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頭巖、牛欄坑的肉桂和水仙,不能當成大紅袍來賣?

2020-12-2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如標題,這是某位茶友發來的疑惑。

麻花給他的解釋,是這樣的。

原則上,「牛肉」、「馬肉」可以拼進大紅袍內。

不過從制茶成本看,這樣的拼配預算太高。

這些高知名度的山場茶,分別擁有自己的招牌。

自然而然,不需要再去沾「大紅袍」的光。

陸家嘴的高樓,貴的是地段。

而不是鋼筋水泥。

至於牛欄坑肉桂,更是貴在「牛欄坑」這三個字!

馬頭巖和牛欄坑等知名山場的茶葉原料,屬於資源有限品。

山場好,才是它們最大的優勢!

《2》

這一天,聽到了一番奇怪的論調。

說的內容,和巖茶的山場與品種有關。

那番論調的大致內容,說的是:

「過去喝巖茶,喝品種,名字太多,記不住,都叫大紅袍。

現在喝巖茶,喝山場,分牛欄坑、馬頭巖……」

麻花覺得,這樣的內容,實在太胡扯。

這根本就是,一丁點兒也沒掰扯清楚,巖茶的山場與品種究竟是什麼關係!

關於巖茶的山場,很有講究。

歷來,武夷山的個性宣言很高調。有「奇秀甲東南」的美譽。

丹山碧水的武夷山,地質地貌獨特。

素來以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聞名於世。

武夷山,生態環境極佳,茶樹資源豐富。

於是,由此衍生出,擁有「巖骨花香」之韻的武夷巖茶。

巖巖有茶,非巖不茶。

總而之,武夷巖茶的山場文化,由來已久。並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3》

不論是現在,還是過去。

喝武夷巖茶,都講山場!

九龍窠的巖壁上,大家都知道,那兒種了六棵母樹。

不過,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停採。

到現在,那是不少遊客到武夷山遊玩時,鍾愛的旅遊打卡地。

其實提到九龍窠,除了母樹大紅袍知名外。

它還有著不少的景點可看。

譬如,九龍窠的巖壁上,鑿刻了不少名人名言。

包括「晚甘侯」(巖茶的擬人化美稱),以及歷代名人題詠的摩崖石刻。

其中有宋代的範仲淹、南宋的朱熹的詠茶詩。

以及唐代茶聖陸羽的後裔,清代崇安縣令陸廷燦的詩作。

《武夷茶》詩句裡寫:

「桑薴經傳熟見聞,彈琴喜傍武夷君。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醒睡功資宵判牒,清神雅助晝論文。春雷催出仙巖筍,雀舌龍團取次分。」

由這些摩崖石刻可見,自古以來山場就是人們喝巖茶時,看重的要素。

要不然,這些大咖們也不會在景區內,留下這麼多的題刻。

而不是到別的地方,去題詠、去留言、去鑿刻……

《4》

喝巖茶,山場和品種並非是對立的關係。

以「牛肉」舉例。

牛欄坑,說的是巖茶的山場。

肉桂,指的是巖茶的品種。

對應到人類的社會,就是籍貫+姓名,組成了每個人不同的身份識別碼。

大紅袍,是巖茶的茶王。

作為武夷巖茶的金字招牌,從最廣義上看,所有的巖茶都可以歸入為大紅袍。

因為,巖茶本身的品種眾多。

有十大名叢,也有四大名叢。

還包括了許多不常見的品種,白瑞香、不知春、白牡丹、石乳、矮腳烏龍、鐵羅漢、白雞冠、金柳條、水金龜……

巖茶的眾多品種裡,有知名的,也有不出名的。

在當初,知名度不高的巖茶品種,它們都曾躲在「大紅袍」的泡袋羽翼下。

默默的,為一泡大紅袍的整體風採,添磚添瓦。

貢獻出,各自的獨到香氣和滋味。

畢竟在最開始時,茶農們在往外介紹武夷巖茶。

逐一的介紹不同的品種之間,以及它們之間,分別有什麼樣的香氣與滋味。

實在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為了減少宣傳成本。於是不少的品種茶,被裝進了大紅袍的泡袋內出售。

