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川崎的小排量四缸小忍者ZX-25R推出以後,預售反應異常熱烈,證明了直列四缸引擎有著神奇的魅力。出口版本的ZX-25R屬於50匹全馬力版本(Ram-Air衝壓進氣系統加持後為51匹馬力),不過反而日本本國的車迷就沒有那麼幸運,日本國內出售的ZX-25R只有45匹(Ram-Air衝壓進氣系統加持後46匹,生產地為泰國。這個馬力數字恰恰與昔日日本四大車廠的君子協定下,對當時的250四缸跑車實施的馬力限制相同,真是世道輪迴,恍然間令人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些車,那些畫面。
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摩託車的馬力及排氣量火速上升,但涉及的摩託車交通事故率也同時快速增加。因此日本四大車廠經商議後,通過「日本自動車工業協會」頒布不具約束力的條例,日本四大車廠從80年代開始主動限制馬力,不過僅限於日本國內出售的版本,出口版本的車則不受影響。因此,就有貿易商將出口的全馬力版本,或只供出口的大馬力摩託車(例如1992 年HONDACBR900RR),從歐洲「逆輸入」日本出售。
限制馬力的目的無非是希望降低交通意外發生率,車廠根據排氣量來限制馬力。具體數字是50cc馬力上限7.2匹、125cc上限22匹、250cc上限45匹、750cc上限77匹、1000cc上限100匹,以80年代初面世的第一代水冷2衝程250大包圍跑車為例,包括KAWASAKI KR250、HONDA NS250R、YAMAHA RZ250R及SUZUKI RG250T,以及80年代末面世的高轉4衝程4缸250跑車,包括KAWASAKI ZXR250、HONDA CBR250RR、YAMAHA FZR250R及SUZUKI GSX-R250R,發動機清一色都為最大輸出45匹馬力。
到了1992年,四大車廠進一步加大限制馬力的力度,250cc由原來45匹下調至40匹,400cc由59匹下調至53匹,恰逢當年本田NSR 250R由45匹的3仔 (PGM3) 過渡到40匹馬力的4仔 (PGM4)。印象深刻的是舊款3仔的排氣聲相當凌厲,每一下都伴隨「砰砰聲」,新款4仔排氣聲相對較安靜,不過只要換上一條改裝排氣管,馬力就幾乎會恢復到原來的規格。
事實上,2衝程/4衝程250CC和4衝程400CC是日本內銷型號,不過隨著它們在90年代中期陸續停產,加上大馬力的「逆輸入」車輛大量湧入日本市場,以及車子的馬力受到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限制,因此四大車廠一致在2000年以後陸續廢除了馬力限制。而全新KAWASAKI ZX-25R日本版只有45馬力的原因並非是因為廠方自我約束,主要原因還是受制於日本排放標準所致,因為越嚴格的排放標準除了抑制馬力輸出外,結構更複雜的三元催化系統也會增加車身重量,排氣聲浪也更安靜。這反映出日本國內的排放標準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要更嚴格,而ZX-25R是一款專攻亞洲區域市場的入門級跑車。只是不知這款神駒如果來到咱們中國市場,會有多少人為四缸的神奇魅力和不菲的情懷買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