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不知道心理學的「錨定效應」?!別再被這些營銷手段忽悠了

2020-12-13 小圖聊情感

大家好,我是圖圖,歡迎來到今天的【有話職說】

相信大家在超市都看見過這樣的廣告語:

「清倉大甩賣,原價99現在只要19元」

「給別人都是100,給你按95賣吧!」

「買到就是賺到!」

包括某寶上面買東西,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廣告,各種明裡暗裡的折扣和優惠券,動輒還有100,200的優惠券19元就19元,為什麼還要在前面寫上原價再劃掉呢?這其實就是營銷人員利用心理學來進行的促銷。

這個理論在經濟學上成為「錨定效應」,這個效應的大抵意思就是,人們在對某種事件做出判斷的時候,很容易用第一印象來當作衡量的標準,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從而影響你理智的選擇

其實這些銷售的效應在身邊屢見不鮮。

之前有位專家說過,假如你找中介買房子,當你跟他講好自己的經濟範圍和條件時,他推薦給你的第一套,絕對不會給你推薦比較合適的,反而是給你找一個比較不和你心意的房子,並且價格還不高。然後再跟你推薦第二套,這套就是比較合適的了據統計表明,人往往是會挑選第二套或者是第三套的房子。首先我們做個假設,如果它一開始就給你推薦和合你心意的房子,你可能會想著貨比三家,再看看,然後再看再看,其實看到都是基本相同的,但是你卻會糾結其中「到底是這個好呢還是?那個好呢?」反而會讓這筆交易消耗的時間和經歷都變得比較長。他們這樣的推銷方式,也同樣是為了幫你做出選擇。

比較常見的還有「三條褲子,只要99元」,他們通常這時候會把客戶想聽到的東西和客戶可以獲得的放在前面,把他們將要付出的放在後面 ,形成思維定向,假如換成「99元,三條褲子」可能就不太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了。還有就是買衣服搞得「滿300減70」的滿減活動。

還有就是電商平臺的折扣,五折,三折的就開始「賠錢」賣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的,在生活中數不勝數,這個效應仿佛不論放在哪裡都是屢戰屢勝的贏家,如果你在銷售行業,可能用這個做廣告語,肯定會很吸引人,如果你是在職員工,把這個效用放在與人社交方面,也會讓雙方交談更加愉快。

人的天性就是愛對比,在心裡形成一個參照物,這種感覺就像是

「我是我班第二,我前面還有一個第一,好氣人。」

「我是我班倒數,但我後面還有幾個人,沒事的。」這個不同於攀比心理,而是人們會給自己一個參考的標準來做比較,給予自己一個定位。

掌握了錨定效應,你就知道怎麼更好地做商品定價了。

如果你是個銷售行業的,看上面就夠了,如果你是個忍不住就喜歡買買買,忍不住的「月光族」建議往下再看看。

1. 理性消費,嫑相信「買到就是賺到!」

如果你家裡確實不需要這種東西,那就不要買,假如說你們家裡人都有喝水的杯子,你逛商場的時候,發現打折了,上面寫著「原價99的杯子現在只要19元」,你興致勃勃地買了一個,拿回家結果一點用也沒有,對於你而言反而就是閒置,19塊錢反而是打了水漂了。

再比如說,家裡人都喜歡吃米飯,你看見超市裡的麵條便宜了,一下囤了半年的糧,結果搞的家裡人吃飯都沒有了食慾。

2. 選擇生活的必須品。

比如紙巾,洗衣粉之類的的,居家必備的,就可以在打折的時候多囤一點(圖圖就喜歡去超市買品牌奶的臨期產品,好划算呀~)

