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城已有2300多年歷史 曾是契丹皇族的私城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講座現場,大家聽得非常認真

  瀋陽城打哪兒來?瀋陽人的祖先曾經生活在我們腳下的哪片土地上?瀋陽城有哪些震驚世人的考古發現?帶著一連串的疑問,9月7日,瀋陽晚報公眾考古志願者們饒有興致地聆聽了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隊隊長付永平關於瀋陽城市歷史與考古綜述的講座,從一件件考古發現和一樁樁奇妙故事中了解瀋陽城的「前世今生」。

  震驚

  瀋陽人類活動史距今11萬年

  瀋陽的人類活動史最早該追溯到哪裡?付永平表示,在瀋陽農業大學後山,曾發現過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址。

  2012年到2014年,先後3次對瀋陽農業大學後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5個舊石器時代文化層,發現多處人工遺蹟,出土了盤狀石核、手鎬、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石核、石片等石器,將瀋陽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至距今11萬年左右。

  付永平說,目前,瀋陽地區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22處,有規律地分布在康平、法庫、新民、瀋北、東陵、蘇家屯等地區的山地和丘陵地帶。

  「為啥這些地方有遺蹟?」付永平說,「那是因為當時人類都是沿河活動的,在河流邊緣或沿河高崗上。那個年代,這裡的平均氣溫比現在至少高3℃—5℃,冰川消融得很快,極易形成洪水,山區、丘陵因為地勢高不易被洪水淹沒,所以才有人類活動。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遼河衝積平原至今沒有發現舊石器』的問題。」

  誤解

  「瀋陽」命名並非取義「瀋水之陽」

  一直以來,不少人認為「瀋陽」的命名取義「瀋水之陽」,即因瀋陽城在「瀋水」(渾河)的北面而得名。

  「這是人們的誤解!」付永平表示,古人將渾河稱為「小遼水」,燕在遼東設郡,因其在「小遼水」的北面,故命名為「遼陽」(並非現在的遼陽市)。西晉建立後,廢遼陽縣,北方民族趁中原內戰之機佔領遼東地區。唐高宗時收復遼東,遼太祖將契丹皇族的私城設為「瀋州城」,元代重修「瀋州城」,並將「瀋州」改為「瀋陽路」,治所也遷到瀋陽。

  「『瀋陽』一名的由來,並不是『瀋水之陽』,而是元代瀋州安撫高麗居民總管府和遼陽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合併成後取『瀋州』的『沈』和『遼陽』的『陽』,合稱『瀋陽』。」

  變遷

  瀋陽城至今2300多年歷史

  付永平表示,瀋陽城自戰國時期修築候城以來,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瀋陽城的發展歷程是:從邊塞駐軍的小城(候城),發展為縣城(候城縣),毀於戰火後重建,再發展為契丹皇族的私城(瀋州),毀於戰火後又重建,再發展為路城(瀋陽路),再發展成為中衛城(明朝),最終成為新興王朝的都城(清盛京城),清朝遷都後變成陪都(留都)。「瀋陽之所以幾經戰火後又重建使用,就是因為瀋陽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付永平說,「作為長城防線附近重要的軍事要塞,遼陽扼守遼河一線,控防長城沿線,是一道天然軍事屏障。」直到努爾哈赤統一遼東和東北廣大區域後,長城已不再起作用,戰略性的地理優勢使得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從此瀋陽就成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瀋陽有兩條自然崗脊,老百姓俗稱「龍崗」,分別位於西北、東南部。瀋陽的農大後山古人類遺址、新樂遺址、瀋陽城都分布在龍崗上。

  2300多年來,雖然瀋陽城的範圍有變化,但核心位置一直都沒有大的變化。

  探尋

  哪片地下藏著「古城」?

