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博愛中拓寬人生境界

2020-12-26 辛臣書舍

01.今日導讀

今天為你解讀《愛的藝術》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重點談到了自愛,了解到要想讓自愛為人生提供更多的動力,我們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認同自己、提升並超越自己。

那麼,我們已經從兩性之愛、親子之愛和自愛的角度解讀了如何才能掌握愛的藝術,提升愛的能力。

今天將繼續為你解讀《愛的藝術》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如何在博愛中拓寬人生境界,帶領大家從自身的愛過渡到更高層次的愛,對愛進行更深度的解讀。

02.關於博愛的兩種錯誤認識

我們通常認為,愛是自私的。它就像是一種只能獨享的物品,你把愛給了我,就不能再給別人了。其實,這種愛的界定是狹義的,一般只用來指代男女之間的愛情。

實際上,愛的涵義是寬泛的,我們除了對我們自己,對我們的親人具有愛的情感,有時候對陌生人也會產生愛的情感。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愛。正所謂推己及人,它不再只是局限於身邊的人,而是把眼界拓寬到更廣闊的範圍。

關於博愛,弗洛姆在書中提到:愛自己的骨肉不足為奇。每個動物都愛自己的後代並照料他們。軟弱的人愛自己的主子,因為他靠主子為生;孩子愛自己的父母,因為他需要他們。只有當我愛那些與我個人利益無關的人時,我的愛情才開始發展。這才是博愛。

由此看來,它是指對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一種責任感。願意用自己的能力去關心、尊重和了解他人,從而提升對方生活的幸福指數。它是愛的更高級形式。說到這一點,可能你也深有感觸。

這也是《聖經》裡提到的一種愛的方式:愛他人應如愛己。而在每一次災難來臨的時候,人們的博愛精神往往展現得最多。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為災區捐款捐物,而且,還有很多志願者不顧自身的安危,自發地在災區工作上很長時間。他們這種精神就是博愛精神的生動展現。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避免兩種錯誤認識。先來說說第一種錯誤認識,認為博愛就是濫情。不管對象就誰,都會對其施以援手。甚至有的人以博愛作為藉口,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這很明顯是對博愛精神的褻瀆。博愛是一種理性地運用自己的愛的能力。只有當對方值得你付出愛時,你的表現才是博愛,但當對方並不值得你付出愛時,你的付出只會適得其反。

就像狼故事中的東郭先生,以及蛇故事中的農夫一樣,分不清對象的博愛反而會讓自己深受其害。因此,在碰到來歷不明、需要救助的組織或個人時,要儘量保持冷靜,諮詢清楚之後再慷慨解囊。

現在,我們再來看第二種錯誤認識,認為博愛就是施捨。有的人認為,博愛既然是指「自己有能力愛自己的基礎上對別人表現出來的愛」,那不就是相當於我把多餘的愛給別人嗎?其實不然。當我們懷著一顆博愛的心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有些表現雖然是在為別人做好事,但卻不能算作博愛精神的體現。比如,有些人只是想借慈善之名宣傳自己或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實際上,並不能從心底裡認同助人這件事情。這種愛,更像是一種施捨,而不能稱之為愛。

03.博愛對於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有哪些

了解了什麼是博愛,那麼,博愛對於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有哪些呢?主要有兩點。

首先,博愛能夠幫助自己成長。一個擁有博愛之心的人是善良而具有無窮力量的。除了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表達愛,如果我們能夠對更多的人表達愛意,將會讓我們變得更有存在感,也更能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有一條新聞曾經報導了一個流浪漢,他穿得破衣爛衫地來到派出所,將一沓皺巴巴的紙幣遞給了警察。警察當初不敢要他的錢,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樣才拿到這些錢的。詢問之下才明白,原來流浪漢看到有的學生因為家裡貧困上不起學而非常痛苦。他就把自己費了好大勁兒才攢出來的錢送來,希望警察能把這些錢送給那些學生,讓他們繼續上學。

