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設計聯(ID:my-uapid)
本文已獲得授權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在「500強」美的發家地廣東順德北滘,何享健家族除了「砸」重金打造古典嶺南園林的和園,另一個由其家族打造的文化地標建築也在順德北滘拔地而起,那就是「和美術館」。
緣何何氏家族決定建這一美術館?據了解,本著對收藏事業的一腔熱忱,何氏家族持續地置入藝術作品,並逐步建立起符合美術館理念的藏品體系。
和美術館夾岸花園及水之徑 (俯瞰局部)
為了不斷嘗試以一種國際視野審視和拓寬收藏版圖,心懷回饋家鄉的使命與造福大眾的願景,何氏家族決定投資興建這一美術館。和美術館創辦人兼館長是何劍鋒,其為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
其實早在2014年10月,和美術館就舉行奠基儀式,2015年9月,和美術館與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籤約並於同年12月建築動工。終於,歷經5年,和美術館於今年落成並已經開館。
和美術館夾岸花園 (俯瞰局部)
和美術館是由家族發起、著名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和美術館關注從近代文化藝術思潮到國際視野下的當代藝術進程,旨在為公眾呈現獨具魅力的展覽和多元開放的文化活動,希望憑藉自身的獨特性,承擔傳播的樞紐,挖掘跨文化的多元價值。
日本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圈內人士對這位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再熟悉不過,他1941年生於日本本州的大坂市,他與一般建築師們不同的是,他並未接受過正統的建築教育,曾經竟然是一位拳擊手!
1995年,他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亦是日本建築界第三位得獎者。當天,安藤忠雄在法國凡爾賽宮殿頒獎典禮上宣布,將獲獎獎金全部捐給神戶大地震中受害的災民。
沒內臟能活,不工作會死
然而在2014年,安藤忠雄因身體不適,檢查出體內的膽囊、膽管、十二指腸、胰臟、脾臟患有病症,後全部被摘除。從此以後,他嚴格管理自己的飲食與運動。現在79歲的他,仍然像往常一樣在工作室進進出出,繼續工作。
安藤忠雄
曾有中國人問安藤忠雄:「你是如何做到少了五個內臟還能維持繼續工作的?」
安藤笑道:「工作是我的一切,它比我的內臟更加重要,少了內臟我或許可以活著,而少了工作我將活不下去。而且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嗎,世界上唯獨一個五臟六腑不全的建築師既然是我」。
安藤忠雄
安藤每次咀嚼食物需要40分鐘以上。下雨天,他需要走一萬步,晚上則去健身房鍛鍊45分鐘。安藤感慨多虧了這個習慣,讓他的身體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自嘲道:「沒有了內臟之後,感覺輕飄飄的,真好。」
放棄也是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藤忠雄從小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日本戰敗後,家道中落,安藤過起了艱苦貧困的生活。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流浪者」,沒有特殊才能的背景下,除了克服困難,別無選擇。
安藤忠雄故居
安藤在上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曾去參觀了附近的一家拳館。當時他覺得自己適合這個。他思量著,按照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是1萬日元,如果能得到比賽的報酬的話,那也是很不錯的。他從小沒有讀過什麼書,「所能做的就是打架。」
安藤僅僅練習一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職業拳手的執照,後來去參加比賽還贏得了不少獎金。他本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此一生,於是跑去泰國親身感受學習下世界級拳擊比賽。
安藤忠雄的拳擊手時代
親眼目睹了世界冠軍原田大作戰的做法。,忽感這太過荒謬了。考慮了自身條件後決定放棄眼前,重新來過。對待生活的態度放棄也很重要。
為了自學,他想盡辦法:潛入大學旁聽建築系課程;收購建築系大學課程的全部教科書,一年內讀完;上建築設計的函授課程、夜校......在書店站著讀買不起的書,並在那裡邂逅了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因為害怕被人買走每次去都將它藏得很深,終有一天自己攢夠錢買了回來。
安藤忠雄設計和美術館手稿
讓和美術館成為中心的願景
「希望和美術館可以成為嶺南文化的新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匯集人群,孕育「和諧」關係的場所。」——安藤忠雄。
安藤之所以接下廣東順德和美術館的項目,初心是希望它對嶺南建築文化的是一種回應,以「圓」為中心慢慢向外擴展的外形,也承載著安藤忠雄對於和美術館未來成為廣東乃至中國、世界中心的願景。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建築設計理念
和美術館坐落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新商務區。家族為回饋故鄉文化,擬建造一座將傳統歷史文化與現當代藝術融匯成一體的美術館。希望能創造出與周邊設施緊密聯繫,跨越地域界限,充滿都市藝術空間感的建築。
