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很好泡啊!砂鍋熬的中藥小丸子,老媽和小姐妹分享,舒服一秋冬

2021-02-17 都市快報

▲小抱抱實拍用生薑泡腳丸泡腳

10月23日就是霜降了

秋冬簡單有效的養生法

可以啟動啦

▲戳圖可買

▲泡腳丸

足部有人體五臟六腑

相應的穴位

泡腳會使足部的崑崙、隱白

湧泉、太衝等穴位

受到熱力刺激促進循環

其實,泡腳不只是秋冬養生

很多講究的朋友

一年到頭泡腳呢

比如小抱抱家J&J的媽媽

就非常喜歡泡腳,秋冬天天泡

氣溫高了則是三天泡一次

J&J媽媽說,「我們老年人怕冷

睡眠也不大好

泡完腳整個人都是暖暖的」

關於泡腳的好處

J&J媽媽經常和姐妹們分享

她說得最多的就是時間

一般泡二三十分鐘最好

有些人把「泡腳」

和「洗腳」混一起了

以為用熱水把腳洗洗就算泡腳了

2分鐘搞定,效果就不理想了

另外,泡腳的時候

能加一些艾草、生薑

驅寒的效果就更好了

這是小抱抱第三年推薦

這款泡腳丸,已售出1469份

創始人江師傅本身是中醫世家

歷經10年才研發成功

多項工藝獲得國家專利

(專利號:201711243296.X)

和市面上很多泡腳產品不同

泡腳丸是先用砂鍋把原材料熬製

再提純,然後手工揉成小丸子

最後晾曬而成

熬製過和直接用熱水泡

效果相差不小哦

就像我們的中藥材

砂鍋熬起來服用

和用熱水泡一下服用

效果相差遠著呢

扔進熱水,立馬化開

融入水裡,泡完腳收拾很方便

不用清理殘渣藥包什麼的

很方便

▲小抱抱實拍生薑和生薑泡腳丸

我的家人,老媽、老姐、老婆都是泡腳丸的粉絲,尤其是老媽,入冬後天天都要泡腳,最喜歡生薑和艾草的。

▲小抱抱實拍泡腳丸融化後不帶渣

之前我就對泡腳丸做了一些測試,比如速溶,泡腳丸放入玻璃杯中,馬上就開始融化。

▲小抱抱實拍,艾草葉(左)VS泡腳丸(右)

用一顆艾草泡腳丸和一大把艾草葉對比,效果區別也蠻大,放泡腳丸的熱水顏色都要深很多,而且水面上還能看到艾草精油呢。

而艾草葉泡熱水裡,雖然一大把,但僅僅用幾十度的熱水泡一下,很多有益成分其實都溢不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泡腳丸要先熬製再捏成丸的原因,確實有講究呢。

▲左為泡腳丸,右為艾草葉。比較起來,泡腳丸清理起來更方便

而且,讓人很滿意的是,每次泡完腳,泡腳盆很好洗,不會有殘渣什麼的,直接倒了,再用清水一衝即可。

我家媽媽是屬於天氣一轉冷,就手涼腳涼的體質。後來無意中發現泡腳對她很有幫助,之後除了夏天,其餘三季她都堅持每晚泡個腳。

▲小抱抱實拍

這次收到了4罐龍源泡腳丸,艾草、老薑、紅花、花椒,針對各不相同。

▲小抱抱實拍

拿到後,我家媽媽先拆了老薑泡腳丸,一打開錫紙,姜味十足。

丟一顆在泡腳桶裡,邊化開邊泡起來,大概10分鐘,已經完全融入水中,水也呈金黃色了。

▲小抱抱實拍

老薑泡腳丸用著明顯比我媽自己買的那些中藥包更有熱燙感,不一會兒就微微發汗。泡完全身熱烘烘的,過了一小時跟我說腳底還很熱呢,最後帶著這份熱度進入夢鄉。

▲小抱抱實拍

這款泡腳丸還有一個優點,泡的時候完全化在水中,後續清洗很方便;而我媽自己買的中藥包,泡後扔掉,多少會有殘渣遺留不好徹底清洗,久而久之,泡腳桶底部角落已經積了一層殘垢。

這才用了一次,我家媽媽已經給了好評,的確是很好泡啊!

