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神農氏

2020-12-23 千謙君梓

《山海經》曰:「神農嘗五穀之所,山形像羊頭。」 《山海經》還記載: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牛首人身,是一位慈愛的天神。傳說當時有丹雀銜九穗禾飛過炎帝頭頂,正好掉落了幾顆,炎帝將這幾顆稻穀拾起來,在合適的季節種在田中,等禾苗成熟後又將其分給百姓,並教他們耕種的方法,從此人間有了農耕,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於是人們便稱炎帝為「神農」。炎帝不僅是農業之神,還是醫藥之神,他有一條赭鞭,只要用它來鞭打各種各樣的藥草,這些藥草有無毒性、或寒或熱的性狀便能自然呈現出來,他便根據這些藥草的不同秉性,給人們醫治百病,並從中挑選出能吃的草,教百姓種下,使食品日益豐富。有傳說炎帝為了辨別各種藥草的藥性,曾經親自去嘗藥草,一天之內就中毒七十餘次,但幸好他的身體乃玲瓏玉體,是透明的,能看見五臟六腑,所以雖然中毒,卻能一眼就能看出中毒在什麼地方,從而對症下藥,找到解毒的藥方。但有一次,炎帝嘗到一種劇毒無比的斷腸草,終於腸子爛斷,無藥可解,從而獻出了生命。還有人說炎帝在嘗藥時嘗到了一種百足蟲,這蟲一吃到肚裡,一隻腳變成一條蟲,新變出來的蟲的腳又變成蟲,以致千變萬化,變成了數不清的百足蟲,從而殺死了炎帝。炎帝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幸去世後,人們將他葬在湖南茶陵,代代祭祀,以感念他的恩德。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少典部落之子,其母是有蟜氏之女名叫安(女)登,炎帝因生於姜水(傳說是神龍的子孫,因為龍頭長得像羊頭),故以姜為姓,名石年,其初國伊繼國耆,合而稱之故又號曰:伊耆氏。

古籍記載炎帝神農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還定曆法等等,炎帝對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淮南子》記載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左丘明《世本·作篇》記載:「神農作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

《莊子》記載:「神農之世,臥則民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據此而言,炎帝神農氏生活於「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呂氏春秋·愛類》又言:「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不績者,則天下受其寒矣,故身親耕,妻親織,所以見致民利也。」這說明炎帝神農氏時代又已出現「身親耕,妻親織」的家庭形式,這又是父系氏族社會產生的標誌。根據以上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炎帝神農氏時代是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代,是人類社會文明初創的時代。

至於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沒有定論,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裡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遊,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炎帝跟黃帝同時代,且均帶有傳說色彩。從古到今,被視為中華民族始祖象徵的炎帝就是與黃帝齊名的炎帝神農氏, 阪泉之戰是黃帝與炎帝之間為爭奪大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而進行的戰爭,炎帝族戰敗,和黃帝族融合,炎黃勢力壯大。阪泉之戰發生於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之間,通過這場戰爭,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這場戰爭是華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戰與關鍵之戰。

炎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它坐落於株洲市炎陵縣城西十九公裡處的鹿原陂。現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寶雞也有所謂的炎帝陵,但規模和影響力遠不如炎陵縣的炎帝陵,亦沒有得到歷朝歷代的官方認可。關於炎帝神農氏安葬地的記載,最早見於晉代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宋代羅泌撰《路史》就記述得更具體:炎帝「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

以上圖文均為作者整理加工,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一起讀故事,學歷史,品人生,明道理.謝謝大家閱讀評論收藏加關注.

