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員掃碼垃圾袋就知誰扔的 居民給「虎哥」發微信回收垃圾

2020-12-13 騰訊網

在禁塑和垃圾分類的這個共性難題上,杭州給出了特色鮮明的「網際網路+」方案。根據當地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今年底,杭州將率先在市區建成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全市塑料垃圾實現零填埋。

前端分類

每個住戶家裡

都放著至少3個垃圾袋

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二維碼,掃碼就能知道是哪戶扔的垃圾;分得好,手機就會收到一條感謝簡訊,分得不好,則會收到提醒簡訊;居民在家中派單,「虎哥」上門、物流車回收、總倉分揀,最終完成資源再生……在杭州,上述「虎哥模式」只是垃圾分類「杭州方案」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垃圾智能分類模式進行精細化處置的一個縮影。杭州市政協官員坦言:塑料等垃圾分類是手段,核心工作在末端處理。不斷完善垃圾從源頭產生、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到末端處置的全鏈條治理閉環。

在杭州餘杭區,680個城市居住小區已實現分類垃圾桶全覆蓋,近13萬戶農戶家家門口都有可腐和不可腐垃圾桶。每天8點到10點,在每個小區投放點,推行小區乾濕垃圾分類。社區組織的志願隊便承擔了前期上門宣傳、在巡檢當天開袋檢查小區裡的每一袋溼垃圾、根據分類情況上門勸導住戶、定期給住戶打分評星等一系列工作。其中,志願隊都要檢查小區裡的「溼垃圾」分類情況,並掃描二維碼對每戶的分類打分。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打高分,做得不好的,打低分。這些分數,公布在小區每個單元入戶電梯牆上的垃圾分類光榮榜上。每周,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率滿分的住戶可以得到一個紅星。「保證每一位住戶都能看到,大家都有榮譽感,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進入每個住戶的家裡,都放著至少3個垃圾袋——綠色的用來放溼垃圾,藍色的用來扔幹垃圾(即可回收垃圾),黃色的用來扔受汙染及不可回收的垃圾。前端分類做好後,運輸中轉環節也杜絕了垃圾「混裝混運」,基本實現「綠桶綠車、黃桶黃車」分類運輸,對於可回收垃圾,餘杭區則引入市場力量進行回收處置。

源頭管理

督導員每日現場督導掃碼巡檢

實現到戶的精準管理

「禁塑實際上是限制和減少塑料汙染,創新『網際網路+垃圾分類』開啟的智能模式是我們的驕傲。」有杭州市政協官員坦言,在限塑方面,主要是推進減量工作。

據測算,以40萬戶居民為例,「虎哥回收」相當於減少了1座500噸/日的垃圾焚燒廠的工作量,並解決了2000人的就業問題,還相當於建成一個縣域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此外,「虎哥」推出的垃圾分類「環保金」激勵機制,還為打通群眾參與度不高的堵點開闢了全新路徑。在餘杭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國企參與等多種形式,讓企業在垃圾分類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城市居住區,推進「溯源巡檢+定時定點」模式,開發全區生活垃圾分類評價平臺,通過二維碼實現源頭可溯,通過督導員每日現場督導、掃碼巡檢、簡訊提醒,實現到戶的精準管理;在農村居住區,推行「國企參與+環衛保潔」模式,將垃圾分類與環衛保潔相結合,實現到戶管理的同時,減少保潔員配備,降低政府支出;在城郊接合部,將垃圾分類情況納入出租房「旅館式+星級化」管理體系,將承租戶垃圾分類情況與出租房準入掛鈎,壓實房東與承租戶的責任。

在塑料垃圾等分類過程中,餘杭區會把利用價值高的塑料等垃圾分類回收利用,低價值的塑料垃圾等全部焚燒處理,達到了塑料等垃圾減量的效果。

在源頭控制也有相應要求,部分酒店已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等一次性塑料製品,而許多酒店都不主動提供塑膠袋。記者在一些商場看到,大型超市已經不主動提供塑膠袋給顧客。而部分菜市場,雖然提供塑膠袋,但買菜的人表示,回家後將按照垃圾分類方法,進行有效處理。

回收作業

垃圾分揀

將塑料作為一個大類

在餘杭區許多小區門口,都設有「虎哥回收」站點。站點採用「乾濕兩分」,幹垃圾包括廢舊家具、家電、金屬、塑料、紡織品等,用戶只需將這些幹垃圾統一打包進行回收即可。例如廢舊家電、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虎哥」也上門回收,簡化操作流程,讓老百姓輕鬆就能理解和實現。

