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美食覓味唯一作者中意軒,一年探店超過150家,執著尋覓美味的吃貨,立志做一個帶你吃遍濟南大街小巷的知識型美食探店小達人。
#濟南探店打卡#
恕我孤陋寡聞,在濟南,哪怕放眼全國來看,以城市名字來命名的全國連鎖餐廳,想來想去好像也就只有南京大排檔一家了(蘭州拉麵不算),對南京這座城,很多人都懷有特殊的美好情感,中意軒也不例外。
「槳聲燈影,憶東吳淮水,六朝金粉」
「南京」,對中意軒而言是有個情感溫度的名詞。
許多年前,一個好友去南京打拼,後來我跑去看他,到南京的那夜下著小雨,我們坐在秦淮河畔喝著咖啡,聽著雨落在秦淮河裡的聲音,看著河上來來往往熱鬧精彩的花船,訴說著各自的心事。
第二天他早起去上班,中意軒一個人徜徉在這陌生的城市,拜會中山陵,遊逛了總統府。最難忘的還是在南京的第一頓早飯——南京大排檔的美齡粥和烤鴨包。
後來,那個朋友跳槽去了杭州,上海,北京……錢賺的越來越多,聊天的機會卻越來越少,而中意軒,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去過南京。
直到後來,濟南也終於有了南京大排檔,而且陸陸續續開了好多家,每一家生意都很火爆,和我那一年在南京的時候一樣火爆。
01槳聲燈影憶金陵
這次來中意軒萬象城這邊和朋友聚餐,仍然選擇了南京大牌檔。
門口有等位的顧客,裡面坐滿了食客,服務員忙來忙去上菜倒水,人聲鼎沸,隱隱約約有桂花飄香,整個餐廳裡光線和氛圍都很有感覺,屋頂掛滿了柔和散發著黃光的燈籠,像極了夜色裡秦淮河兩岸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燈影輕薄灑、淡月映秦淮」的氛圍。
門口迎客的長袍馬褂大叔,隨處可見的楹聯燈幌、穿梭於桌臺間的古裝堂倌,青花瓷餐具,或者明檔廚房操作間的那些木牌菜名,每一處每一物,氣韻古雅,置身其中,恍如隔世,都帶有南京六朝古都的韻味。在這種環境下吃飯,很有代入感。
02南京大排檔裡的美味食物
顧名思義,南京大排檔裡大部分菜品都是南方那邊的美味,在北方的我們,平日裡中意軒並不是經常吃到,菜品種類很豐富,連點餐菜單都做成了一本古香古色的書,充滿了文化韻味,而且根據不同季節會更換菜單菜品。
相比較於那些大魚大肉,個人更加喜歡那些特色小吃,所以,在寫他們家菜品的這部分中,照例揀中意軒印象深刻的菜品來說。
天王烤鴨包,中意軒對南京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鴨子了,大街小巷都是各種各樣的鴨子,烤鴨、鹽水鴨、板鴨、鴨血粉絲湯、還有這美味的烤鴨包,怪不得有人開玩笑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
精緻小巧的蒸籠,一籠裡面有3隻外皮白嫩小籠蒸包,輕輕咬開,細細品味,發現裡面除了鴨肉還有一定量的豬肉,因為豬肉可以軟化鴨肉咀嚼起來偏硬的口感,使包子更易入口,但口味上沒有改變烤鴨獨特風味。
另外中意軒特別提醒,咬的時候要小心包子裡面的湯汁燙嘴,餡內的湯汁包裹在包子皮裡,匯聚到封口處,形成特有的「天池」景觀,咬開之後肉香味充盈口腔,非常鮮嫩可口,滿齒餘香。
