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三調:調意、調氣、調身

2021-02-07 太極療

練太極拳,下手之初,就講究三調——調意、調氣、調身,三調做好了再開始練習拳架,因為這時的身體和精神更放鬆,更加容易體會太極拳的內在要求。

身體放鬆、精神不緊張、樂觀的人則容易氣沉丹田,容易產生腹式呼吸。而從養生上來講,利用腹式呼吸比較長壽。

身體不健康,情緒不穩定,會影響精神上的平衡,想得越多精神負擔越重,所以要保持精神上的平衡,精神失去平衡,身體機能必定會受到影響。

精神指心理而言,身體指生理機能。

唐朝時日本鑑真和尚,五次渡海沒有成功,結果一急,把眼睛都急瞎了。戰國時期,伍子胥全家被抄斬,楚平王要捉他,出不了關,一夜間就急白了頭髮。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摘孟獲,火燒赤壁,為恢復漢室鞠躬盡瘁,他事不拘大小都要親自過問,結果五十四歲就嘔血死亡。

人類疾病分兩大類型:一類是心理、精神思想上有病;另一類是生理,就是人體器官有病。二者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把意念、呼吸和身體姿勢合起來鍛鍊,既鍛鍊身體,又培養人的精、氣、神,古人又稱之為「調意、調氣、調身"通過調意訓練,不僅可以調整機體內在的不平衡狀態,促進臟腑進一步放鬆,使內氣循經活躍運行,並有助於內氣進一步聚集貯存與調動。

一、調意

指意念力的訓練,也包括了心理暗示,即練功過程中要求在形神松靜的基礎上,把心意安定下來,使雜念妄想逐漸消失,讓大腦安靜,進入恬淡虛無的精神狀態。就是說,練功中大腦一直是清醒的,但又是高度安靜的。

調意的意義除了以上之外,還有開智增慧,頓悟,開發形象思維等功能。練太極拳還要求能夠將意凝集起來形成一種特殊的力,即所說的意念力。意念力不但要隨時調整,適應外力加給自己的不平衡狀態,而且還要同時調動和破壞敵方的平衡。

二、調氣

調氣就是調息,指調整呼吸,即通過訓練,將自然呼吸調整為腹式呼吸或其他呼吸,以增加腹肌運動的深度,提高吸取氧氣和呼出濁氣的功能,從而促進自身內氣的充實與調動。

決不能胡思胡想,想入非非,幻想成仙成神,把思想搞複雜,使大腦神經不正常而走火入魔,殘害自己。

三、調身

調身就是調整人的形體姿勢,即所謂「調形",使身體合乎練功形態的要求。在練功過程中,要使全身處於有內勁而不緊張,放鬆而不懈怠,似松非松,似緊非緊,若有若無,若隱若現,外松內緊,一張一弛,一開一合,既矛盾又統一的舒適安然平衡的狀態,使內氣能循經絡系統通暢運行,形體既靈活機動又穩固,最後達到健身強體之目的。

