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荼蘼》:人格獨立的全職媽媽,才能正確認識家庭與事業

2020-12-15 景凡育兒經

對於事業和家庭,女性在這方面的抉擇會有很多。我見過一些全職媽媽,其中不乏高知分子,卻願意為家庭洗手作羹湯,全心全意在家照顧孩子。古時就有女子所謂「三從四德」,母親在很多人眼裡,家庭價值遠大於事業價值。但是,這樣的認知其實是帶有一定偏見的。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前幾年嫁人之後卻辭去了蒸蒸日上的工作,專心家庭。沒想到最近她找我哭訴,丈夫不理解她的辛苦,孩子也總是氣她……一切看起來都很不和諧,「早知道我之前就不辭職了!」

其實我相信,不只是她一個母親會面臨這種情況。現在的媽媽們面臨的狀況,就是為家庭付出太多卻不得理解。都是「有苦說不出」。在這個時代,其實女性的價值早已經不局限於家庭之內,只有一個人格獨立的女性,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實現自己的價值。

電影《荼蘼》——女性關於工作和家庭的動態平衡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豆瓣評分8.6的電影——《荼蘼》。這部電影裡,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徘徊,最終找到答案的女性故事。在夫妻之間,永遠有工作和家庭的衝突,《荼蘼》的主人公鄭如薇就是這樣。鄭如薇突然得到一個加薪升職的機會,但是工作地點卻在上海。這時她面臨著工作和愛情的抉擇。《荼蘼》很好的為我們展現了兩種選擇的結局。

選擇工作的鄭如薇,有了自己的事業,開了一家商店,難過的時候就去瘋狂shopping……她什麼都擁有了,除了愛情;而選擇愛情的鄭如薇,住在了男友家裡,幫男友照顧生病的父親;在男主妹妹回來的時候,甚至會面臨沒有地方住的窘困——她只有愛情,並且愛情也逐漸的被生活磨淡了...

這部電影令人深思,因為其實沒有一條路是完美的。選擇了愛情,就必定要面臨生活的窘迫;選擇工作就要接受長日的孤獨。但其實人生就是這樣,選擇都是在兩個不完美的情況下選擇,而身為女性和母親,我們需要找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點,不輕易讓它們失去平衡。

申聖雲在《人生若只如初見》裡說過「人生的得與失是一定的,我們要懂得維持平衡。」

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有的人思想過於腐朽,認為女性的價值只能在家庭裡體現,於是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不對的。而另一些人認為,女性應該學會獨立,於是大肆宣揚「不結婚」「做女強人」……其實也是比較極端的想法。做一個好的母親和在工作上做好,其實並不衝突。如果我們可以找到平衡點,我們就能在家庭和工作上實現我們的價值。

做到人格獨立——認清家庭和工作的關係

我們要實現家庭工作平衡,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有一個獨立的人格。

鄭培民說過「做人就要有獨立人格。」 

所謂獨立人格是指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它要求人們既不依賴於任何外在的精神權威,有著自己的選擇,並且能夠堅定不移。在婚姻中,女性常常是很容易被引導的一方。試問多少母親是在家人的勸說下放棄了工作選擇歸於家庭。並且,由於上一輩觀念老舊,有些女性在家庭中地位很低,不要說獨立人格,甚至有時候自由都受限制。

家庭是什麼?裡耶說過「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託處。」所以家庭應該是心靈的港灣和棲息地。可縱觀現在,多少人把家庭視為「避難所」「旅店」甚至不願意回家……其實很多人對於家庭的看法出現了部分偏差,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家庭儼然成為女性一方的負擔了。

家庭和工作,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每一個都是我們人生的禮物,我們渴望溫暖的家庭,也想要在事業上大展宏圖,所以我們不應該為任何一個放棄另外一個。就像雅科碩說的「舒適的家庭生活,是幫助一個人成事立業的要素。」

我們想要工作安心,就要家庭安定;同樣,想要家庭安穩,事業也不可或缺。只有做到都不放下,我們才能有著更加幸福的生活。

如何做到人格獨立?

