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達摩悉達多吃不吃肉?喬達摩二十多歲時,曾有過一段苦修的日子,莫說肉食,素食也極少吃的,直到餓暈過去。
到了後來,他自己是吃肉的,不光吃肉,也不戒色的,喬達摩回去之後,有一妻一子,他自己有一個兒子,只是後未曾多提罷了。
但為什麼他離世後,弟子們開創的教派,開始戒肉了的?
前來學佛之人,大多為求得解脫各種煩惱困頓,若要解除煩憂,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安心的安寧祥和,心若安寧祥和,吉兇皆宜化解。
然而,後來的喬達摩本人,你給他一塊肉吃,他能吃得極為自在。當時就有弟子問:你平時教導我們愛惜生命,為何食肉如此坦蕩?
喬達摩道:肉已在眼前,為何不食?此為順應機緣,機緣至此,怎能不應。
弟子答道:您曾教導,杯水之中,當有四萬八千眾生?!
喬達摩答道:「惜眾生命,不若惜一己之命,不惜自身,何惜眾生?」說完,喬達摩反問達,為何那四足之獸,你我不忍為害,為何那杯水之中,有四萬八千眾生,你我皆一飯而盡?
弟子皆茫然,無以為應。
喬達摩道:眼不見者,心為安,耳不聞者,意為定。
這裡,其實已講出為什麼吃素的源頭了的,如若吃肉,當你殺豬之時,一刀子捅下去,那個豬扭過頭來瞪著你,心有餘悸,打死一隻青蛙,青蛙死了眼睛還掙開看著你,你內心的安寧從何而來,你看見有人打一條魚你自己就難受,你覺得殘忍,凡是觸動視覺或聽覺的生命,他們的死亡易讓人覺得殘忍,這一切都會讓你的內心失去安寧。
因此,喬達摩最早的教導,只是讓眾人不要去看、不要去聽殺死的過程,以免破壞內心的安寧。
後來佛教發展的時候,是勸大家不要做血腥的事情,就是勸人為善,最早的善是不要那麼血腥,不要那麼殘忍,因為殘忍會破壞我內心的安寧。
這種主張後來變得越來越深入了的,有人認為,要想變得更加安寧,我們自身就不要傷害動物,以至到了吃素和戒殺生的程度。
其實,如若吃素是為了減少殺生,並無道理可言,一棵植物也是生命,吃一棵植物和一個動物是沒有區別的,而且你要吃飽,一隻動物要吃幾天,如若是吃植物,一頓要吃掉多少棵植物?
只是動物的死,會讓你感覺內心不安寧,而植物因為它不會掙扎,不會喊叫,你理所當然的吃,它會讓你繼續保持內心的安寧。
我們學校的一個班主任,是職業道士,道行很高,有次在終南山上天冷,她做法讓屋子變得溫暖異常。她自己吃素,如果大家去飯店吃飯,你不知道他是道士(因為他穿的跟平常人沒有什麼區別),如果點了肉菜,她也會少吃一些。
在他的眼裡,已經端來了,不管我吃或者是不吃它都在這裡,如果說我不吃,我吃素,我是道士。會引起更多人內心的不安,說不好意思,大師點錯了。對方心裡不安寧,你也不安。她會說沒事兒,菜上了,要隨緣。所以我們說吃素最早是求得一份內心的安寧,而跟善惡本身是沒有關係的,跟生命本身也沒有關係。
我尊重吃素的人,但我不反對殺死,我同樣尊重吃肉的人的正當性和這一權利。
我只反對兩種殺害,一種是奢殺,另一種是虐殺。
奢殺是指兩種情況,第一種,為了吃某個動物身上的一小個部位,而殺掉了這個動物,就像吃魚翅;第二種,是指,吃未成年的動物或植物。如吃小魚,因為魚長大一些,我一次吃一條魚就飽了。如果拿小魚做菜的話,卻要吃掉數十條。這兩種菜,我是從不會點的。
虐殺,是指,不管是植物或者是動物也好,不能虐待的殺害它,要讓它以最快的速度,更加沒有痛苦的結束生命。
我們是大自然中一環,必須吃東西,所以我只反對奢殺和虐殺,這跟善惡沒有關係。
同時我們說一下道家也吃素,道家吃素的原因不是為了安寧,而主要是因養生我們在後面講「吃」時再講,
後世的人,在宣傳吃素時,對善惡的強調太過渡了,其實跟善惡關係寥寥。佛教吃素,最初只是為了一份內心的安寧,講著講著,變成善惡和因果報因了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平臺,南山空同將為您講述更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