久而久之,大紅袍就成了廣義的品種茶指代。

但是,發展到現在,武夷巖茶的三大當家品種,除了大紅袍之外,還包括著肉桂和水仙。

論其知名度,在巖茶的圈子裡,這三種茶的名氣,不相上下。

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

而大紅袍,則擁有著巖茶茶王的地位。

從水仙和肉桂的知名度來看,它們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不需要躲在大紅袍的背後,以此沾光。

《5》

水仙和肉桂,可以被拼進大紅袍內。

但,它們又沒有太大的必要,沾大紅袍的光。

畢竟,武夷巖茶的三大當家品種,可以說是平起平坐的地位。

至於牛欄坑、慧苑坑、馬頭巖等,這些知名山場的水仙和肉桂。

更不需要當成大紅袍來出售。

因為山場,更是它們的重要賣點。

市面上的大紅袍,以拼配的商品茶多見。

拼配大紅袍,原料來源較多。

基本上,可以說是大薈萃。

縱觀市場的整體情況看,可以看到正巖大紅袍。

既,拼配原料都來自正巖產區。

也可以看到花香大紅袍、果香大紅袍、玉蘭香大紅袍。

這些以香氣特徵命名的茶。

而其中,極少能看到,牛欄坑大紅袍、慧苑坑大紅袍的出現。

因為要集齊山場來源完全一致的大紅袍,難度太大。

個中難度,不亞於集齊108張水滸英雄卡。

更何況,當今的正巖山場內,廣泛種植著經濟效益高的肉桂和水仙。

而原本大部分生長在正巖產區的小品種,早早被砍掉了,改種肉桂。

於是正巖產區內,能夠保留下來的小品種茶,比較難得。

如,九龍窠北鬥、水簾洞梅佔等等。

因為少見,難得、風採滋味好。

於是,這部分的品種茶,完全可以拿到市場上,獨立名號。

再去拼進大紅袍內,反而是影響了它們的個性!

《6》

不少的外省朋友,會將「牛肉」、「馬肉」等。

視為與大紅袍是平級的概念。

甚至於,有人會覺得。

「大紅袍的名字用爛了,現在就用牛肉、馬肉代替。」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理解,錯的離譜。

