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棍
作為法國的平民麵包
是法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如同油條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法棍已經和艾菲爾鐵塔一樣
成為法國的象徵
當你腦海中浮現法國人的形象時
除了端著紅酒杯和戴著貝雷帽外
手裡一定還會拿著一根法棍
法棍的全稱是法國長麵包
它的配方很簡單
僅由麵粉、水、鹽、酵母4種基本原料製作而成
製作法棍的麵粉一般使用的都是T55
也有使用T65
對應的酵母、水和鹽的比例
因為麵粉的不同要進行調整
法國傳統長棍麵包根據長短又分為
長棍(baguette)
短棍(batard)
長笛(flute)
以及巴黎人(parisien)
「法棍」約在19世紀中期
開始風行於法國
關於法棍的由來
目前主要有2個版本
據說拿破崙在執政期間
為了方便士兵們行軍長途跋涉時
攜帶麵包
下令麵包師製作出
尺寸剛好可以塞得進褲腿的長形麵包
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法棍
另一種說法是
1920年10月法國出臺了一項保護性法規
為確保麵包工人的休息
不許麵包店在早上四點前開門
而法國人習慣於早起
一般五六點就要吃早飯
而傳統的法國麵包
主要是圓麵包
要使用磚砌的木柴爐烘烤
需要45分鐘甚至更長時間
無法滿足大量居民們的早餐需求
於是長棍形的法式麵包取代了傳統圓麵包
用了當時的「deck」式烤爐製作
為充分利用爐膛
被設計成長長的形狀
發酵和烘烤的時間都明顯比原來縮短了
形狀也更容易攜帶
此後便逐漸佔領了法國人的日常餐桌
1933年,法國政府還頒布了一個「麵包法令」
規定法棍只能採用基礎麵團製作
直徑在5-6釐米
長度65釐米左右
標準重量為250克
烘烤前的麵團重量為350g
在麵團上面劃出7~9道刀痕後
再進行烘烤
要保證無速凍處理
無任何添加劑
由於不允許添加防腐劑
所以法棍並不能保存很久
越新鮮的法棍就越貴
一旦存放的時間
超過4小時以上
這時候的法棍已經失去了
它最新鮮的味道
於是就會出現大家在下班路上排隊購買法棍的場景
到了周末
購買法棍的頻率則變成了一天兩次
早上出門買一根回來當早餐
下午出門買一根回來
作為晚餐配料
巴黎街頭甚至出現了法棍的自動售賣機
可見法國人對於法棍愛得深沉
(法棍自動售貨機)
一根好法棍
一定有著美麗的割口
它們整體均勻舒展
一側朝外翻開
帶著微微的焦色
整體色澤金黃
均勻並且有光澤
外皮吃起來又酥又脆
帶著焦糖烤慄子的香味
內部結構應該是不規則蜂窩狀
有較多的氣泡,顏色近似於奶油色
由於法棍外表脆硬
不太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很多人也就不太了解
法棍的各種搭配吃法
但在法國人看來
法棍卻是餐桌上的萬能搭配
可以有各種花式吃法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
法棍比較經典的吃法
1、切片塗上黃油或果醬
(法國人早上比較喜歡的一種吃法,簡單易操作)
2、搭配奶酪或者鵝肝
(將奶酪和鵝肝塗抹在切好的麵包片上,再搭配一杯法國葡萄酒就更美味啦~)
3、法棍三明治
(直接在法棍中間夾上香腸、奶酪、生菜等做成三明治)
4、烤蒜香法棍切片
(油融化刷在法棍切片上,撒蔥末蒜末,200°烤10分鐘)
5、蘸菜汁或者濃湯
(愛吃的法國人,吃完正餐後,用法棍蘸盤子裡剩下的美味醬汁)
6、蘸咖啡或者茶
(將黃油或果醬塗抹在麵包片上,然後蘸咖啡或者茶)
7、法棍沙拉
(將法棍切成丁,和水果生菜火腿雞蛋等做成沙拉)
8、在法棍裡塞巧克力
(真是只有法國人才能想到的吃法)
9、直接吃
(友情提示,此種吃法只適合法國人)
有一句法語叫「Un repas sans pain est comme une journée sans soleil.
意思是「一天沒有麵包就像一天沒有陽光」
可見法國人是多麼離不開麵包了
每年的3月21日是國際法棍日
每個法國人每天要吃掉至少2根法棍
在法國一共有26000家麵包店售賣法棍
法國人除了當街啃法棍
去商場會帶著法棍
去總統大選投票也帶著法棍
甚至去球場看球賽也帶著法棍吶喊助威
(哈哈,喊累了,還可以坐下來啃兩口,真是一舉兩得呢)
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表示
希望將這一法國傳統美食列入到聯合國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只為了保留和傳承
法棍麵包的卓越品質和烘焙工藝
馬克龍說
法棍麵包是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蘊含著一段獨特的歷史
看到這裡
你是不是已經對法棍有了全新的了解呢
有空去麵包店
挑一根屬於你的法棍
帶回家
研究法棍的另類搭配吃法吧
比如搭配鹹菜、老乾媽之類
給法棍融入一些中國元素
想要更多烘焙小知識
請關注銀河天幕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