警察聽完之後都非常感動,讓他先用這些錢自己買些衣服。可流浪漢卻連連擺手,他說:「我覺得自己還能奉獻一點愛心,說明我還有用,心裡挺快活的。如果你們不收,那可真是讓我的心裡不舒服。」警察們只好收下了流浪漢的錢,並把這些錢如數交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在這個例子中,流浪漢雖然自己十分需要這些錢,可他在把錢交給警察,希望能夠幫到那些孩子的時候,心裡充滿愛,也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儘管他過得很苦,但能夠幫到別人這種想法,使得他有更多的力量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其次,一個擁有博愛之心的人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博愛精神的存在。人雖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是不同的。總有些人過得好一些,有些人過得差一些。當人們都能用博愛精神去關懷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整個社會才變得更加溫馨和諧。正如歌裡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就像前面提到過的,發生了大地震之後,如果沒有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努力,災區的人們將會經受更多的痛苦和無助。現在,慈善和公益事業的體系越來越健全。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夠得到其他人的救助。而這,也正是博愛精神的現實體現。

04.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做到博愛

博愛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做到博愛呢?

首先,我們應該懂得尊重別人。博愛體現的是一種對別人的關懷,而尊重則是體現這種關懷的第一步。因此,要想體現博愛的精神,必須要能夠真正地從內心中學會尊重別人。

臺灣著名導演李行曾經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一次拍戲的過程中,一位男演員又無緣無故地耍起了大牌。全部人都在等他,他卻遲遲都還沒到。雖然有些生氣,但導演忍住氣,說了一句:「等他。」這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的時間,直到大家都餓得肚子咕咕叫的時候,他才姍姍來遲。大家都有些惱怒地看著來遲的演員,偷偷看看導演是不是生氣了。

但導演的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伸伸胳膊伸伸腿,站起來對著目瞪口呆的人們說:「收工。」開始大家還站著沒走,但看到導演頭也不回地走了,也都齊刷刷地走了。只剩下那個男演員孤零零地呆立在那裡,像被霜打過的茄子。

正如詩人倉央嘉措所說:「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肯定難以獲得別人的尊重。而能夠時刻尊重別人的人則能夠體現出一種更高的境界。

其次,我們應該懂得寬容別人。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展現的不只是一種博大的胸懷,也是一種境界。在生活中學會寬容待人待己,對我們的生活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尺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講的是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的故事。一天,正在京城當官的張英收到家信。信中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為了贏得這場官司,希望他能夠利用在京城做官的便利疏通關係,佔得先機。

張英看到來信後,陷入了沉思。想了一會之後,突然笑了起來,提起筆來,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你們不遠萬裡送來一封家信,竟然只是為了一堵牆。想當年秦始皇修成了萬裡長城,可他今天也早就死去多年了。家人接到回信後,心裡很受震撼。聽從了張英的建議,讓出了三尺宅基地。鄰居得知此事後,心中慚愧,也讓出了三尺宅基地。「三尺巷」的故事從此流傳千古。

這個故事中的張英,用禮讓、寬容贏得了別人的敬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博愛的精神,不與人爭,用寬容為自己和他人搭建更溫馨的環境。

最後,我們應該學會幫助別人。人不是萬能的,所以誰都有可能遇到困難。當我們看到一件事不關己但性命攸關的事情時,能否出手相助往往體現出這個人是否具有仁愛精神。

比如,新聞常常報導快遞員徒手接住掉下樓的孩子,路過的行人救起了突然生病倒地的老人。他們之間本來沒有任何救助的義務,但類似的出手相助卻讓整個社會積聚起一股溫暖的正能量。這其實就是一種真正的博愛精神。

05.知識要點

好的,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現在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博愛是一切愛的基礎,也是一切愛的最高形式。它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守護神,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溫暖和感動。博愛雖然神聖,但它實際上就體現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以尊重和寬容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別人需要幫助時伸手相助等等小小的舉動,恰恰是博愛精神的全面體現。

思考與討論:你曾經為陌生人伸出過援助之手嗎?對於公益和慈善事業,你是怎樣看待的?

