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式酥點?開酥、起酥、包酥這些要點必須掌握

2021-02-16 德普美食廚房

    傳統的中式酥點,無論餡料和外皮都有精緻的製作工藝,一直是點心界的經典之作。傳承多年它的魅力依舊無法抵擋,深受我們國人的喜愛,製作傳統中式酥點步驟雖有些繁多但並不是很難,只要將一些要領掌握好,你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酥點。


• 中式酥皮點心的分類 •

製作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層層相隔的酥皮麵團。包酥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大包酥和小包酥。而以酥皮呈現的形態,又分明酥和暗酥兩種。

①小包酥

優點是酥層均勻、層次多,皮面光滑,不易破裂;缺點是操作複雜,速度慢,費工時,效率低。

②大包酥

優點是操作較為簡單,製作效率高,皮面光滑,不易破裂,缺點是酥層不夠均勻,層次少。適用於大批量生產的品種。


③明酥

是指將擀製成卷的酥皮切口朝上擀開,再包製而成的酥皮點心,如紫薯酥。製作成的酥點酥層外露,表面能看見螺旋狀的起酥層,非常漂亮。為了顯現這些層次,所以通常會在油酥層裡加入有色澤的粉類,如抹茶粉、可可粉、蔬菜色粉等等。


④暗酥

做好的點心表皮光滑,看不到起酥層,要切開點心後在切面才能看到層層的起酥。如蛋黃酥,肉鬆餅等。

 

• 水油皮麵團 •


水油皮麵團是以麵粉、水和少量油脂調製而成的麵團,具有一定的筋度、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製作水油皮麵團注意事項


製作步驟:

先將水和油攪拌,讓他們乳化成油水混合的乳濁液,然後加入麵粉攪拌。經過搓揉,使麵團出筋,成為表面光滑、柔韌的麵團。這樣的麵團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表面柔韌,不易破皮。

①加水量:

一般加水量佔麵粉的40%~50%。加水過多,麵團太軟不易成型;加水過少,蛋白質吸水不足,麵團延展性差。

②水溫:

一般用18~20℃的溫水來調和。若水溫過高,會因澱粉糊化,使麵團黏度增加,不便操作。

③環境溫度:

若室溫過高,則麵團裡面的豬油會熔化,造成混酥;若室溫過低,豬油又會變硬,造成麵團幹硬。所以室溫過高時麵團要冷藏;室溫過低時可放入烤箱,並放入一碗溫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夏季時麵團溫度應該控制在22~26℃,冬季因保持在22~28℃。溼度則以70%~80%。

鬆弛時間和溫度 時間20分鐘、溫度20℃為宜。如果沒有足夠的鬆弛時間,麵團在擀制時則容易破皮,造成破酥。鬆弛時一定要蓋好保鮮膜或溼布,以防變幹。

 


