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李建波

2021-02-17 江水冷

導讀:一些在外的朋友,想起家鄉來,往往最貼心最易泛上心頭的,就是家鄉美味。鄉愁盤旋在心尖,鄉戀縈繞在舌尖。作者以靈動的語言敘寫了冷水江數種山間春菜,每一樣都活色生香,每一種都唇齒留香,這是來自生活的真切體驗,這是對大山深入骨髓的眷戀。

文|李建波

在北京呆久了,差不多忘了清明時節,山裡春菜的滋味。

循著味覺的記憶,許多田間溝壑的生靈,沾著露水,迎著春陽,顫顫巍巍,尋水而來,破土而出。

春 筍

驚蟄的雷聲一響,雨落如絲,春雨不停。

雨落得山谷都起了霧,迷迷濛蒙,隨著微風到處遊走,沒過農田,田塍間低頭吃草的黃牛,披著一身晶瑩剔透的水珠。燕子還沒回來,斑鳩、鷓鴣和麻雀在慘白的天際間哆哆嗦嗦地飛幾下。

雨落得石頭都長了青苔,泥都化了水。不穿套鞋是斷不能出門的,走在路上,想避開一個水窪,一腳踩在窪邊一坨泥上,這坨泥儘管走了一冬天,你以為是堅硬如石頭的了,豈知一腳過去,大姑娘能摔個劈叉,小夥子沾上一屁股泥。還是上了年紀的人有經驗,從門後拿出蓑衣,戴個鬥笠才出門,走路貓腰彎膝,小步子慢慢行,走個親戚,買瓶酒,也都不是什麼著急的事。

雨落得衣被都溼漉漉的,屋簷下的柴火都長出了小黑蘑菇……灶臺內的火不能滅了,滅了柴火堆裡的火種,再點起來就不知道要受多少煙燻的罪了。清明前後浸谷種,農忙還沒開始,一家老小都搓手向火,看著灶臺上燻黑的肉。

「臘肉吃得上火了。」

「天都要落下來了,筍也該出來了。」

「上山裡去一趟。」

家裡的父親,從牆上取下鬥笠,披上蓑衣,從門後拿把鋤頭,扛在肩上,吱吱唧唧走遠了,消失在迷霧之中,屋簷下雨水落在青石板上,滴滴答答作響,如更漏。

家裡的母親,拿根帶杈的木棍,從灶臺的橫梁上,取一塊臘肉,浸泡在滾燙的淘米水裡,黑肉白湯,用竹刷子來來回回刷一刷,用刀細細切成片,一刀一刀切在砧板上的聲音,應和著屋簷下點點落地的雨聲,中間隔著肉香,隔著柴火。

「剛開叉的筍,溪溝邊邊的黃土坑年年有。」父親摘下鬥笠向外甩了甩雨水,把一根肉厚嫩黃的筍扔在地上。

剝筍殼,切片,放鐵鍋裡過水去春腥之味,油滋滋的臘肉與嫩黃嫩白的筍肉相遇,簡直是絕配。也有口味重的,直接炒來吃,下酒下飯都合適,這是農家春菜的上品。

臘肉不可多得,而春筍漫山遍野都是。外出放牛、下地、串門、打豬草……遇見開叉欲出的好筍,挖出來,剝了外窠,窠給牛吃,鮮嫩的肉拿回家,切了絲,過水焯一下,從罈子裡取出醃好的黃菜來,燒旺火胡亂一炒,黃菜筍絲一大海碗,毛毛酸味,小孩子下飯連湯都要喝掉的。

筍將要出土,先把土層頂出裂縫,就好比小雞出殼,裂縫底下都是湧動的生靈。筍一出土,筍尖就會轉綠,筍窠就會轉深褐色,筍肉轉老,筍越高越甚,山裡人一般不吃出土的筍,出了土,煮來做玉蘭片。即便未破土的嫩筍,也吃不盡,遇見好的,挖回家,扔進酸菜缸子,入夏時節,拿來做魚炒菜,入味極佳。

春筍吃到清明,實在是吃膩了,「三月三,筍一攀。」溝溝坎坎,邊邊角角,乃至石縫巖層,都可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地冒出一二筍尖,大竹子長大筍,小竹子出小筍,大筍挖,小筍採。

小筍品種多,春風時節,去溪溝邊採毛筍;清明時節,去西山石縫間採煙筍;穀雨時節,斑竹出筍,斑竹小筍尖尖如指,筍窠點綴深褐色斑點,一如斑竹淚痕,小筍筍味清苦,避過人的口舌之害,又常在山坡石斛之間,頗有幾分隱士風骨。