06.全書回顧

好了,關於《愛的藝術》這本書我們就全部解讀完了,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

在作者弗洛姆的引領下,我們一起了解到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自然生長。它是一種需要學習和提升的能力,對於我們處理與愛人、親人、自己以及陌生人的關係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們從愛情的角度去理解愛的藝術。愛情是一種十分美好的體驗,但要想提升愛情的魅力,讓愛情變得更圓滿,卻不容易,我們需要保持理智,還要適當做出讓步,保持責任心並學會相互欣賞。

其次,我們從親情的角度去理解愛的藝術。父母的身份隨著孩子的出生而自然出現,但愛孩子的能力卻需要不斷學習。母親最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放手和自身如何成長,父親則需要學習怎樣給孩子更好的陪伴和理解。同時,父母之間也要學會創造一種和諧的夫妻關係,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榜樣。

接著,作者告訴我們,自愛是一個重要但並不被重視的話題。但只有真正學會自愛,我們才更容易找到愛的真諦,懂得尊重和寬容,開朗樂觀地去生活。

最後,我們需要在愛情、親情、自愛的基礎上理解博愛,它是一種平等地愛一切的精神,它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最高表現形式。博愛能讓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感動,也會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溫馨與和諧,充滿正能量。

愛是一門永遠值得學習的藝術。我們要多研究,多學習,並努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期待愛會發揮更大的魔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好了,《愛的藝術》這本書就分享到這裡,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我們下次見!

