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兌雪碧的杯子放下吧,讓我們來認真聊聊葡萄酒

2021-03-03 後浪

一談論起酒,喜歡它的人總會表現出迷幻的狂熱,而酒精過敏的各位「病友」總因無福消受卻在必須要端起杯子的時候頭痛萬分。這種經由植物果實釀造的發酵液體被發明出來後便一直與人類的歷史相伴,躲在其中亦正亦邪的乙醇被釋放後也不斷地塑造著我們。

 

啤酒作為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在上世紀初傳入我國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自 2003 年以來中國便是最大的啤酒消費國,每年我們都會喝掉 4000 萬噸的啤酒。盛夏快來了,一瓶瓶大綠棒子又將會成箱地擺在桌子下,在煙燻火燎的市井中陪伴著不時掉下來的竹籤、骨頭以及最多有 40% 可信度的江湖故事。

紀錄片《人生一串》劇照

 

白酒、威士忌等蒸餾酒的地位要比啤酒要好一點,起碼它們一般都會被擺在桌子上。原料與釀造方法的不同賦予了蒸餾酒更高的酒精度和價格,而喜歡賦予意義的人類使得這些酒就不僅僅是飲品一樣的存在了。「那煙盒中的雲彩,那酒杯中大海,統統裝進我空空的胸懷」,被附加了太多動機的它們,在陪著各位食客在推杯換盞間分享著他們權力的遊戲,以及最多有40% 可信度的創業計劃。

 

電影《白日焰火》截圖

 

而葡萄酒作為最普遍的果酒,酒精度不高的同時,又帶有果子沉澱下來的獨特香氣被更多人所喜愛,由不同品種發酵而成的葡萄酒,更會醞釀成不同的顏色及口味。最能代表葡萄酒地位的當屬紅酒了,從選種、栽培用的葡萄,貯藏、發酵中木桶的選用,地下酒窖的環境,到最後品嘗的方式方法都有講究。

電影《愛在午夜降臨前》截圖

 

紅酒剛剛進入中國消費市場後,我們也沉醉於它紫紅色的誘惑中,並把它貼上了「小布爾喬亞」的標籤——紅酒在中國走起了奢華的路線。這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經營方式的改變,我們才逐慢慢揭開了它木塞上的火漆印。

但我們對紅酒仍未十分了解,仍舊停留在酒販子和評論家對產地和年份高談闊論(以對 82 年拉菲的痴迷為例),與大眾消費者仍喜歡兌雪碧、一口猛幹的矛盾中。有關葡萄酒,知乎上的精華都是諸如:「百元左右的紅酒哪款好喝」,「 82 年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拉菲」這類問答。

 圖片來自知乎

紅酒,就像一位充滿神秘西方力量的女性,東方人對其一知半解地高談闊論,以為自己能一手掌握她,殊不知,我們玩味的都不夠觸及她的一角衣襟。

 

距離我們真正接受紅酒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相互理解,文化上的,和精神上的。起碼要從這些截面慢慢看到「她」的全貌。

 

讓我們把鏡頭搖回 1855 年的巴黎世博會,那是一支來自波爾多的紅酒,那是一經推出便迅速成為葡萄酒世界的夜明珠,「她」是全場最亮眼的藝術品。對於紅酒如命的法蘭西人來說,他們對待紅酒像對待女性那樣溫柔、體貼和耐心,以至於連紅酒本身也因為這些風情增添了獨特的韻味和浪漫氣息,散發於世界文化之中;而紅酒也漸漸流淌進法國人的生活中,人們以紅酒為主角進行創作,畫在紙上,拍進膠片。

 

圖片來自微軟全球生活匯

 

《秋天的故事》作為電影大師埃裡克·侯麥「四季故事」的最後一部(前三部的順序是:春、冬、夏),講述了大齡剩女馬嘉麗擁有一片葡萄園,和兒子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的故事。閨蜜和兒子不願意看她孤獨終老,便給馬嘉麗四處徵婚。到了秋天,葡萄會成熟,那馬嘉麗的愛情呢?

