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兼愛你能接受嗎

2021-01-09 可讀一二

在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種思想觀念,總有一款你喜歡的。建立有等級差別上的仁愛不好,那麼,你可以喜歡墨子的兼愛。

兼愛,可是沒有等級差別,不分高低貴賤,不論厚薄親疏,一視同仁,平等地愛每一個,兼愛,很好是吧?

好個屁,孟子就對墨子的兼愛破口罵:「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孟子為什麼會對墨子的兼愛這樣惱火,以至於要大罵墨子為「禽獸」?

打個比方,大街上一個美女不幸被車撞死了。我是信奉儒家仁愛的,主張有差別的愛,那個大美女跟我沒什麼關係,但我還是有惻隱之心的,於是我嘆了一口氣,說一句「可惜了」,就走了。

但是,如果辛增友老師是信奉墨子兼愛的,於是辛老師撲上前去,號啕大哭,哭得天昏地暗,哭得傷心欲絕。這時,辛老師的老婆看到了,就要揪住辛老師的耳朵,質問辛老師,你到底幾個意思?這時,辛老師要對老婆說,我是主張兼愛的,我愛老婆與愛別的大美女,是一視同仁,平等無差別的。這個時候,辛老師的老婆,一定會狠狠地教育辛老師,讓辛老師深刻地認識到,墨子的兼愛思想,不僅是不高尚,而且很下流。因此,辛老師的兼愛思想,就要破產,還是要回到孔子的仁愛思想,愛老婆與愛其他大美女一定要有差別。

而辛老師的老婆,一定會堅定地站在孟子一邊,跟著罵主張兼愛的墨子,禽獸啊。差點把我老公都帶到溝裡去了,墨子也太不是東西了。

墨子,據考證,人長得非常黑,所以叫墨子,很可能是來自非洲的黑人。我們看到,像孔子、孟子都有後代,而墨子呢,就沒有見到後代。原因嘛,極有可能是墨子主張兼愛,這種人是討不到老婆的。人又長得黑不溜秋,又主張兼愛,怎麼能討到老婆呢。很多女人可能會想,哼,叫你兼愛,活該沒老婆。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還是更願意嫁給主張仁愛的男人。雖然,仁愛是有等級差別的,仁愛的男人,有時會像殺豬一樣殺老婆的。那還是要找一個主張仁愛的男人嫁了,因為仁愛的男人,只愛我一個,而兼愛的男人,那真是太不靠譜了。至於說殺老婆,那只是小概率事件,平常情況下,還是不會殺老婆的。