相關焦點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1、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但智慧,僅僅通過學習,是很難獲取的。一個人的智慧,除了學習,更需要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悟?我們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反思過去,總結經驗教訓,用心去感悟,從經歷中提取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做人要明白,別人說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自己的一個領悟,自己領悟到的,才是屬於你的智慧,別人給你說的道理,那是別人的智慧。
  • 人生三境界,隨心隨緣
    人生三種境界,很多人知道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來的三種境界,成為無數人一生的追求,除了他提倡的境界,佛教中也有三種人生境界,第一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種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種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孔子四十不惑的人生境界
    那如何理解呢?孔子不惑之處,不在於他的知識比我們多,而在於他比我們具備了更強的人生智慧。一個人的境界、一個人所能達到的人生的高度不是看他的知識面有多大,而是取決於他的判斷能力有多強,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說,知識不在於他有多大的寬度,而在於他能夠達到的高度以及他能夠深入的深度。
  • 人生最好的境界,叫安靜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在的虛名浮行的誘惑。」正是,這種對追求的執著,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靜的無比珍貴。安靜是一種天然的存在,年齡長久的提煉和沉積,讓其內心更為充盈,使其生命擺脫浮躁而逐漸趨於安靜。
  • 馮友蘭:人生的意義與四種境界
    同樣的,假如我們能夠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義,倘使我們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無意義。各個人對於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存分別。境界的不同,是由於認識的互異;這,有如旅行遊山一樣,地質學家與詩人雖同往遊山,可是地質學家的觀感和詩人的觀感,卻大不相同。
  • 「博愛商城」:為鄉村振興插上「數位化翅膀」!
    12月25日,由遵義市衛生健康局、市計生協搭建的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博愛商城」線上運營正式啟動,線下商品展銷會在新蒲新區火熱進行。共有90家參展商帶來500餘種特色農產品,以經濟實惠的銷售價格,點燃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
  • 中山市悅來路主線完成改造通車,月底將完成人行天橋和博愛二路路口...
    目前僅剩下人行天橋和博愛二路路口拓寬工程未完成,兩項工程計劃在月底完成。記者了解到,中山悅來路(中山百貨)至永安一路(南外環)段道路改造工程(簡稱「悅來路改造工程」)去年12月13日進場施工,歷經一年時間,目前已經完成主線道路改造,整個項目北起孫文西路的交叉口,往南分別與泰安路、民權路、中山二路、南安路、博愛二路、白石路、廣珠公路及槎南路相交,接永安一路與南外環路的跨線橋起點,全長約3.18公裡。
  • 悅來路主線完成改造通車,月底將完成人行天橋和博愛二路路口擴寬工程
    目前僅剩下人行天橋和博愛二路路口拓寬工程未完成,兩項工程計劃在月底完成。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悅來路(中山百貨)至永安一路(南外環)段道路改造工程(簡稱「悅來路改造工程」)去年12月13日進場施工,歷經一年時間,目前已經完成主線道路改造,整個項目北起孫文西路的交叉口,往南分別與泰安路、民權路、中山二路、南安路、博愛二路、白石路、廣珠公路及槎南路相交,接永安一路與南外環路的跨線橋起點,全長約3.18公裡。
  • 八面山「雲海」奇觀-兼談人生境界感悟錄
    雲海是如何形成的呢? 雲,懸浮在空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主要由水汽在空中冷卻凝結所致。按雲層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為「高雲」、「中雲」、「低雲」和直展雲四種。外形或成層,或成塊,又或呈波狀的。雲的運動可顯示氣流的影響、移速;雲狀演變常常也能表明大氣結構情況和天氣的變化。
  • 「三七開」的人生境界
    花未全開月未圓,是人生最好境界。花全開,意味開始凋謝;月全圓,代表開始殘缺。
  • 人生的10個境界,你在哪一層?
    到了這個能級,已經具備了寬容的心態,他們的內心開始真正的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接納生活,接納人生,接納世界。對於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他們都保持著較大的耐心,他們也樂意去思考,去戰勝各種困難挫折,而且如果別人遇到了困難挫折,他們也願意施加援手,幫助別人戰勝困難挫折。他們總是積極的吸取生活中的各種經驗,開始思考人生的大方向。對於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事,他們都會寬容的面對,並且用寬容的心態有節制的去完成。
  • 10種人生最高境界
    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說錯話,亂局不看錯人,複雜不走錯路。自律的最高境界:無功不受大祿,無助不受大理,無能不得大位。生活的最高境界:常與高人交往,閒與雅人相會,每與親人休閒。愛情的最高境界:雖已白髮蒼蒼,依然執手相視。生命的最高境界:哭著來,笑著走。退休生活18集,剛出的,全了!送給所有人,1000%受益風雨人生,一路走來,我們實在不易,如今我們退休了,都願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01無我則無患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中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02常無,欲以觀其妙要想達到無我的境界,並非易事。所以要不斷修煉。如何修煉呢?老子《道德經》第一章中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句話抽象去想,不容易理解,比較費勁。我們看看玩耍的小孩子們,他們經常無憂無慮,小孩子的煩惱都不是真煩惱。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私慾(無我)。
  • 人生的最高境界
    對於普通人來說,吃一頓美食是快樂的,買一輛車是快樂的,一個豪華的住宅也是快樂的,人生的事業成就都是快樂的。但這些快樂都並不長久。甚至在擁有的時候想擁有更多或害怕失去,往往快樂之後帶來更大的痛苦焦慮。但快樂是分層次和境界的。佛陀體悟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快樂是恆久的,不因外界環境,物質,生死。離別,得失,而有所變化。這才是最高級的快樂。佛陀尋找到的解脫之道也非常的簡單。就是時時刻刻的專注於當下這一瞬間,生命只有在這一瞬間才能獲得真正的體驗,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此時,只有此刻,只有此地。
  • 你的人生境界在什麼階段
    在遊戲中,當我們的等級到達標準之後就可以參加排位賽,我們剛開始打排位賽的時候都是青銅段位,只要你能一場一場戰勝敵人,當分數到達之後,你就能晉升一個階段到達白銀段位,然後一步步經過黃金,鉑金,鑽石,大師的段位之後,你就能登頂山巔,一覽眾山小,成為最強王者,這幾乎是每個遊戲玩家的夢想。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樣!
    以水悟道,可以看到成功人生裡的七種境界。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愛好活動,仁德的人愛好沉靜。聰明的人活得快樂,仁德的人長壽。」冰生於水,卻比水強硬百倍。水,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
  • 博愛方言-餌不餌!
    餌「er」在博愛話中是一個萬能動詞,內涵極其半富,有吃、喝、打、批評、幹活等等諸多意思。 銀筷子 但究竟這個「er」如何寫,雖然博愛人也一直探究,終沒有結果,以至於成了疑惑始終困擾著博愛人。
  • 詩詞鑑賞:古詩詞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裡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於是,千百年來,多少志得意滿的墨客騷人,在陳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恆的悲愴面前,詩囊空空,一貧如洗……3、超脫境界:坐看雲起終南別業唐·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話出《易經》中,顧名思義厚德載物是用來比喻當一個人的德行積累到無限大之後,他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不管是好的萬事萬物還是壞的萬事萬物,一個人都能坦然面對,壞的方面都可以被他的承受力所化解,好的方面也能被他的承受力所接納。就像大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的。
  • 【魅力人生】人生的三層境界:求、緣、舍
    你再也不為一切所困擾,沒有了執著、痛苦,懂得調控情緒,意識與身體逐漸完整合一,體會到了所謂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所在,心靈成長,得大自在,到達人生最高能量層! 人生有三層樓:    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你住幾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