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ay單月線上銷售超7億元 中國市場業績不再「拖後腿」

2020-12-07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中國商報

圖集

曾經因業績「拖後腿」而面臨撤櫃危機,如今Olay(玉蘭油)卻在今年9月靠帶貨直播在中國市場實現銷售額7億元。轉型高端品牌後,Olay在中國市場成功斬獲了一批輕熟女性消費者,它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

深耕線上直播

今年9月,Olay線上旗艦店的銷售額達到7.58億元。近日,《9月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50》總榜單及分榜單發布,淘寶直播9月帶貨成交額排行榜店鋪TOP30中,美妝護膚領域共12個品牌上榜,成交額約達27.9億元。其中,國際美妝巨頭寶潔旗下高端品牌Olay以7.58億元的成交額,位列榜單第二、美妝護膚類第一。

Olay在中國市場更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是「玉蘭油」。1989年,寶潔旗下的Olay以「玉蘭油」為中文名進入中國市場,定位大眾品牌。但玉蘭油在中國市場一度賣不動。

國際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玉蘭油2013年在大眾護膚品市場的份額為7.2%,2018年其市場份額下降到4.1%,且位於自然堂、百雀羚等國產品牌之後,並一度因為業績「拖後腿」在百貨商場撤櫃。自2016年起,「玉蘭油」這個名字在中國市場不再被使用,Olay開始定位高端品牌。

轉型後的Olay深耕線上直播。為Olay旗下產品帶貨的主播小劉告訴中國商報記者,Olay轉型為高端品牌後,藉助小紅書、B站、淘寶等平臺開啟直播帶貨、「種草」營銷。目前,直播帶貨完成的銷售量在Olay旗下產品整體銷售量中佔大半。

在中國市場,線上銷售渠道給Olay帶來驚喜。根據《9月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50》,今年9月,Olay無論是線上銷售量還是線上銷售額,均超過資生堂和嬌蘭的總和。

向高端品牌轉型

在美國市場,Olay曾拖累了寶潔化妝品部門的業績。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2010年以來,Olay品牌在寶潔的最大市場——美國的銷售額逐年下降。

Olay在中國市場轉型為高端品牌後業績增長顯著。寶潔財務長喬恩·默勒(Jon Moeller) 曾在去年10月公開表示,高端護膚品牌SK-II和Olay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實現快速增長。截至今年10月15日,Olay線上旗艦店中多款產品的月銷量突破千件。

大眾品牌變高端品牌,消費群體也由「媽媽群體」變為輕熟女性。「過去,玉蘭油主要針對40歲以上的女性消費群體,而現在,Olay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做了一些新的產品布局,推出了很多抗衰老的新產品,像面霜、精華、眼霜都是線上消費者反饋比較好的產品。」小劉表示。

一位經常光顧Olay線上直播間的消費者告訴中國商報記者,Olay產品的補水保溼效果均符合她的需求,且與同類型的其他高端品牌相比,Olay產品的價格更便宜。此外,直播間裡不斷更新的優惠活動也吸引她在直播間購買產品。

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李豔芳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天貓國際等電商平臺對進口美妝的新品牌孵化能力、對全球美妝新趨勢的引領,吸引海外品牌加速入駐。

在中國市場憑藉電商渠道獲利的不只有Olay。聯合利華(Unilever)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電商渠道業績增幅達到了59%;資生堂(Shiseido)在中國市場高檔化妝品電商渠道銷售有150%以上的增長。同樣,花王(KAO)在中國地區加強了電子商務渠道的銷售,旗下品牌珂潤、芙麗芳絲的銷售額均較為穩定。有日本媒體表示,中國市場的發展紅利給日本化妝品公司帶來了好年景,其中電商渠道應是重中之重。(記者 馬嘉)