看來,這兼愛,真是白偉大了。寧願嫁給殺老婆的仁愛男人,也不願嫁給偉大的兼家男人,這世道人心,就是這樣的微妙。

相關焦點

  • 文化常識:墨家「兼愛」、「非攻」,你了解嗎
    墨家是一種學說學派。在戰國時期,墨家與儒學並稱為兩大顯學。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那麼什麼是「兼愛」?「非攻」又如何解釋?「兼愛」可理解為:對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一般。「兼相愛,交相利」是對「兼愛」的一種闡述,不否定自愛,也不鄙視自利,而是追求自愛與博愛同在,力求自利與互利同存。「兼愛」是一種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的愛。「非攻」並不是反對戰爭,而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反對「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的掠奪性戰爭,鼓勵弱小國家積極防禦,防範於未然!
  • 墨家,墨子十大主張,兼愛非攻
    可見,墨家學派從春秋末期到戰國末期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與孔子、楊朱的學說並盛。墨子有什麼主張,怎麼會得到那麼廣泛的傳播呢?墨子有十大主張: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分、尊天、事鬼、兼愛、非攻。而且這些主張是針對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不同的方針,「擇務而從事」。恨據不同的社會問題,有針對性地宣傳自己的主張,目的在於糾正時弊,為人民造福。
  • 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共性
    而在墨家的「兼愛」思想中,同樣蘊含著對人自身 價值的肯定。因為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墨家始終主張「愛人如己」、「人人相愛」, 其外在的表現就是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親相愛,並以此作為構成社 會道德的基本行為準則。其實,無論是墨子的「兼愛」還是孔子的「仁愛」,他們都是以人作為愛的討論 對象,這也說明他們一致認為人相對物具有價值上的優先性。「鳥獸不可與同群,吾 非斯人之徒而誰與?」
  •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主張,那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核心主張。「兼愛」指的是愛所有人,是指不分親疏、不分遠近的普遍的愛,強調「愛無差等」。「非攻」指的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說白了,就是主張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才能實現和平共處,社會才能處於一種最好的狀態。
  • 傳統文化: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不同
    其中儒家以「仁愛」,墨家以「兼愛」為自己的核心思想,究竟他倆之間有什麼區別?儒家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的思想學派,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其門下弟子根據孔子平時的言論,編成《論語》,「仁愛」是《論語》的主要核心思想。「仁」就是「愛」,「愛」就是「仁」,包含了以家庭.社會.以及整個自然宇宙三大體系,這三大體系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繫在一起。
  • 墨家「兼愛」看似比儒家「仁愛」高尚,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墨子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入手,開始分析天下亂象,如君臣、父子、兄弟、諸侯大夫等各種矛盾衝突和鬥爭,歸納其原因為不相愛,推出「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的結論。所以他提出兼愛來對治。他認為只要實行兼愛,讓天下之人皆知相愛,便可化解一切矛盾、平息一切鬥爭、消除各種問題。
  • 中國哲學簡史墨子篇,墨家的兼愛與儒家的仁愛有何不同
    一開始「儒」和「俠」都是出身於社會高級階層,附屬貴族,到了最後儒依然在高階層,而俠則出身於下階層,因為儒在高階層,接觸禮樂類活動,禮樂類在平民看來都是奢侈品,這也是墨子及墨家批判儒家的一點。墨家由墨子創立,墨者團體是由一群武士組成,團體的首領叫「巨子」,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
  • 兼愛與仁愛皆為大愛,儒家與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比如說墨家的兼愛和儒家的仁愛,而且這兩種愛的解釋也大體類似,比如孟子說尊賢使能,墨子說尚賢事能,意思都是一樣的;再比如孟子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墨子則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本質上都是要互惠互利,要相互尊敬,共同發展。
  • 墨家創始人墨子的非攻兼愛和節葬節用思想
    墨家創始人,墨子,名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是農民出身,年少時做過牧童,學過木匠。墨家當時影響極大,和儒家合稱顯學,有非儒即墨的稱呼。墨翟,給我們留下墨子一書。書中除了社會思想外,還有對自然科學的觀察思考,實為中國自然科學研究的源頭,墨子被後人稱為科聖。
  • 兼愛精神解讀之一:敬兼愛之天,立兼愛之法
    曰兼愛天下之人。《天志下》:三代之聖王堯舜禹湯文武之兼愛之天下也。《法儀》:昔之聖王禹湯文武,兼愛天下之百姓。《兼愛下》:文王之兼愛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無有私也。《耕柱》: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兼愛天下,未雲利也……」可見,在墨家學說中,兼愛有三個主體:天、聖王,墨子。
  • 兼愛非攻的「墨子」
    【說你,說我,說他】金州第一公眾號是你嗎?我知道,一定是你來了,我們一直在等你.有時與街邊小販聊天,有時與鬧市小偷談理想,有時與當下名人聊生活,良哥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總有一種方式進入。
  • 墨子兼愛論
    兼愛,是墨學核心思想之一。無論是否讀 過墨學,大多數人在談到墨學時,首先能想 到的就是:墨家兼愛,並且兼愛無等差。但是,如果我要問一下,什麼是兼愛?想必能 回答上來的人就很少了。        那麼,什麼是兼 愛?在墨學文本裡,有如下論述: 1, 兼相愛,交相利。
  • 儒家思想的「仁愛」與墨家思想的「兼愛」,哪個愛更合理?
    而墨家的「兼愛」是不分先後,一視同仁。墨子認為只有愛別人,別人才愛自己,愛是同等的愛,是一視同仁的不分先後的愛。這兩種愛的理論看似都有道理。但是細細分析,愛永遠都不會是平等與公平的,我們在愛情與親情裡尤其是愛情具有排他性,所以不可能也不會與別人相同。
  • 農民哲學家墨子,為何會提出「兼愛」、「非攻」思想?
    墨子雖身為沒落貴族子弟,但是這也並未影響他接受正規教育。這一點可以從其創立墨家思想,以及曾經做過宋國大夫等方面得到證明。從墨家積極主張「非樂」上來看,其實就是與儒家崇尚「禮樂」思想的悖逆。 儒家的「仁愛」思想強調的是有差別的、應該分類的「仁」與「愛」。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愛,在仁愛之前一定要看清其階級屬性。而墨家的「兼愛」思想,其實也是脫胎於儒家的「仁愛」,但強調的卻是無差別的兼愛。
  • 墨家的愛無等差,與儒家的愛有等差,哪一種說法更合理,你贊成誰
    墨家之兼愛思想講究愛無等差,誠然,這個「無等差」的狀態確實聽上去很美好,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就是因為太過理想了,反而顯得不合時宜。因為墨子的「兼愛」思想不是基於人不相愛提出的,而是基於人因為血緣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在感情上更傾向於與自己親近的人提出的,墨家所反對的,是「人之常情」。
  • 墨家與儒家交鋒,智商同情商相爭,若墨家思想勝利現在會如何呢
    墨家兼愛無私心,平等對待眾鄉親。以身悟道學即運,創造發明鑠古今。在戰國時期,各學派紛雜,各學說碰撞,諸子百家爭鳴。其中有儒家同墨家影響最大,有非儒即墨之說。首先,我們看一下,墨家創始人墨子的簡介:「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
  • 「愛人」與「兼愛」
    墨家「兼愛」說認為「愛無差等」,墨子主張不分遠近、親疏,他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家「兼愛」注重「交相利」,強調在行動上、物質上的利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見《孟子.梁惠王上》。
  • 一個理想主義者——墨子,為何說他的「兼愛,非攻」不切實際?
    問題的核心在於:1 應該贊成墨子的學說嗎?2 儒家的批評是否具有一定道理?每一種理論都可能會被人批評。稍微想想,為什麼我們總是說「沒有一種學派是十全十美的」要是全世界的人都接受墨子的兼愛學說,這真的不會是個好世界嗎?筆者覺得也很不錯呢!
  • 秦始皇為什麼要消滅墨家學派的思想?
    這些學派的思想大多都流傳後世,直到如今仍舊存在,比如依法治國是法家思想的延續、尊老愛幼是儒家思想的延續,而孫子兵法則是兵家思想的延續,那麼墨家呢?說到墨家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因為墨家思想似乎沒有被延續下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盡辦法消滅了墨家學派思想。
  • 法家為骨,墨家為輔,談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墨家學說是當時公認的「顯學」之一。由於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紀律嚴明,時常被認為是對抗暴政的力量。因而在當前不少的影視作品和動漫小說的描繪中,墨家子弟儼然成為俠客組織,甚至經常出現墨家與暴秦對抗,或是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堅持幫助六國遺民實現復國大計的情節。很可惜的是,這一設定與歷史事實不太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