牛欄坑和馬頭巖的肉桂和水仙,它們有標註山場的來源。

而大紅袍,是巖茶的茶王。

市面上的大紅袍,大部分是經過拼配的商品茶。

較「牛肉」、「馬肉」來看,大紅袍是相對籠統的概念。

一款巖茶的名字全稱,其實由山場+火功+品種組成。

比如,馬頭巖足火肉桂。

名稱寫得越具體,越有利我們認識一款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馬頭巖,牛欄坑,慧苑坑,不同山場的巖茶,香氣、滋味有何區別?
    而巖上崗上的茶,地勢略高,向陽性好,光照充足,適合肉桂的尖銳桂皮香和湯水辛辣犀利的特質形成。馬頭巖開山坪肉桂,會擁有桂皮香辛銳犀利,像破空的穿雲箭般的氣質。而馬頭巖桃樹窠這類的小山場,產出來的「馬肉」卻是典型的坑澗茶特徵,湯水柔和,醇厚細膩,香氣不高揚。
  • 水仙、肉桂、大紅袍如何分辨?
    正巖是指在武夷山內巖茶生長環境好的山巖(也就是三坑兩澗,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流香澗和浯源澗)。其巖谷陡崖,遮蔭條件好,谷底清泉細流,夏季日照短,冬季溫差小。正巖茶園土壤通透性能好,茶品巖韻明顯。正巖主產地有天心巖,馬頭巖,竹窠,燕子窠,九龍窠,御茶園,等等。半巖為旅遊風景區內,除核心景區外周邊的景區山巖。洲茶所產的茶葉品質又低一層,洲茶茶地的土壤類型為河流衝積黃土。指路邊或者溪邊產的茶(如:九曲溪)。一般是指非景區及山丘地帶的平原及田間種植區。外山茶是指武夷山市行政區劃以外的茶。
  • 了解一些肉桂和水仙,可以在茶圈混半天
    肉桂紅了10年了,一度壓得武夷山所有的品種茶抬不起頭來,茶農們在山上砍砍砍,砍掉一片片老茶樹,種上肉桂。牛肉取代大紅袍成了武夷山巖茶的新名片,如同普洱的冰島、老班章,單樅的宋種,臺灣烏龍的東方美人,名片就是故事,是傳說,是不接受反駁,是無數的假貨在奔來的路上。
  • 武夷巖茶中,馬頭巖肉桂為什麼緊隨牛欄坑肉桂之後,今天揭開謎底
    在肉桂裡,它是僅次於牛欄坑肉桂的存在。 甚至於在正巖茶裡,因為產量多,露臉頻繁。 現在「馬肉」的名氣,大有緊追「牛肉」之意。 當前的肉桂圈子,「馬肉」的地位,可謂是一茶之下,萬茶之上。
  • 武夷巖茶——為什麼牛欄坑肉桂那麼貴!
    人們講到武夷肉桂一定會講到牛欄坑肉桂,說到牛欄坑肉桂,人們都會搖搖頭,沒喝過,也喝不起,為什麼呢?因為它的價格很貴,貴到絕大部分人都喝不起,牛欄坑肉坑在連鎖終端零售價都在兩萬元以上。那為何它的價格如何昂貴呢?今天就來聊聊討討。
  • 關於武夷巖茶中,水仙和肉桂的那些疑惑,今天跟你來聊聊
    但真正的當家品種,就只有水仙、肉桂、大紅袍。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大紅袍,屬於商品茶,經過拼配工藝得來。除掉大紅袍先不提,新朋友初入巖茶圈。最最主要的一點——將水仙和肉桂喝個大概。論及苦和澀,在相同山場,相似工藝的前提下。水仙和肉桂原料內部的苦澀風味物質,含量相差無幾。不存在肉桂比水仙味澀的說法。更不會,只有肉桂有苦澀味,水仙沒有。
  • 武夷巖茶中,為什麼牛欄坑肉桂的味道,每家都不一樣呢?
    她剛衝了一道足火的水仙出來,就忙著在微信上回別人消息。 原來那是她的一位客戶在「投訴」,覺得自己收到的是假牛欄坑肉桂。 客戶的理由是,那和他之前在某山場主人家裡喝到的牛肉味,完全不一樣。 然後就過來理論, 連發數條語音消息過來。
  • 肉桂 武夷巖茶中的珍饈美饌 全肉宴
    桂皮香、是肉桂的品種香、更是根植在肉桂基因中的香味, 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之說,因此 也多被用於拼配其它茶中, 如 :為大紅袍拼配的主要原料。武夷肉桂又名玉桂,為無性系品種,茶樹為大灌木型,樹勢半披張,梢直立。樹高與寬幅可達2米以上。,分枝尚密,節距長。
  • 武夷肉桂之「全肉宴」,你知道多少?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會有行話,其實他們說的都是武夷肉桂茶。翻開武夷山山場圖,就會發現武夷山肉桂茶的產地名大多與動物有關,例如牛欄坑、馬頭巖、虎嘯巖。而茶友們在對別人介紹牛欄坑肉桂的時候,覺得名字太長了,有些還很拗口,就直接縮減成了牛肉。
  • 老餮都滿口稱讚的肉桂茶
