來數百塊大小不等的碎片。到了二十世紀80年代,美國又重啟了該計劃。
  • 1億個太空垃圾將被清除,歐洲航天局研製清理器,2025年發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前蘇聯展開了「太空競賽」,1957年,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從那個時候開始,地球的軌道上,便開始陸續迎來了各種人造天體。
  • 3%的故障「死星」讓人擔憂,未來或形成太空...
    近日,SpaceX發射了「星鏈」(Starlink)低軌寬帶星座的第15組共60顆衛星,將總共895顆「星鏈」組網衛星送入軌道。僅在10月份,SpaceX就已進行了3次「星鏈」組網發射,共把180顆衛星送入軌道。根據其最新計劃,SpaceX在十年結束前將一個由42000顆衛星組成的星座送入軌道。這種速度無疑讓人驚嘆!
  • 歐洲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計劃捕獲100公斤重太空垃圾
    IT之家 12 月 3 日消息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 1 日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當天與瑞士初創公司 「清潔太空」(ClearSpace)籤署了總額為 8600 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 「清潔太空 - 1」(ClearSpace-1),並於 2025 年發射,捕獲一塊約 100 公斤重的太空垃圾,這將是全球首個捕獲和處理軌道太空垃圾的任務
  • 美國將發射可觀察宇宙起源的最強太空望遠鏡,我國將於2024年首次發射
    自從美國NASA在1990年將人類第一臺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太空以後,基本就壟斷了宇宙美圖的來源,甚至可以說哈勃望遠鏡發射以後,大部分宇宙深處的新發現都是它貢獻的,並且還幫助解決了很多困擾天文學家的疑問。
  • 太空垃圾如何影響地球的環境和大氣?
    自從斯普特尼克1號於1957年進入太空以來,人類已經向地球軌道中發射了大量的人造衛星。當這些衛星報廢之後,它們將會成為太空垃圾,不斷繞著地球旋轉。隨著太空垃圾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它已成為環境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 太空中的危機越來越多,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太空中的危機越來越多,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相信不少朋友會大吃一驚,太空有垃圾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美聯社》6月26日的報導來看,太空又產生了新的垃圾。什麼是太空垃圾?對於太空垃圾的定義,大家可能不甚了解,只簡單理解為:出現在太空的廢棄物。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太空垃圾為漂浮在地球軌道上的無用事物。
  • 美國宇航局將在一年內發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 2020年10月31日,距離美國宇航局打算將其科技含量極高、功能極多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送入軌道還有整整一年的時間。目前,該望遠鏡的發射日期定在2021年10月31日。那將是一個星期天,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非常期待這次發射。
  • 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
    12月2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日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當天與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ClearSpace)籤署了總額為8600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清潔太空-1」(ClearSpace-1),並於2025年發射,捕獲一塊約100公斤重的太空垃圾。
  • 國產「星鏈計劃」?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截止到今天,馬斯克名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主導發射了近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
  • 65億公裡外發現「太空雪人」,那究竟是什麼?
    直到2006年,NASA發射了新地平線號(新視野號)探測器飛往太陽系深處,去探測當時還是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9年之後,新地平線號造訪了已經被歸類為矮行星的冥王星。此後,新地平線號繼續深入柯伊伯帶。直到新地平線號在3500公裡之外飛掠,人類才首次看到了這顆小行星的真容:從外觀上來看,這顆小行星酷似一個雪人,所以它又得名「太空雪人」。由於「太空雪人」離太陽十分遙遠,當時新地平線號造訪時離地球65億公裡,其表面溫度低至-230℃。根據新地平線號的測量,這顆小行星的遠日點為69.5億公裡,近日點為63.9億公裡。
  • 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捕捉方式有點可愛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微小衛星技術的成熟,擁有一顆衛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太空垃圾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籤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圾清潔衛星「清潔太空一號」。
  • 伊朗發射首顆軍事衛星,將能從太空看到世界各個角落
    源自伊朗梅赫拉通訊社的消息,德黑蘭時間4月22日凌晨,伊朗在其中部的軍事基地成功發射首顆軍事衛星,經過兩個階段的飛行進入到425千米的預定軌道。該衛星型號為「光明」,系伊朗革命衛隊發射的首顆軍事衛星,主要是監測波斯灣地區的動向,這是面臨美國制裁和新冠肺炎疫情下,伊朗在軍事航空領域取得的新成就。
  • 日本將發射太空蜘蛛 編織太陽能電池網建太空太陽能電站
    索比光伏網訊:  你能想像幾隻蜘蛛在太空中爬來爬去,最後編出一個巨大的太陽能蜘蛛網電池嗎?極缺能源的日本即將出爐如此雄心勃勃的計劃。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 2005年12月14日披露,日本科學家打算於2006年1月發射第一艘飛船,派出機器蜘蛛展開實驗,以期在太空中「織出」結構十分複雜的太陽能電池網,從而為日本獲得無限的能源。
  • 僅僅一月內,馬斯克創造史上最密集衛星發射!Starlink網速超100M
    100Mbps,隨著一個月之內的 3 次密集發射,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 Starlink(星鏈計劃)已經達到了我們常用寬帶的網速。同時,一個月內發射約 180 顆衛星,這也創造了一個新紀錄:人類歷史上最密集的衛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