電影《秋天的故事》截圖

 

《醞釀之道》,我浪在 2016 年底也出過一本講葡萄酒的漫畫。漫畫家達沃多和葡萄酒酒農勒華兩位對對方領域一無所知的小白互相走進了對方的行業,一紙線條和一粒葡萄組合成了另類卻絕妙的搭配,知識靈魂兩開花,「醞釀之道」正是人生態度的體現。

漫畫《醞釀之道》

同《醞釀之道》兩位中年男性的田間快樂相比,今年 6 月份即將和大家見面的《波爾多往事:遺產風波》就要複雜許多了,一則關於紅酒的懸疑往事——法國波爾多的梅多克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酒商每瓶必爭的黃金葡萄酒產地,始建於 18 世紀的彎橡樹莊園酒莊陪伴著博德裡古家族走過了 250 年,但如今由於經營不善面臨著破產易主。雪上加霜的是,老莊主在這個關頭離奇死亡。

女兒亞麗珊德拉毅然決定接手莊園,對葡萄酒毫無經驗的她,手上只有一本父親生前從未公布的回憶錄,周圍袖手旁觀的哥哥、藏於暗處的競爭對手,孑然一身的亞歷珊德拉能否力挽狂瀾拯救式微的酒莊?

漫畫《波爾多往事》

漫畫借角色之口,深入淺出地講述了葡萄酒的歷史、種植、釀造、品鑑和商業知識,由此帶著觀眾進入紅酒的世界一窺究竟,耳濡目染中學習到與葡萄酒有關的基礎知識,逐漸解開「她」的面紗。

 

19 世紀中期爆發的根瘤蚜蟲害席捲了波爾多約 2/3 的酒莊,整個法國的葡萄酒業受到嚴重打擊

 

 熟練背誦圖中文字,品酒會的前1小時就能頂住了

 這塊鐵不是沙漏,乖,品品就吐進吐酒桶吧,不丟人

 

從梅多克到聖愛美隆,作者親自拜訪波爾多上百家酒莊,收集大量的照片素材,書中建築和葡萄園的景象均為參考實地場景。

看漫畫,喝紅酒,我有知識我自豪

 

書中的彎橡樹莊園靈感來源於聖愛美隆的白馬酒莊

 

被譽為「釀酒宗師」的米歇爾·羅蘭,常年乘坐飛機往返於世界各地為全球 20 多個國家提供諮詢服務的羅蘭被稱為「飛行釀酒師」。在書中他本色出演自己,被女主角復興酒莊的決心所打動,以宗師的身份向她提供了寶貴的專業建議:

 

赤霞珠、梅樂和品麗珠的組合一般是法國紅酒的配方,和土壤、下層土和氣候一起組成了我們稱作的風土;貯酒木桶的選材、酒莊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對於發酵的控制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而面對著高腳杯裡的液體,如何用準確又詩意的詞彙描述它的酒裙和單寧香氣才能夠真正戰術後仰。

 

跟著羅蘭大師一起shake it off

 

面對著一堆爛攤子的亞歷珊德拉該如何使用主角光環拯救即將被倒賣的莊園呢?

人們總是想在儘可能長的時間裡,竭盡所能地,絕對掌控自己所做的事情。但在葡萄酒的世界裡,一切都是主觀的,是有時間停頓的,是被放緩腳步,循序漸進的……該留個位置給機遇、給意外、給大自然。現在,打開這個周末的肆意,和紅酒盡情舒緩。把酒標蓋上,靜靜聽葡萄酒的訴說吧,那些令人欽佩的事物和偉大的計劃,以及給你帶來快樂的承諾。

點擊紅酒,為周末乾杯 

 