    武夷巖茶肉桂素來有「香過不肉桂」之說,講的就是肉桂品種香氣奇高。它不僅具武夷茶的傳統的滋味特徵,更以其持久的香味受人們的喜愛,成為當今武夷巖茶的「新貴」。——孝文家茶牛肉說到肉桂就不得不提牛欄坑肉桂,牛欄坑以其獨一無二的山場環境和氣候,成為三坑兩澗中核心山場的代表之一,而孝文家茶的牛肉更是茶鬼津津樂道的茶品,也是經典。
  • 巖茶霸主-坑澗肉桂
    說到武夷巖茶,一定得說說「肉桂」,武夷茶人中流傳著一句話,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可見,肉桂的特點就是其獨特的桂皮香。而肉桂中,以坑澗肉桂最為出名。圖|武夷巖峰何謂坑澗肉桂?顧名思義,就是生長於坑口或者山澗內的肉桂,人們所說的三坑兩澗兩窠(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九龍窠以及竹窠)中的品質最為優越。
  • 武歌侃巖茶—武夷山之「坑、澗、窠、巖、洞、峰、窩」的前世今生
    代表山場:牛欄坑、倒水坑、慧苑坑、大坑口等處。牛欄坑、大坑口及慧苑坑為「三坑兩澗」中的「三坑」地帶,其中,牛欄坑位於章堂澗與九龍窠之間,牛欄坑澗谷土質肥沃、日照較短,為茶樹生長提供良好環境,成就其為「三坑兩澗」的核心產區之一,更以「肉桂」出名,牛欄坑肉桂,是武夷巖茶肉桂中的王者。
  • 1000元一泡的牛欄坑肉桂算什麼,來,告訴你一泡9000元的巖茶奇蘭
    究竟這是牛欄坑的肉桂呢?還是慧苑老叢,還是鬼洞裡有名的鐵羅漢……這不禁讓人充滿期待,沒想到拆開一看,竟然是奇蘭。《2》這時,坐在對面的老友發了話。「你先猜猜看,你絕對猜不到它的價錢。」可這幾年,武夷山那些熱門的山場裡,不都以水仙肉桂為主嗎?……被這天價茶嚇一跳的麻花,一連在腦海裡飛快的想到了無數個問號。然而,到最後也只是往外蹦出了內心最想知道的答案。***,這奇蘭為什麼賣這麼貴!
  • 水仙、肉桂、大紅袍和奇蘭,這些巖茶,喝起來為啥都是一個味?
    有一天,麻花和一位新茶友聊天。他說,他在外面買了一個巖茶組合,有水仙、肉桂,還有大紅袍和奇蘭。不過奇怪的是,等到他把四款茶都喝過後,覺得都是一個味,這是怎麼回事?麻花覺得,這個話題今天可以和大伙兒們,好好的侃一侃。
  • 巖茶的拼配,會用到水仙和肉桂嗎?說說武夷巖茶的四種拼配方式
    《4》巖茶的拼配,會用到水仙和肉桂嗎?當然會。在一泡大紅袍裡,既能喝出水仙的感覺,又能聞到肉桂的特有香氣。一點也不稀奇。提起武夷巖茶的拼配,範圍並非是限定在小品種茶內。如果不計較成本,那甚至會有人專門加老叢水仙,讓茶湯實現有厚度、醇厚非凡的風採。另外,從茶香方面考量,一泡優質的大紅袍裡,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花香,花香,還是花香。很多高香的品種茶裡,鶯鶯燕燕般的香氣,容易讓人喝膩。
  • 「茶中之王」 的大紅袍和醇不過水仙的肉桂茶,有何區別?
    純種大紅袍:指母樹大紅袍中的某一品系單獨扦插繁育(無性繁殖)栽培後,單獨採制加工而成的大紅袍。商品大紅袍:指母樹大紅袍中某兩個以上品系的茶葉拼配在一起的大紅袍(有4—5個品系的茶葉)。現如今,大紅袍現在已經是商品名,水仙、肉桂等都可以稱為大紅袍,不同品系拼配而成的大紅袍茶葉,帶來的口感也會有差異。
  • 不僅僅是大紅袍、水仙、肉桂,說說武夷巖茶中的奇種
    幾百年來,在物種變化遷徙、優勝劣汰的情況下,還有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人為的破壞和改種,能留存下來的菜茶,真正是少之又少,極其珍貴。並且,由於當年的種植風向以及政策影響,這些武夷山的菜茶土著們,大多被種植在傳統的正巖茶區,也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坑兩澗裡。
  • 武夷巖茶的一段羅生門,鬼洞肉桂是真有其事,還是天外來客?
    不過,賣得這麼貴的茶,外包裝卻是一概不詳。不知山場,不知品種,不知火功。喝起來感覺像水仙,但味道聞著略微又像肉桂。最後,她還是肉桂的機率更大。如果「從頭再來」的從,再加一個木字旁,湊成「」,那按武夷山人取帶樅字成語茶名的習慣,十之八九是水仙。不過,有一點事實,不得不說。現在的巖茶,尤其是正巖茶,肉桂的身價一直不便宜,這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