希望大家一定在消費的時候擦亮眼睛,儘可能的選擇貨真價實的東西,嫑在小折小利上載了大跟頭。

評論區留下你的問題,我們下期再聊~

相關焦點

  • 營銷心理學原則(1):錨定效應
    動物這種愚蠢可笑的機械反應在人類身上也有,當某一個觸發特徵出現時,我們會不假思索地作出相應的反應。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因為我們被難以察覺的心理武器擺布了。了解用戶思考和行動的方式,營銷人員才更容易成功。    從本期開始,將分期介紹營銷心理學的一些重要原則,以供大家思考並提高績效。
  • 身邊的江湖-錨定效應
    貌似不相關的保險帳號對學生的消費心理產生了明顯影響。 錨定效應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當你進入快餐廳時,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你最後的消費?餐廳價目表上的價格主要由兩種因素決定,一是由店家的供給能力,還有一個就是由顧客群的需求。
  • 錨定效應及其應用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再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人們喜歡的是佔便宜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把最低價或者出售價標出來,那大家並不會認為便宜,只不過是個正常的價格罷了。其實,錨定效應存在於方方面面,比如,戀愛中的錨定效應,第一印象,基本決定了後續的發展,或者說,前男友前女友,決定了她/他在跟你見面後,心理就已經決定了適不適合繼續發展。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產品性能或質量,還是產品外觀或價格,它們都有可能是吸引你購買蘋果產品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也許你可能還忽略了蘋果經常採用的一個心理學技巧。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Apple Can Make You Buy Anything,作者Niklas Göke就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蘋果經常採用的「錨定效應」這個心理學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產品性能或質量,還是產品外觀或價格,它們都有可能是吸引你購買蘋果產品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也許你可能還忽略了蘋果經常採用的一個心理學技巧。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Apple Can Make You Buy Anything,作者Niklas Gke就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蘋果經常採用的「錨定效應」這個心理學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你以為你撿便宜了,其實你被割韭菜了 | 淺談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
    其實現象背後隱藏了一個心理學原理:錨定效應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又叫沉錨效應、錨定陷阱(The Anchoring Trap)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所謂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
  • 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如較經典的不充分調整理論認為,決策者會在錨信息基礎上進行調整得到決策結果,但由于謹慎或保守心理,這種調整往往不夠充分,僅調整到決策者可接受範圍的上、下限就停止,致使高錨引起較高決策值,低錨引起低決策值。當錨信息不合理或虛假時,就會引起決策偏差或錯誤。研究還表明,在時間空間壓力下更容易發生錨定效應,決策者依據頭腦裡快速浮現的信息而非理性決策,造成認知偏差。
  • 錨定效應思維模型
    今天大叔為大家介紹一個很多商家都在用的「秘訣」: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指的是大家在做決定或下判斷前,非常容易遭受以前的信息危害,該信息宛如一個厚重的錨,給你的邏輯思維以該信息為標準,在它的一定範疇內做判斷,而那樣的判斷通常會導致管理決策的偏誤。
  • 雅詩蘭黛家族傳承的錨定效應
    雅詩蘭黛美麗帝國的「三層錨定效應」,值得借鑑。一層錨定:深入人心的核心價值一個時尚品牌的藝術性,是維繫其持續發展的重要基因。其藝術表現的精湛與否往往決定品牌的實際影響力。雅詩蘭黛除了在產品模式上謀求顛覆傳統的標新立異,在創意表現品牌的藝術感染力和精神價值方面同樣獨樹一幟。
  • ...剁手節,當你不理智的買買買時,也許是因為你中了錨定效應的著
    在我們感嘆這一切發生的神奇時,你有沒有思考過,是什麼讓這一切發生了,是什麼讓你控制不住自己,不停的買買買呢? 其實,這裡面涉及很多心理學效應,比如從眾效應、錨定效應等等。如商品的價格欄,一般有兩個價格,一個現價,一個是原價,這個原價就是「錨」,讓你覺得以現價購買這個商品真是划算啊,從而讓你買買買。