  到底瀋陽城的哪片土地下藏著「古城」呢?付永平介紹了如下較著名的古城:

  宮后里城址,位於瀋陽市老城區,主要範圍包括瀋陽故宮、瀋河區公安分局、中街興隆大家庭南部。該城址平面近方形,邊長約240米,為夯土砌築。在城外南、東側分布有熱愛裡、大南等處戰國墓群和漢墓群。

  青樁子城址,位於瀋陽市渾南區瀋撫新城上伯官村東600米的青樁子自然屯,平面近方形,周長約1500米。西城牆部分暴露在地表之上,牆體長370米。外側呈緩坡狀,內外高差約3米。從城內底層堆積和遺物判斷,該城始建於戰國時期,西漢時期沿用,隨後廢棄。

  此外,棋盤山水庫東北角和蘇家屯區陳相屯地區分別發現了石臺子山城和塔山山城,有學者認為塔山山城即為唐朝時的蓋牟城。「還有,瀋陽方城內古城、遼濱塔城址、奉集堡城址、高花城址、石佛寺城址、法庫西二臺子城址、法庫三臺城城址、法庫南土城子城址、康平小塔子村古城均為瀋陽地區遼代城址。」付永平說。

  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 唐心萌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天空之城,建設於2300米高空的寺廟,「漂浮」空中500多年
    今天介紹一下中國天空之城2300米上空的古老建築,浮在空中已經有500多年了,我們中國有很多古代建築,而且,也可以說是奇蹟,他們的建設至今為止專家都不理解,我們是怎麼建設這個景點的。平時大家去旅行的時候一定會看到很多古代的建築,尤其是寺廟,寺廟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建造得很多,因為我們中國古代的人都信仰佛教,所以建造了很多廟宇,懸崖上的東西,有些建築在高山上,今天這個寺廟非常不可思議,空中浮著500多年。
  • 俄語烏克蘭語至今仍把中國稱作契丹,歷史上的契丹王朝有多強大?
    這個民族為我國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統治北方草原二百多年,後又統治中亞八十多年,聲名遠播西亞和歐洲,沒錯,這個民族就是契丹。時至今日,在俄羅斯語、烏克蘭語和保加利亞語等諸多語言中仍把中國稱作契丹,可見契丹民族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力。 契丹簡史 契丹民族在建國之前也是有過一段風雨飄搖的悲慘經歷。
  • 中國的「天空之城」,建在高空的寺廟,「漂浮」在空中已有數百年
    中國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每一階段的文化變遷總會遺失很多的文明古蹟,同時又會誕生出更多的文明和建築,而這些名勝古蹟一旦被發現,將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就比如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個中國的天空之城。中國天空這座城市的古建築位於貴州梵淨山頂峰,是武陵山脈頂端明清時期建造的兩座廟宇,這兩座寺廟所在的地方海拔超過2300米,幾乎與山垂直,所以奇險無比,梵淨山金頂,是武陵山脈的最高峰,又叫紅雲金頂,因其晨間常見紅雲瑞氣環繞,故得其名,新金頂海拔2336米,從峰腳到峰頂垂直高差94米,遠眺金頂,恰似農家蒸飯用的甑子,又像雲海中高高聳起的一隻巨大的驚嘆號,奇險無比,
  • 東北歷史(13):東北這個王國的皇族,為啥姓「大」?
    很多人認為東北缺少人文歷史文化,其實不然,曾經有多個少數民族在這裡建立政權。比如說,今天的吉林省延邊州外縣曾經做過多個古代王國的首都,渤海王國三次遷都,都在延邊州境內。略懂渤海王國歷史的朋友,也都知道渤海王國的開國者叫作大祚榮,此後即位的皇帝叫大武藝、大欽茂等等。那麼,東北這個王國的皇族,為啥都姓「大」呢?
  • 古代的柔然,契丹,西夏,現在分別是哪些省份?
    古代的柔然,契丹,西夏分別是現在的哪些省份? 柔然是公元四世紀後期至六世紀中葉,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部落制國家,當時正是東晉十六國後期和南北朝對峙時期。鼎盛時期的柔然疆土遼闊,北達貝加爾湖,南抵陰山,西及準噶爾盆地,因此,古代的柔然應該是現在的外蒙古,內蒙古,俄羅斯靠近外蒙一帶。
  • 遼寧又一市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你去過麼?
