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長江 長江 我是黃河》大河網網友原創「抗疫之歌」

2020-12-13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莫韶華)1月28日上午,大河網網友、中州古籍出版社首席編輯劉春龍發給記者一段錄音,是劉春龍作詞,鶴壁青年貨車司機、音樂愛好者常雷作曲的「抗疫之歌」《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曲調時而婉轉,時而激憤,歌詞充滿著振奮人心的力量……聽完讓人止不住淚奔。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收到請回答!」一句話激發創作靈感

大河網網友、中州古籍出版社首席編輯劉春龍除了本職工作外,更喜歡寫詩填詞,2020年春節,舉國上下都在齊心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劉春龍也是急在心頭,時刻關注。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說:『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重疫大災面前,河南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緊急馳援武漢,讓人振奮。今天上午我在看一部老電影《渡江偵察記》,裡面有句非常經典的電臺呼號臺詞是『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收到請回答』,這句話一下子激發了我。河南在黃河岸邊,與長江兩岸的武漢市息息相通,我就想寫一首歌詞來表達中原人民和全國人民對重災區武漢人民的問候和鼓勵。」

靈感來襲,思如泉湧,劉春龍情難自已,10時50分,他將所做歌詞《長江 長江 我是黃河》放在朋友圈,想與大家共勉時,大河網網友、鶴壁青年貨車司機、音樂愛好者常雷一看到便聯繫劉春龍說,「我願意試試看,能否為這首詞譜曲。」

希望唱出春風般的溫暖和夏雨般的力量

「河南湖北,唇齒相依,守望相助!《河南醫療隊整裝待發 137名醫護人員1月26日馳援武漢》《河南愛心企業馳援武漢 290萬隻醫用防護類捐助物資除夕夜發往疫區》《河南老兵王國輝捐贈5噸「愛心蔬菜」直達武漢》……幾天來,河南人民在醫療隊、醫療器械、食品、蔬菜等方面馳援武漢,一起挺過難關。而作為時刻關注著疫情的市民,劉春龍和常雷是在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來作詞作曲呢?

劉春龍告訴大河網記者,「這首歌首先要表達對武漢人民的鼓勵,讓戰鬥在武漢的人民知道,河南人民和他們在一起。第二就是要激發起億萬華夏兒女的共同理念,災情面前無閒人,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保護好我們偉大祖國這個共同家園。」

「因為這首作品既是一種呼叫,又是一種問候,更是一份宣言和號召。我理想中的作品應該是親切的,能唱出春風般的溫暖和夏雨般的力量。」劉春龍說。

貨車司機音樂人:「我必須要做點什麼了!」

而鶴壁市淇濱區九州路辦事處西郭莊村的常雷,則將貨車司機和製作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憑藉著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自學樂理知識和樂器演奏,曾創作出《星空下的諾言》《同學》《淇河之歌》近200首歌曲,成了網絡上小有名氣的「貨車司機音樂人」。

為什麼看到《長江長江 我是黃河》後便立刻開始行動呢?常雷說:「看到劉老師寫的詞我就覺得作為一名『原創音樂愛好者』,我必須要做點什麼了,於是我立刻行動,我希望作曲能充分表達歌詞所表達的情感,表達全國人民、我們河南人民對疫情中心地帶的關切和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決心,我能為這首詞來譜曲,感到特別榮幸!」

