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分析:拜登將分步驟重啟對華關係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 德國《時代》周報網站11月25日發表的文章指出,鑑於美國存在的問題,拜登政府重啟對華關係將分步驟行事。全文摘編如下:

拜登未來的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最近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川普削弱了美國的同盟關係,退出了世界政治,留下了中國可以填補的真空。總的來說,川普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吸引力。布林肯認為,中國帶來的挑戰與其說是它日益增強的實力,不如說是我們自己的示弱。

安東尼·布林肯和喬·拜登都是多邊解決方案的擁護者。這種觀點未來還將決定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這將是新任美國總統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戰。但是,拜登政府將如何具體應對這個問題,現在人們還知之甚少。

對於唐納·川普來說,在他2017年上任時,中國問題非常簡單:他將中國視為美國工人的剝削者。他認為,中國正從美國拿走工作崗,故而發起了所謂的貿易戰。但更為重要的影響是,川普在美國國會發表的刺耳反華言論使得批判中國的觀點不僅在共和黨而且也在民主黨那裡大行其道。

目前,美國兩黨在很大程度上一致認為,重要的技術產品不應再出口到中國。僅僅為了不讓選民認為自己在對華問題上是軟弱派,拜登就將繼續執行這一政策。他也將努力保持美國在先進信息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拜登執政後肯定會改變的一點是調門,他對中國政府的語氣將不再那樣充滿敵意。拜登和布林肯不是思想家,而是實用主義者。

但是,新總統暫時將被迫專注於國內問題:拜登將不得不控制新冠疫情及其經濟後果。最重要的是,他將花費大量精力扮演一位和解總統,以應對美國社會的分裂。諮詢公司銘基亞洲公司的中國問題分析家安迪·羅思曼因此也認為,新政府的第一步將僅僅是結束妖魔化中國。未來,華盛頓將視中國為競爭對手。鑑於美國存在的問題,羅思曼認為最可能的情形是,拜登政府將分步驟行事。

首先可以恢復川普執政時期停止的學術交流,之後可以在下一階段重新開展多邊工作,例如和友好國家一起界定在哪些領域與中國合作是有意義的(如在氣候變化或健康問題上),在哪些領域應該施加多邊壓力。

此外,歐巴馬發起但被川普廢止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應該被重新激活。羅思曼建議,只有在第三階段美國政府才應該設法向共產黨領導層表明,中國只有作為國際機構負責任的部分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經濟潛力。