清燉獅子頭,黑色的容器裡,一顆雪白的圓球,清湯裡飄著嫩綠的葉子,頗有幾分江南淡雅的意境,記得中意軒當年第一眼的印象以為是素食,然而事實卻是十分花費功夫的淮揚名菜,也是上過國宴菜的。
據說講究的清燉獅子頭是要用肥瘦各半的精選豬後腿肉,加上蟹肉,蟹黃,以及鹽、蔥姜水,陳年花雕等佐料,而且燉丸子的湯很重要,用高湯和雞湯。看上去鮮嫩,亮而光滑,湯清味美,丸子吃起來口感鬆軟、肥而不膩,豬肉的香和蟹肉的鮮融合在一起,吃起來很是可口,但是如果中意軒一個人吃多了也會膩,所以一桌人要一份就足夠了。
鴨血粉絲湯,在中意軒的認知裡,幾乎已經成為南京小吃的代名詞了。他們家的鴨血粉絲湯,裡面鴨血、鴨腸、鴨肝、鴨胗一應俱全,湯汁的味道也特別鮮美,粉絲飽滿晶瑩,飽含了湯汁吃起來更加爽滑美味,中意軒特別愛吃裡面的油豆腐,筋道好吃不易爛。
素燒鵝,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裡介紹過它,記憶裡中意軒還是第一次吃到呢,豆腐皮經過素油煎炸而成,色澤黃亮鮮甜香軟,切成一塊塊的,因為看上去像燒鵝,所以叫做素燒鵝。煎燒過的豆皮吸足了醬汁,放入口中越嚼越香,包裹著筍絲、黃花菜的爽脆,中意軒忍不住吃了一大半,而且這個是素菜,不會長肉哦。
雞汁長江白魚,屬於江南地區的美味江鮮,長江白魚的魚肉口感非常細膩,而且即便是冷掉以後也沒有一點腥味,這一點深得中意軒的喜愛,吃的時候蘸一下湯汁,有一種令人回味的鮮美和微甜。清蒸的魚銀白色細膩魚鱗,其實吃起來完全沒有河魚魚鱗的口感,而且輕輕拿筷子一夾魚肉就下來了,很入味,中意軒每吃一口都是滿滿的鮮香,魚刺也都是比較大的,不容易被扎到。強力安利喜歡吃魚的,點這道菜。
金牌煎餃,金黃色的煎餃色澤很誘人,有點像北方的水餃煎了一遍,但是個頭要比普通水餃大,中意軒驚喜地發現裡面是韭菜豬肉餡的,吃起來特別香。
地鍋小公雞,看名字總感覺是東北菜,等到端上來看著精美的容器,我們都讚嘆還是江南的精緻與婉約呀,銅製的容器,做成了漂亮的小公雞模樣,偏辣口味的,雞肉的口感也是很棒,肉質緊實,餅子是粗糧的,蘸湯汁很香。
最後,中意軒推薦我最喜歡的民國美齡粥,美齡粥是用水和豆漿做底,又加入擀成泥的山藥、糯米、粳米、冰糖、、百合等熬出來的,糖度並不高,也不是那種喝完會膩的甜,是一種甘甜,食物本真的味道,這次喝到的和當年中意軒在南京第一次喝到一樣軟糯爽口,滿口甜香。
滿滿一大煲乳白色粘稠的米粥,由於熬得時間很長,裡面的米都是軟爛了,入口軟糯滑爽,煮得軟糯的山藥和糯米裹著厚厚的豆漿,帶著淡淡的甜香,帶著豆漿的清香。每一口滿滿的都是幸福啊。微甜,不膩,口感清爽。
這是有故事的粥,據說這民國美齡粥的創始人,還是孫中山老先生呢哈哈。據說是有一年宋美齡的身體不太好,然後她的姐夫~也就是孫中山先生(也有版本說是她的廚師),親自下廚用百合豆漿山藥熬成的粥給宋美齡吃,宋美齡吃完了神清氣爽,病就好了~故事的真假中意軒不知道,不過粥是真的太好喝啊。
一次美味的南京盛宴,一段美好的回憶時光,在濟南萬象城,人均60多的南京大排檔深深的徵服了中意軒的味蕾。
您所在的城市裡,有沒有一家能徵服味蕾的南京大排檔?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來濟南,中意軒帶您一起探店,吃吃喝喝,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