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話食說|多吃豆少吃肉!JAMA子刊: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可降低早亡...

2020-12-13 瀟湘名醫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吳施楠

編輯 | 袁月

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物質。我們常吃的肉類、蛋類、豆類等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都非常豐富。不過,食物中的蛋白質是有所區別的。按照來源來分的話,肉蛋奶中的蛋白質屬於動物蛋白,豆類、堅果中的蛋白質則屬於植物蛋白。

近日,知名醫學期刊《JAMA》子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發布了一項針對不同來源的蛋白質對長期健康影響的研究文章。結果顯示,多吃植物蛋白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

該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主導,他們從美國6個州招募了超40萬參與研究的志願者,其中23.7萬名男性,17.9萬名女性。

為了弄清植物蛋白攝入量與總體死亡率和特定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人員對志願者進行了長達16年的隨訪,收集了他們的基礎信息和生活方式、飲食信息。同時,記錄了16年中的志願者的死亡人數和死因。

飲食數據和死亡數據對比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多吃植物蛋白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具體來講:每日攝入能量中,植物蛋白佔比每增加3%(替代動物蛋白),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10%。不僅如此,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死亡風險也分別降低了11%和12%。而在1000千卡熱量中,植物蛋白攝入每增加10克(代替動物蛋白),男女死亡風險可分別降低12%和14%。

研究人員還詳細分析了紅肉、白肉、乳製品和雞蛋這四大動物蛋白來源替換的結果。數據顯示,植物蛋白替代雞蛋,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24%和21%;用植物蛋白代替紅肉,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13%和15%。

由此可見,多食用植物蛋白有利健康,還有益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俗話說的「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錢來又滋補」,還真一點沒錯。

對此,營養學專家解釋說,植物蛋白含有大量的纖維,抗氧化劑,維生素和礦物質。而肉類中的蛋白質往往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膽固醇、鈉等,對健康不利。

既然多吃植物蛋白好處多,就不得不說說大豆及其製品。

別看大豆小小一顆不起眼,大豆蛋白卻是最優質的植物蛋白。此外,大豆及其製品還含有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大豆磷脂等功能性成分。正因為營養價值高,大豆被成為「地裡長出來的肉」。

這裡,我們總結一些常見的大豆製品及其營養成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綠豆、紅豆、豌豆、蠶豆、芸豆等澱粉豆,並不屬於大豆製品。澱粉豆的營養更接近糧食,想要多吃植物蛋白,還得分分清楚。

豆腐

豆腐營養極高,含有鈣、鐵、鎂、鉀、煙酸、銅、鈣、磷、鋅、葉酸、維生素b1、核黃素、維生素b6等,每100克結實豆腐(硬一些)中蛋白質含量可高達15.7克,脂肪8.6克,碳水化物4.3克,膳食纖維0.1克,能夠提供611.2千焦的能量,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的鈣需要量。

豆腐乾

有滷幹、燻幹、醬油乾等,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被譽為「素火腿」。

但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等調料,不能吃太多,防止攝入過多鹽。

腐竹

素菜中最常見的食材,水分少,易於保存,含有很高的蛋白質、磷脂,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也被稱為「素中之葷」。

豆漿/豆奶

豆腐、豆乾、甚至腐竹等食物的前身都是豆漿,其營養與牛奶相似,也稱為豆乳或者豆奶,富含植物性的蛋白質與微量鈣質,是素食者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來源。

豆芽

相對於豆類,豆芽的蛋白質和糖類物質在含量上有所下降,但可溶性胺基酸、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含量大大提高。黃豆中是不含維生素c的,而發芽之後的豆芽卻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生物效價和利用率大幅提高。

大豆蛋白粉

與動物蛋白粉相比,大豆蛋白粉具有更多的健康益處,包括降低心血管病、二型糖尿病以及某些腫瘤的風險等,植物蛋白能帶來飽腹感,控制熱量攝入。《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分析指出,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尤其是加工過的紅肉,可能會帶來實質性的健康益處。

大豆油

大豆中的脂肪含量約為20%,不飽和脂肪酸約佔其中的60%,卵磷脂是不飽和脂肪酸中的重要成分,對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代謝具有重要作用,可防止血管硬化。大豆油是性價比非常高的油品,也是居民消費的主要油品之一。

參考資料:

1、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 and Animal Protein Intake and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68358

