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專業的解剖學、融入生活常態的解剖學、體態矯正的功能康復解剖學、臨床應用的解剖學、基於人體功能的評估分析、世界前沿的解剖學進展。
何為姿勢:身體大整體位置。一個人必須將身體某些部位維持在正確的排列腺什麼(骨骼排列)上才能有良好大姿勢,沒有正確的姿勢,因為沒有完美的人,只能找到相對參考的值作為參考。如圖—健康人民的四個標準:
(1)疾病、失能、受傷與過早的死亡可避免,並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2)建立可提升全體健康的社會和物質環境。
(3)所有族群達到健康的平等性,消除差距並改善健康。
(4)在所有生命階段提升生活品質。
如圖—良好的健康狀態:
(1)社會的
(2)身體的
(3)精神的
(4)理智的
(5)職業的
(6)情感的
姿勢評估要上升到人文層面,儘可能了解每個人到底發生什麼問題,合理的溝通非常重要。職業相似的人往往有著相似的體態姿勢。也要關注患者會員的原生家庭。
如圖—初級預防/降低風險:
(1)骨質疏鬆
(2)失去平衡與跌倒。
(3)心肺疾病。
(4)皮膚疾病。
如圖—活動前的篩檢:
(1)是否曾被診斷為心臟病。
(2)被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運動。
(3)身體活動時是否有胸痛。
(4)過去一個月是否出現過胸痛。
(5)是否被診斷為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疾病。
(6)是否服用調節心臟病和調節血壓低藥物。
(7)是否曾失去平衡和失去意識。
(8)是否有阻礙你身體活動的狀況。
例:運動前是否有胸痛害怕是心臟問題。運動之後左大臂內側、左小臂內側、左小指出現麻木疼痛考慮為是否有心臟病運動量不能太大。
如圖—身體功能的相關度:
(1)肌肉表現
(2)心肺能力
(3)活動性柔軟度
(4)神經控制
(5)穩定度
(6)平衡度
如圖—影響運動堅持度的因子:
(1)領導能力不良或有限。
(2)不適當的上課或計劃時間。
(3)對運動覺得無聊
(4)個人堅持度不良
(5)沒有感覺任何進展
(6)家庭支持不良。
改善:
(1)有效的領導能力
(2)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3)享受-樂趣-多變性
(4)來自團體的社會支持
(5)定期更新進度
(6)家庭同意---正向加強。
對會員制定個體化,私人化的訓練治療模式,根據會員訓練體態改善的情況變換或提升或進階訓練程序
如圖—體態的歪斜,考慮骨盆的歪斜。
如⬆️圖—不良姿勢會導致:
O型腿、X型腿、脊柱側彎、內臟器官受到擠壓以及損傷……等。
P6:觀察10個自信的人、積極樂觀的人—站得很直、抬頭挺胸、雙腳分開、以較寬的支撐基底站立、臉上會帶著微笑……
觀察10個焦慮的人、消極悲觀的人—將重心放在一隻腳上、以較不平穩的狹窄的基底站立、可能會彎著腰、會看著地板而不將頭抬起……
如圖—頸椎段問題多關注第四頸椎。
如圖—頸椎段X光片:
姿勢評估建議多角度拍X光練習,頸椎問題多考慮第四頸椎,如果不做功能性訓練不建議做醫院的頸椎牽引,牽引必須注意強調角度問題,要保證正確的生理功能角度。
如圖—骨盆偏位:左迴旋、右迴旋,前傾、後傾、前移。骨盆迴旋經常伴有高低髖。
骨盆前傾角度:
女性~(5度—15度)
男性~(0度~5度)
如圖
左上~骨盆前傾;
右上~骨盆後傾
左中~左側臀中肌無力;
右中~右側臀 中肌無力(高的一側臀中肌無力)
左下~骨盆右側旋轉;
右下~骨盆左側旋轉(在後的一側,即是哪側迴旋)
如圖:骨盆前傾➡️髖內旋➡️膝內旋(X腿)➡️足內旋、足弓塌陷。如圖—姿勢不良引發的問題:
肌肉、韌帶不一致而導致的失衡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1)慢性背部、頸部和肩部的疼痛。
(2)腳、膝蓋、臀部和背部受傷。
(3)頭痛。
(4)剛度。
(5)疲勞。
(6)肌肉萎縮和軟弱。
(7)呼吸困難。
(8)消化問題。
(9)衝擊和神經壓縮。
(10)坐骨神經痛。
(11)腕管綜合症。
如圖—腕管症候群是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
腕管症候群的病理基礎是正中神經在腕部的腕管內受卡壓。