泡腳丸有四個種類

分別是艾草、老薑

藏紅花、花椒

1、艾草泡腳丸,成分有蘄艾、獨活、黃芩、苦參、乾草等。適合應對下肢寒冷等。

2、老薑泡腳丸,成分有黃姜、老生薑、半夏、羌活、乾草等。適合應對下肢寒冷等。

3、藏紅花泡腳丸,成分有藏紅花、當歸、乾草、蘇枋木、益母草等。適合驅寒、暖身、應對下肢溼寒等。

4、花椒泡腳丸,成分有花椒、當歸、肉桂、冰片、乾草等。適合驅寒等。

每次泡一顆,最好泡足30分鐘

水溫控制在42—45度

每桶有30顆

正好可以泡1個月

小抱抱福利社:

同筆訂單下單2份

立減20元,只需78元

▲康康老婆實拍「大白瓶「使用過程

乾燥的秋冬季

很多地方的當地醫院

都會研製一些保溼

防乾裂的小乳膏,那個火喲

前段時間,小抱抱推薦了

上海華山醫院研製的

大白瓶身體保溼霜

價格比在醫院買更優惠

還不用跑醫院排隊

直接快遞到家,靠譜又實惠

700瓶兩三天就售完了

小抱抱又爭取到280瓶

也很快沒了

有不少抱抱粉還沒搶到

抱抱粉「發癲的太皇太后」

囑咐我們店長豆豆

有貨了及時通知

抱抱粉「YY」有點開心

她說搶到2個

▲其實,不止是抱抱粉買不到,這次小抱抱想再拿個樣品,請同事試用都沒貨

小抱抱回訪了幾位

使用過大白瓶的抱抱粉:

上周,小抱抱接到通知

10月15日就能補到貨,量不大

第三次補貨,也是700瓶

一天就被搶完了

小抱抱這次緊急再補了300瓶

工作人員說,研發大白瓶的目的

主要是供應上海華山醫院自用

所以產量本身就不高

而且要先保證醫院

和周邊藥房不斷貨

有多了才會給到小抱抱

這次補完貨,近期就沒貨了

早的話要到11月份才有貨

最近後臺的一些粉絲疑問

小抱抱也整理了一下:

滿50積分,即可換購

龍遊四季平安方形發糕

原價41.9元,換購價36.9元

滿50積分,即可換購

GM綿羊油

全家人都能用

原價39元,換購價34元

滿100積分,即可換購

真絲高領打底衫

原價79元,換購價69元

滿50積分,即可換購

板慄南瓜8斤

好吃健康原生態

原價26.8元,換購價21.8元

滿100積分,即可換購

酸棗仁膏

溫開水衝服很方便

原價57.3元,換購價47元

一起發現美好生活,想合作點擊「閱讀原文」(廣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熬中藥要用砂鍋而不是鐵鍋?
    我們都知道中藥熬製最好使用砂鍋、陶瓷、搪瓷、耐熱玻璃等材質的藥罐,不宜使用鐵鍋、鋁鍋等,那麼你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嗎?首先,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鹽,受熱均勻,煎藥時鍋內的水分不容易被蒸發,能很好地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
  • 中藥熬製有講究 要選砂鍋勿選鐵鍋
    原標題:中藥熬製有講究 要選砂鍋勿選鐵鍋「這段時間調理身體,要長期服用中藥,從藥房買藥回去煎,卻發現要煎好中藥沒這麼容易。」湖州市民周女士最近一年開始出現皮膚粗糙、長痘等問題,看了中醫後嘗試喝中藥調理,可在煎藥問題上犯了難。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市民都有和周女士一樣的疑問:中藥怎麼煎,才能不損傷療效,最大程度地保障藥效?
  • 熬中藥的正確方法 熬中藥注意這些事效果更好
    中藥比起常見的西藥來說,雖然見效較慢,但沒有什麼副作用,能夠根治疾病,是很多朋友生病時的最佳選擇,但是你知道熬中藥的正確方法嗎?要知道,中藥的熬製方法錯了,是會影響藥效,甚至讓治病藥變成要命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熬中藥的注意事項。
  • 一副中藥一般能熬幾次?
    一副中藥熬幾次?這個不是統一的,有人熬2次,也有人熬3次,我認為還是要按醫囑來進行熬製才好。一、我的切身體驗我在年前和今年4月份去平涼市看過一個老中醫,已90多歲的高齡,看病的方式也與眾不同。在老中醫那裡,我也抓了些中藥回來,按照醫囑,一副中藥熬製3次,熬製方法如下:首次熬製:把中藥放入砂鍋中,加入4碗水,沒過藥材,浸泡30分鐘以上後,開火,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製40分鐘左右,倒出2碗藥汁,放入一個較大的容器中備用。
  • 熬中藥的正確方法 3步驟教你熬中藥
    雖然現在的科技非常的發達,醫學的技術也是越來越發達,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更喜歡中醫的治療,喜歡用中藥來調理自己的身體,那您知道熬中藥的正確方法是什麼呢?您知道熬中藥用什麼鍋更好呢?那就來看看熬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吧,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如何正確地熬製一壺中藥?看完這篇全明白了
    很多人在喝中藥時都會選擇自己熬藥,大家普遍認為自己熬的中藥比較好,但是,大家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熬中藥嗎?
  • 熬中藥用什麼鍋?紫砂鍋怎麼樣?
    熬中藥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一部分是補品,一部分是因為某些疾病,通過不斷煎熬,達到每個人用中藥想要的效果,實現目的。中藥相對於西藥,需要熬製,不像西藥吃起來那麼簡單,中藥每熬一鍋,都需要漫長等待,而且中藥都有一個周期療程,這就要對用中藥有一個長期準備,必須有一個好的熬中藥容器。
  • 我家喜歡用砂鍋,熬出來的粥更黏稠
    最簡單的就是煮白米粥了,這樣的粥雖然足夠清淡,但是味道和食材都不夠豐富。其實小米粥裡面還可以添加更多的食材,比如可以添加紅薯,百合,紅棗等等,這些食材都是很有營養的,可以讓皮膚變得更好。所以愛美的女性建議喝這樣的養生粥,但是血糖高的人不能喝粥。這樣的小米粥熬製方法也簡單,主要就是準備好食材,然後掌握好熬製的時間和火候,這樣美味的粥就可以熬好了。
  • 砂鍋紅薯粉做法原來這麼簡單,一泡一煮鮮香軟滑入味
    紅薯粉條泡一泡,放入砂鍋裡煮一煮,晶瑩剔透,軟滑入味,一人吃一鍋,太爽啦!
