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食物,想做的外脆裡軟,無外乎用高溫讓食物快速變熟,時間要短。但用在蔥油餅上,這辦法就不靈了:溫度太高會糊掉,時間短了也烙不熟。想把蔥油餅做得外脆裡軟還需要幾個小竅門。
廚師以前分享過油條為什麼不蓬鬆,相信看過的朋友都知道,油條配方不重要,只要注意幾個小細節,隨便一個配方都能炸出蓬鬆酥脆的油條。蔥油餅也差不多,只要注意幾個關鍵點,任何人包括廚房新手也能做出外脆裡軟、好吃的蔥油餅。
外酥內軟的蔥油餅做法
1. 首先和面,面和水的比例建議10:7,也就是說每100克麵粉加70克水。水的比例相當高,這也是餅柔軟的前提,麵團要非常軟。
理想狀態:麵粉和水分別稱重,水一次性全部倒在麵粉裡,和面過程裡不加麵粉,也不加水。不過稱重有點煞有介事,容易被廚藝高手鄙視,那就兩害相權取其輕,麵粉固定,水分次加入。
這裡說明一下:如果水加多了,導致麵團太軟,再往裡揣面,麵筋就很難舒展,做出來的餅就容易發硬、發粘了。所以和面可以分次加水,但不能分次加面。
2. 廚藝高手是直接下手和面,建議新手不要這樣幹。因為面裡加了很多水,麵團相當粘手,不規則的麵團死皮賴臉地裹在手上,新手很容易在這一步留下心理陰影。建議水倒在麵粉裡,先用筷子攪拌,攪成面絮再下手和面就不那麼沾手了。我表弟做得更絕,他可以用木鏟模仿和面機,和面全程手不沾面。
3. 開始下手揉面,一開始還會略有粘手,不必理會,是時候表現你的「我行我素」了。只需堅持幾分鐘,揉到麵團與面盆之間不粘連,就算揉好了。這裡注意:面揉好了是指麵團和面盆不粘連了,但仍然會粘在手上,很多人習慣做法是撒乾麵粉,把沾在手上的溼面搓下來揉到面裡去。這樣就會增加麵團筋性,餅的口感就會變硬、發粘。建議做法:麵團揉好後,用筷子把沾在手上的面刮下來,把手洗淨擦乾,再接觸麵團就不會沾手了。當然也可以參考廚師另一篇講油條製作的文章,揉面改揣面,那樣基本不沾手。但揣面做的蔥油餅有個缺點,就是少了一絲暗含在柔軟裡的筋道。
4. 案板上撒少許乾麵粉,麵團放在案板上,分成幾個面劑子,再分別揉一下,蓋溼布鬆弛半小時。注意這裡不是鬆弛大麵團,而是鬆弛面劑子。鬆弛面劑子,後面才更容易擀成餅,餅也會更柔軟,鬆弛大麵團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朋友容易犯的小失誤。
5. 把面劑子擀成2毫米厚的圓餅:案板上撒一層薄薄的麵粉防沾,鬆弛過的面劑子不要揉,如果這時候再揉,一個是很難擀開,另一個也會直接讓餅變硬。擀麵過程裡可以隨時撒麵粉防沾,這時候加粉與和面時加粉意義完全不同,這時候加粉可以讓餅皮更疏鬆,並且不影響柔軟。
6. 在餅上撒一層細鹽,用擀麵杖擀一下,把鹽壓到麵餅裡;餅中間淋一些油,上下左右對摺再展開,餅的四周就都沾上油了;建議每100克麵粉2克鹽,鹽太少吃著就不夠香。蔥油餅的含鹽量是所有麵食裡最高的。
7. 均勻地撒一層蔥花。蔥花不能太大,否則容易把餅皮撐破。如果用大蔥做蔥花,要先把大蔥劈成幾條再切成蔥花。
8. 把餅從一端捲起來。卷的過程不要捏,也不要拉伸,儘量不讓麵皮產生額外的筋性。
9. 捲成長筒,兩頭捏一下,螺旋盤好,用手壓成一個厚餅,再蓋溼布鬆弛半小時。
10. 把厚餅擀薄,差不多半釐米左右。蔥油餅不能太薄,太薄的話會增加外酥裡軟的難度。
11. 開始烙餅。鍋裡不放油,等鍋裡溫度足夠高,才把餅放進去。可以旋轉、移動餅的位置,但不要翻面。
12. 直到一面烙到變色才翻面,烙第一面不加蓋,烙第二面要加蓋子,這樣燜一下,能加快成熟,還能減少水分蒸發,讓餅裡面更柔軟。
13. 兩面都變色,差不多有7成熟了,有鏟子把餅託起來,再用力把餅摔在餅鐺上,兩面都摔一下,這樣可以把餅的層次摔出來。
14. 餅到8成熟,在鍋底淋熟油,把火調大,有半煎半炸的方式,讓餅皮變脆。兩面都煎到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15. 做好的蔥油餅,層次分明,裡面非常軟,餅皮非常脆,蔥香濃鬱,讓人胃口大開。
讓蔥油餅外脆裡軟的10個小竅門:
麵團要非常軟,這是蔥油餅外脆裡軟的前提;和面過程裡不加乾麵粉,揉面過程裡少加乾麵粉;分好面劑子後要鬆弛麵筋;擀餅之前不要揉面劑子;擀餅過程裡可以隨時撒乾麵粉,擀好的餅在沒烙之前,底下也要始終有薄薄的一層乾麵粉防沾;蔥油餅不能太薄,太薄的話,外脆裡軟的難度就會增加;鍋要夠熱,才把餅放進去烙,儘量少翻面;烙第一面不加蓋,烙第二面加蓋悶一下;烙到7成熟,把蔥油餅摔出層次來,讓每層之間產生空隙;烙到8成熟,鍋底淋熟油,把餅皮用油煎脆。最後補充一句:文章裡提到的和面方法,是特指做蔥油餅。如果蒸饅頭、包餃子,和面又不一樣,那種麵團在和面時可以不斷加麵粉,做出來的餃子或饅頭會更筋道,也更有小麥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