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
每一個手腳冰涼的人
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隨著天氣漸漸變冷
折翼的天使可是越來越多了
就拿小編辦公室裡的人來說吧,10個人有8、9個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
用他們的話說,冷得都感覺不像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特別是一些女孩紙,基本上整個冬天手腳都沒有暖過。
於是,很多人就會有這樣的疑惑:
偶爾一次兩次手腳冰涼沒什麼,但經常這樣會不會是有病啊?
首先給大家吃個定心丸: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手腳冰涼不是病!
而是人體在天氣變涼時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熱量是靠血液傳遞的。
當天氣變冷時,為了保護內臟不受凍,身體就會關閉毛細血管,讓更多血液流向心、肺等重要器官。
如此一來,流向四肢的血量就會大大減少,手腳自然而然就會感到冷了~
大有「丟卒保車」的意思~
不過,雖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手腳冰涼都不是病。
但是,也並非人人都是正常現象。
比如——
1.手部的血液循環或者血管出現了問題,也會導致手腳冰涼,並伴有手指、腳趾的顏色發生變化;
2. 雷諾氏病患者也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並伴有手指或腳趾的顏色變化:先變成白色,然後變成藍色,同時還有發癢的感覺;
3. 甲減會導致新陳代謝低下,也有可能導致手腳冰涼症狀出現;
4. 缺鐵、缺維生素 B12、患有糖尿病、紅斑狼瘡等病,也會有手腳冰涼的症狀。
尤其是那些天氣還不是很冷,就經常手腳冰涼的人,建議醫院檢查一下。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般喊手腳冰涼的,都是妹子居多?
因為手腳冰涼也有"性別歧視",更愛女性~
這可能跟以下幾點脫不開關係:
在四肢末端,皮溫的主要來源是血液。
動脈灌流量越大,帶來的熱量越多,皮溫就越高。
女性動脈灌流量弱於男性,導致肢體末端熱量供給少。
女性的手和腳一般比男性要小。
根據生物幾何學的觀點,體形越小,其相對表面積就越大。
也就是說,女性的手和足與外界接觸的相對表面積要大於男性。
因此,在相同的循環條件下,女性的手和腳單位質量丟失的熱量要多於男性
受雌激素影響,在同樣氣溫和溼度下,女性手足皮下微血管床關閉時間要早於男性,以減少熱量丟失。
而四肢末端皮膚熱量的主要來源於微循環,微血管床關閉了,熱量供給也就大大下降了。
PS:女性手腳冰涼和宮寒沒什麼關係,與生育能力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子宮管不到那麼遠的地方~
好啦,重點來啦~
別「要風度不要溫度」,否則受罪的只有自己啊~
出門儘量少穿露腳踝的裙子或褲子,手套口罩齊上,把自己捂嚴實了。
另外,許多女孩冬天喜歡穿打底褲,小編建議不要這樣穿。
因為緊身打底褲會導致血液流通不暢,此時只會更冷。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能驅寒保暖,還可以緩解疲勞。
不過,泡腳也是有講究的,需要注意以下這4點。
泡腳的水溫一般維持在38~43攝氏度為宜,水一般以漫過踝關節10釐米為佳。
泡的時候可以多搓動下,增進足部血液循環。
泡腳的時間一般以30分鐘為宜,在每日睡前進行效果更好。
老年人泡腳時間要再短一些,以 20分鐘為佳。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主張用藥液泡腳,用清水即可。
尤其是女性,在經期更不宜隨便加入各種中藥材。
推薦用姜水泡腳,姜有散寒、除溼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不建議泡腳,因為他們的末梢神經不靈敏,無法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糖尿病足。
此外,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
多做運動,可以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對緩解手腳冰涼也是很有效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運動過度,以微微出汗為宜,否則會適得其反~
可以選擇快走、瑜伽、跳繩、跳舞、打球等運動。
可以試試按兩個「暖身穴」。
暖身搓搓湧泉穴
每天早起和晚上臨睡前,揉搓湧泉穴9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90下。
耐寒揉揉足三裡
每天堅持按一按這裡,對緩解手腳冰涼症狀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生活方面可補充營養豐富的溫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紅棗等,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等。
另外,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推薦2款湯,對緩解手腳冰涼也有很好的效果~
當歸生薑羊肉湯
配料:羊肉500克,當歸10克,生薑2片,蔥白2條,白酒一匙,食鹽少許。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起油鍋,下羊肉及白酒加熱片刻,放當歸、生薑、蔥白,加適量清水,煮沸後去浮沫,文火燉2~3小時,加鹽即可食用。
參附雞湯
配料:母雞一隻,高麗參10克或黨參20克,熟附子10克,生薑3片,蔥白3條,食鹽少許。
做法:母雞宰殺後去毛及內臟,洗淨,將高麗參、熟附子、生薑、蔥白洗淨後放入雞腹內置於鍋中,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文火燉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找個男朋友
有了男朋友,哪兒冷就讓他捂哪兒,保證一下就熱了~
好了
沒有男朋友的趕緊找個男朋友吧
有男朋友的趕緊抱緊他吧
小編就不一樣了
只要你點讚,就能溫暖我的心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