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居香山,自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書言事,貶江州司馬。長慶時,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寶曆初任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官終刑部尚書。
《早秋獨夜》
井桐涼葉動,鄰杵秋聲發。
獨向簷下眠,覺來半床月。
此詩緊扣「早秋」「獨」「夜」,傳達出一種感傷的情緒,四句起承轉合,自然流利。末句以景作結,寫那空置的半床無人卻只有明月,韻味悠長。
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回憶起美麗的江南,最令人難忘的就是杭州。中秋時節在靈隱天竺寺的明月下等待著月中桂花的飄落,躺臥在郡亭枕上觀賞著錢塘江勢如奔馬的潮頭。何時我再能去賞遊?
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
關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汴水與泗水,流啊流,一直流到瓜洲長江邊上的古渡口。江南的點點山巒,都凝聚著人們無盡的哀愁。思念和怨恨交織在心中,如流水一樣沒有綿延無盡。只有到愛人歸來時才會休止。明月高懸,她獨倚高樓。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繪景奇麗細緻;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比喻新穎巧妙。全篇洋溢著詩人陶醉於自然美的喜悅之情。二、四句都用了重言錯綜句式,句中對仗,音節流暢優美,卻又像隨口吟成,非常自然。
白雲泉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這首七絕運用象徵手法,寫景抒情,景中寓志,寄託遙深,意在象外。寫景深得雲泉山水之神韻,抒情恰收意在言外之妙諦,抒情與寫景緊密結合,言近旨遠,理趣盎然。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能不憶江南?
江南風景美好,江南的風景我過去是多麼的熟悉。江花在日出之時比火還要紅豔,江水在春天的時候碧綠得仿佛成了深藍。這叫我怎能不惦念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