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是什麼?

2020-12-23 悠然念滄

近期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咱們中國已經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同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給國際社會提供了很多幫助。中央指導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採訪時說:「中醫藥治療發揮的核心作用,能顯著降低輕症病人發展為重症病人的機率。對發熱、咳嗽、乏力改善等症狀,中藥起效非常快,對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轉陰都有明顯效果。」

由此可見中醫藥的確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說起中醫藥就不得不提起作為開山鼻祖之一的《神農本草經》。 神農氏大家都熟悉,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這個「炎」字就是指炎帝神農氏。根據周代史官記錄的家譜《世本·帝系篇》記載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代的《淮南子》也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

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之弊。」姜水是渭水的支流,而渭水則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神農氏正是生長於姜水流域,所以把姜作為自己的姓氏,按照當時的人類不斷地繁衍的情況,依靠狩獵畜牧已經不能滿足滿足食物的需要了,所以他教給人們播種莊稼來獲得食物,因為他把火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而崇拜,後來便稱為炎帝。

北宋劉恕的《通鑑外紀》更進步一說「古者民有疾病,未知藥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遨作方書以疔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復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斯民居安食力,而無天札之患,天下宜之。」那個時候老百姓有了疾病,卻不知道有藥可以治療,炎帝就通過品嘗各類草木的味道,感受它們的性質,辨別之間的相輔相成關係,品嘗一天就遇到七十多種有毒的草木。這裡的「神而化之」就不那麼科學了。 試想任何一個人,品嘗了這麼多有毒的草木,依當時的條件,怎麼就能「化之」,別說七十多種就是七種也受不了啊。更不用談他試完之後還能發現藥效!當然民間也有傳說,認為神農氏有一個晶瑩剔透的臟腑,吃進去什麼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他第一個品嘗的是一片綠葉,葉片進入體內之後把臟腑都清理檢查了一遍,這個「查」也通「茶」。依靠茶來「化之」,什麼茶能有這樣的效果?

鑑於《神農本草經》的成書年代大約在東漢時期,當時「尊古」之風盛行,自神農氏之後的歷代的人們在前赴後繼的冒險嘗試中不斷收集、加工、整理。託名「神農」二字便是借了上古時期「神農嘗百草」的典故。既然是介紹藥物為什麼叫"本草經"而不叫別的呢?因為當時的農業比較發達,雖然可以入藥的動物也有很多,可是植物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所以就用了《神農本草經》這一名稱。

因此《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無疑是千百年間無數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勞動人民、那些與疾病作鬥爭的醫者的統稱。

