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集(十首)
1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歌唱,又飛走了。
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曲子可唱,一聲嘆息,飄落地上。
2
世界上的一隊小小的流浪者呀,在我的字裡行間留下你們的足跡吧。
鑑賞:
這是《飛鳥集》的第一、二首詩,具有「序詩」的作用。這部詩集格調清新、詩句秀麗、想像奇特、韻律優美、抒情氣息濃鬱,同時又飽含深邃的哲學思想,就如飛鳥——小小的流浪者——詩篇短小精悍,但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當然,這部詩集也像秋天的黃葉——也是小小的流浪者——終究回歸大地。鳥飛葉落,自然循環,生與死只不過異相同質。在表象上,從窗前乍現而遠去的歌唱著的小鳥與枯黃的失卻生命活力的落葉是截然不同的;在本質上,夏天的小鳥與秋天的黃葉都是統一於梵中的自然生命。在這部詩集裡,他還吟道:「死之隸屬於生命,正與生一樣。 舉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東方的智慧不是飛翔於自然之上去徵服它,而是深潛於自然的核心去體驗它,如小鳥,如秋葉。泰戈爾認為東方文明勝於西方文明:「太陽在西方落下時,他的早晨的東方已靜悄悄地站在他面前。」「當太陽橫過西方的海面的時候,對著東方留下了他的最後的敬禮。」於是,他決定要把自己頭腦中閃現的關於生與死的東方哲思記錄下來,傳播給世界。
6
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鑑賞:
太陽是光明的使者,讓人感到溫暖;群星也是光明的使者,也能讓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因此,你不必悲傷,更不能沉浸於悲傷,光明不僅白天存在,夜晚也存在。但是,如果你沒完沒了地悲傷,就一定失去更多的美妙。太陽只不過是一個星座,而群星則是眾多的「太陽」,這意味著如果你還停滯在失去了這一個的悲傷之中,那麼必將失去眾多。詩人用了一假設句,從數量上進行對比,告誡人們:無須為失去而悲傷,更多的福祉在等候。也可以聯繫「讓我設想,在群星之中,有一顆星是指導著我的生命通過不可知的黑暗的」這一首詩來豐富其內涵。
15
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而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
鑑賞:
峭壁確實是高的,但有潛在的危險。「峭壁」隱喻什麼?顯赫的社會地位呀,富可敵國的財富呀,英俊瀟灑或風情綽約的顏值呀……,詩人運用了形象思維的方式,將「愛情」擬人化,鮮明地警示人們:在愛情上,不要唯「高」是圖,否則,極有可能殞命於萬丈深淵。
126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鑑賞:
「槌」是暴力的喻象,「水」是教化的喻象,「鵝卵石」是世界的喻象。詩人認為,暴力永遠不可能解決世界上的問題,只有人人相愛,世界才會真正完美。泰戈爾的詩歌作品健康、 明朗、柔軟、溫潤,從不出現以暴力抗爭者的形象,他本人也從不認為革命能夠造就一個和諧的世界。他寫了不少嚮往自由反對強暴的詩歌,沒有尖銳激烈的言語,百鍊鋼化為繞指柔,試圖以東方精神文明來化解世界上的一切矛盾。當然,這一句詩也有教育學上的意義:「不打不成材」是錯誤的,應該「寓教於樂」,孩子才能健康生長,素質才能全面發展。人際關係、性格修行、愛情婚姻……之道,莫不如是。
129
「可能」問「不可能」道:
「你住在什麼地方呢?」
它回答道:「在那無能為力者的夢境裡。」
鑑賞:
正話反說,言外之意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換一種說法就是:「可能」住在哪裡?住在有能者的行動裡。「夢境」是黃粱美夢,耽於幻想是不可能成功的。
感謝火焰的光明,但是別忘了執燈人,他正堅韌地站在黑暗中。
154
摘下花瓣,並不能得到花的美麗。
鑑賞:
花瓣被摘下,自然會枯萎,還能有持久的美麗嗎?比如說愛情,「強扭的瓜兒不甜」;比如說私慾,只能滿足於一時,而不能擁有一世;比如自然生命,一旦破壞生長的環境,就不可能獲得生命的圓滿……。可以聯繫另一詩句「接觸著,你許會殺害;遠離著,你許會佔有」來理解。泰戈爾的詩篇對於愛情、生命、自然都有類似的思考。這是勸誡之言,警示之言。可以做一個標語木牌立在公園的花樹前,普及普及「泰戈爾」。當然,不能如此狹義地理解,因為「花」象徵著一切美好的事物。
190
靜靜地坐著吧,我的心,不要揚起你的塵土。
讓世界自己尋路向你走來。
鑑賞:
「塵土」是喻指精神汙染,「路」即指人生之路。紅塵萬丈,慾海橫流,天下已經放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怎麼辦?泰戈爾告訴我們,要靜下心來,心是寧靜的港灣,心是生命的天堂;不要浮躁,不要讓塵埃蒙住自己的方向,不要塵埃玷汙你的心靈,只有如此,你不用去世界尋路,世界一定會主動尋你。你是千裡馬,自然有伯樂。這是一句很勵志的詩。
214
我們的欲望,把彩虹的顏色,借給那不過是雲霧的人生。
鑑賞:
彩虹是掛在天上的,高高的,很美麗,但是不會長久的,一定會消失的。看上去很美的人生其實只是欲望在雲霧裡折射,欲望藉助彩虹的顏色偽裝得很美,但是很虛幻。詩人用擬人手法形象委婉地批評某些不腳踏實地的有強烈虛榮心的人。當然,他們的人生也是如雲如霧的迷茫,看不清生活的正確方向。
217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
鑑賞:
此詩如中國古代的七絕詠物詩,暗合的也是中國古人的謙遜美德。果實是生命的種子,花朵是生命的喜悅,然而生命的動力是來自綠葉的光合作用。論貢獻,應該是綠葉的貢獻最大,但是人們卻往往不願意做「綠葉」,而願意成為「果實」或「花兒」,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在另一首中寫道:「我的思想隨著這些閃亮的綠葉而閃耀著。」以物喻人,託物言志,讚美了那些淡泊名利的默默奉獻者。這首詩一如他的「綠草是無愧於它所生長的偉大世界的」「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的詩句那樣永遠體現著精神境界的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