    一座遼陽城 半部東北史 東北第一城 遼陽古稱襄平,是我國東北地區出現最早的城邑,有著23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東北第一城」。清初曾在遼陽建都,後設遼陽府遼陽縣,再改遼陽縣為遼陽州。 23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塞外名城的歷史地位歷久不衰。她雄踞東北一隅,曾長期支配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榮辱,容納著各個民族的走馬穿梭,為開發祖國東北邊陲作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
  • 齊齊哈爾建城史一席談
    後來說的齊齊哈爾磚城(因只承認磚城),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至今才一百三十四年,不具備三百年的歷史。僅就一百多年的磚城誰敢站出來說親眼見過,並能找出磚城的四治,很難說。齊齊哈爾清代築防城三建其城。一、霸奇蘭沙壘為土城。二、薩布素建木城。三、因城中大火,將軍恭鏜改木城為磚城。內磚城、外土城,誰能說明白,並找出四治,我看也難!
  • 中國的天空之城,2300米高空的古建築,「漂浮」在空中500多年
    中國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每一階段的文化變遷總會遺失很多的文明古蹟,同時又會誕生出更多的文明和建築來,這些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的文明,其實在中國廣闊的領土上留下了很多璀璨壯觀的古蹟,但是可能介於種種原因,有些名勝古蹟至今都未被人發現,而這些名勝古蹟一旦被發現,就將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矚目
  • 天空之城在中國,「漂浮」在空中500多年,2300米的高空古建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除了各種貓頭鷹的英豪讓人們銘記之外,更不能忽視的是古代工匠的智慧和他們最後出現的藝術作品,小手玩的木藝直到古城的房屋和瓦舍,只有感嘆中國古代工匠技藝之高,才能為後世子孫留下各種各樣的世界文化遺產,遺產,接著是關於建築的特別說明,驚訝和感嘆之餘,表達感慨。
  • 山東最「良心」的景區,已有7000多年歷史,卻不收取任何門票
    山東最「良心」的景區,已有7000多年歷史,卻不收取任何門票,旅遊業應該是現在最受歡迎的行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越來越多人喜歡外出遊玩,現在的旅遊業在國民心中佔有很大的地位,許多城市為了吸引遊客的眼球,有很好的旅行環境 但是,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各城市的觀光地都會設置票
  • 淺聊阿保機的智慧,用回鶻文結合漢字寫法,搞出了一套契丹小字
    淺聊阿保機的智慧,用回鶻文結合漢字寫法,搞出了一套契丹小字契丹大字,以變形漢字為基礎,主要用於正式場合文書和碑銘等。「契丹」國家的創立、契丹文化的傳承,在開國之君耶律阿保機身上得到了實現,我們也會發現,在中國所有塞北民族中,契丹也是少有不以「炎黃苗裔」這樣的牽強附會來形容自己的祖源,以回鶻文和漢字書寫方式結合而成的「契丹小字」,主要用於日常書寫,經研究屬於如今蒙古語族的一支,也和當時的「韃靼-室韋」親緣極深。
  • 四川綿陽一個小縣,有2300年縣治歷史,風光旎麗人文古蹟眾多
    四川綿陽一個小縣,有2300年縣治歷史,風光旎麗人文古蹟眾多。其實這個縣就是四川梓潼縣,自秦昭襄王22年(前285年)就設立縣治,已有2300多年歷史,為四川歷史最悠久的縣治之一。梓潼,自古有「五穀皆宜之鄉,林蠶豐茂之裡」的美稱,因「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
  • 契丹文物精華之遼代瓷器
    定窯燒制的瓷器被視為陶瓷藝術的珍品,為契丹人所喜愛。「迦陵頻伽」,迦陵頻伽是佛教世界中的妙音鳥,歌聲婉轉動聽,雙頭迦陵頻伽是唐人的創新,契丹也採用此形象來裝飾本民族特有的皮囊壺 24】綠釉「杜家」款纓絡紋淨瓶 遼 北京密雲冶仙塔基出土,來自首博淨瓶為佛教用器,源於印度,僧侶遊方時可以隨身攜帶用以貯水或淨手,淨瓶一般從肩部注水,從長長的管流中倒出,瓷質淨瓶流行於唐宋和遼代
  • 契丹陳國公主年僅18去世,為什麼戴著黃金面具與舅舅合葬?