小筍味道一般好過大筍,在家放牛的空隙,小夥伴們都背著竹籃子,躲進山林裡採筍,怕遇見千足蟲便三五結對,要是遇見蛇,大家就換一處採。

牛羊吃飽,悠悠地邁著步子回家,後面跟著成群的孩子,背上背著滿滿一籃小筍,山泉匯成溪流往田間流去,在夕陽下明晃晃的。

薺 菜

在北方,一說春日挖野菜,多半是採薺菜,挖蒲公英。

薺菜和蒲公英都是攤在地上四散開葉的綠草,葉片還都是長條帶齒狀的,都在一個時節生長,因此很多人說是去挖薺菜,結果多是蒲公英,分別起來也不難,薺菜葉嫩綠,葉脈白皙,葉片稀疏;蒲公英葉翠綠,葉脈褐色發紅,葉片層層疊疊長得緊緻。要是開花了,就更好分辨,薺菜是十字花科的植物,白色花瓣十字對開;蒲公英乃是菊花科的,金黃色花瓣如絲如簇開得耀眼。

在南方,山裡人家可不吃什麼蒲公英,蒲公英似乎一年四季都隨地長,開著一簇一簇的黃花也沒人注意,只是到了頂著毛茸茸的小圓球的時候,小夥伴才隨手採一朵,深吸一口氣一吹,或是迎風一甩,看種子駕著降落傘晃晃悠悠飛走。

薺菜則不然,總是在一年的固定時節如約而至,好像信守著幾世幾劫的諾言,在春天生長,耽誤一周沒採,沒幾天就開出十字白色花,薺菜的白花那麼細碎,好像生怕打擾到誰。在綠草地裡,在蘿蔔田裡,在土坡山隆間,你非生一個念想——我來採薺菜——那薺菜才從綠草叢,從蘿蔔綠葉叢,從大地的每一處或明或暗的所在,明明白白現身,舉著白徑嫩綠的葉子,舉著細碎小白花,羞羞答答地出現在你眼前。

你不採,她似乎沒來過;你來晚了,她便在春天卸去鮮嫩的容妝,凋落細碎的白花,結成如手掌如芳心的果實。在春天來,又在春天走,不陪你看夏日的炎涼,不陪你享秋日的豐收,也不陪你經受冬日的風寒,單要到來年的春天才現身山野。

「新耕雨後落群鴉」「春日平原薺菜花」。薺菜像是一位前世的故人,恰似一位天涯的體己。

北方人喜歡薺菜切碎包餃子,若要包餛飩,可會另有一番意境的。洗乾淨蘸醬也有幾分新鮮脆爽,其他焯水拌蒜、清炒蝦仁雞蛋之類的都是好入口的小菜。總也忘不了小時候,等著吃姩姩薺菜煮雞蛋的事,姩姩每年三月三,都要煮一鍋子薺菜雞蛋,一人一個,小孩子都急著伸手,姩姩拿一個滾燙的雞蛋在小孩子額頭上滾一滾,一邊滾一邊說:

「吃個雞蛋圓溜溜,一年到頭不用愁。」

今年的薺菜又開十字白花了,好像信守著幾世幾劫的輪迴。

菜 豆 子

頭年收紅薯灑下的豆種,開春蟠苗出花,花開紫蕊白瓣,也有殷紅花蕊粉色花瓣的,也有裡外純白的,顏色各異,花型則均如蝴蝶蘭,微風過處,滿眼望去,菜豆園彩蝶紛飛。 

菜豆子是冷江人的說法,正式名稱荷蘭豆,昔日在南京上學,在食堂看到清炒菜豆子,跟人說了三遍「菜豆子」,人家莫名其妙,同學過來跟我講,那個叫「荷蘭豆」,自己一直喜歡的菜改了個「荷蘭」的洋名字,吃菜豆子的心就涼了,心裡很彆扭,就好比打小就認識的鄰家姑娘,突然有了海外關係,你一天下午叫她去玩,你叫「太妹子」,不應,你叫「芳芳寶」,不應,因為她現在叫「露西(lucy)」,似曾相識的陌生讓人膽怯。離家久了,如今反而熟悉荷蘭豆這樣的叫法,進店點菜,「荷蘭豆炒臘肉」、「清炒荷蘭豆」、「蒜蓉荷蘭豆」,再也不叫「菜豆在炒臘殷」、「炒菜豆在」、「煮菜豆在」,舊時相識,忘了乳名,舊時相識的隔閡讓人心顫。