腕管,是一個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帶組成的骨纖維管道。前者構成腕管的橈、尺及背側壁,後者構成掌側壁。腕管頂部是橫跨於尺側的鉤骨、三角骨和橈側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間的屈肌支持帶。正中神經和屈肌腱由腕管內通過(屈拇長肌腱,4條屈指淺肌腱,4條屈指深肌腱)。
儘管腕管兩端是開放的入口和出口,但其內組織液壓力卻是穩定的。腕管內最狹窄處距離腕管邊緣約50px。
有研究認為過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複性的活動,如長時間用滑鼠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症候群。
如圖—靜態評估正確拍照;正面、右側面、左側面、後面、垂直俯視。拍照者以及被拍照者雙腳中間「十字」。如副圖片—虛實線結合、畫曲線,增強視覺效果,讓會員認清自己的問題(不是欺騙客戶)只是強化效果。齊髖站拍照效果最好。如圖—靜態評估需要關注的要點:
外耳門
肩峰
骨盆
髖關節
膝外側
膝前側
脛骨粗隆
外踝
內踝
第七頸椎
肩胛骨
小腿後方
跟腱
足跟骨
尾骨
如⬆️圖—正確的姿勢是二腳趾頭指向正前方,評估會員時切忌會員緊張並擺出正確姿勢,應該放鬆狀態下
如⬆️圖—外八字站姿通常髖外展肌群過度緊張。
如⬆️圖—內八字站姿通常髖內旋肌群過度緊張。
如圖—影響姿勢的因素
也要考慮肌筋膜給姿勢帶來的不良影響!
隨著運動康復醫學的蓬勃發展
學界對於體態引發人體各種問題
越發感興趣
但,無論何時
我們都不能規避一個問題
就是「糟糕的生活習慣」
錯誤習慣的可怕之處
在於,很多人
把錯當對
把沒有症狀當做健康
把小痛當做偶然事件
勿以痛小而忽略
勿以無痛而健康
若果今天的你正在被
頭痛
腰痛
膝痛
踝痛
困擾著
請您來梳理一下
近段時間,你每天有多長時間:
看電視
看手機
坐公交
坐地鐵
坐辦公室
而上述這些情況
您是否關注過
您都以怎樣的姿勢在面對
看似不經意的錯誤動作
日積月累就會是大問題
人類是一個代償能力極強的物種
強不是無止境
到了一定年齡
或者到了一定超負荷狀態時
就會顯現出來
比如
不經意間的急性損傷
疼痛開始慢慢加重
等等情況
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長期做辦公室的人
很容易將身體重心偏向一側
要麼就是習慣性的蹺二郎腿
尤其那些比較繁忙的辦公族
忙的真是三頭六臂
但是此時對於脊柱各種負載非常大
人體在面對各種不良姿態時
會不停的進行自我調整
比如:
如果你是一個習慣使用右手的人
1、頸部經常向左前方轉動
2、蹺二郎腿時,特別喜歡將左腿放在右腿之上
3、右肩比左肩低
上述這些典型的體態改變
都是因為重心因為不良習慣
而發生了改變
人體的平衡一旦被打破
要麼完美代償,要麼慢痛纏身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
明明是右撇子
但疼痛往往發生在左邊
經常從左側肩胛骨內側開始
然後是肩頸
最後逐漸影響到右邊
習慣性蹺二郎腿的人
經常會發生骨盆旋轉
對於腹部深層的髂腰肌影響巨大
而髂腰肌是連結腰椎和骨盆的核心肌肉
如果骨盆發生旋轉
那麼這個在行走時控制姿勢、平衡和抬腿的主要肌肉
就會收到衝擊
這也是引發背痛、膝痛的一個重要原因
維繫身體平衡兩大關鍵結構就是骨盆和足弓
其實,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骨盆那麼重要?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如果從結構學來闡述,骨盆看似為組合結構,即髂骨(ilium)、坐骨(ischium)、恥骨(pubis)、骶骨(sacrum)、尾骨(coccyx)合成,但實為一個穩定微動態整體。
假如,上肢沒有肘關節,只有肩關節和腕關節,那麼手的功能就是零,因為手的功能能否行使,肘關節至關重要。因此沒有肘關節,很多人會讓自己直接置於生死邊緣。
假如,下肢沒有膝關節,只有髖關節和踝關節,那麼下肢功能真的就屬於「殭屍跳」級別的。爬,比不過烏龜;跳,比不過袋鼠;跑,比不過雞鴨。
而骨盆的重要性基於兩大特點,即結構和功能的合一性
結構:上接脊柱,下接髖關節。真乃承載脊柱之盆,軀幹穩定之箱。
功能:維繫身體重心,協調上、下結構之平衡。
正是因為骨盆的位置,就相當於上肢的肘關節,下肢的膝關節。
骨盆有3個關節,對於微動態平衡極其重要,為什麼稱其為微動態?