相關焦點

  • 《神農本草經》:本草源頭之作
    《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這兩部巨著,是中醫藥的百川之源,前者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後者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一樣,都是我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融匯了多家經驗理論的著述。
  • 《神農本草經》對中藥學的價值,你知道嗎?
    相傳《神農本草經》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神農本草經》系統地總結了古代醫家等各方面的用藥經驗,對已經掌握的藥物知識進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統的整理。全書共計收錄了365種藥物,正好與一年365日相合,這倒並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為之的結果。事實上,當時掌握的藥物數量已經遠超此數,但由於受到術數思想的影響,所以從中選取了365種藥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
  • 為什麼說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哲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古代性哲學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神農本草經自成哲學體系,又與中國古代性哲學互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整體。有人會提出疑問:盡扯蛋,一本中藥書,怎麼會跳躍式的成為中國哲學組成部分了呢?神農本草經哲學是人與世界本草關係的哲學,至今在人類歷史和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之中,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唯一哲學。哲學的符號和言語,需要經歷數千年歷史的沉澱,才能成為語言的哲學體系。神農本草經哲學從發源到今天,歷經五千年歷史沉澱,至今仍然是人類和中醫藥學不可或缺的哲學經典,其中三百六十五種本草,以及每一種本草,對於人的七情和合作用療效,從未發生糾錯淘汰性的改變。
  • 《山海經》——神農氏
    炎帝不僅是農業之神,還是醫藥之神,他有一條赭鞭,只要用它來鞭打各種各樣的藥草,這些藥草有無毒性、或寒或熱的性狀便能自然呈現出來,他便根據這些藥草的不同秉性,給人們醫治百病,並從中挑選出能吃的草,教百姓種下,使食品日益豐富。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藍田猿人到神農氏
    半坡遺址中出土的骨針有巢氏原始社會有很多猛獸,人類經常受到猛獸的侵襲,有巢氏有感於鳥類在樹上做窩,猛獸爬不上去,於是他也研究了做窩的方法並傳授給人們伏羲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通婚繁衍後嗣。他根據天地運行的規律,發明了八卦。傳聞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去世,留下了大量的神話故事。神農氏人類文明越來越進步,傳說中的神農氏出現了,神農氏教人們在適當的時候把穀子灑在地裡,到了第二年就可以收穫更多的穀子。
  • 中國古代神話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太古時期,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的物質生活十分匱乏,幾乎沒有什麼吃的。神農帝為這事很犯愁,決心嘗百草,決定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能當主食,什麼可以當零食。什麼能解決溫飽,什麼能解決疾病。歷經了千辛萬苦,嘗遍了世間酸甜苦辣,不但奠定了食材更加奠定了藥材基礎。
  • 從「神農嘗百草」——到古代 文人騷客以「藥」入詩之黃芪
    |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大家都聽說過「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是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
  • 神農嘗百草,最初竟不是為了尋找草藥?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草藥的發明可謂是中醫發展歷程中一次重要的裡程碑事件。炎帝神農氏作為傳說中草藥的發明人,他不僅和黃帝有熊氏一起締造了一個偉大的民族,也留給後世「炎黃子孫」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 神農本草經之白青扁青
    這個藥名白青,白青現在已經絕跡很少用了,在神農本草經裡有記載,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竅,這種金石類的藥,比如說空青、白青、曾青,都是產在銅坑裡面,銅礦坑裡面。《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味甘、酸、鹹,平,無毒。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久服通神明,輕身,延年不老。可消為銅劍,闢五兵。
  • 祝之友講《神農本草經》之--枳殼
    枳實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在醫籍文獻中,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同時代的《輔行訣》。《傷寒雜病論》所用藥物《神農本草經》所載內容。據《名醫別錄力載。「枳實······九月、十月採,陰乾。」從以上文獻說明《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中枳實只能是枳殼。     枳實一藥,單獨用於臨床,應始於唐宋時期。唐·甄權《藥性本草》載:「枳實······解傷寒結胸,人陷胸湯用。主上氣咳喘,腎內傷冷。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炎帝 神農氏①炎帝出身來歷傳說炎帝神農氏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牛首人身」是少典之子,炎帝之妻聽訞譯文:《山海經》中記載聽訞與炎帝生了炎居,炎居生了節並,節並生了戲器,戲器生了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了術器、后土(人格化),后土生了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生生不息。開創了炎帝神農氏一脈。《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哪些是他當年吃過的嗎?
    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什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藥,積毒太深,終於身亡。神農氏為五氏出現以來的最後一位神祇,中國諸神創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穀、豢養家畜、種地稼穡等等一切為人民生活所做的準備全部完成了,中國神話時代結束,傳說時代到來。
  • 上古傳說中,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他們都是幹嘛的?
    相傳,在五帝之前的三皇時代,流傳著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的故事,那麼他們幾個誰先誰後呢?都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一般說來,三皇主要指女媧、伏羲和神農。對於女媧,我們知道她的故事是創造人類,熬煉五彩神石補蒼天,斬斷鰲足頂立天柱。
  • 《神農本草經》解讀:大黃
    《神農本草經》經文:大黃,味苦,寒。
  • 神農本草經之硫黃
    《神農本草經》味酸,溫,有毒。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味酸,溫、大熱,有毒。主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治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瘡,止血,殺疥蟲。
  • 《神農本草經》:桑寄生
    《神農本草經》:桑上寄生[1],味苦,平。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齒,長眉。其實[2],明目,輕身,通神[3]。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川谷[4]。
  • 神農本草經之玉泉
    神農本草經的原文,味是甘平,主五臟百病。從本經看它都是說主五臟百病,為什麼?因為石頭類的藥多用於重症,它的藥質比較重,吃下去以後把所有的病毒往下壓,往下沉,所以它就講五臟百病什麼病都治。 我們吃這個雲母和玉泉吃這個玉很開心的,就像不老神仙。那過去有說,因為死前吃了玉以後,三年顏色不變,所以把夜明珠放在嘴巴裡面,放在肛門裡面,反正很多啦,很多各種不同的招式。
  • 一本不輸給《神農本草經》的藥書,為什麼它的熱度卻不高?知道嗎
    談起中國的古代名醫,享譽全球的比比皆是,例如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等等,咱們關起門來數數,那就遠不止這些了,畢竟在中國曆朝歷代的更迭過程中出現過太多太多的醫賢!若要數數中國的本草著作,相信有很多人不假思索也會脫口而出《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本草綱目》《唐本草》等等,如果大家還可以數出更多來,那就必須打斷大家,來談談這本「藥書」了——《名醫別錄》(簡稱《別錄》)。
  • 神農本草經之葛根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味甘,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臨床上面,我們什麼時候會使用到葛根,病人告訴你脖子好硬,好難過,項強,強硬的時候,就是葛根,就已經是葛根,因為項強是葛根的主要症狀。 第一個主治的就是項強, 脖子硬。葛根湯這個項強,它是屬於太陽。葛根湯也常用在小兒科,小孩子一發燒,葛根湯證,因為小孩子跳躍動會流汗,出汗後會找一些涼的地方呆著或者冷的飲料去喝,這就是運動之下傷了津液之後得到了寒,這就是傷於冬。
  • 炎帝神農政權:神農、臨魁、姜承、姜明、姜宜、姜來、姜克、榆罔
    古代原始社會人很少而禽獸很多,所以都吃禽獸肉,到炎帝烈山氏姜石年的時候,人民很多而禽獸已經不足,野生素食能吃的也都吃了,但還是不能解決人民的飢餓。於是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根據天時、地利,製作了勞動工具,教導人民耕種田地,種植莊稼作物,徹底解決了人民的飢餓,百姓也得以更好的繁衍息。百姓贊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曰:「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謂之神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