  • 捌分享 | 秋冬提高免疫力的好物,竟然還和小丸子聯名了 ~
    除了容易感冒,皮膚的麻煩也不少,特別是我的小助理,夏天的時候皮膚還好好的,一到了冬天就開始發紅起小疹子,還很容易癢。 其實,現在正處於換季時期,如果自身免疫力比較低,就很容易生病,同時還會伴隨著皮膚敏感,稍不留神就會泛紅起小粒粒,嚴重的還要去看醫生。
  • 熬小米粥,有人泡米,有人直接煮,80歲外婆:全錯!教你正確做法
    熬小米粥,有人泡米,有人直接煮,80歲外婆:全錯!教你正確做法各位讀者朋友們好,感謝大家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小米粥,不能隨便熬!記住3點,更黏稠更營養,米油更厚,別再熬錯了!』
  • 網紅泡腳凝珠來了,18味中藥輕鬆泡出好身體!
    尤其是現代人久坐不動,下肢不循環,天冷時末梢循環更差,常感覺雙腳冰冷、浮腫、痛經、乏力.對於女性,冬季手腳冰冷的大有人在,還有水腫性肥胖、失眠多夢等諸多問題。中醫認為,寒從足下生。腳離心臟遠,供血少且皮下脂肪薄,容易被寒氣侵襲,要定期浴足。
  • 奶奶熬了一碗中藥後,我做出了一款萬能泡茶器
    好友樂子,和波波,兩個愛茶愛到做茶的傢伙,經常刺激我:「老王,你感情這麼豐富,腦子裡溝回這麼多,能設計一款簡單、好用的泡茶器不?」我打趣兒說:」有生之年,一定讓二位看到。」- 1 -最初的靈感一年前的冬天,和朋友用炭爐煮白茶時,想起兒時奶奶用爐子熬中藥的記憶。
  • 天冷進補,不吃排骨也要多吃它,加一物熬一熬,湯白肉鮮,真滋補
    天冷進補,不吃排骨也要多吃它,加一物熬一熬,湯白肉鮮,真滋補。冬季食羊肉進補,煲湯是首選,說起湯,大家經常吃到的都是雞湯,魚湯和排骨湯這些,今天給大家特別推薦一種食材,即是羊身上的一部位,羊脊骨。羊脊骨又叫羊蠍子,就是連接羊排骨的中間的那根椎骨,用它煲湯,味道很是鮮美。而且比排骨的肉還要多些。
  • 健康|中藥怎麼熬?教你煎煮基本知識!
    健康|中藥怎麼熬?教你煎煮基本知識!中藥怎麼熬?>湯藥是不是越濃越好中藥的正確煎煮關係到藥效的發揮在家煎煮中藥王醫生提醒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煮中藥有很多小的學問首先就是怎樣選鍋通常是推薦用砂鍋或者陶瓷、不鏽鋼但是不推薦鐵鍋、銅鍋、鋁鍋因為銅鍋 鋁鍋 鐵鍋它容易和中藥發生一些化學反應所以我們選鍋的時候記住這點其實中藥經過炮製之後
  • 熬中藥就是煲湯嗎,「先煎」「後下」怎麼辦
    開通公眾號的初衷,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由於時間精力有限,不能保證每天都會登錄,也只能下班後擠時間來碼碼字。
  • 老百姓百吃不厭的砂鍋菜
    2、砂鍋置旺火上燒熱,至八成熱(約1760℃)時將魚頭正面下鍋煎黃,加入醬油和紹酒、白糖,推勻後將魚頭翻身,再加上湯和清水500克,放入豆腐、筍片、香菇、薑末,燒沸後倒入砂鍋中,移小火上炆15分鐘,再用中火燒2分鐘,撒去浮沫,加味精、青蒜,淋上熟豬油25克,將砂鍋置底盤上桌即成。
  • 如何熬中藥,器皿如何選擇
    一、容器的選擇最好的煎煮容器是陶瓷,砂鍋,其次是不鏽鋼,搪瓷鍋和耐高溫玻璃器皿,因為這些容器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不易與煎煮中藥的成分發生反應. 不要使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為這些元素可以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 熬啊熬,熬出了……
    每到夏天,我和弟弟最高興的事莫過於跟著母親去街市大榕樹下的攤子轉一圈,這意味著有甜潤可口的清補涼可以喝了。攤子上一個個小麻袋敞著口,綠豆、薏米、蓮子、海帶等食材堆得露出尖,我和弟弟興奮地挑選喜歡的食材。回到家,母親把食材清洗乾淨,用涼水泡發後,放進高壓鍋裡。入鍋的食材講究順序,硬的豆類和耐煮的海帶先入鍋,放入涼水煮開一輪,再加入軟的空心粉和冰糖,煮第二輪。
  • 百吃不厭的砂鍋菜
    做法1、將鰱魚頭洗淨,去掉牙齒,在近頭部肉上深刻兩刀,鰓蓋肉上剞一刀,胡桃肉上切一刀。魚頭剖面上塗一層塌碎的豆瓣醬,正面抹上醬油。豆腐切成長條塊,入沸水中焯去豆腥味。香菇批片。青蒜切段。腐皮卷:豆腐皮兩張,鋪上數片肥牛後捲成筒狀,用燙軟的韭菜紮緊,切段備用。白菜卷:白菜頁燙軟後泡冷水,抹乾水份,鋪上數片肥牛,捲成封口筒狀。釀油豆腐泡:油豆腐泡邊劃一刀,塞入數片肥牛。調味料:高湯兩飯碗,老抽、生抽各一大匙,辣椒醬一大匙,料酒一大匙,清油、香油各一大匙,糖、鹽、味精各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