責任編輯:

【來源:搜狐健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多吃植物蛋白可延壽,這些食物裡面都有
    提到補充蛋白質,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吃瘦肉,很少有人想到通過吃素來補充蛋白。事實上,許多植物中的蛋白含量遠高於上述動物蛋白。例如,大豆中蛋白含量高達40%,各種堅果中蛋白質含量也接近30%,而蛋類蛋白質含量僅10%左右,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更是很少,只有5%多一點。
  • 多吃植物蛋白能長壽
    按照其來源,分為動物蛋白(肉魚蛋奶等)和植物蛋白(豆類、雜糧、果蔬等)。《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一項最新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多吃植物蛋白有助降低早亡風險,延長壽命。為了弄清植物蛋白攝入量與總體死亡率和特定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員黃嘉琪(音)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對1995至2011年收集的23.7萬名男性參試者和17.9萬名女性參試者的相關數據展開了梳理分析。為期16年的隨訪調查期內,共有近7.8萬人死亡。在參試者日常飲食中,蛋白質佔比約為15%,其中40%為植物蛋白,60%為動物蛋白。
  • 動物蛋白VS植物蛋白,究竟誰更有利於人體?
    所以針對一些肥胖、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控制肉類的攝入量時,可以適當多選擇植物蛋白類食物。當然了,保持適當的動物蛋白攝入也是需要的。在每天攝入能量中,植物蛋白(而非動物蛋白)佔比每增加3%,早亡風險可降低10%。在1000千卡熱量中,取代動物蛋白的植物蛋白每增加10克,男女死亡風險可分別降低12%和14%。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不一樣?你想多了
    這兩年植物飲食真可謂是蓬勃發展啊!不少朋友躍躍欲試,有的不小心踩了坑。也有人有疑問,植物性飲食會不會缺乏蛋白質?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不一樣吧?今天,就給大家來一場深入淺出的解答,說真的,這篇文章不看真的會後悔!
  • 豆製品又站在了蛋白質的金字塔頂端:植物蛋白增3%,早亡風險降10%|...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增加每日攝入蛋白質中植物蛋白的比例,對長壽有益。植物蛋白到底好在哪?日常飲食中如何攝取植物蛋白?《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營養專家,教你「吃對」每一克優質蛋白。
  • 多吃植物蛋白可延壽,這些食物裡面都有!
    提到補充蛋白質,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吃瘦肉,很少有人想到通過吃素來補充蛋白。事實上,許多植物中的蛋白含量遠高於上述動物蛋白。例如,大豆中蛋白含量高達40%,各種堅果中蛋白質含量也接近30%,而蛋類蛋白質含量僅10%左右,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更是很少,只有5%多一點。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孰優孰劣?|普唯爾V生態
    01、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降低死亡風險報導稱,在這項研究中,共納入了日本公共衛生中心前瞻性隊列的70696名45-74歲的參與者,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未患癌症、腦血管疾病或缺血性心臟病。在長達18年的隨訪期間,共有12381名參與者不幸死亡。
  • 關於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你真的了解嗎?吃什麼怎麼吃很重要!
    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傳統飲食,多樣化植物來源。4. 為了減脂多吃沙拉和水果只靠水果減肥很容易蛋白質缺乏,可蔬菜本身的蛋白質供能比並不低,卻還是很難靠蔬菜吃夠熱量,所以容易因為飽腹反而忽視了總熱量。5.引用作者的描述來說:以素菜為主,95%的食物是植物,或者是植物的果實他們吃肉很少,只在逢年過節時,只是一道配菜,或者作調味用限制動物蛋白的攝取,多吃豆子、綠葉菜、番薯、水果、堅果、全穀物少吃乳製品,將牛奶和奶酪、奶油、黃油等乳製品的食用量降至最低他們所吃的植物當然因地域而完全不同:比如:伊卡利亞島人吃大量野菜和蔬菜
  • 補充蛋白只能喝牛奶吃肉嗎?那是你不了解優秀的植物蛋白!
    如果上升到環境保護的高度,減少肉類的消耗可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淡水的消耗和飼養動物造成的土地佔有問題。 也許你心動於植物飲食的優點,或者正在一隻腳踏入素食中,那這份植物蛋白指南你必須要了解一下咯! 如果不吃肉,能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嗎? 能也不能。 所有的蛋白質,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胺基酸組成的。
  • 30年研究發現:少吃肉、多吃優質植物蛋白降低冠心病風險
    吃什麼食物有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呢? 一項為期30年的大型研究給我們提供了部分答案。 證據顯示,用優質的植物性食物替代紅肉可以明顯降低冠心病風險;而用全穀物和乳製品替代總的紅肉,用雞蛋代替加工的紅肉,也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肉類,無疑是大多數人口中的美食。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哪個更好?