每天,居民通過微信、簡訊等方式向「虎哥」發送上門回收垃圾的需求。1小時內「虎哥」會上門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回收。「為鼓勵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人員會對每個居民的手機號進行登記,回收垃圾時會按每公斤0.8元返還『環保金』到他們的帳戶裡,『環保金』可以在『虎哥』商店裡購買商品。」

垃圾運輸到回收車間,133名專業分揀「虎哥」在7條流水線上作業。他們先要將垃圾分為玻璃、金屬、塑料、廢紙等6個一級品類,再進一步細分為40多個二級品類,作為再生原料進行資源化利用。「塑料垃圾可以做成再生粒子,金屬是冶煉的重要原料,家電會被送去拆解企業;至於大件木製類家具,我們會對純淨的木質成分進行破碎,最後送去燃煤電廠做生物質燃料。」分揀環節的王師傅說。

垃圾分揀後會發往燃煤電廠、冶煉廠、拆解企業等6類不同方向的下遊企業,95%以上實現了市場資源化利用。不同的垃圾被送往不同方向的下遊公司,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垃圾回收服務鏈。

★浙江治塑方案

浙江「治塑」時間表

比全國提前2年

浙江省再度升級的「禁塑令」提出,2020年底,浙江塑料垃圾年底零填埋,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2020年底,浙江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縣城以上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將被淘汰;市面上將不再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浙江不再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相比國家要求,浙江「治塑」工作總目標、任務單、時間表比全國提前了兩年。」

浙江重點聚焦的是四類塑料製品汙染: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將分步驟、分領域禁止、限制使用相關塑料製品。

據測算,塑料廢棄物產生量約佔浙江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量的20%左右,是塑料汙染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浙江的計劃是,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全省塑料垃圾實現零填埋。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普遍推廣;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普遍推行科學適用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3年底,所有設區市及50%的縣(市、區)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杭州今年底

實現塑料垃圾零填埋

在垃圾分類基礎上,最新版的杭州「禁塑」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率先在市區建成區(六城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全市塑料垃圾實現零填埋。

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區、縣(市)完成「無廢城市」建設,縣城以上建成區的商場、超市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普遍推廣,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

到2023年底,縣城以上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高效運轉,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塑料汙染治理得到有效控制。

到2025年底,農村地區的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同時,提出了大力推動源頭減量、加強回收利用處置等任務和措施。