• 油酥麵團 •

油酥麵團是以麵粉和油脂調製而成的麵團,酥點中的層層酥皮就是油酥麵團形成的。

製作油酥麵團注意事項

① 油酥麵團的用油量較多,油脂的表面張力大,疏水性強,也有一定的粘度,所以油酥麵團沒有韌性和延展性,其軟硬度應控制和水油皮麵團一致,以便於包酥操作。

② 油酥中的麵粉與油的比例一般是2:1,動物油使用量多一些,而植物油使用量就少些。注意不能使用熱油調粉,以防引起麵團過於鬆散。

③ 鬆弛時間和溫度:溫度20℃,鬆弛時間10分鐘。

***

圖片及文字來源:德普烘焙實驗室&網絡

德普烘焙實驗室思華編輯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開酥、起酥、包酥…中式酥點想要做的好,這些技巧很重要!
    製作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層層相隔的酥皮麵團。
  • 秋冬季的美味酥點—慄子酥
    好吃又進補,又怎能不多吃點做為資深吃貨的我,早已不再滿足單純糖炒慄子的味道慄子燒肉、慄子燉雞、慄子麵包,慄子奶油蛋糕、慄子酥……我要換著花樣,盡情享用慄子酥是秋冬季必做的中式酥點從熬豬油,做慄子餡開始,到油皮,油酥的製作耐心地一步步,當烤箱飄出誘人的香味酥的掉渣的慄子酥,每一口都讓人回味
  • 驚豔全場的新派蘇式酥點,萌化少女心的彩虹酥&繡球酥!
    看到如此好看誘人的彩虹酥與繡球酥,各位小仙女們已經按耐不住愛烘焙的小手了吧?但要做出好吃不膩口不鬆散的蘇式酥點也是有很多小訣竅的。很多小夥伴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偶會出現,螺紋層次不整齊、混酥、破酥,上色不均等問題。「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 烤蛋黃酥老破酥啥原因?
    蛋黃酥算的是一款經典傳統的中式點心,最出名的是作為臺灣地區的伴手禮,這些年逐年流入內地,受到了很多夥伴的喜歡,我也不例外。蛋黃酥要好吃,做好起酥很重要,包酥手法要掌握。作為一款酥類點心,蛋黃酥層層酥脆、入口鹹香可口,好吃不膩。
  • 秋冬季的美味酥點 香甜軟糯滋味醇香的慄子酥
    秋冬季的美味酥點之慄子酥  八月梨棗,九月山楂,十月板慄笑哈哈,代代相傳的民謠,講述著應季食物的美好。
  • 酥酥的,暖暖的,傳統的棗花酥,以及棗泥餡做法
    如一朵花兒般綻放的外形在眾多外表單一的中式點心裡很難不凸顯出來。更難得的是,看似複雜的造型,做起來其實相當簡單,是在朋友們面前「露一手」的好選擇哦。棗花酥的酥皮製作過程與老婆餅一致,請參看老婆餅製作過程第7-18步(點擊這裡)。不同的是,老婆餅的麵團分成16份,棗花酥的麵團只需要分成12份。將做好的酥皮麵團擀開成圓形。
  • 起酥麵團開酥技法:粉包油法(連載)
    之後,有兩位小可愛分別留言cue我:@雪月冰蓮:能寫一下關於起酥類的科普嗎?@冬:能否寫一個反摺疊千層酥。。。當然可以啦!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今天就來 科普一波千層酥派常見的開酥方法及做法 吧。他在做好的派皮麵團裡忘了放入黃油,只好將其包在派皮中烘烤,結果就出現了層層疊疊的美味糕點。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千層酥是由失敗中偶然創作出來的糕點。
  • 面點:起酥的製作方法.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覆擀制,以免影響酥層。直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切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將刀切面向案板擀成圓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蔔絲酥餅。
  • 起酥麵團開酥技法:反轉法、速成法(終章)
    起酥麵團開酥技法:粉包油法(連載) 一文中曾提及:千層酥一般常見的包油開酥方法有三種:粉包油法、反轉法、速成法。反轉法:將黃油與麵粉混合後,再包裹基本揉和麵團後進行摺疊開酥的操作方法;與粉包油法相反,直白來說,反轉法就是用油包麵皮的開酥方法 。
  • 面點起酥的製作方法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覆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直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切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將刀切面向案板擀成圓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蔔絲酥餅。
  • 紫薯蛋黃酥,夏天開酥需要注意哪些
    紫薯平時我們都會蒸熟了吃,其實,把它做成酥點即好看又好吃!紫薯酥是可愛的私房小糕點,手工自製香酥可口,非常的受歡迎。紫薯蛋黃酥是屬於圓酥,明酥製法的一種,酥層顯露在外,層次分明,圓潤飽滿。明酥一般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螺旋紋形,另一種是直線紋形。
  • 點心起酥的製作方法
    圓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摺疊三層,再擀開)捲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將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內至外(或是由外至內),擀成圓形皮。再將被擀的一面在外由反面進行包餡成型,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覆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 從酥皮月餅入手,輕鬆打通開酥的「任督二脈」
    它既有像荷花酥、蓮花酥一樣能看見酥層外露的明酥;還有像蘇式月餅、蛋黃酥一樣表面光滑,切開後才能看到層層疊疊酥皮的暗酥。無論哪一種,酥點輕咬一口就掉渣的口感,鹹甜不限的多種口味都讓人沉迷。在廚 studio 課堂中,一貧老師將帶來《4種口味酥皮月餅 ,酥皮寶典(一)》課程,帶你熟練掌握開酥技能。
  • 中式糕點之棗花酥
    棗花酥外形十分漂亮,是傳統的中式糕點,做法和蛋黃酥類似,只不過在後面整形的時候稍許麻煩了些,美麗的花形配上濃鬱的棗香,簡直是絕了!棗泥餡較難做,文中我將教給大家如何快速得到棗泥餡兒,這樣就省事多了!然後用保鮮膜包起來,靜置30分鐘。
  • 面點起酥詳解,烘焙必備!
    圓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摺疊三層,再擀開)捲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將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內至外(或是由外至內),擀成圓形皮。再將被擀的一面在外由反面進行包餡成型,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覆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 | 酥酥酥的咖喱捲兒
    酥酥的咖喱酥卷。它的做法和傳統的中式酥皮差不多,如果你經常做蛋黃酥、老婆餅之類的,做它是一點兒也不陌生。肉餡兒,加上酥皮,加上濃濃的咖喱味兒,這道點心,還真有點百吃不膩的感覺呢!做中式酥皮,豬油起酥性和口感最好。如果沒有豬油,可以用等量酥油、黃油或者植物油代替,其中,植物油的起酥性相對較差。
  • 蛋黃酥好吃有訣竅,手把手教你做蛋黃酥,層層酥掉渣,不要再買了
    蛋黃酥好吃有訣竅,手把手教你做蛋黃酥,層層酥掉渣,不要再買了提起蛋黃酥,就不得不先說中式酥皮點心,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到了北宋後期已經開始出現很多專門製作酥皮點心的作坊了。蛋黃酥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跟它絕妙的口感密不可分。
  • 正月初七開工大吉,中式茶點蛋黃酥,掌握這個秘訣酥到掉渣不混酥不破皮,一次成功
    正月初七開工大吉,中式茶點蛋黃酥,掌握這個秘訣酥到掉渣不混酥不破皮,一次成功!
  • 千層酥、羊角酥、蘿蔔酥、皮蛋酥,統統酥到骨頭裡
    爾後,大量出產小麥粉自然而然地成了黃油、糖漿、堅果、奶酪、肉桂這些阿拉伯傳統食材和香料的新夥伴。這種飲食特色被保留到今天,除了土耳其酥皮餅之外,還有沙特的椰棗酥、伊朗的波斯酥、摩洛哥的三角酥等等。希臘還有一種妃樂酥,據說每一層酥皮被做得比紙還薄,我沒吃過,但想來應該和蘇式月餅的餅皮差不多。
  • 法式千層酥,酥酥酥酥~~~
    你知道的一定也不比我少哦~~~今天我們念叨念叨法式千層酥吧!定義:法式千層酥(法語:Mille-feuille),又稱拿破崙酥、拿破崙蛋糕,是一種法國起源的普遍蛋漿甜品。分析:傳統上,法式千層酥是由三層酥皮夾兩層奶油,但有時用果醬。頂部通常是交替白色(糖)和棕色(巧克力)條,並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