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麵包+牛奶這種早餐搭配在中國已經非常普遍了,軟式麵包成為了麵包的首選。然而,軟式麵包不宜貪吃,大家又是否知道?這是因為軟式麵包講求式樣漂亮,組織細膩,以糖、油或蛋為主要配方,裡面含糖約15%,油脂約10%,熱量較高。所以為了健康,軟式麵包可不宜貪吃哦。
但是除了軟式麵包,我們還有其他的選擇嗎?當然有!那就是被稱為法國「麵包之王」的法式長棍麵包,俗稱「法棍」,絕對是健康的首選!
法式長棍麵包(法語:Baguette),它是一種最傳統的法式麵包。Baguette原意是長條形的寶石,可見法國人對法棍的情有獨鍾。如果你去巴黎,「must do list」裡就包括要拿著幾根法棍走在路上 , 拿著法棍這個形象幾乎可以跟巴黎鐵塔並駕齊驅,如果有秋風及時掠過則更加美妙。
法棍的製作根據一條簡單的法國法律規定,是由未經發酵的面製作而成的。配方很簡單,只用麵粉、水、鹽和酵母四種基本原料,通常不加糖,不加乳粉,不加或幾乎不加油,小麥粉未經漂白,不含防腐劑。在形狀上、重量上也統一為每條長1900px,重250g,還規定斜切必須要有7道裂口才標準。
法棍在法國有一種特殊的地位,被稱為「麵包之王」,甚至法國政府對法棍有多項立法,他們不但規定了什麼是法棍,還規定了它的最低售價,確保人人都能吃上法棍麵包。所以法律規定麵包店主賣的產品必須有法棍。當然,歐洲人總是死板的,既然規定了法棍的材料,那麼哪怕往上面加點芝麻,它也就不是法棍了,不是法棍,法國政府又要跳出來幹涉了……
到了 1993 年 , 法國的前總理還提出了關於法棍的修正案 ,重申了它的標準 : 直徑不得小於 7 釐米 , 長度在 80 釐米左右 , 上面只能不多不少有 7 道切口 , 因為切口的方式和數量直接決定發酵程度。法案還規定了麵粉的質量 , 酵母的技術以及麵包的味道,這個法案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為「巴拉度法案」 , 聽起來就像讓曾蔭權去思考魚蛋粉的標準一樣不可思議。
這就是法棍,在法國每年消耗的 350 噸麵包中有,有百分之六十五是法棍,就如同義大利之通心粉,中國之大米,法棍作為一種麵包它的確無愧於麵包之王的稱號,作為不是法國人的我也不得不驚嘆它的獨特魅力。
我們通常可以從法棍的長度、酥脆的外皮以及用來使氣體在面中適膨脹而切割的紋路來辨別法棍,這些紋路最後構成了麵包的白色部分。法棍的標準直徑大約為5-6釐米,但是麵包本身可以做得長達1米,其最小長度通常認為不能小於80釐米。一個典型的法棍麵包重250克(8.8盎司)。
法棍的特色是表皮鬆脆,內心柔軟而稍具韌性,越嚼越香,充滿濃鬱的麥香味。食用法棍也不似法國大餐那般煩瑣講究:伸出左手捉住長棍,五指鉗緊,然後右手跟進,卡住麵包的盡頭,再然後左手下旋,右手上旋,將麵包擰將下來。
法棍已成為全世界人們廣泛接受的一種麵包,並不是靠法國人的吹噓和顯赫的名聲。簡單的配方,酥脆鬆軟的美味,更重要的是滿足低熱量的豐富營養,是最惹人喜愛的因素。相比與高甜度,高熱量的臺式麵包、日式麵包,由麵粉,水,酵母而成的法棍,不加糖、不加油更加不含防腐劑,顯然更健康,單從配方也能看出來法棍的低熱量了,所以,正在減肥的親不妨嘗試一下法棍哦!
法棍是越嚼越香的一種麵包,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它太素了。其實,法棍可以說是「百搭」的,無論跟蒜香還是水果或者奶油,都能搭出別樣的風味。
「本文內容由小編整合,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歡迎大家分享到朋友圈。」
▼
烘焙地球村周刊
<Hbdqc_Baked>
▲長按並識別關注
「我們是有情懷的烘焙家,我們是有品味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