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面紙的消耗量是很大的,飯後擦嘴、洗手後擦手,甚至一家人入冊,可能一天就要消耗掉一整包面紙了,特別是家裡有了小孩之後,面紙使用的速度更快。正是因為中國人對於紙巾的需求量增大,也讓一些品牌賺的盆滿缽滿,例如我們熟悉的潔柔、維達、心相印、清風等,這四個面紙品牌應該算是現在知名度和銷量都非常棒的品牌了,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如果我們單單從市場覆蓋率和營收來講,這面紙「四巨頭」中潔柔是最強的,心相印都追趕不上。
早在兩年前,潔柔的綜合實力就是最強的了。在2018年整年的銷量榜中,潔柔穩居第一的位置,一年營收超過了56億元,同比增長了23%左右,毛利潤也高達35%,成了行業公認的「中國紙巾大王」!不過很多人表示,心相印不是名氣更大嗎?怎麼潔柔的銷量卻是第一呢?實際上,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心相印的紙巾一般針對的是年輕人為主,包裝好看但是價格偏高,而潔柔紙巾的應用範圍比較廣,例如除了日常用的紙巾,廁紙基本上都是潔柔這個牌子的。
潔柔之所以能收穫成功,和它的創始人是分不開的,他就是鄧穎忠。潔柔原本僅僅是一家生產製造紙巾的小工廠,如今卻成了市值超過200億的標杆企業,而且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巨頭企業,這其中都離不開鄧穎忠的功勞,而因為潔柔這個品牌,鄧穎忠的身價也達到了60億元,
鄧穎忠在創業之前的經歷和很多大佬一樣,因為小時候家境比較頻繁,早早就進入工廠打工貼補家用了,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選擇下海經商去博一博,鄧穎忠看到了很多人因為做生意致富了,也決定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但是和很多創業者一樣,一開始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身無分文,創業總要啟動資金的,沒有錢怎麼辦?只能靠借了,好在家裡的親戚還是比較支持他創業的,東拼西湊了500元給他,而在當時,500可以算得上是「巨款」了,鄧穎忠其實早就想好了項目,只等資金入駐了,有了資金之後,他先是辦了一個造紙的小作坊,招了5個工人開始了工作。
因為之前他自己就是造紙廠打工的,所以對於製作流程非常熟悉,自己創辦的小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自己的運營之下,憑藉著更好的品質在市場上銷量不錯,鄧穎忠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還還了借款。在賺到錢之後,鄧穎忠也給很多工人發了錢,讓這批最早跟著他的工人更加死心塌地了。
不過造紙廠之後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86年一場大火,將鄧穎忠創業的工廠基本上焚燒殆盡了,鄧穎忠並沒有氣餒,而是決定重頭再來。雖然廠子沒了,但是鄧穎忠在業內的口碑還在,技術和工人還在,所以在工人們的支持下,他東山再起,以前的客戶也給了很多訂單給他,工廠再次運轉起來了。
1989年,鄧穎忠成立了如今的中順潔柔集團,將小作坊終於發展成了集團公司,幾年後這家公司也做到了上市了,產品覆蓋了全國700多個經銷商,鄧穎忠也從一個小工人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你用過潔柔的紙巾嗎?你覺得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