  • 除了抬價再打折、限時優惠,生活中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這個詞很多朋友會感到陌生,但待會兒舉一些例子大家就會不覺得陌生了,可能還要感嘆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被「錨定」啊。所謂錨定效應,就是指人們在評判或估測一個事物時,會將某些特定值作為參照,這些參照值就是起始值,這個值會對我們做出決策產生影響,並對作出決策產生導向作用。
  • 從星巴克和COSTA的產品策略說「錨定效應」
    同樣是優惠券,為什麼星巴克會讓你感覺賺了,而COSTA卻覺得不划算?最近一直泡在COSTA,買了幾次它的咖啡兌換券。其實開始好多次都沒買,因為一直覺得不划算。後來實在去太勤,終於買了一次。我記得去年星巴克有一個88元的星享卡,我買過好多次,當時是覺得特別划算。有一天稍微琢磨了一下,覺得特別好玩兒。
  • 「錨定效應」:與優秀者同行,能助益自己的人生
    這些起始數值對於人的心理有著先入為主的作用,人們會不自覺地受其影響給出最終估測值。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錨定效應」。其實「錨定效應」在生活中有許多應用。比如,某種新上市的產品,如果它的左右兩邊擺放的都是名牌產品,那麼,它的身價就被抬高了,比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相反,假如把它與價格低廉的商品擺在一起,恐怕就會遭到人們的排斥。
  • 生活中如何才能不被「錨定效應」牽著鼻子走?
    這種事例我們日常中經常碰到過,給定了這些價格叫錨點,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錨定效應。錨定效應,又叫沉錨效應,指的是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我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那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錨定效應都有哪些,怎樣才能避免?
  • 深度|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那為什麼伊莉莎會對初次見面的達西產生如此嚴重的偏見呢,據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見面,45秒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而且這個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不管是好還是壞都是很難再去改變人們已經留在腦海裡的印象,它會在以後的判斷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在心理學中我們把這樣的現象稱之為「錨定效應」。
  • 《怪誕腦科學》:如何不動聲色影響孩子,你需要了解一下錨定效應
    父母對孩子的「偏見,就是心理學上一種著名效應,叫做「錨定效應」,也叫」沉錨效應「。「錨」,指的是船隻停泊時釘在海底的固定點,有了這個錨,船就不會隨著海浪飄走,而是固定在某處。而影響人們理解和認知的往往就是那個關鍵的信息,這就是那個系住船隻的錨。理解錨定效應後,父母不僅可以避免對孩子產生偏見,避免和孩子之間由於信息不對等造成的理解偏差,還可以幫助父母更好的引導孩子行為。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美國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曾說,錨定效應危害最大,一定要小心,別被你之前的結論束縛。人的思維一旦錨定,就容易做出荒謬的結論。《思考,快與慢》一書深度剖析錨定效應背後的思維系統,教我們跳出認知陷阱,消除其對我們生活選擇的束縛,保持個人自主思考能力。
  • 什麼是錨定效應?不得不看的心理現象
    當我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當看到某某產品促銷的時候,原價399元的,促銷價199元,比起沒有促銷價的商品,你會有更強的購買慾望,更加肯定這個商品的價格,原本不打算買的,最終還是受不了價格的誘惑,買下來了,也不去考究這個商品的原價是不是任意設置的,這就是心理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
  • 別再相信舊時代的營銷心理學了,價值營銷有新的三部曲 | 超級觀點
    我看過很多所謂的商業潛規則和銷售心理學,只會教人如何拿捏性格戰術,利用空間環境製造虛擬消費願景。陳舊老套到你的潛在受眾都知道的道理咱們不講,這個系列我會著重講解女性買買買背後的非常規商業心理學戰術,第一篇咱們先來講講價值營銷的前期鋪路三部曲:產品定價策略,沉澱用戶畫像和促生消費動機。
  • 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人都老了,才會明白是「錨定效應」的結果
    所謂錨定效應,指的就是人們在評估某件事的時候,常常容易受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所支配。就像船錨一樣,固定在某一個地方,再也不會改變。錨定其實是一種認知偏見,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生活中都會不知不覺受到「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