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圖集
曾經因業績「拖後腿」而面臨撤櫃危機,如今Olay(玉蘭油)卻在今年9月靠帶貨直播在中國市場實現銷售額7億元。轉型高端品牌後,Olay在中國市場成功斬獲了一批輕熟女性消費者,它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
深耕線上直播
今年9月,Olay線上旗艦店的銷售額達到7.58億元。近日,《9月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50》總榜單及分榜單發布,淘寶直播9月帶貨成交額排行榜店鋪TOP30中,美妝護膚領域共12個品牌上榜,成交額約達27.9億元。其中,國際美妝巨頭寶潔旗下高端品牌Olay以7.58億元的成交額,位列榜單第二、美妝護膚類第一。
Olay在中國市場更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是「玉蘭油」。1989年,寶潔旗下的Olay以「玉蘭油」為中文名進入中國市場,定位大眾品牌。但玉蘭油在中國市場一度賣不動。
國際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玉蘭油2013年在大眾護膚品市場的份額為7.2%,2018年其市場份額下降到4.1%,且位於自然堂、百雀羚等國產品牌之後,並一度因為業績「拖後腿」在百貨商場撤櫃。自2016年起,「玉蘭油」這個名字在中國市場不再被使用,Olay開始定位高端品牌。
轉型後的Olay深耕線上直播。為Olay旗下產品帶貨的主播小劉告訴中國商報記者,Olay轉型為高端品牌後,藉助小紅書、B站、淘寶等平臺開啟直播帶貨、「種草」營銷。目前,直播帶貨完成的銷售量在Olay旗下產品整體銷售量中佔大半。
在中國市場,線上銷售渠道給Olay帶來驚喜。根據《9月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50》,今年9月,Olay無論是線上銷售量還是線上銷售額,均超過資生堂和嬌蘭的總和。
向高端品牌轉型
在美國市場,Olay曾拖累了寶潔化妝品部門的業績。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2010年以來,Olay品牌在寶潔的最大市場——美國的銷售額逐年下降。
Olay在中國市場轉型為高端品牌後業績增長顯著。寶潔財務長喬恩·默勒(Jon Moeller) 曾在去年10月公開表示,高端護膚品牌SK-II和Olay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實現快速增長。截至今年10月15日,Olay線上旗艦店中多款產品的月銷量突破千件。
大眾品牌變高端品牌,消費群體也由「媽媽群體」變為輕熟女性。「過去,玉蘭油主要針對40歲以上的女性消費群體,而現在,Olay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做了一些新的產品布局,推出了很多抗衰老的新產品,像面霜、精華、眼霜都是線上消費者反饋比較好的產品。」小劉表示。
一位經常光顧Olay線上直播間的消費者告訴中國商報記者,Olay產品的補水保溼效果均符合她的需求,且與同類型的其他高端品牌相比,Olay產品的價格更便宜。此外,直播間裡不斷更新的優惠活動也吸引她在直播間購買產品。
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李豔芳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天貓國際等電商平臺對進口美妝的新品牌孵化能力、對全球美妝新趨勢的引領,吸引海外品牌加速入駐。
在中國市場憑藉電商渠道獲利的不只有Olay。聯合利華(Unilever)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電商渠道業績增幅達到了59%;資生堂(Shiseido)在中國市場高檔化妝品電商渠道銷售有150%以上的增長。同樣,花王(KAO)在中國地區加強了電子商務渠道的銷售,旗下品牌珂潤、芙麗芳絲的銷售額均較為穩定。有日本媒體表示,中國市場的發展紅利給日本化妝品公司帶來了好年景,其中電商渠道應是重中之重。(記者 馬嘉)
責任編輯: 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