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如標題,這是某位茶友發來的疑惑。
麻花給他的解釋,是這樣的。
原則上,「牛肉」、「馬肉」可以拼進大紅袍內。
不過從制茶成本看,這樣的拼配預算太高。
這些高知名度的山場茶,分別擁有自己的招牌。
自然而然,不需要再去沾「大紅袍」的光。
陸家嘴的高樓,貴的是地段。
而不是鋼筋水泥。
至於牛欄坑肉桂,更是貴在「牛欄坑」這三個字!
馬頭巖和牛欄坑等知名山場的茶葉原料,屬於資源有限品。
山場好,才是它們最大的優勢!
《2》
這一天,聽到了一番奇怪的論調。
說的內容,和巖茶的山場與品種有關。
那番論調的大致內容,說的是:
「過去喝巖茶,喝品種,名字太多,記不住,都叫大紅袍。
現在喝巖茶,喝山場,分牛欄坑、馬頭巖……」
麻花覺得,這樣的內容,實在太胡扯。
這根本就是,一丁點兒也沒掰扯清楚,巖茶的山場與品種究竟是什麼關係!
關於巖茶的山場,很有講究。
歷來,武夷山的個性宣言很高調。有「奇秀甲東南」的美譽。
丹山碧水的武夷山,地質地貌獨特。
素來以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聞名於世。
武夷山,生態環境極佳,茶樹資源豐富。
於是,由此衍生出,擁有「巖骨花香」之韻的武夷巖茶。
巖巖有茶,非巖不茶。
總而之,武夷巖茶的山場文化,由來已久。並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3》
不論是現在,還是過去。
喝武夷巖茶,都講山場!
九龍窠的巖壁上,大家都知道,那兒種了六棵母樹。
不過,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停採。
到現在,那是不少遊客到武夷山遊玩時,鍾愛的旅遊打卡地。
其實提到九龍窠,除了母樹大紅袍知名外。
它還有著不少的景點可看。
譬如,九龍窠的巖壁上,鑿刻了不少名人名言。
包括「晚甘侯」(巖茶的擬人化美稱),以及歷代名人題詠的摩崖石刻。
其中有宋代的範仲淹、南宋的朱熹的詠茶詩。
以及唐代茶聖陸羽的後裔,清代崇安縣令陸廷燦的詩作。
《武夷茶》詩句裡寫:
「桑薴經傳熟見聞,彈琴喜傍武夷君。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醒睡功資宵判牒,清神雅助晝論文。春雷催出仙巖筍,雀舌龍團取次分。」
由這些摩崖石刻可見,自古以來山場就是人們喝巖茶時,看重的要素。
要不然,這些大咖們也不會在景區內,留下這麼多的題刻。
而不是到別的地方,去題詠、去留言、去鑿刻……
《4》
喝巖茶,山場和品種並非是對立的關係。
以「牛肉」舉例。
牛欄坑,說的是巖茶的山場。
肉桂,指的是巖茶的品種。
對應到人類的社會,就是籍貫+姓名,組成了每個人不同的身份識別碼。
大紅袍,是巖茶的茶王。
作為武夷巖茶的金字招牌,從最廣義上看,所有的巖茶都可以歸入為大紅袍。
因為,巖茶本身的品種眾多。
有十大名叢,也有四大名叢。
還包括了許多不常見的品種,白瑞香、不知春、白牡丹、石乳、矮腳烏龍、鐵羅漢、白雞冠、金柳條、水金龜……
巖茶的眾多品種裡,有知名的,也有不出名的。
在當初,知名度不高的巖茶品種,它們都曾躲在「大紅袍」的泡袋羽翼下。
默默的,為一泡大紅袍的整體風採,添磚添瓦。
貢獻出,各自的獨到香氣和滋味。
畢竟在最開始時,茶農們在往外介紹武夷巖茶。
逐一的介紹不同的品種之間,以及它們之間,分別有什麼樣的香氣與滋味。
實在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為了減少宣傳成本。於是不少的品種茶,被裝進了大紅袍的泡袋內出售。
久而久之,大紅袍就成了廣義的品種茶指代。
但是,發展到現在,武夷巖茶的三大當家品種,除了大紅袍之外,還包括著肉桂和水仙。
論其知名度,在巖茶的圈子裡,這三種茶的名氣,不相上下。
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
而大紅袍,則擁有著巖茶茶王的地位。
從水仙和肉桂的知名度來看,它們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不需要躲在大紅袍的背後,以此沾光。
《5》
水仙和肉桂,可以被拼進大紅袍內。
但,它們又沒有太大的必要,沾大紅袍的光。
畢竟,武夷巖茶的三大當家品種,可以說是平起平坐的地位。
至於牛欄坑、慧苑坑、馬頭巖等,這些知名山場的水仙和肉桂。
更不需要當成大紅袍來出售。
因為山場,更是它們的重要賣點。
市面上的大紅袍,以拼配的商品茶多見。
拼配大紅袍,原料來源較多。
基本上,可以說是大薈萃。
縱觀市場的整體情況看,可以看到正巖大紅袍。
既,拼配原料都來自正巖產區。
也可以看到花香大紅袍、果香大紅袍、玉蘭香大紅袍。
這些以香氣特徵命名的茶。
而其中,極少能看到,牛欄坑大紅袍、慧苑坑大紅袍的出現。
因為要集齊山場來源完全一致的大紅袍,難度太大。
個中難度,不亞於集齊108張水滸英雄卡。
更何況,當今的正巖山場內,廣泛種植著經濟效益高的肉桂和水仙。
而原本大部分生長在正巖產區的小品種,早早被砍掉了,改種肉桂。
於是正巖產區內,能夠保留下來的小品種茶,比較難得。
如,九龍窠北鬥、水簾洞梅佔等等。
因為少見,難得、風採滋味好。
於是,這部分的品種茶,完全可以拿到市場上,獨立名號。
再去拼進大紅袍內,反而是影響了它們的個性!
《6》
不少的外省朋友,會將「牛肉」、「馬肉」等。
視為與大紅袍是平級的概念。
甚至於,有人會覺得。
「大紅袍的名字用爛了,現在就用牛肉、馬肉代替。」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理解,錯的離譜。
牛欄坑和馬頭巖的肉桂和水仙,它們有標註山場的來源。
而大紅袍,是巖茶的茶王。
市面上的大紅袍,大部分是經過拼配的商品茶。
較「牛肉」、「馬肉」來看,大紅袍是相對籠統的概念。
一款巖茶的名字全稱,其實由山場+火功+品種組成。
比如,馬頭巖足火肉桂。
名稱寫得越具體,越有利我們認識一款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