當常雷把視頻傳給劉春龍後,劉春龍激動不已,「常雷的作品感情都很充沛,他為這首詞譜的曲並不是一直都很激昂,但是充滿著力量,讓人聽完不僅感動,而且鼓舞人心」。

【歌詞】

長江 長江 我是黃河

相信此時你正忙著,

聚精會神奮力拼搏,

長江長江,

我是黃河。

相信此時牙緊咬著,

再苦再難你決不訴說。

長江長江,

我是黃河。

長江啊長江,我是黃河,

你在南方,我在北國,

兄弟情深,一奶同胞,

一樣的心跳,一樣的脈搏。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需要什麼,請告訴我。

壺口激流,豫魯寬闊,

一樣的心願,一樣的囑託。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再苦再難,一起頂著,

我們的河床,是偉大的祖國。

我們的河床,是偉大的祖國。

相關焦點

  • 「美麗長江之歌」公益徵文|「你眼中的長江,是怎樣的?」
    今天,百度百家號聯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長江組共同發起「美麗長江之歌」全網徵文活動,講述長江故事,唱響生態文明大長江!【活動背景】每個人的眼裡,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長江,我們想傾聽您和長江的故事。為此,中國綠髮會長江組特別發起「美麗長江之歌」主題徵文活動,並聯合百度百家號共邀大家參與。
  • 涓涓雋語七律.長江頌:做新時代的弄潮兒,譜寫美麗的長江之歌
    #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看到#美麗長江之歌#的公益徵文活動,我首先想到的是歌曲《我的中國心》裡的「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長江在我們國人的心目中和長城一樣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可是很遺憾,迄今為止我還沒有實地觀看過長江,只是在書本和媒體裡面有所了解。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長6387公裡,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的各拉丹冬峰西南,流經11個省市自治區,最終於崇明島東注入東海。
  • 長江和黃河鮮有人知的特點
    長江和黃和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我發現這兩條大江大河有一個大家不大關注的特點,那就是長江黃河是世界上所有大江大河中流域面積全部都在一個國家的著名河流。長江長6300多公裡,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裡;黃河長5400多公裡,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裡。兩條河流都發源於世界屋脊、中華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從東流向西,所到之處是繁花似錦、魚米之鄉。
  •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現在如果遇見雨水很少的年份或者季節,咱們國家很多地方依舊會出現水量短缺的情況。著名的南水北調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年,但是利用人力改變自然又是何其艱難的事。
  • 王麗達傾情唱響《長江之歌》姊妹篇
    王麗達傾情唱響《長江之歌》姊妹篇《我愛中國藍 我愛長江綠》獻禮綠色中國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8日訊(記者 徐亞平)長江千裡。今天上午,著名作曲家鄭冷橫和MV製作人萬技清,如約造訪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秘書處,會商製作新歌《我愛中國藍 我愛長江綠》MV。此歌歷時近半年創作,被業內人士譽為《長江之歌》的姊妹篇,由著名作家、經濟學家、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院長袁羽鈞作詞,著名作曲家鄭冷橫作曲,由著名歌唱家王麗達首唱,是其2020年首部賀歲精品。
  • 泰伯公仲雍公從黃河來到長江,夫差公連接了長江與黃河
    ,與長江下遊當地居民一起,啟拓山林,自號句吳,建立吳國,傳播謙遜之精神與姬氏先祖之一的穀神后稷傳承下來的農業文明,以德弘德,經營吳國。 後來,周武王繼位,遷都於鎬,在牧野大戰之後,周武王用輕呂之劍親自斬下商朝紂王的頭顱,懸旗示眾,滅亡了商朝。牧野之戰四百多年後,公元前586年,這時周王室己從鎬遷都洛邑(河南洛陽)己經有180多年,吳國國君壽夢自封為王。壽夢稱王80年後,公元前506年,吳王壽夢之長子長孫吳王闔閭在柏舉之戰攻陷楚國國都郢。
  • 為啥長江叫「江」,而黃河叫「河」?網友:看完真是漲知識了!
    長江和黃河是中國兩條著名的長河,這種河對河的關係,相當於兄弟,但在稱呼上,我們都覺得長江霸氣,黃河聽起來嬌小,那麼黃河真的嬌小嗎?黃河幹流長5464公裡,長江長6397公裡,相差不到1000公裡,所以黃河一點也不嬌小,但為啥長江叫「江」,而黃河叫「河」?網友:看完真是漲知識了!
  • 美麗長江之歌從古唱至今,涓涓弄潮續寫長江之歌及中華民族精神
    #@中國綠髮會長江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大河,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我們中華民族就如同這奔騰不息的長江之水,永遠積極向上,力爭上遊,遊弋在世界的前方。長江之水哺育了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滋養了無數中華兒女。長江之歌從古唱到今,宋代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唱出大江的豪邁及如同大江一樣豪邁的英雄人物。宋代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又唱出了長江的多情及多情的人兒。
  • 「牆裂推薦 紅色經典歌曲」《長江之歌》,原汁原味,久唱不衰!
    《長江之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主題歌,王世光作曲,胡宏偉作詞。這首歌旋律激昂,歌詞氣勢磅礴,通過對中國的第一長河——長江的描寫與讚美,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長江之歌」題意是關於長江的歌,唱長江的歌,贊長江的歌。
  • 黃河長江之水天上來,途經中國的23個省,快來看看都有哪些省?
    曾經年少時李白的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勾起了很多人的無限遐想,都知道黃河水最後是奔流到海不復回,但是黃河水到底是從哪兒來? 中途又去了哪兒?如今我們已不再年少也領略了不少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就像歌寫的一樣最美的還是不過中國的兩條巨龍,黃河和長江。
