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脂奶油,一種在營養學家眼中的健康食品;殺蟲劑,讓人望而生畏的詞語。有人刻意硬將他們「結合」在一起:「植物奶油堪比殺蟲劑」、「寶寶遠離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殺蟲劑」等謠傳在網上流傳甚廣。植脂奶油為什麼會被冠以「殺蟲劑」之名?
植脂奶油殺蟲劑說的前世今生
在不少人眼裡,「植物奶油等同於殺蟲劑說」不是空穴來風,傳播較廣的是一種說法:反式脂肪酸。
「植物奶油是殺蟲劑」說的支持者宣稱,「植物奶油作為一份神秘的人造產物,2005年才被發現是食物史上最大的災難。有不具名的科學家把植物奶油的危害,和上世紀曾被大量使用的殺蟲劑DDT相比,把植物奶油稱作又一個DDT。」
同時,在網上還有流傳,「由於大腦中大約60%的固體物質是脂肪,它們是由人類從食物中所攝入的脂肪轉化而來。一般的天然脂肪吸收後七天就能夠代謝排出體外,然而反式脂肪酸需要51天才能被分解代謝、排出體外,因此更容易取代優質脂肪酸的位置,損害兒童正在發育的神經通道,擾亂思維過程,使孩子智力下降。
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不僅對其大腦和思維素質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也是導致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會增加少年兒童的糖尿病的發病率。藉此推薦使用動脂奶油替代植脂奶油。」
專家:殺蟲劑說漏洞百出
針對「植脂奶油等同於殺蟲劑」的說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開展「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項目,為期兩年。評估結果顯示,反式脂肪酸危害被刻意誇大。
首先,美國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國大城市的8.3倍(1997-2006),日本為2.7倍(2010),伊朗為12.4倍(2007),英國為3.5倍(2003),歐洲為2.6倍(2000),丹麥為2.1倍(2006),澳大利亞為1.8倍(2006),紐西蘭為2.1倍(2006),加拿大為4.1倍(2008)。我國在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攝入的供能比僅為0.34%。因此它對我國居民總體健康風險很低。
不同國家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供能比
其次,我國有明確控制反脂的管理措施,除了上述關於標籤的規定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GB10769-2010)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B10770-2010)均規定,不應使用氫化油脂。GB10765-2010還對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做了規定,不得超過總脂肪酸的3%。
並且,植物油不完全氫化才會產生反式脂肪,完全氫化的部分就不是反式脂肪而是飽和脂肪,因此氫化植物油,或者植脂奶油不能等同於反式脂肪。相反,動脂奶油因為牛羊反芻的關係,含有更高反脂,目前我國無國標對其標識的規範性進行約束。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營養科學學會會員的T.柯林.坎貝爾教授看來,如何判斷「那些偽裝成科學,貌似由不具名專家發出的驚悚偽科學建議?」
判斷這些信息的真偽很簡單:
1、這些信息有沒有研究案例或數據支持?是研究得出的結論或僅僅是一些嚇人的觀點和故事?
2、有沒有明確的研究機構和研究學者,或僅僅是「某某專家說」
3、可不可以查到相關文獻?尤其是那些「轉內銷」觀點,有沒有英文文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同時提醒:
「公眾在關注反式脂肪酸的同時,不能忽略飽和脂肪和過高能量攝入對健康的不利影響。能量和飽和脂肪攝入量過高是導致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重要原因,可以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膽固醇血症的風險,這已經成為我國慢性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食物多樣化、平衡膳食、適量運動才是保證健康的基礎。具體可以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來源:生活大師
如果您有需要報導的消息和新聞,請通過微信或郵件發送給我們。
更多烘焙新聞請關注 www.hibaking.com
關注烘焙通公眾平臺請在
手機微信-通訊錄-添加-查找公眾號-搜索「烘焙通」 搜索結果中「烘焙通」(訂閱號)「烘焙通網」(服務號)都是烘焙通官方公眾號
或手機微信-發現-掃一掃 中對下面的二維碼進行掃描,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