因為,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都是運動幅度極小的關節,骶髂關節的運動幅度只有3°左右。這兩個關節是人體在走、跑、跳躍、坐姿中承重的關節。骶髂關節的狀態與生活習慣、不良體態有著直接關係。比如走路左搖右晃,走久了屁股就酸痛,坐久了腰痛,如果檢查腰椎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幾乎都直指骶髂關節。
這種問題的產生,基本上就是骶髂關節失衡有關。
什麼是失衡?
比如,經常用右手,那麼左右手就處於失衡狀態。因為肩部的靈活性,以及生活中很多動作需要雙手同時參於,往往這種失衡會被自動校正,但有很多人也校正不過來。
很多人會有疑問,雙腿都是同時走路,應該也會自動校正。這句話沒錯,但如果我給你錄製了一個5分鐘行走的影響,然後把幀數放慢,來看觀察自己,你會發現其實我們所想和身體所做是完全不對等的。
我們培訓中,涉及到動態評估時,都要教會學員用手機拍攝客戶的動態影像,用來做後期的採樣分析。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機動車,在國內都是左側是駕駛位,我們上車的時候,一定是骨盆向左側發生旋轉,然後進入駕駛位;從駕駛位出來,也是骨盆現發生左側旋轉,然後出駕駛位。這個動作沒有幾個人會認為有問題,但是在計程車司機這個群體中,他們很多腰痛,我們都會糾正過度左旋的骨盆,症狀可以逐漸減輕,甚至消失。然後在教骶髂關節的功能訓練動作。
骶髂關節的動作訓練,必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尤其是那些過度拉伸大腿後群肌肉(膕繩肌)的人群,必須要注意,很多人因為拉伸膕繩肌而導致骶髂關節失衡。
一定要記住:拉伸不是萬能的,很多拉伸培訓簡直就是把學習者帶入一種萬劫不復。不成系統的學習,沒有規範的內訓教材,卻成為了很多淺薄學習者的掌中寶,我有時並不擔心你們會怎樣,我擔心的是:那些你們服務的客戶會是什麼後果。
現在,我來談談恥骨聯合
這個關節中間由軟骨進行結合,具有很高的抗壓性和彈性。雖然該關節運動幅度很小,凡是走路方式不對的,女性痛經、甚至下肢循環不好的人,這個關節都會有一些小錯位。
其實,人體的結構和功能都是相輔相成的,結構決定功能或功能決定結構之類的論調是不可取的。
我們在技巧上有時難以逾越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對於功能解剖學的理解中依然過度重視結構排比,而忽視功能互補原則。
在目前我們處理的客戶中,以及培訓中都會特別強調骨盆的意義,以及周圍軟組織精準激活方法。因為,在我們這裡解決了很多百姓常年困擾的腰痛,產後腰痛等諸多類似問題,都是源於骨盆。
掃碼關注我們
魅力禾智等待您的加入!
更多美麗秘訣教給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