吃菜豆子的時節,豌豆(咚豆在)也正結子,蠶豆(豌豆在)紫色的花開得奪目。豌豆皮硬,春天青黃不接的時節,豌豆剝出來一升半鬥的,添點米粒,做成「咚豆在飯」,豌豆青青,米飯白白,清清白白一大碗吃下肚子,肚裡不餓,心多喜悅。豌豆吃不完,就曬乾,金黃金黃炒來吃,嚼在嘴裡咚咚作響,越嚼越香,可惜不能多吃,吃一把,牙疼腮幫子酸,好幾天吃臘肉都咬不動,只能幹看著咽口水。

蠶豆不等著豆莢變黑長硬,趁著青色摘來剝豆子,蠶豆青青有大拇指指甲蓋那麼大,放牛在外饞了嘴,折一根竹枝串幾串豆子,收集一堆樹葉,點火一烤,鮮香四溢,小夥伴一人一串,比得上過節吃糖。蠶豆通常要曬成黃褐色的幹豆子,備著逢年過節來親戚,炒一砂鍋待客,或者農閒無事,也炒一砂鍋解饞,蠶豆要趁熱多吃幾粒,涼了堅硬如石子,比吃咚豆在更費牙。

荷蘭豆豌豆的綠苗尖,焯水也可入菜,炒個雞蛋,炒盤肉絲都是色香俱佳的。

荷蘭豆、豌豆、蠶豆都是蝶形花科的作物,喜歡那明豔如蝴蝶的繁花襯在翠綠的藤蔓間,花在翠綠間,蝶在花中舞,吃不吃豆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田 螺


春日耕田蓄水,油菜花金黃,紫雲英絢爛,蝶舞翩翩,蜂鳴嗡嗡。

桃花灼灼,春水浸田,牛犁下地,「哦次哦次」,一冬天結塊的泥土一隴一隴翻鬆。

隔日上鐵耙,鐵耙如梳子,在田地裡來來回回梳幾遍,泥塊在春水裡和成稠湯。

再隔幾日,一山衝一山衝的水田澄清如鏡,倒映著日月風雲、山川竹木、牛羊雞鴨、飛鳥鳴蟲,好像嬰兒的眼睛,好像童話的魔鏡,靜靜地看著,靜靜地聽著,靜靜地等待,直到插秧成行。

翻鬆了泥土,就翻醒了一地的精靈。

青蛙醒了,在月夜下聚會,嘰嘰呱呱大聲喧譁,把一秋一冬的話都傾瀉在水田裡,傾瀉在山谷中,傾瀉在清風間,自晨至昏。

泥鰍醒了,翻身入水,穿泥入地,又出泥躍水,吡啦一聲,驚起草叢的雉雞,波紋一圈一圈散開,枝頭的翠鳥飛身似箭,尖著嘴插過來,泥鰍穿泥進地,翠鳥撲了空,濺起的水花攪得田水渾濁。

田螺也醒了,扭動著圓殼,一伸一縮,一縮一伸,伸頭露腳,出泥探水,膽戰心驚循著去年的水田,想著找一個水葫蘆下的姊妹鄰裡,想著找一株稻苗下的父兄親故。

這個時節的田螺清水可視,順水一摸, 一隻一隻摸進竹籃水桶,田螺收身射水,一傍晚就可摸三斤五斤。回家下鍋一煮,拿竹籤把肉挑出來,青蔥野蒜切成段,加薑絲、紅椒,熱油噴酒,撒把鹽出鍋,色味絕佳,宜重陽水酒,宜紹興花雕,宜湘泉馥鬱。田螺小的,剪細細殼尖,麻辣入味,溫火慢煮,做成嗦螺,滋味無盡。

春天吃田螺,不及秋日肉厚味濃,春日少肉味,耕耘正忙碌,得此田螺泥鰍,也算是天地厚賜。

山裡春菜,還有很多的:香椿攤雞蛋,黃花菜燉母雞,清炒紅薯苗,水芹菜炒河蝦,焯水蕨菜拌辣椒,清蒸奶蘿蔔,雷公鼻涕地皮菜——地耳做湯……再上一盤子芭蕉葉糯米餈粑當主食,末了來盤水果——麥黃李子,那個酸甜可親的味兒。

整個春天,就這樣化在嘴裡,心裡,夢裡了……



作者其它文章:

冷水江的水酒

青春為夢想而來/為高考加油|李建波

背犁|李建波

櫟樛埂(荊棘叢)裡討生活 |李建波

故鄉的雪|李建波

賀喜過個鬧熱年|李建波

相關焦點

  • 周末悅讀 舌尖上的春天
    鳥語花香草綠,帶給眾人聽覺、嗅覺和視覺的享受,還有恰逢時令舌尖上的味覺品嘗。春天乃是一個適合咀嚼的季節,用美味喚醒味蕾,用驚喜點綴生活。 一場淅瀝瀝的春雨洗禮大地後,地壟邊、山坡處、樹梢上,各種野菜冒出了盈盈的綠意,迎著春風恣意的招搖,如同可愛的嬰兒嘟嘟的翹起小嘴招人喜愛。
  • 將春天擺上餐桌,讓舌尖來一次「踏春」~
    這次,我們精選了靜安嘉裡中心那些讓舌頭蠢蠢欲動的餐廳,搜羅了那些菜色撩人、更是將春天直接擺上桌的菜品。白松露海鮮義大利麵精選上等的黑口貝、三文魚和鳳尾蝦,肉質鮮美,配合著茴香根、白玉菇、羅馬番茄、義大利芹等進行烹製,香味與義大利麵緊密融合,入口香而綿軟,嘴裡散發著白松露油的香,還帶著淡淡的葡萄酒味,在舌尖上輕盈飛舞
  • 春在石莊石莊人舌尖上的春天
    萬紫千紅,那是春天的色彩;蟲吟鳥鳴,那是春天的聲音。那春天,又是什麼味道呢?杜甫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蘇東坡則作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古詩中,說盡春天的新鮮與美好,青碧的顏色、田野的芬芳、鮮活的生機,是大自然賦予春天的味道。一、黃花兒    如皋城裡人稱之為黃花兒,農村人稱之為秧草,俗稱草頭。
  • 宜興竹海@所有人,舌尖上的春天在等您籤收
    下面小編要向大家推薦宜興竹海春天的味道:油燜春筍是一道漢族傳統風味菜餚,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百吃不厭。春筍,還有很多很多種做法,風味皆佳!小編就不一一介紹了!
  • 記攝人間:舌尖上的春天,味覺上的盛宴
    春天的色彩是絢麗的,春天的細雨是溫潤的,春天的微風是柔醉的,春天的味道如何呢?「一雷驚蟄始,萬物皆復甦」。春天的味道並非驚蟄才甦醒,立春後新鮮食材就相繼徵服人們被腊味浸潤多日的味蕾,唐朝白居易的《六年立春日人日作》為證:「二日立春人七日,盤蔬餅餌逐時新。」
  • 秀色可餐的春天,來篁嶺赴一場舌尖上的鮮花宴!
    用鮮花搭配美食這個春天不僅好看,更加好吃這個舌尖上的季節有點意思,得嘗嘗鮮花加美食,孤陋寡聞的我只能想到玫瑰製成的鮮花餅,今天在篁嶺鮮花小鎮這張特色的餐桌上,會有什麼樣的驚喜?鴨肉燉的恰到好處,湯色誘人氣味香濃其湯色清亮,加了茉莉花的緣故,味道卻是出奇的鮮甜,喝上一口真真是一種享受啊~
  • 薺菜炒年糕,涼拌馬蘭頭...嘗嘗舌尖上的春天...
    到了春季,在遠離城市中心的角落很容易採到薺菜。記得兒時就吃到薺菜,從此便痴愛上這一味不起眼的野菜。馬蘭頭是春天給人們的禮物。馬蘭頭這種野菜葉子碧綠,時呈紫紅,嫩嫩的,帶清香味兒,涼拌馬蘭頭,應該是最經典最家常也是最能體現春天的一道菜。它的做法並不複雜,擇去馬蘭頭的老梗和老葉,用冷水洗淨泥沙,汆燙3分鐘,撈出瀝乾水份,最後擠去馬蘭頭中的汁水並切段點上香油即可。馬蘭頭的香氣更加濃鬱,也會讓馬蘭頭的口感更加鮮嫩,讓人在咀嚼中品嘗春天的味道。
  • 舌尖上的春天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才從床上爬起來,拉開窗簾,把腦袋探出窗外:樓下的玉蘭已無聲綻放,旁邊的柳樹也已生發新芽。看來自己真的太久沒有出門了,哪怕出門也總是形色匆匆,根本來不及欣賞身邊的一花一木,以致於連春天的到來都完全沒有意識到。
  • 舌尖看看德宏人春天吃的那些野菜
    「舌尖德宏」欄目由德宏美大冠名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田野、地頭、山間、河岸到處點點嫩綠,又有多少人能按捺住舌尖上蠢蠢欲動的味蕾?在德宏,一年四季野菜最多的就是春天,吃野菜滿足的不僅僅是口腹之慾,更是讓舌頭和身體適應自然的步調。
  • 舌尖上的春天-春筍臘肉