相關焦點

  • 葡萄酒兌雪碧究竟可行不可行?
    歐洲的釀酒大師們花了上千年研究怎麼把糖從葡萄酒中分離出來 ,(乾紅葡萄酒的含糖量每升低於4克,「幹紅」的「幹」,就是「不甜」的意思)你一瓶雪碧就給兌回去了?1葡萄酒加雪碧,其實這種喝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挺常見。
  • 為什麼有人說葡萄酒兌雪碧、紅茶喝很土鱉?
    葡萄酒+水果切片+白蘭地+蜜糖……這是西班牙的國民飲料; 伏特加+橙汁攪一攪,那是著名的螺絲刀雞尾酒; 英國人在紅茶裡加糖與奶,伯爵茶用香檸檬油調味; 白酒裡泡藥材,黃酒裡加薑絲甚至枸杞,在中國這都不是事兒……
  • 紅酒兌雪碧的感覺怎麼樣?兌對其他飲料呢?
    相信朋友聚餐時喝紅酒見過許多人兌雪碧,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兌雪碧嗎?說法有很多,那麼今天來討論下都有哪些說法?有一個說法是很多人初次喝紅酒,由於喝不習慣紅酒的這種味道,所以想到了加入一些什麼到紅酒裡面一起喝,以改善紅酒的飲用味道,所以才有紅酒兌雪碧的情況。
  • 葡萄酒,究竟能不能兌雪碧喝?
    反對者認為,歐洲人花了幾百年時間把葡萄酒裡的糖分去掉,我們就這麼兌回去了,這種做法是不是太土了?那麼作為一個普通葡萄酒消費者,對這個問題我們究竟該持哪種立場呢?幾年前和一個香港酒商聊天,他提到自己的一段經歷。他說某次有個老外笑中國人不會喝葡萄酒,往酒裡兌雪碧。
  • 喝乾紅葡萄酒加可樂雪碧的行為,真的很土嗎?
    有的人覺得兌了雪碧或其它飲料的葡萄酒口感更好,就像喝普通飲料一樣,結果不知不覺喝了很多,等察覺到攝入的酒精起作用時,往往已經喝過量了。大家都知道,雪碧屬於碳酸飲料,進入胃部能夠釋放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會迫使酒精較快地進入小腸,而小腸對酒精的吸收速度要比胃快得多,從而加大對人體的傷害。此外,過量的酒精在碳酸的作用下,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造成傷害。
  • 喝紅酒兌雪碧真的很低級嗎?我覺得很好喝啊
    這個很難說,如果你是在五星酒店的宴會上或者品酒會上,喝紅酒兌雪碧,真的顯得很low;但是如果說,你三兩個超好的老友吃著大排檔,喝著兌雪碧的紅酒或者你一個人在家喝紅酒,喜歡兌雪碧,真沒有人說你什麼。之前有人說「喝紅酒兌雪碧」是不懂葡萄酒,是沒有文化的暴發戶,喝法不正宗?
  • 葡萄酒兌可樂沒品味?你知道歐洲人已經為這個組合瘋狂了嗎
    十幾年前,喝不慣紅葡萄酒的人積極主動地選擇了往裡面兌雪碧來提高甜度的方式,十幾年後的今天,無數專業人士告訴我們,葡萄酒只有一種喝法才是有品位的象徵,那就是純飲。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卻是個大寫的「不」。把葡萄酒作為日常飲品的歐洲人民,如今正沉醉在葡萄酒的各種「不正經」飲法中,不可自拔。
  • 紅酒兌雪碧、威士忌兌可樂,這喝法土嗎?
    紅酒調雪碧,尤其土得不行。果真如此麼?且說歐美。葡萄酒+水果切片+白蘭地+蜜糖……這玩意聽來,不比葡萄酒+雪碧高雅吧?那是西班牙的國民飲料,Sangria。伏特加+橙汁攪一攪,聽來像個鄉巴佬所為吧?這是經典的螺絲起子/螺絲刀雞尾酒,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裡貫徹頭尾的飲料。
  • 紅酒兌雪碧/可樂/紅牛/綠茶/咖啡/牛奶,是一種什麼體驗?
    十年前,我們拿雪碧兌紅酒,喝的不亦樂乎。
  • 喝紅酒兌雪碧真的好嗎?調酒師:紅酒這樣喝才對
    喝紅酒兌雪碧真的好嗎?調酒師:紅酒這樣喝才對!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紅酒在我們中國越來越流行了,在聚會的場合裡邊一定少不了紅酒的,不論是男士聚會的場合還是女士聚會的場合,好像紅酒都成了必備的酒品,相比來說白酒好像並不那麼受歡迎了。
  • 抖音裡流行的白酒兌雪碧,威士忌加可樂……這些喝法到底土不土?
    ▲抖音截圖示意相信很多人要問了:老祖宗們花了幾千年的時間去除酒精中的糖分,這麼一來全回去了。白酒+雪碧,威士忌+可樂之類的喝法難道不土麼???對於葡萄酒,大規模進入市場不過十幾年,多數中國人對於不甜的葡萄酒本身就沒有形成審美習慣,自然也不適應。而對於白酒,大多數年輕人都覺得太過辛辣搶人,然後為了適口一點,喝的時候就兌雪碧。這樣總比捏著鼻子吞咽,還昧著良心說很好喝要坦誠得多。
  • 為啥10年前流行紅酒兌雪碧,如今卻不見這種喝法?調酒師說出真相
