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有沒有買過「物超所值」的產品?有沒有思考過30塊包郵和20塊但郵費7元的同一個產品誰更划算?今天大叔為大家介紹一個很多商家都在用的「秘訣」: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指的是大家在做決定或下判斷前,非常容易遭受以前的信息危害,該信息宛如一個厚重的錨,給你的邏輯思維以該信息為標準,在它的一定範疇內做判斷,而那樣的判斷通常會導致管理決策的偏誤。
日常生活普遍的「錨定效應」許多,一件衣服998元,貴便宜很有可能因人有所不同的,但假如這998變成畫線價,折扣到288元,很多人都感覺是划算了,那麼998元便是錨定效應中的錨,危害到你對是不是選購這一件衣服褲子的判斷。
再給大伙兒一個更為認真細緻和全方位的事例,大伙兒想像下列的情景:
在你眼前有一個轉盤抽獎,轉盤抽獎上邊有一些數據,如果你旋轉這一好運輪之後,錶針定在數據65上。
下邊你需要回應那樣一個難題:南美洲國家的總數在聯合國組織我國數量中常佔的百分數是超過65%還是低於65%?你並無需細心考慮到這個問題,由於顯而易見是低於65%的。
因此大家又碰到第二個難題,南美洲國家的總數在聯合國組織中佔的具體百分數多少錢?歷經一番思索以後,你得出的回答是45%。
一位科學研究工作人員記錄下你的答案,並謝謝你的參加。
在你眼前有一個轉盤抽獎,轉盤抽獎上邊有一些數據,如果你旋轉這一好運輪之後,獲得的數據是10,而不是65。
科學研究工作人員詢問你:你認為南美洲國家的總數在聯合國組織我國數量中常佔的百分數是超過10%還是低於10%?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由於顯而易見是高過10%的。
這個時候研究者再次提出問題,南美洲國家的總數在聯合國組織中常佔的具體百分數多少錢?歷經一番思索以後,你得出的回答是25%。
不可思議吧?但是確實是真事。上述是特維爾斯基和卡尼曼在1974年進行的實驗程序和得到的實驗結果。
被隨機分到數字65被試者,給出的平均估計就是45%,而隨機分到數字10的被試者給出的平均估計是25%。特維爾斯基和卡尼曼使用了「錨定與調整」的概念來解釋這樣的現象,也就是說,個體的判斷是以一個初始值,或者說是「錨值」為依據,然後會進行並不充分的上下調整。
錨定效應可以在眾多領域判斷與決策問題的研究中得到驗證,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如促銷廣告用詞對購買數量決策的影響,到風險預測性問題,如估計股市指數的預測、協商談判問題、博彩估計問題、法律判斷問題、價格估計問題,到自我效能評估等,從不同角度證明錨定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十分活躍又難以消除的判斷偏差。
人的決策過程一般會經過三個階段: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判斷,而錨定效應在每個階段都會影響決策。
01第一階段
通過記憶或收集與目標估計值有關的信息,此時與外界提供的「錨值」相近的信息可能會被有選擇性收集;
02第二階段
整合信息的時候,錨值可能作為一種信息被整合;
03第三階段
形成判斷的過程,錨值將促使與它相關的信息一起被使用。
為什麼一些不知名的品牌要找大牌明星代言?為什麼房地產要捂盤惜售?為什麼有人稱上海為東方巴黎?為什麼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為什麼寫本書要找大咖做序?為什麼汽車銷售商要寫一個建議零售價?都是為了給我們輸入錨值,因為消費者需要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需要一個參照物。
錨定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它的影響。只能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當遇到別人為我們設錨值的時候,最大化地降低錨定效應的負面影響,反過來,我們可以利用錨定效應的正面效應幫助自己或者自己的企業在未來的談判、營銷、合作等商業上取得成功。
▼往期精彩回顧▼
上帝視角模型費曼學習法
思維模型四象限法和其他模型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