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由於老公有事,迫不得已叫了媽媽和婆婆來幫忙,媽媽負責照顧剖腹產後不能活動自如的我,婆婆負責我的一日三餐。這是一個多麼神奇又不可言說的組合,不能說我的產後抑鬱是因此而起,可這樣的組合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媽媽一直對我的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她的偉大自然不用多說,她最大的問題就是並不把我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也許有人會說,你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想追求獨立性了嗎?我覺得這不是需不需要父母的問題,任何人永遠都會需要父母,這跟父母是否把我們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他們的附屬品去看待完全是兩回事。孩子的不同階段對父母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而我的媽媽對我仍然像對襁褓裡的嬰兒一樣,這勢必讓我的婆婆看不慣。
婆婆是屬於比較強勢的類型,她即便看不慣什麼事情也不會當面明說,不過每次暗裡遞話總能被我的媽媽精準捕捉到,兩人的矛盾不言而喻。婆婆一走,媽媽就向我嘮叨,媽媽的理論是,一家人還話裡帶話,鬥心眼累不累,一家人就應該坦坦蕩蕩。可是媽媽婆婆根本就屬於兩類人,媽媽所謂的鬥心眼可能在婆婆看來並不存在,同樣媽媽所謂的一家人可能在婆婆看來也沒有那麼親近。
我告訴媽媽,保持疏離感吧,媽媽不理解;我說世上所有的親密關係都建立在一定的距離之上,媽媽不理解。婆媳本就不好相處,何況是親家?婆婆再是媽也不是親媽,親家再親也沒有血緣,學會相互尊重,保持距離才是維持這些關係的長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