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婦科診所,經常有50歲以上的母親尿失禁超過10年,當他們快速行走,爬樓梯和咳嗽時,由於尿液滲漏,他們經常會變得尷尬,這類患者他們無法在公共場所控制尿液,因此出門前必須戴上衛生巾或尿布...
已婚和育齡婦女骨盆底肌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約為30%-40%,最集中的患者是四十多歲的人。在骨盆底肌功能障礙的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排尿異常程度不同,許多人婦女都不知道骨盆底肌功能障礙可能是數十年前的分娩所致,婦女在懷孕和分娩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對骨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在懷孕期間,在孕激素的作用下,骨盆底肌會變松,隨著胎兒的成長和胎兒位置的下降,骨盆底肌會越來越受到擠壓,在分娩期間,隨著胎兒的分娩,一些韌帶破裂,並且「彈簧床」的彈性變差,無法將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從而導致功能失調,例如失禁和器官脫垂等現象。
與外國人相比,中國的產婦骨盆較小,因此,中國婦女出生後的骨盆底肌鬆弛現象非常普遍。然而,骨盆底肌鬆弛的發生確實影響了生活質量,但是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大約三分之一的母親在分娩後骨盆底肌鬆弛並影響排尿。因此,國外在女性骨盆底肌功能修複方面的工作,而得到推廣。在歐洲,美洲,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在20或30年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就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對分娩後40天的女性進行常規的盆底肌肉訓練。
而且如果母親接受了骨盆底肌康復訓練,即使數十年後發生尿失禁,法國政府也將免費為她支付治療費用,但是,如果母親在一開始就放棄了免費培訓的機會,將來一旦由於盆底功能障礙而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那麼她只能自己負擔。
實際上,在中國,許多人沒有這種保健意識,很少有人認為分娩後的骨盆底肌訓練可以預防這麼多年後的尿失禁,這似乎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另一個實際的障礙是中國人強調,分娩應該讓女性多躺,多休息,如果早點檢查和鍛鍊骨盆底肌功能,家裡的許多長者會反對。其實分娩後一年內是恢復骨盆底肌功能的「黃金時間」,所以最好在分娩後1-2周在家中進行骨盆底肌康復訓練,分娩後42天應進行骨盆底肌功能檢查,盆底肌康復訓練,訓練越早,效果越好,如果不進行任何訓練,隨著年齡的增長,您的荷爾蒙水平將下降,肌肉將變得鬆弛,並且您的症狀將變得越來越嚴重,在中老年,您可能有輕度至中度的壓力性痙攣,有些甚至會進展為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