  •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文 | 牧海本文轉載自今日頭條客戶端,原文首發於2021年1月3日,原標題為《黃河的困境:50年走向「無魚可捕」,野生刀魚資源告急?》,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
  • 中國第一大河「長江」
    不論是「我住長江頭」,還是「君住長江尾」;不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還是如醇酒般「鄉愁的滋味」;從古、至今,春江潮水伴隨著時代變遷長江,在每一位國人心中,都有著特殊的地位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原因是中國自身的地理和氣候等客觀因素形成的.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多、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江流域是中國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1992年底,擁有人口3.98億人(佔全國34%),耕地3.48億畝(佔全國24%),糧食產量1.55億噸(佔全國35%),水稻產量佔全國70%;棉花產量佔全國1/3以上,農業產值佔全國32%.成都平原、江漢平原、
  • 以河長之名 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作為長江、黃河上遊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千河之省」四川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黃河兩大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任。讓每一條河流都有守護者和代言人!2017年,四川全面建立河長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長制。三年多來,四川大小河湖陸續迎來七萬多名守護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湖)長。
  • 黃河為什麼稱作「河」,長江為什麼稱作「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是文化、文明的承載工具,最近有網友發文,《黃河為什麼稱作「河」,長江為什麼稱作「江」》,加評論區各種說法,我悉數拜讀了,可謂百家爭鳴,各有道理。我本人愛好鑽研文字,下面就跟大家交流一下從文字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江」字,水旁,加一「工」字,最早的「工」字,甲骨文是指工具的意思,就是一截木頭,兩邊截整齊,是人類最早用的工具,那麼這個工字也表示一個比較直的棍子,水旁加工字,寓意流淌水道比較直的稱之為「江」,如果不是特別準確的話,最起碼大多數稱之為「江」的這個特點還是比較多數的;
  • 長江有三峽,黃河也有三峽,為什麼要說三,它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鈞。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流在心裡的血,嘭湃著中華的聲音……」當這首熟悉的旋律響起,沒有幾個人不會唱,咱們中國人聽到它,就會激情澎湃,思緒萬千。長江和黃河溯源,最終被學者們定義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地區,這裡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地方,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兩條大河自此之後黃河向北向東,長江向南向東,成為了我國最大的兩條河,兩條古老的河流從地理上再無交集,但是幾乎平行的兩條河,卻有著神似的名字的景點,這就是長江三峽、黃河三峽,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都稱為「三峽」而不是四峽、五峽,這三峽又有什麼不同呢?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幾乎都起源於大江大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江河文明。」1月5日,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溯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是關鍵,他同時表示,「中華文明連續五千年不斷代,根本原因是形成了穩定的文化基因。」
  • 黃河水量非常小,不到長江的6%。華北非常缺水,很依賴南水北調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卻不是黃金水道,很遺憾。黃河雖然是我國第二長的河流,卻談不上第二大。黃河年徑流量才574億立方米,不到長江的6%,只相當於湖南第一大河湘江的80%。湘江的流域面積不到10萬平方公裡,只相當於黃河的12%,幹流長度817公裡,僅相當於黃河的15%。但是,湘江的航運能力,遠非黃河能比。湖南最好的城市,包括嶽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基本都在湘江沿線。非湘江流域最好的只有常德,位於湖南第二大河沅江和第四大河澧水匯入洞庭湖的口子上。兩大河流匯注,如果還發展不好,那也是天理不容了!
  • 長江「無魚可捕」,全面進入十年禁漁期,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便遭到了破壞,目前的黃河面臨正在和長江一樣的困境:「無魚可捕」。 這種結論並非聳人聽聞。
  • 河南濟源有一處黃河三峽,比長江三峽更加靜謐,仿佛畫中的世界
    說起「三峽」,人們第一反應大多是聞名於世的「長江三峽」,然而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在小浪底大壩上遊20公裡處的「黃河三峽」景色,其實也絲毫不遜色。黃河三峽有「中原第一高峽平湖,華夏罕見大河風光」、「皇家山水」之稱,雖然在名氣上比不過長江三峽,卻也是一處山靈水秀的好地方,在以山為主的北方,自有一股清秀的風韻。黃河三峽,顧名思義,和長江三峽一樣有三條景色壯麗的大峽谷,分別為「孤山峽」、「龍鳳峽」和「八裡峽」。
  • 讓長江之歌更加嘹亮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後記
    11月22日至24日,「大江奔流 攜手共進——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新華日報、貴州日報等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採訪團圍繞「最美岸線行、保護濱江行、最美江灣行、綠色園區行」四條主線,走訪南京、南通、張家港和常州四地,全方位體驗江蘇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做出的努力,探尋「共抓大保護」的「江蘇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