    植物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來源是從植物裡提取的,營養與動物蛋白相仿,含植物蛋白最豐富的是大豆。什麼是動物蛋白?動物蛋白相對與人類的營養結構比較合,由於來自動物體本身,其蛋白質的種類和結構更加接近人體的蛋白結構和數量。人體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它們的特性不同,營養價值也有差異。1.
  • 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哪個更有助於增肌?
    因此,若要選擇少肉又要吃得健康,關鍵點在於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增加預期壽命一項重大的新研究發現:用基於植物的蛋白質代替肉類,能顯著增加預期壽命。這項研究報告檢查了不同來源的蛋白質與健康之間的影響,發現只要使用植物性蛋白質替代加工的紅肉,就可以將早期死亡風險降低34%左右。
  • BMJ: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
    BMJ: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 2020-12-13 0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40萬人16年追蹤發現,多吃植物蛋白,少吃蛋類、紅肉,可最高降低1/3...
    同時,如果將我們生活中攝入動物蛋白的 3%,替換成植物蛋白,也可顯著降低我們的全因死亡風險(男性女性均為 10%),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男性降低 11%,女性降低 12%)。 特別地,如果植物蛋白替代的是蛋類或紅肉,則可以更顯著的降低我們的全因死亡風險。
  • 小鮮豆的誕生|蛋白 · 大豆蛋白PK動物蛋白
    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人體含有20種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有8種(也有說9種):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和蘇氨酸(9種的說法加上了組氨酸)。了解了這些之後我們來看看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區別: 動物蛋白是完全蛋白,也就是說動物蛋白中包含了所有的胺基酸,也就必然包含了必需胺基酸(包括BCAA)。
  • 少吃動物蛋白!研究發現植物蛋白可延長壽命:越多效果越明顯
    7月1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肉類蛋白質相比,食用更多的植物蛋白的老年人往往壽命更長。為此,研究人員想知道食用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是否對長壽有影響。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飲食與健康研究的數據,該研究在過去16年裡一直在收集50至71歲人群的飲食和健康信息,擁有179068名婦女和237036名男子的資料。
  •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
    可解除了這一個擔心還是不夠的,一旦準備入手的小夥伴在挑選蛋白粉過程中還會遇到這些問題,類似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哪個更好?等方面的疑惑。一個一個來,首先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區別就是來源動物身上還是植物的區別。動物蛋白主要的來源就是禽、畜、魚類,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常說的肉、蛋、奶。而植物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來源是從植物裡提取的,營養與動物蛋白相仿,含植物蛋白最豐富的是大豆。
  • 喝蛋白粉上火長痘,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
    可解除了這一個擔心還是不夠的,一旦準備入手的小夥伴在挑選蛋白粉過程中還會遇到這些問題,類似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哪個更好?等方面的疑惑。  一個一個來,首先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區別就是來源動物身上還是植物的區別。  動物蛋白主要的來源就是禽、畜、魚類,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常說的肉、蛋、奶。而植物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來源是從植物裡提取的,營養與動物蛋白相仿,含植物蛋白最豐富的是大豆。
  • 瘦人增重,吃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由胺基酸組成,但質量不同(取決於必需胺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所以營養價值也會有所差異。在比較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質之前,先看看什麼食物中蛋白質豐富:動物蛋白:肉類(雞肉、牛羊肉、豬肉)、魚類、蛋以及乳製品植物蛋白:大豆、豆腐、其他豆類,米麥等主食也含有少量蛋白質我們可以通過兩方面來對比兩種蛋白的質量:胺基酸成分(包括含量和類型)和蛋白的可消化性。
  • 71萬人研究證實:多吃一類蛋白,可降低死亡風險
    一、BMJ:常吃植物蛋白,延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0年7月,國際頂尖期刊《BMJ》雜誌發表了飲食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關研究,這項研究持續了32年,參與人數達到了7151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