責任編輯: 張欣然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業績慘澹 資生堂向中國市場示好
    日本資生堂集團(以下簡稱資生堂)前三季度業績十分慘澹,不僅出現近五年來的首次業績虧損,且全年虧損已成定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市場前三季度為資生堂貢獻了超20%的業績,並且在第三季度成為其全球唯一業績增長的區域。為了抓住這一根「救命稻草」,在剛剛結束的進博會上,資生堂不斷發聲向中國市場示好。
  • 百勝中國赴港二次上市,擬募資170億元,業績全靠肯德基和必勝客
    在被傳「赴港上市」的道路上徘徊多時後,擁有中國市場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餐飲巨無霸」百勝中國正式出現在「準回港二次上市企業」行列中。肯德基成頂梁柱,必勝客卻拖後腿百勝中國在品牌和店鋪上的快速擴張顯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業績的增長。
  • 佐丹奴去年業績大幅下滑,內地市場拖後腿
    佐丹奴在業績報告中表示,2019年業績下滑主要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異常暖冬和香港遊行的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受到銷量下滑和提早收取到農曆新年訂單的影響,截止2019年12月31日,佐丹奴國際的存貨錄得5.48億港元,存貨流轉日從11日上升到100日。
  • 中國鞋市場空間巨大,而鞋王們業績堪憂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導,近來,中國鞋業市場並不風平浪靜,達芙妮退出高端市場,富貴鳥被迫退市,貴人鳥貸款逾期……他們都是知名的民營企業。但,從來沒有絕對的至暗時刻,黑暗本身就是黎明的一部分。鞋王們業績堪憂中國鞋業像是被「關起來」的巨鱷。一方面,中國鞋業的市場空間巨大無可質疑。
  • 愛馬仕業績上漲超預期 中國市場成香餑餑
    中國內地消費者需求依舊高漲,推動其第三季度在亞洲市場的銷售額大漲20.1%,推動品牌整體業績大漲18%至17億歐元。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集團在2019財年前九個月依舊實現了業績的飛速增長。愛馬仕執行董事長Axel Dumas表示,這得益於集團的不斷創新、出色的專業知識以及極佳的用戶黏性。
  • 部分電子通信公司業績超預期增長
    摘要 【部分電子通信公司業績超預期增長】統計顯示,截至7月10日晚,153家電子、計算機、通信板塊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63家公司預喜,佔比41.18%。
  • 中國奧園上半年銷售508.7億 完成年度目標超38%
    新京報快訊(記者 趙昱)7月2日,中國奧園發布公告稱,2020年6月,該集團實現物業合同銷售金額約175.9億元,環比增長約72%,同比增長約15%。 今年上半年,中國奧園實現物業合同銷售額約508.7億元,同比減少約5.15%。
  • 中國石油2020年第三季業績逆轉 環比大幅扭虧增利538億元
    原標題:中國石油2020年第三季業績逆轉 環比大幅扭虧增利538億元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
  • 蘭蔻中國旗艦店開業 中國市場因何成業績「救星」
    中國市場或成高端化妝品牌業績「救星」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國際美妝巨頭們「很受傷」,歐萊雅、寶潔、資生堂、強生、聯合利華、花王等企業均交出了業績下降的成績單。其中,歐萊雅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同比減少143億元。但值得關注的是,其美妝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業績穩定。
  • Prada等奢侈品牌業績翻盤,中國市場功不可沒
    其中,亞太地區表現強勁,節日購物季淨銷售額增長20%,而中國大陸的淨銷售額更激增了逾50%。相較之下,該公司在歐美市場的淨銷售額均有所下降。  「在此期間,我們注意到中國大陸市場對整體銷售增長的推動。」蒂芙尼執行長Alessandro Bogliolo表示。  這並不意外。
  • 優衣庫中國門店數量首超日本 中國是對迅銷業績貢獻最大的市場
    優衣庫中國門店數量首超日本 中國是對迅銷業績貢獻最大的市場時間:2020-10-10 14:40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優衣庫中國門店數量首超日本 中國是對迅銷業績貢獻最大的市場 中國小康網10月10日訊 老馬 運營優衣庫的日本迅銷的中國業務存在感不斷增強。