相關焦點

  • 掃碼領大米、垃圾袋……「神器」助陣,這裡的垃圾分類時尚又智能
    「眼前的溼不是溼,你說的幹是什麼幹」,當站在乾濕垃圾的分叉路口,誰不是小小的眼睛裡充滿了大大的疑惑。雙雙對這此進行了探訪垃圾分類更智能在黃甲街道「大雁居」安置小區小區中庭一組類似自動售貨機的裝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走近一看這並不是自動售貨機而是一套智能垃圾分類投放設備中間是一組四個藍灰相間的垃圾箱分別回收餐廚、其他、有害和可回收四類垃圾。
  • 垃圾袋有編號,還隨便扔嗎?
    本報訊 (記者劉長海)濱海新區寨上街平陽裡社區是垃圾分類精品示範社區。昨日一早,記者在社區一處垃圾分類站看到,居民排隊掃二維碼往智能裝置中扔垃圾。 64歲王大娘來到智能裝置前,拿出智慧卡在感應框處輕輕一掃,相應的垃圾蓋就打開了,王大娘隨即把垃圾丟進去。「以前扔垃圾比較隨意。
  • 深圳寫字樓裡機器人出動、垃圾袋貼碼,原來是為了這件要緊事
    辦公樓層每袋垃圾都貼上標籤9月15日中午12時許,葛銳吃完飯後,就把擦嘴的紙巾扔在桌上的便收盒內。公司已經撤掉每位員工的座位垃圾桶,但保留這樣的便收盒給員工裝一些紙巾類的小型垃圾。葛銳把盒子裡的垃圾拿到茶水間,倒入其他垃圾桶。然後,葛銳回到辦公桌,把這幾個星期看過的報紙雜誌放進樓層專設的紙質回收箱。
  • 垃圾分類新時尚,奇躍回收上線「投遞就返現」
    「掃碼註冊—自動化開門—智能投遞—實時返現」12月3日,奇躍回收這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落地綿陽市三星社區。 居民從家裡帶來「垃圾」準備投遞   「以後我就可以把我家不要的快遞紙盒子,直接扔進去了,剛才微信到帳了一塊二,這個回收機可太方便了。」剛剛投遞完紙品類垃圾的徐先生說道。
  • 「24小時可回收資源收納房」現身居民區 家裡的幹垃圾有地方回收了...
    小房子的最上方些寫著 " 垃圾分類 美麗石家莊 ",門上寫著 " 微信掃碼開門 ",旁邊貼著回收模式的介紹和 " 石家莊市垃圾分類指南 ",房子內堆放著一袋垃圾 , 編織袋上還縫著一個二維碼。正在進行房子收尾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資源收納房 24 小時開放,居民掃碼註冊微信小程序後,領回家一個專屬編織袋,在家中將幹垃圾放入發放的編織袋內,待編織袋裝滿以後將它放到這個垃圾房中,工作人員會對編織袋稱重,通過編織袋上的二維碼將環保金發放給用戶。△居民在觀察小區這個 " 新房子 "。
  • 「一戶一碼」從發放垃圾袋到發放貼紙 垃圾驗身份居民得實惠
    亦莊在大興區亦莊鎮富源裡社區,居民送到垃圾桶的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桶邊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先對垃圾進行檢查,然後掏出手機對著二維碼一掃,便對這袋垃圾進行打分。如果分類分得準確,垃圾的「主人」還能憑積分兌換到肥皂、抽紙、食用油呢!貼二維碼 每戶垃圾有了「身份證」富源裡社區2003年入住,有20棟樓,現有居民3700多人。
  • 鄭州垃圾分類實行滿一年了,如今成效如何?居民「熱情」冷卻
    此前,針對老舊小區居民年齡較大、垃圾分類意識不強的情況,該小區垃圾分類運營企業曾採用「居民連續正確投放3天廚餘垃圾可兌換雞蛋」的做法,激勵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後來(獎勵)都沒了,大家的積極性也沒那麼高了。」督導員祁女士說。  任督導員近2個月時間以來,祁女士感觸頗深,「一半的人能主動分類,年輕人反而做得不好。」
  • 通州居民發明破袋神器 垃圾投放兩秒破袋不髒手
    日處理能力達2530噸的有機質垃圾處理站,已完成初步方案設計……一組組數字,記錄的是通州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堅實腳印,也奠定了十月份垃圾分類綜合排名在城區中位列第一的好成績。通州居民發明破袋神器 垃圾投放兩秒破袋不髒手張新向居民演示「破袋神器」使用方法。「不用太往裡,您在上邊一帶就劃開了。」張新是通州區永順鎮惠蘭美居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一大早,他都會早早來到自己負責的垃圾投放點。
  • 快餐盒塑膠袋奶茶杯……這些垃圾你都投對了嗎?
    最近廈門的小夥伴扔垃圾的時候是不是多了一些小問號逛街喝完的奶茶杯怎麼扔?>在洪蓮路口,思明環衛工作人員蔡女士表示,雖然已經出臺新規定,但近期每天仍有較多可回收的塑料垃圾錯誤地出現在橘黃色桶內。記者繼續沿街走訪:在僑福城小區,兩名物業保潔人員閒適地倚靠在一邊,垃圾分類處多為橘黃色其他垃圾桶及少量綠色廚餘垃圾桶,記者未在顯眼處發現藍色可回收桶。「我們知道垃圾分類這回事,但過日子主要還是圖方便,既然沒有藍色桶,那也犯不著刻意去找麻煩。」居民黃先生說到。
  • 海口市秀英區一小區引進智能餐廚垃圾降解機
    海悅東方小區引進的智能餐廚垃圾降解機。鄭峻敬 攝「自從有了這臺餐廚降解機,每天的廚餘垃圾都可以就近扔。沒人扔垃圾的時候,機器面板就是關閉的,氣味少、噪音小,而且垃圾能攢積分兌獎品,真是太方便了!」12月1日上午8時許,家住海口秀英區海悅東方小區居民姚芸華在上班之前,順道把家裡前一天晚上的廚餘垃圾扔進了一臺名叫「大胃蛙」的智能餐廚垃圾降解機。
  • 垃圾分類自助投放 微信帳戶零錢見漲