    經實踐證明,春筍與上等臘肉搭配最為適宜; ◆上好臘肉經時間醃製的質樸肉香,搭配筍的清爽適口,極好下飯!    不僅可以補充蛋白質,還可以補鈣,是營養全面的一道美食! 臘肉切片後用水煮上幾分鐘,既可縮短炒制的時間,也能使臘肉口感更好。竹筍加少許鹽煮上幾分鐘,可以去除一些苦澀的味道。筍是自然的饋贈當然無法挑剔,上好臘肉卻要認真挑選一番!
  • 舌尖上的春天丨久違了,春天的味道~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
  • 榜單 | 春風十裡,不如春菜旖旎,舌尖上的春天就從這十家店開始~
    頭湯素醃篤鮮配響鈴卡薩莫迪娜,帶有菌菇特有香氣和鮮味的素湯把春筍尖,百葉花和萵苣的本味烘託得淋漓盡致,再配以義大利的風乾火腿和炸響鈴,清鮮與醇香纏繞舌尖,尤若偶遇般念念不忘。河豚餛飩在碧波中若隱若現,有如水邊浣紗般飄逸。
  • 舌尖上的春天
    以花作菜,唇齒留香便是吃貨眼中最美的春天。金雀花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金雀花性味微溫甜,具有滋陰、和血、健脾的功效。1、金雀花揀一下,揀出壞的,花上偶爾帶著根瘤的摘掉,清洗乾淨,瀝乾水分。3、金雀花中打入兩個雞蛋,加適量鹽,攪拌均勻。4、起鍋燒油,油熱後,將雞蛋攪拌過的金雀花入鍋翻炒。
  • 舌尖上嘉祥的春天來了,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果斷收藏吧!
    小的時候,每當春天的腳步響起,印象君就會和小夥們結伴踏上田間地頭,在一片盎然的春光裡尋找一抹抹嬌嫩的綠意;把挖好的野菜丟進溪水裡洗掉泥土,卻全然不顧花貓般的小臉,然後拎著滿滿當當的籃子回家,就像是帶回了整個春天。
  • 舌尖上的江南春天(第一集-馬蘭)--民間生活達人姚先生
    隨風前言:    偶然間微信上認識江南楓格(姚先生)應該是三年前了,隨後就被他豐富多彩,熱愛生活
  • 舌尖上的--苜蓿(庫爾勒)
    四月已然,春天裡的植物葉子逐漸舒展,多汁飽滿,每一棵都有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古人講究「不時不食」,而四月初正是吃苜蓿的好時節。
  • 舌尖上的金絲峽——香菇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舌尖珍饈,最喜半盞園中清歡。香菇竹筍,豆腐麵筋,清歡至味,最撫凡人心。素雅的食材,在懂她的人眼裡,一滴香油,幾粒粗鹽,就能讓人心心念念,情不自禁。「寒蔬病甲誰能採,落葉空畦半已荒。老楮忽生黃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 張嘴,把「春天」放在舌尖,在蒙自就是那麼任性
    香椿、金雀花、臭菜、春筍、魚腥草、花椒尖.耳熟能詳的,叫不出名字的,各式各樣時令野菜一齊端上餐桌,把「春天」放在舌尖,與這呼嘯的春風握手言和。除了踏青,大家更願意走進菜市場,細細挑選食材,精心烹製一餐春天的美味。兩旁的菜販不停地吆喝著,攤位前各式山味一應俱全,但在當下時節,香椿數得上農貿市場裡的「主角」了。菜市場裡,不到十米的距離,就有三四個叫賣香椿的菜販。
  • 一起去嘉祥城外,尋味舌尖上的春天!
    清新濃冽的空氣,裹著春風撲面而來,出門尋上一把野菜吧,管它涼拌還是煲湯,總能把春天吃到嘴裡,融進心裡。這種楝科植物的味道是極其特殊的春天味道,有經驗的人們在不早不晚的時候,掐香椿頭,製作香椿餅,香椿炒蛋、涼拌香椿……品著這般清香,仿佛春天就在眼前。
  • 打開淘寶,來場舌尖上的春遊
    感謝中國第四大發明淘寶,雖然沒能來場蘇州48h,但這次,我們把江浙的春天網購回家,來場足不出戶舌尖上的春遊~只有在雨季吃蘑菇到中毒的雲南人,才能體會江浙人民吃春季野菜的狂熱。春風一吹,江浙阿姨戰鼓就擂,提起籃子鏟子小剪子,直奔郊外冒尖的野菜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