三調的功夫是貫穿在整個拳架中的,然而,如果練拳之初,站預備式的時候就把三調功夫做好,練拳效果更佳。

相關焦點

  • 太極拳:調身,調息,調神,調心
    大家知道,在修煉太極拳時無非是練身和練心,直到練出功夫。練身方面主要表現在調身和調息,練心方面主要是調神和調心。
  • 調身調息調心是氣功鍛鍊「三要素」
    氣功三調:調身 調息 調心怎樣練習氣功才效果好呢?概括來說,就是要求做到「三調」。氣功的流派多種多樣,練功的方法各不相同,但無論何派何功,都要調身、調息、調心,這就是氣功鍛鍊的「三要素」。調身就是調整身體的姿勢根據不同體質、不同病症的需要,分別選擇臥式、坐式、站式或行式。
  • 太極拳非常重視腿上的功夫,拉筋方法,健身氣功,中醫運動
    太極拳是武術項目的一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傳太極並無套路,太極拳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別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十三字組成,它概括了太極拳的主要法則。太極拳發展非常迅速,形勢喜人,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展太極拳運動蔚然成風。
  • 太極拳與禪的關係——太極拳就是一種動禪
    以動作的方式來練習靜慮,依據前述,太極拳無疑是一個好的方法。這是因為太極拳運動具有極多的規則,這些規則都是可以約束身心,使身心的活動不能逾越某種範疇。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要將身心安注在要領中,不能放逸是「靜」。隨著太極拳緩慢悠然的韻律,使心慢慢的結合其韻律,不急不躁,在安靜中依據要領思考,以正確的引導動作是「慮」。
  • 太極拳的「三尖向對」
    八十年代後,太極拳成了我主要學練的武術,各式太極拳我都想方設法學一學,所有太極拳的書都想方設法讀一讀,才知道原來吳式太極拳還有另外的「三尖向對」,那就是鼻子尖、膝尖與腳尖在同一垂線。不過至今為止我所知道的,除了吳式太極拳,恐怕再沒有別的武術拳種有這樣的「三尖向對」了。
  • 太極拳四個基本樁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四個基本樁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基本功法—樁功練習方法樁功是一種靜站的練習方法,是太極拳基本功中下肢練習的重要內容。
  • 從醫學觀點出發,太極拳究竟有沒有給身體帶來好處?
    太極拳,源遠流長,近年來,蔚為風氣,已成為全民運動。其運動方式,不同於一般的拳術運動,著重輕靈鬆軟,外柔內剛,全身和諧的動作。利用調身,調心,調息,使意念與身體達到合諧舒服的境界,並以基準八法為規範,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尾閭中正,神貫頂,氣沉丹田,腳分虛實,做全身協調性的整體運動。如此,心情輕鬆,身體舒服,自然是身心健康最好的寫照。而且許多太極拳名師,均以高齡而終,鮮少生病。
  • 一個人太極拳水平怎麼樣?眉宇間就有透露
    當然,眉宇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體現著特定的情緒、情感、思維、意志等心理活動,也關涉著習拳中所謂的調身、調心、調息等是否達到要求。為便於將松在眉宇間這一話題講得更明白深刻一點,筆者集中梳理了以下幾層意涵。習拳時練者放鬆眉宇,對預防疾病,健養身心具有積極的作用。位居眉宇上的印堂穴,是一個精氣元神聚集的地方。中醫認為,精、氣、神為人體三寶,精充、氣足、神旺則身體健康,百病不侵。
  • 坐禪必須要掌握的要領——調身
    第三調身、第四調息、第五調心,這三者是我們坐禪入定的關鍵,缺一不可,所以是合在一起講的,只是有初中後的差別。但我們在學習時,也可以逐一來了解和掌握,所以我們先介紹調身的方法。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慾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為,悉須詳審。若所作粗獷,則氣息隨粗,以氣粗故,則心散難錄,兼復坐時煩憒,心不恬怡。身雖在定外,亦須用意,逆作方便。
  • 氣勢很重要,練好才能進太極拳殿堂!
    氣勢是太極拳的入門因此需要漸修頓悟,掌握其訣竅,再由此切入,即可進入太極拳殿堂。                                      在太極拳實戰中,運用氣勢能發揮很強的力量,並拿住對方,使對方失去作戰能力。頂頭懸、尾閭收是上下爭力,前推之力必有後撐是前後爭力,定勢的三尖對正,前落之腳必須與後足蹬力同時到點。內三合要內不動外不發,外三合要上下相系、同起同落、相對相照、同松同緊等。頂頭懸、尾閭收,即頭部百會穴上領和尾閭骨向裡回收上下對拉,身軀中正,重心下降,平衡穩定,使人有安定舒適的感覺。
  • 打坐,調身、調息、調心
    一上座,我們先調身,繼而調息,然後調心。調身,就是先坐好,可以散盤,可以單盤,可以雙盤,左腳在下、右腳在上,或者左腳在上、右腳在下,不拘。調身,重點就是兩個要領。第一個是「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脊柱來支撐頭。我們打坐是頭頂青天,簡稱「頂天立地」,不只是坐姿,立姿也是這樣子。第二個是「用骨架平衡身體的姿勢,儘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來平衡,不是用來支撐。感覺上,肌肉完全沒用到力。坐姿如是,站姿如是,走路也如是。
  • 讀行天下•三亞遊學∣三•八走進熱帶三亞——古典瑜伽靜心營
    古魯致力於指引正確健康的養生方法、運動療法和飲食衛生方法,傳授喜馬拉雅千年傳承的呼吸吐納瑜伽和靜心健康養生調理方法——調身、調氣、調心、調意、調神(五調法)。他說:記住依法不依人!小孩隨同家長報名,14歲以下每人4000,三歲以下免費。但夫妻要擔負所有看管責任並不影響整個課程。凡上過古魯任何收費課程者,再優惠500元。優惠截止日期為2017年1月25日前,請提早諮詢確認報名付款,以便主辦方安排酒店餐飲等相關事項。全國各地匯聚60人舉行,請儘早報名以便主辦方安排相關事宜。即日起至名額滿為止,目前報名已達39人。
  • ​話說太極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太極拳居然還有……(連載)
    這是太極拳名家陳鑫對太極拳技擊功能及原理的概括總結,真可謂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太極拳」是歷代聖賢智慧的結晶。太極拳以哲學為理論,也稱哲學拳,它按照生理結構、力學原理,利用圓的運動變化將武術「踢、打、摔、拿」四大傳統技法放鬆地隱藏其中,並且獨創「靠」的技法,在圓的運動中不斷地練習,使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發展。
  • 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不會的趕緊看看!
    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    太極拳的習練,不可忽視預備式。《太極拳經》開篇第一句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太極之動靜,乃動中之靜,靜中之動。預備式,乃無極之靜,即陰陽未分前的極靜。
  • 練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可以緩解精神壓力,同時還能陶冶情操,達到修身養性的功效。  同時要注意基本的身法、手法、步法、眼法等練習。要立身中正、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收臀、圓襠扣膝、五趾抓地;要沉肩墜肘、塌腕舒指;要分清虛實、步法輕靈、邁步如貓行;要眼隨身轉、威而不猛。  姿勢要中正圓滿,架子勿高低漂浮,動作要輕靈圓轉。
  • 談談太極拳的盤架
    後一種盤架則截然不同,規矩要求極其嚴格,甚至是有一定拳術基礎的人,一趟架子沒調下來即累得大汗淋漓,確是苦功。先輩太極拳家為了在盤架子中求得一定的腿功,每用低架子在八仙桌下行拳。歷來意在技擊真功夫的訓練,在築基階段皆以練到精疲力竭為準。這種盤架,技擊味道很濃,力求技擊招術的路線、運轉、落點以及複雜的變化,細微的動作都要一絲不苟。
  • 練好太極拳的「三個相結合」
    練習太極拳,下肢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只有下肢穩定,太極拳才能打得既沉穩,又輕靈,才能做到節節貫串,圓活連貫。這些,都是以下肢的穩定作為基礎的。 做到下肢穩定,上肢輕靈,我認為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套路練習與樁功相結合,二是做好動作與意氣相結合,三是做好雙腿支撐平衡和單腿支撐平衡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