    掃描二維碼認領垃圾分類回收袋,對日常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公司根據可回收物類型和數量進行計價後,將相應報酬直接返還至居民微信帳戶……有效地引導群眾,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雙流區開始了新嘗試:該區推行「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提升社區生活環境。
  • 海口今日起試行垃圾分類 各區探索垃圾分類好經驗
    自今年6月22日開始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在街道以及社區的支持下,該小區通過設置垃圾分類容器,在垃圾投放點設置照明燈、洗手臺、破袋機器、視頻監控,並聘請督導員和志願者,制定獎懲措施等方式,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  7月22日上午8時30分,儲運小區退休老人劉清明拎著一袋垃圾,來到了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
  • 不掃碼不刷卡,認臉倒垃圾,老人小孩無障礙
    增加遊客登錄功能、刷臉就可以開箱投放……藉助「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智能垃圾分類箱目前已進入東湖高新區多個小區,吸引更多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當代國際城小區垃圾分類宣傳臺前,用廢棄物製成的玩具,吸引小區孩子駐足。
  • 三級人大代表開展檢查,市民關注的廚餘垃圾「破袋」不是無解難題
    饒強/攝 資料圖8月15日至21日,全市三級人大代表對其居住周邊的小區(村)的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情況開展檢查。對於備受市民關注的廚餘垃圾「破袋」問題,市人大城建環保辦提出建議,廚餘垃圾可以在收運後由末端垃圾處理廠集中進行機械化破袋,不要讓居民在廚餘垃圾破袋問題上糾結。垃圾分類實施數月,效果如何?昨天,全市三級人大代表「三邊」檢查召開第二輪周邊檢查督辦會。
  • 溯源垃圾袋、智能回收箱、定期大掃除……北京多措並舉打造「綠色...
    隨著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市東城區各個街道社區積極探索,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實現各類垃圾定向投放、資源化利用,打造低碳環保的「綠色」社區。↑圖為東華門街道韶九社區工作人員正在介紹一套智能分類垃圾箱。
  • 南昌垃圾分類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兒
    除了具體如何分類外,「南昌垃圾分類是否會跟上海一樣引入信用懲戒?」「扔垃圾有時間要求嗎?」「垃圾處理費怎麼交」……以上這些問題,想必很多人也尤為關心,也特別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給出解讀。為此,12月7日,大江網問政江西「問計於民」欄目開闢「『垃圾分類』我有話說」互動話題,徵集網友對新規的建議或疑問。
  • 青島部分公園安裝自動環保袋機 掃碼就能領環保垃圾袋
    在逛公園或者景區的時候,不少市民遊客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喝完的飲料瓶、吃剩的果皮等生活垃圾因為一時找不到垃圾桶,手邊又沒有垃圾袋,而難以處理,甚至還可能發生隨手亂扔汙染環境的現象。近日,首批十餘臺智能環保袋發放機在青島動物園、青島植物園、青島文化公園等公園景區安裝完畢,開始使用,通過為市民遊客提供可降解的環保垃圾袋,助力提升景區環境衛生。「愛青島,就應該從不亂扔垃圾做起。」家住市南區紅島路的張先生今年74歲,作為一名環保熱心人士,經常去青島動物園遛彎的他會隨身攜帶環保袋,發現垃圾就撿起來裝進袋子。
  • 我在瑞典扔垃圾
    瑞典的人間天堂 Flam 小鎮(圖源於Goon)於是,在這個 7 月,在上海居民且適應了用「乾濕」二字新穎地區分自家垃圾、並習慣了樓下垃圾桶被撤走後;在全國人民默默等待分類命運降臨,並攀比各地分類,你爭我搶地辯論誰更合理之際:趁著夏日假期出行,我體驗了一把北歐的可持續生活方式,尤其是垃圾分類。
  • 智能垃圾桶進小區:刷卡扔垃圾,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這個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吧,我前幾天聽安裝工人在說,可是不知道怎麼用嘛?」 兩個人這裡推推、那裡碰碰,看著柜子閃著燈,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這是智能垃圾桶,接下來咱們社區會給每戶居民發放一張積分卡,垃圾按分類丟棄,就能累計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了。」
  • 智能垃圾回收箱遇冷:老人不懂智能操作 年輕人嫌太麻煩
    8月18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長沙幾個小區發現,這些高大上的「大箱子」並不如預期受到居民青睞。現狀智能回收箱少人問津去年8月,長沙嶽麓區長華社區的七一六小區、水木蘭庭小區引進了智能廚餘垃圾回收箱。一年過去了,這些智能回收箱使用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