相關焦點

  • 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尋找拜登對...
    眼下,國際輿論更擔心殘留下來的「川普主義」會不會給美國政府未來在對外政策,特別是在對華關係上製造「陷阱」,影響到中美關係的改善。作為國際知名學者,艾利森認為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將基於5個「R」,並多次強調兩國要有「用來最小化誤解和誤判的深度溝通」,以及「給危機管控加上一層保險,最重要的是保持溝通順暢」。
  • 日媒:拜登要建「朋友圈」對華施壓,我們做選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拜登上臺後將要改變了,畢竟拜登要建「朋友圈」,而日韓作為「圈內人」必須和睦了。這不,日媒已經為日本在規劃未來的路了。據《參考消息》12月7日報導,日本《東京新聞》當日發表題為《川普之後的東亞》的文章,認為拜登很有可能與站在力量邏輯上,一邊倒施壓對華政策劃清界限,而是會利用「民主國家合作」來多邊機製取得對華戰略優勢。
  • 川普和拜登的對華計劃幾乎沒有什麼區別。-FX168財經網
    【美媒:川普已永久改變中美關係】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1日發表題為《川普輸了大選,卻在中國問題上贏了——美國與北京關係已經永久改變》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隨著當選總統喬·拜登準備於明年1月上任,他面臨的一個最重要外交政策問題是中國。如今,世界各國政府將要考慮如何以最佳方式應對拜登執政的4年。
  • 美媒:拜登考慮提名布蒂吉格出任美國駐華大使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近期,在大選中勝選的拜登正加快組建新政府的腳步,此前他已提名多位將負責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事務的內閣成員。而由於中美關係極為關鍵和重要,美國駐華大使的新人選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當地時間12月8日,據美媒「Axios新聞網」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獨家披露,拜登目前正考慮提名前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市長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擔任美國駐華大使,兩人曾一同參加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黨內初選。
  • 美媒文章: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是什麼樣?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雙月刊網站1月7日刊載題為《拜登時代美中關係會是什麼樣?》的文章,作者系西班牙「聚焦經濟」公司經濟師阿爾內·波爾曼和奧利弗·雷諾茲。文章稱,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全文摘編如下:十一黃金周假期,杭州的火車站人群熙攘。
  • 媒體: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球在拜登一邊
    美國現政府時日不多,卻仍在處心積慮地破壞中美關係。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7日通過一項涉港議案,提出「歡迎」香港居民在美國暫時居住,聲稱要將美國打造成「人權燈塔」。根據這項議案,美國將允許香港居民在美國居住五年,這意味著他們有權在美國工作,不會因此被遣返。同日美國財政部則以所謂「破壞香港民主程序為由」,將14位中國官員納入其炮製的制裁名單之內。
  • 拜登接受專訪,首談三條對華政策方向!
    據美媒報導稱,拜登在12月初,接受了《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弗裡德曼,一個小時的電話訪問。之後弗裡德曼就其對華態度問題,總結了拜登對他所敘的三個外交方向:第一、拜登不會立刻取消川普政府對中國輸美商品,增收的25%關稅;第二、拜登不會廢除與中國籤署的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並且還將就智慧財產權等問題,繼續施壓;第三、拜登將聯合一切盟友,一起對付我們!
  • 拜登對華手段如何?專家呼籲放棄幻想:恐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過去的日子中,中美關係正在以一個出乎意料的速度不斷下墜,這都與川普執政時期對中國的步步緊逼脫不了關係。自從貿易戰打響以後,美國對中國的敵意就越發明顯。可以預見,川普儼然將中國視為自己最大的威脅。拜登首談對華政策,或不會比川普更輕鬆儘管近年來中國加速建設軍事與科技,但是與美國、俄羅斯包括一些老牌的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中國經濟前景良好,不少專家和分析機構都非常看到中國的未來。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的經濟體系,一向霸道又自負的美國對中國抱有危機感也在意料之中。
  • 拜登的執政邏輯與對華戰略的深度分析
    今天講講拜登的執政邏輯以及對華策略。最近這方面的文章很多,大多數人立足點在拜登這個人身上,包括他的性格、從政經歷,以及過去的政治觀點等等,這種分析問題的思路我覺得是有問題的。為什麼?未來拜登執政雖然改變不了美國精英階層對中國的集體性敵意,但是當下這種極度扭曲的中美關係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這不是因為拜登個人好惡,而是拜登所屬的藍營基本盤訴求決定的。