  • 宜家加碼中國市場:業績增速近年放緩 質量問題頻現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宜家加碼中國市場:業績增速近年放緩,質量問題頻現 繼續加碼中國市場,宜家又更新了在中國市場的策略。8月26日,「家的無限值」宜家中國2021財年啟動會在上海舉行。宜家持續探索線上線下全渠道,在五地繼續開設新店,同時,有250款以上產品將有更低價格,投入2億元讓利消費者。不過,宜家並未公布2020財年的業績。事實上,近幾年宜家遭遇業績增速放緩、質量問題頻現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家居行業興起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新零售的崛起也賦予了家居品牌更多玩法,該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宜家的發展也會是一個巨大挑戰。
  • 中國市場成避風港!資生堂中國第三季度實現8%增長
    ,但中國大陸市場成為拉動資生堂集團疫後全球業績的「避風港」。,同比去年下滑32.3%;而中國市場前三季度累計貢獻1556.9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7.8 億元)的銷售,僅同比去年下滑2.2%,為資生堂集團全球8大業務板塊中下滑比例最小的市場。
  • 蘭蔻「花樣討好」中國消費者 中國市場因何成業績「救星」
    中國市場或成高端化妝品牌業績「救星」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國際美妝巨頭們「很受傷」,歐萊雅、寶潔、資生堂、強生、聯合利華、花王等企業均交出了業績下降的成績單。其中,歐萊雅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同比減少143億元。
  • 水井坊代總經理朱鎮豪:努力找回之前「輸掉」的業績,不再追求...
    近5周,朱鎮豪頻繁走市場,與經銷商、客戶溝通,通過公司一線銷售人員的反饋,思考和布局公司的市場策略。作為水井坊(600779,SH)代理總經理的朱鎮豪,今年9月「臨危受命」開始負責公司的經營重任。當時,這家國內知名酒企因半年報業績下滑特別是第二季度大幅下滑,加之原任職僅一年多的總經理又「突然」離職,公司一下子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 歐舒丹集團一年賣了超100億元,中國內地市場雙位數增長
    CBO 記者 許可6月29日,歐舒丹集團發布了截止2020年3月31日的全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期內,歐舒丹實現銷售淨額16.4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0.29億元),同比增長15.2%;經營溢利增長24.2%,雖財政年度結束時受到全球疫情影響,經營利潤率仍增加0.8個百分點至11.4%。
  • 無印良品中國銷售遇冷業績下滑:售後難問題多上黑榜
    無印良品中國銷售「遇冷」無印良品第二季度業績環比微降,中國收入增速放緩,已9次下調產品價格,門店數遠不及名創優品曾被無數文青追捧的無印良品,最近卻在中國市場遭受冷遇。日前,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期內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這三項業績數據,均出現了環比下滑的跡象。
  • 屈臣氏中國同店銷售5年來首次增長,今年業績預期不樂觀
    數據顯示,屈臣氏去年全球銷售額為1692.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47億元),中國區銷售額為245.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截止2019年,屈臣氏旗下共擁有12個零售品牌,在全球25個市場經營15794家店鋪。財報顯示,零售業務全球銷售額與去年相近,主要增長來自於店鋪數量增加5%,以及同比店鋪銷售額的增長。
  • 【日化】中國市場業績搶眼,花王集團將引入超高端品牌「SENSAI」
    」引入中國,並考慮在2022年後將高端護膚品牌「KANEBO」投放到中國市場。  《快消品》了解到,SENSAI是花王以歐洲為中心銷售的超高端護膚品牌,地位處於花王集團旗下化妝品牌金字塔陣的頂端,其主力美容液產品售價約為3600元人民幣。SENSAI未來在中國將以高檔百貨店為主要銷售渠道。
  • 中國市場成耐克業績逆轉支撐
    截至8月31日的第一財季,耐克公司總營收達105.9億美元,雖然在疫情影響之下還是出現了0.6%的同比下滑,但是好於市場預期的91.5億美元,每股收益達95美分,比市場預期的2倍還要多。  這份亮眼的財報讓不少分析人士都大感意外。要知道,2020財年第四財季,耐克全球營收達63.13億美元,同比下降38%,虧損7.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