懷著希望通過文化藝術的交流,帶給人們和諧、安泰生活的夙願,將該項目命名為「和美術館」。建築的設計以「和諧」為主題,從建築設計到細部工藝,都以多樣化的「圓」來呈現,嘗試著創造出符合嶺南建築文化的藝術文化中心。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美術館場地內的留白,可為周邊商務區的人們提供休憩空間。為增加建築亮點,景觀設計以水景為主,與「圓」相呼應的水池,可作為緩和亞熱帶夏季酷暑的親水裝置,同時,當建築倒映於水面,它便是建築別具特色的底座。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和美術館中的「和」不僅是代表「和諧」,也有「和(huò)」——混合之意,體現了嶺南建築中「空間融合」的意境。安藤忠雄在設計前期,對嶺南建築進行了深入研究。
嶺南建築文化受到了江南建築(庭院)的影響,而和美術館的景觀花園則呼應了嶺南園林的自然觀。
嶺南建築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歷史上中原人士多次南渡到嶺南地區,中原正朔文化也因此影響了嶺南建築的發展。和美術館中的「圓」和「方」正是借鑑中原古建築中「天圓地方」的正朔文化元素。
和美術館效果圖
為美術館所設計的「圓」,像水波紋一樣由中心向四周擴散,自然地形成了建築形態的核心。具體而言,這些「圓」以一定的偏心率由下往上逐漸擴大,四層圓環重疊交織。
這樣的設計也充分考慮了嶺南地區亞熱帶氣候的特性,以此營造出具有明顯光影效果的建築特點。
在圓形的建築形態中,不但設置了中國近現代藝術展示空間、公共教育空間等非常人性化的功能區域,也設有可靈活應對當代藝術展示要求的簡約立方體挑空展廳。「圓」和「方」的視覺對比,相互衝突所產生的空間差異性,為美術館賦予了更多個性內涵。
和美術館展廳一
和美術館展廳二
和美術館展廳三
重頭戲!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世界唯一!
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
與「圓」環迭層外觀設計相呼應的,是以雙螺旋樓梯為核心的五層挑空中庭設計。在富有張力的垂直空間中,以螺旋樓梯連接各層視線焦點,營造出只有「雙螺旋樓梯」才能做出的層次豐富的旋轉空間。
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
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盤旋而下,震撼的混凝土效果夾帶著傳統文化特有的後重感。這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條,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
安藤忠雄在設計螺旋樓梯的時候,並沒有採取額外的裝飾、花紋,而是在螺旋樓梯的角度上做了改變,隨著高度、角度發生偏移。
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及裝飾作品:《像素細胞——鹿#58》
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樣視
晚清以來,廣州成為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西洋人士的聚集地。隨著西洋文化在本地的孕育發展,中西合璧之精髓的在嶺南地區得以呈現。
西方人更擅長色彩及光的運用,而「光」被普遍認為是「希望」的象徵。和美術館頂部透光設計讓自然光投射進內部,寄予了安藤忠雄對和美術館的希望。
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俯視
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光影效果
安藤忠雄與他的著作——光之教堂
受柯布西耶風格影響,在此之上,安藤忠雄許多作品,更善用光與影的流動,其中「光之教堂」是他的代表作。在和美術館的藝術表現中,也同樣繼承安藤對光影的獨特運用。
光與影子
部分展覽作品現場
展覽現場
和美術館館藏《十示2018-8》 丁乙 椴木板上丙烯雕刻
和美術館館藏《閃光》 安尼施·卡普爾 玻璃纖維和漆
《輪籠》尹秀珍
《立方體》 露西婭 · 布魯 及 《無題》 露西婭 · 布魯
《大自然》劉韡
右: 和美術館館藏 《神聖》 達明安·赫斯特 蝴蝶拼畫
館藏 《海》 趙無極 布面油畫
左起: 《背後的故事:谿橋晚色》 徐冰
關於和美術館開館信息
和美術館於 2020 年 10 月 1 日起試運營,對公眾預約開放。
試運營期間,和美術館將嚴格遵守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採取預約、限流等措施,在做好安全防疫基礎上保障觀眾的參觀體驗。細節如下:
一、展覽信息: 「世間風物——和美術館啟動展」 1)主題展部分 展廳二、三 2)館藏展部分 展廳四
* 展廳一暫不開放
二、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17:30 停止入場) 周一閉館(遇法定節假日閉館時間順延至節後第一個工作日)
* 2020年10月1日10:00-15:00(14:30停止入場)
* 每月 20 日為免費公眾開放日(遇閉館日順延至下一個自然日)
- End -
免責提示:部分文章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圖片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與出處的,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有問題,請加微信:chenran58,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