    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在10多年前的時候,比較流行的就是紅酒兌雪碧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紅酒在國內已經非常常見了。因為紅酒的種類不一樣,價格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從幾十元到數萬元的紅酒都有。相比於白酒來說,紅酒不僅味道香醇,而且還很有格調。那麼,為什麼10多年前流行紅酒兌雪碧,如今卻不見這種喝法了呢?調酒師說出了真相。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十二年前,那些愛用雪碧兌紅酒喝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導語:十二年前,那些愛用雪碧兌紅酒喝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紅酒現在似乎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頭好,因為它自帶的那種浪漫和高檔的調調真的是蠻讓人享受的。不過,如今喝紅酒都是直接用高腳杯喝了,但是在十二年前,很多人都是喜歡用雪碧兌著紅酒喝,雖然現在聽起來很奇怪,但是在當時的確是很流行的。一、 紅酒和「葡萄酒」可不是一回事在這裡先跟大家說清楚,這裡提到的紅酒是貨真價實地利用葡萄釀造出來的,帶有一定酒精濃度的酒。
  • 紅酒配雪碧?不如來一杯甜紅葡萄酒
    相信無論是知道還是不知道葡萄酒的朋友們,一定知道這樣的喝法,那就是在杯中倒入半杯雪碧,然後再利用勺背緩緩倒入紅葡萄酒,利用兩者的密度差使紅葡萄酒基於上層,形成了紅酒加雪碧這樣老少鹹宜的喝法,這種飲品還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叫情人鶴頂紅。
  • 紅酒兌可樂,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Coke Is Actually an Amazing Combination 摘要: 只聽說過葡萄酒兌雪碧
  • 喝葡萄酒能加冰塊、雪碧、話梅、可樂嗎?
    日常飲酒時,一些人習慣在葡萄酒中加入冰塊,或雪碧、話梅、可樂等,認為那樣口感更好,尤其是炎熱的夏季,葡萄酒中加冰塊,頗有冰爽暢快之感。 其實,在葡萄酒中加入冰塊,如加冰水一樣,快速降低了酒的溫度,也稀釋了酒原有的味道與口感。
  • 玩杯子星巴克是認真的,做有趣的杯子,我們是認真的
    一次性紙杯杯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日用品,是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常見的喝水工具,但你絕對想不到,單調的本身還有另一層「新裝」,「碼隊長」最近發現些很多有趣又好玩的一次性紙杯,就簡單的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些!國內享有盛名的杯子,你們猜猜是哪個?沒錯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星巴克的紙杯。星巴克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都喝過吧,在國內似乎能經常喝星巴克的都算是小貴族了,但是大家其實都知道星巴克在國外,也就跟我們的奶茶店一樣普遍又便宜,但是在國內卻賣得很貴,白領族們下班後的閒暇時光,總是會去喝上一杯,好像這是很多上班族都嚮往的生活方式。
  • 喝紅酒加雪碧,是low比還是時尚?
    來喝紅酒是一件非常高尚典雅的事情,而紅酒的味道有些苦澀衝鼻,不少人喜歡加入雪碧增加口感。
  • 為什麼說紅酒兌雪碧,威士忌兌可樂很Low?
    有一次和朋友喝酒,恰巧聊到了年輕時曾用雪碧兌紅酒的往事,回想起來覺得這種喝法堪稱完美,不僅中和了紅酒的澀味,還讓酒越喝越多,所以我特別不解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格外看不起這種喝法。朋友也應和道,說他有一次在英國的酒吧遇到一個老外,老外就嘲諷我們國人不懂喝威士忌,隨便往裡面加可樂。暴脾氣的朋友立馬反擊道:「你們不是也隨便往我們的茶裡加糖加奶嘛!你們懂喝茶嗎?」
  • 葡萄酒可以兌什么喝?
    如果字面上的意思是,「可以」只是喝水,對健康無害,茶葉,可樂雪碧等,應該沒有問題。飲料酒和飲料只要金額,但是,將不具有對身體太大的影響,而且還因為所產生的稀釋效果,可以間接地獲得減少酒精,並加入其他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