    遼國也就是契丹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我們現在的歷史以宋朝為正統,但在現實中更接近於南北朝的狀態,只不過南方是北宋和南宋,而北方的變化則比較大,先是遼國,後是金國,最後是蒙古。之所以說遼國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有原因的,當時契丹也就是遼國在與西方的交往中都是以中國的身份自居的,西域、西亞與東歐地區皆將遼朝(契丹)作為中國的代表稱謂。中亞和西亞的伊斯蘭兵書中,還將中國傳過去的火藥與火器稱為「契丹花」、「契丹火箭」等。
  • 河南十大古鎮,最早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鎮」
    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很多歷史文化名鎮,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的河南,當然也有不少歷史文化名鎮,但是,知道人並不多。河南的十大名鎮你知道幾個?荊紫關鎮位於南陽市淅川縣的荊紫關鎮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 從後唐名將符存審大破契丹騎兵,看五代中原軍隊戰力
    契丹人建立的遼朝曾是北宋君臣的百年夢魘,從石敬瑭手中獲得燕雲十六州之後整個華北無險可守、中原門戶洞開,華北大平原從此成了契丹鐵騎縱橫來去的坦途。那就是面對來犯的契丹軍隊,後唐剛剛到手的幽州城岌岌可危時,符存審率軍馳援,大破契丹鐵騎的經典戰役。這次出兵幽州,契丹人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時機,後唐軍隊的主力正在莊宗李存勖帶領下與後梁軍隊對峙,即將進入決定雙方命運的決戰。
  • 10-13世紀作為「秦—契丹」組成部分的天山北路與吐魯番之地
    此前已有學者在研究《突厥語大詞典》及莎車出土文書等喀喇汗朝史料時涉足過同類議題,澄清了當時統治南疆多地的喀喇汗王朝自稱為中國(秦)的重要史實。⑥這等于澄清了南疆一帶在當時實屬中國(秦)一部分的事實。10世紀後期的阿拉伯文史料《世界境域志》明確將其都城記作Jinanjkath,可以還原為伊朗語Chīnānjkath,即秦城(中國城)之義。⑨以上記載在阿拉伯文史料中決非孤證,另一種反映中亞歷史輿地的重要阿拉伯文史料,編撰於12世紀初的《馬衛集》中也出現了這一地名,作者將其與唆裡迷(Sūlman焉耆)並提,並暗示該城與黠戛斯之間有道路交通。
  • 瀋陽旅遊:南關天主教堂,是老瀋陽城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瀋陽旅遊:南關天主教堂,是老瀋陽城的一座標誌性建築。南關教堂南關教堂位於市中心的深河小南橋樂橋路,建於清代秘書4年(1878年),是魯心陽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中國近代史的活證人建築,清末朝廷腐敗,列強乘虛而入,外國傳教士的野蠻行為引起了民間的反陽人運動,以光緒26年(1900年)「富青滅陽」為目標的義和團運動組織在瀋陽於6月30日在英國大同門外的英國教會燃燒,破壞了南館法國天主教教會,並在那裡舉行了義和團運動,擊斃了奇隆主教
  • 遼朝的復國史——梳理北遼、西遼、東遼、後遼、後西遼的歷史脈絡
    之後,遼國皇族相繼建立了北遼、西遼、東遼、後遼、後西遼五個政權,國祚一直延續到了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宗(公元1307年—1311年在位)年間。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遼朝之後皇族耶律氏顛沛流離的復國史。蒙古人與契丹人系出同源,皆為東胡鮮卑的一個分支,二者最初以大興安嶺為界,東為契丹,西為蒙古,遼朝時期,蒙古在契丹人的統治之下。遼朝末年,女真人崛起,女真人是我國東北靺鞨的一支,在唐朝時期曾建立渤海國。
  • 這位文物愛好者發現狼頭腰牌,上面「絕傳」的契丹文字,是這意思
    有人說這是契丹的文物,還有人認為這塊牌子是假冒的,畢竟,歷史上「粗獷愚昧」的契丹,怎麼可能製作如此精緻的東西?王先生對這塊符牌猶豫不決,他不敢確定這到底是何物品,就將符牌送去給自己的朋友鑑別。這位老朋友姓張,在省博物館上班,是一位擁有豐富歷史經驗的專家,而且是一位契丹文字的研究專家。王先生將符牌交給了張專家,半個月後,張專家打電話,讓王先生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