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導讀:「三菜一湯」有港而發,芹菜蝦餅脆又Q,清甜雞腳湯好養顏!這湯皮膚不好的人要常喝,美白養顏最厲害,每天一次,越喝越年輕!
說到港式飲茶,已經成為一種香港特有的飲食文化了。
其發源自廣州,粵語常以「一盅兩件」來形容飲茶,真實意思是「一壺茶配二件點心」。
飲茶之餘,點心也是主角,因此在香港,與好友約於茶樓,聊天說地,飲茶甜心,好不愜意。
點心份量不多,能充飢又賞心悅目。
吃「飲茶」常見一種煎餅,口味有蝦仁、花枝、韭菜等選擇,外皮油香酥脆,咬開內餡Q彈,一口一個,三兩下就掃空,常讓人吃得不過癮。
只要備妥蝦仁、芹菜、白膘(豬油),就能手作經典點心-芹菜煎蝦餅。
芹菜煎蝦餅
材料:
蝦仁200g、芹菜40g、白膘10g、香菜20g,鹽、糖、香油、太白粉、胡椒粉各少許
準備:
白膘切小丁、芹菜與香菜切碎,蝦仁清洗後吸乾水份、剁泥備用。
做法:
1.拌勻
蝦仁泥以鹽、糖調味後加少許太白粉抓勻,甩打出筋/產生膠質後,加入胡椒粉與香油、白膘拌勻成蝦膠。
2.煎熟
加入芹菜與香菜碎拌勻、塑成圓球,起油鍋煎到表面金黃上色即可。
小叮嚀:
1. 蝦仁一定要先吸乾水份才能剁成泥,不然甩打後膠質也會不足,口感也會因此有影響。
2. 白膘是五花肉豬皮與瘦肉間的油脂,與香油這類油脂建議要最後才加、略為拌勻即可,拌太久的話蝦膠會失去彈性,同樣影響口感。
韭菜花炒蛤蜊肉
材料:
蛤蜊1000g、韭菜花150g、蒜蓉10g、魚露1茶匙,糖、胡椒粉各少許
準備:
蛤蜊洗淨、吐沙後蒸約4分鐘至熟,放涼後取肉,韭菜花切粒備用。
做法:
1.炒熟
蛤蜊肉以白鍋炒幹後取出;放韭菜花與少許水以中小火炒約5分鐘。
2.調味
加少許油,放蒜蓉與辣椒碎爆香,再加蛤蜊肉與魚露、糖、胡椒以大火炒勻入味即可。
小叮嚀:
1. 韭菜花可先輕輕折一下尾端,折不斷的表示較老,可挑出另作熬湯用。
2. 蛤蜊若吐沙沒吐盡,殼也不會全開,應挑出不用以免影響風味。
3. 白鍋是廣東菜系中意指鍋中不放油的意思。
另外再順手多採購些海鮮,如新鮮的蛤蜊,炒韭菜花鮮甜加倍,又更營養;
或乾貨乾貝(瑤柱),蒸煮撕碎熬成醬汁燴花椰菜(青花菜),道地的港味青菜輕鬆上桌。
瑤柱燴青花菜
材料:
水600ml、青花菜250g、瑤柱5顆,瑤柱汁150ml、蠔油2茶匙、糖少許
準備:
瑤柱過水,洗去表面雜質備用。
做法:
1.炊蒸
瑤柱加150ml的清水,隔水蒸約1小時,取出拆絲,瑤柱汁備用。
2.煮熟
鍋中加水煮開後加鹽、糖與少許油後,放入青花菜煮至變色、略軟後撈出擺盤備用。
3.勾芡
瑤柱汁以鹽、蠔油調味、和瑤柱絲煮滾後勾芡,淋上青花菜即可。
小叮嚀:
1.瑤柱依產地使味道略有不同,用瑤柱汁調味時,建議要試味道,否則容易過鹹。
2.瑤柱因大小不同而影響炊蒸的時間,蒸的過程中不妨取部分確認是否有蒸太軟或太硬的,可視情況取出或拉長蒸的時間。
愛吃玉米的人,玉米須不要丟掉,玉米須利尿,消水腫,美白又養顏,常用來煮茶,降三高。
韓國瘦身玉米須茶相當風行。
玉米須蘿蔔雞腳湯,膠質黏唇蘿蔔清甜,玉米須利水,做一頓屬於港式的家常料理,可兼具粵菜的豪氣與飲茶的精緻。
玉米須蘿蔔雞腳湯
材料:
水3000ml、排骨600g、雞腳350g、紅蘿蔔300g,蜜棗1顆、玉米須6g、姜20g,鹽、糖各少許
準備:
排骨洗淨,紅蘿蔔洗淨去皮、切塊備用。
做法:
1.汆燙
煮滾水將排骨與雞腳汆燙約5分鐘,撈起衝去雜質備用。
2.煮湯
另取一鍋煮水,放排骨、蜜棗、姜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1.5小時,再加入玉米須、紅蘿蔔、雞腳再煮1.5小時,加鹽、糖調味即可。
小叮嚀:
1.廣式煲湯要加蓋以小火煮,並建議選擇陶鍋、砂鍋或瓦等材質的鍋具,較不易蒸到過幹。
2.因為煲湯時間較長,建議玉米須、紅蘿蔔與雞腳不要太早加入,以免食材會煮到過爛失去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