相關焦點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yāo),赤水(桑水氏)之女,精衛之母。譯文:《山海經》中記載聽訞與炎帝生了炎居,炎居生了節並,節並生了戲器,戲器生了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了術器、后土(人格化),后土生了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生生不息。開創了炎帝神農氏一脈。《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
  • 中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是什麼?
    說起中醫藥就不得不提起作為開山鼻祖之一的《神農本草經》。 神農氏大家都熟悉,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這個「炎」字就是指炎帝神農氏。根據周代史官記錄的家譜《世本·帝系篇》記載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代的《淮南子》也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之弊。」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藍田猿人到神農氏
    在這個時期,傳說出現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除了鑽木取火外,燧人氏還教人捕魚等。神農氏人類文明越來越進步,傳說中的神農氏出現了,神農氏教人們在適當的時候把穀子灑在地裡,到了第二年就可以收穫更多的穀子。後來神農氏還發明了耒(lěi s),用耒耜翻整土地播種莊稼,作物的產量更高了。
  • 上古傳說中,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他們都是幹嘛的?
    相傳,在五帝之前的三皇時代,流傳著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的故事,那麼他們幾個誰先誰後呢?都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一般說來,三皇主要指女媧、伏羲和神農。對於女媧,我們知道她的故事是創造人類,熬煉五彩神石補蒼天,斬斷鰲足頂立天柱。
  • 炎帝的豪華身份:世襲上古大族神農氏,黃帝、蚩尤都曾是他的子民
    這時神農氏的首領,已經不知道傳了多少代了,「炎帝」也早成了部落首領的尊稱。此時,神農氏任職的首領,在研究植物方面天賦異稟。神農氏在人口不斷增長,疆域逐漸遼闊的情況下,又逐步推廣了穀物的種植。這就是中原農耕文明,產生的雛形與胚胎。
  • 炎帝神農政權:神農、臨魁、姜承、姜明、姜宜、姜來、姜克、榆罔
    炎帝神農氏的先祖與炎帝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於少典氏,他們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為姓。公元前4766年,崛起於洛水流域(今陝西省及河南省)的炎帝神農氏以討伐叛亂為由,率領中原各部落聯合西徵,擊敗了魁隗氏族,迫使炎帝魁隗氏政權第六任帝共工讓出帝位。
  • 《山海經》中天空文明的起源,諸神的黃昏
    通過研究《山海經》相關的文明起源問題,可以逐漸明了史前中國存在的文明之間的聯繫以及文明的起源問題。百年以來,幾代學人殫精竭慮、承前啟後致力於《山海經》研究,構成了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形成、早期發展的重要經驗。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天空文明的起源吧,神是怎麼出現和存在的。01.
  • 山海經:聊一聊《大魚海棠》中人物的名字出處
    ——《山海經·西山經》 祝融 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山海經·海外南經》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山海經·海內經》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
  • 中國文化中的「羊基因」:伏羲神農最早以羊為圖騰
    東漢班固《白虎通義》主張是燧人、伏羲、神農;東漢皇甫謐《帝王世紀》則稱是伏羲、神農、黃帝。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在於燧人與黃帝二者之間,但伏羲和神農地位穩定,他倆被列入「三皇」從未出現過分歧。
  • 神農嘗百草,最初竟不是為了尋找草藥?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草藥的發明可謂是中醫發展歷程中一次重要的裡程碑事件。炎帝神農氏作為傳說中草藥的發明人,他不僅和黃帝有熊氏一起締造了一個偉大的民族,也留給後世「炎黃子孫」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 中國古代神話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太古時期,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的物質生活十分匱乏,幾乎沒有什麼吃的。關於神農嘗百草、辨藥性的事,古籍中有些記載:西漢的《史記》實錄:「神農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淮南子》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後世還有很多的記載。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當初神農是因為吃了什麼而導致死亡的嗎?
    神農氏也稱炎帝,他和黃帝都是少典氏的兒子,後來做了姜姓的部落領袖,定居在西北高原。神農氏為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偶然的機會,神農氏發現人們扔在地上的瓜子和果仁,到了第二年會生根發芽,長出新的瓜蔓和果樹,他還發現植物的生長與天氣有關係,天氣比較熱的時候植物發芽長葉子,然後開花結果,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植物就會枯萎葉落,他決定利用天氣的變化對植物進行人工培養,這樣就可以有計劃地收集果實種子來作為食物,補充打獵的不足。
  • 為何《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上古時期,部落的領袖會被稱為「帝」,他們一般是某個種族的領袖,比如說燧皇就是燧人氏的老大。據說三皇是指天、地、人三皇。經過多年的相傳人們普遍認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和黃帝。在過去,「皇」就是神的意思,能被列為「皇」者必定是很厲害的角色。也有傳說人皇是玉皇大帝,因為他是由人修煉成神,所以被稱為人皇。
  • 訪神農故裡,農耕文明發祥地,疫情結束後遊湖北之隨州
    炎帝神農故裡坐落在隨州市西北18公裡處的厲山鎮,這裡是緬懷華夏始祖,尋蹤炎帝神農文化的遊覽地。步入景區入口處就會被深厚的神農文化氣息所感觸,入口處抽象的浮雕文化牆,仿佛帶回到了那個混沌、蒙昧時代。在景區中軸線,跨過九拱橋,華夏始祖門便呈現在眼前。
  • 五帝之首——軒轅氏的生平事跡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對軒轅氏有著這樣的記載: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爭。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哪些是他當年吃過的嗎?
    神農氏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藥,積毒太深,終於身亡。神農氏為五氏出現以來的最後一位神祇,中國諸神創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穀、豢養家畜、種地稼穡等等一切為人民生活所做的準備全部完成了,中國神話時代結束,傳說時代到來。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山海經》可以理解為一本地理書,雖然看似荒誕不羈,但是不可否認它對中國上古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而如何《山海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夜述封神認為這是上古族群的部落生存形式。
  • 古代戰爭之神農氏攻斧燧氏之戰——華夏第一戰
    這次戰爭在史籍當中有一些記載:昔者,神農伐補(斧)、遂。——《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神農時)補(斧)、遂不供,乃伐補、遂,而萬國定。——《路史·後紀三》神戎(農)戰斧、遂。後神農氏部落逐漸向東北發展,與生活在今山東西南部的另一古夷人部落斧燧(或稱補燧)氏,發生利害衝突。爭奪戰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是生物界永恆的法則。斧和燧是兩部分人群,也可能為同一部落的兩個氏族。大約一個擅長手工業,一個擅長燧石取火技術。神農、斧燧雙方各有千秋,強強聯合是必然趨勢,這個問題上古今一理。
  • 來到山西上黨,走訪神農故裡,明白我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在新石器文化時期,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裡完成了從漁獵到農耕、從遊牧到定居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奠定了以農立國的基礎,開啟了我國原始的農耕文明。而且在附近村莊的傳說裡面,境內與炎帝神農氏有關的遺址遺蹟眾多,除莊裡炎帝陵是專門祭禮炎帝外,本地還有許多祭祀炎帝的廟宇,如故關的炎帝行宮,下臺的炎帝中廟,市城東關的炎帝下廟,邢村的炎帝廟,永錄的炎帝廟等。
  • 知名科幻作家阿缺攜《神農後裔》做客武漢時見鹿書店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呂文秀剛剛過去的周末裡,科幻小說《神農後裔》武漢站分享會,在武漢帝斯曼異次元·夢空間多功能廳舉行。知名科幻作家阿缺進行了「發現科幻之美:由瑣碎生活到星辰大海」的主題分享。《神農後裔》:一個充滿人性剖析的故事《神農後裔》是阿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意義重大,目前正在影視化的籌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