  • 中國欲打破美「反華包圍圈」;學者稱拜登未來或少打「臺灣牌」…
    日媒稱中國欲打破美國構建包圍圈日本《產經新聞》12月1日報導日本和中國11月30日啟動商務等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日媒認為,中方要打破美國構建的「對華包圍圈」,利用「經濟牌」強化與日本的關係。要對中國統一立場 歐盟欲與美「重啟聯盟」德國《商報》網站11月30日報導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計劃向美國提議重啟夥伴關係。除共同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外,主要還涉及制定共同的對華戰略。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美媒釋放重大信號,拜登露出真面目,疫情後要對華「秋後算帳」?
    在川普即將下臺之際,有不少人在猜測,拜登上臺之後是否會繼續延續川普的對華政策,又或許能緩和中美關係,和中國建立一個新型的合作關係?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對拜登有個大致的了解。別看如今的拜登已經步入了「古稀之年」,既然他能成功打敗川普,獲得美國總統的大位,就說明他不簡單。
  • 澳媒文章:重啟美國與東南亞關係面臨挑戰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12月10日發表了題為《重啟美國-東南亞關係的挑戰》的文章,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這些觀感對華盛頓及其在東南亞的長期合作並不公平,但卻是拜登政府在尋求恢復地區關係和多邊主義時必須走過的部分場景。東南亞缺乏主動性希望與美國建立更加牢固和連貫關係的東南亞國家應該警惕這樣一個事實: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對多邊接觸的強調意味著華盛頓希望他人的主動參與。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眼下,國際輿論更擔心殘留下來的「川普主義」會不會給美國政府未來在對外政策,特別是在對華關係上製造「陷阱」,影響到中美關係的改善。作為國際知名學者,艾利森認為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將基於5個「R」,並多次強調兩國要有「用來最小化誤解和誤判的深度溝通」,以及「給危機管控加上一層保險,最重要的是保持溝通順暢」。
  • 陳文玲:拜登如果執掌朝政 將出現五個「重」字行動
    現在看起來,拜登當選的可能性在90%以上,雖然仍然有不確定性。剛才時褚殷弘老師、吳海龍大使談得特別好,對拜登和川普進行了比較,我就不再進行比較了。拜登如果執政對華關係,或者美國對華政策比較明顯的調整,可能概括幾個「重」字。第一,重回國際組織,重回多邊主義,特別是重回WHO、巴黎協定和伊核協定。這是在拜登競選演說時就明確表示的。
  • 美國國會將重啟拜登當選認證程序 民主黨一統參眾兩院
    美國騷亂已基本平息,國會將重啟拜登當選認證程序;3. 川普最後翻盤希望破滅,彭斯拒絕推翻大選結果;4. 紐交所繼續推進三家中國電信企業摘牌計劃。全球股市周三(6日)主要股指多數上漲,由於民主黨「一統兩院」幾成定局,市場期待未來推出更多刺激政策,道指飆升逾400點創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亦創下盤中紀錄,美國三大股指僅納指收跌。
  • 德媒酸了:西方救市,卻是中國受益
    德媒酸了:西方救市,卻是中國受益 時間:2020年12月10日 17:07:37&nbsp中財網   「西方救市,受益的卻是中國。」看到中國出口產業創下歷史新高,德媒先酸了,並意圖發文煽動對立。  當地時間12月7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網站發布駐上海記者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Hendrik Ankenbrand)評論文章——《疫情中的贏家》提出,「毫無疑問,川普意圖通過懲罰性關稅和制裁令對手就範的目標,失敗了。」
  • 川普真實面目被美媒曝光,拜登或成最大贏家
    在美國現任總統要重啟"郵件門"和"通俄門"之際,又出現了"烏克蘭貪腐門"和"川普帳戶門"。美國又鬧帳戶門最近在美國正圍繞著是否公開川普的納稅記錄進行爭論的時候,《紐約時報》披露了一則消息。據觀察者網報導,該報對川普的納稅務記錄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川普有一個以前沒有公布的銀行帳戶,而該帳戶開設在中國。
  • 拜登將結束對華愚蠢貿易戰?重要人物突然發聲,事件發生重大轉折
    馬哈蒂爾認為,亞洲國家在與川普打交道四年後,將迎來相對更加友好的拜登,尤其是在傳統關係上更加支持美國的亞洲國家,儘管馬哈蒂爾沒有具體說明是哪些國家,但大致猜測,美國在亞洲的傳統盟友大概是指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等國;此外,馬哈蒂爾還分析道,拜登上臺後,將結束與中國的貿易戰。
  • 德媒酸了:西方救市,受益的卻是中國
    看到中國出口產業創下歷史新高,德媒先酸了,並意圖發文煽動對立。當地時間12月7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網站發布駐上海記者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Hendrik Ankenbrand)評論文章——《疫情中的贏家》提出,「毫無疑問,川普意圖通過懲罰性關稅和制裁令對手就範的目標,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