第一、 不要太依賴於別人

很多女生對於身邊的人依賴性很大,甚至於離開TA似乎就沒辦法生活。可是有的時候,對方不可能一直陪伴我們,我們要學會接受一個人的生活,習慣獨立。喬斯坦有言「獨立與自由正是我們超脫自我的欲望與惡念的方法。」我們想做到人格獨立,就要擺脫過分依賴。無論是對父母、對另一半、對孩子……過分依賴總是會成為自己和別人的壓力,最後給家庭帶來負擔。

第二、 有自己的生活愛好

很多母親為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事業、愛好甚至人生,還得不到家人珍惜。其實是她們奉獻的太多,我們就算是已經進入婚姻,有了家庭,我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生活。高爾基說過「只有我自己才是我身體和靈魂的唯一主人。很多母親認為,孩子出生之後,自己的人生就不屬於自己了,都是為孩子而活。實際上,我們的人生不屬於其他任何人,只屬於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我們仍然可以堅持自己的愛好,遵循原來的路,找到從前容光煥發的自己。

女性的事業與家庭,一直都是值得所有媽媽關注的問題。在這個新的時代,只有做好選擇,我們才能收穫最好的幸福。維持好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從培養我們自己的獨立人格開始。詩人稜洛說「我寧可坐在一隻大南瓜上,由我一個人佔有它,不願意和他人擠在天鵝絨的墊子上。我寧可坐一輛牛車,自由自在來去,不願意坐什麼花梢的遊覽車去天堂,一路上呼吸著汙濁的空氣。」我們的人生,終究應該有我們自己來決定。

相關焦點

  • 豆瓣高分《荼蘼》:個性獨立全職媽媽,以正確理解家庭和事業
    對於事業和家庭,女性有很多選擇。我見過一些全職媽媽,包括高知願意為家人洗手、煲湯和全心全意在家照顧孩子的成員。在古代,女人叫「三從四德」,在許多人眼裡,母親有家庭價值遠大於職業價值。然而這種認識實際上是有偏見的。
  • 豆瓣高分《荼蘼》:人格獨立的女性才能正確理解家庭與事業的關係
    《荼蘼》這一部在豆瓣上有著8.6高分的臺劇,它用了12集的篇幅,探討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女性在現實生活中能否做到魚與熊掌兼得,家庭事業兩不丟?如果無法做到,那麼又應該如何抉擇?劇中的女主角叫做鄭如薇,剛剛步入而立之年,雖然沒有結婚,但是有一個關係穩定的男朋友,在事業上也如魚得水,不僅工作穩定,而且還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
  • 豆瓣8.6《荼蘼》:事業和家庭兩難抉擇,女性並不是只有二選一
    導語如果你喜歡看臺劇,應該不會錯過豆瓣8.6評分的《荼蘼》,這部劇不算長,只有十二集。但在這短短的劇情中,卻講述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女性在面臨事業和婚姻兩難境地中該如何抉擇。下屬說,是她這樣的一個媽媽,讓他明白:媽媽真的很偉大,家庭和孩子不是負擔,而是讓人變得更加強大的責任。老公從一開始的反對,變成了支持她上班的後盾,"因為有了工作,才能交給孩子更多的事情和道理",這是老公對她工作的一個肯定。
  • 女人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 經濟獨立才會有安全感
    現在很多女人結婚之後就成了家庭主婦,也有的有了孩子之後,為了帶孩子就成全職媽媽,沒有了工作,自然而然收入也是成了問題,也就變得在經濟上面會不獨立,在自己的丈夫或者婆婆跟前也就是沒有什麼發言權了。女人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一個女人在現實的情況下,不管你自己的是已婚還是單身,錢,房子,車對她來說只能給自己帶來一部分的安全感,但是從長遠去看的話安全感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永遠是自我成就感,自身也好,他人也好,社會也好,都會有存在的價值,這樣的話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幹嘛,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 愛情與事業該如何選擇?《荼蘼》沒有告訴我們答案
    《荼蘼》詮釋了愛情與事業的選擇困境,兩種不同的選擇,兩種不同的人生,在看著鄭如薇糾結於PlanA和B的時候,不知多少人也正在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平行剪輯敘事讓這兩種選擇形成了強烈對比,看著兩個不同的鄭如薇,如同看到未來不同版本的自己,特別是女性觀眾。能夠讓人感同身受,再加上女主金鐘視後楊丞琳的成熟演技,《荼蘼》開播的時候自然是廣受好評,在豆瓣至今還保持著8.6分。
  • 豆瓣8.6《荼蘼》女人選事業還是家庭?兩個女人的親身親歷告訴你
    女人婚後究竟是該選事業,還是選家庭,這一度成了很多女性糾結的話題。臺劇《荼蘼》,講述女主鄭茹薇,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外派上海的名額落在她頭上,一個艱難的決定擺在了她面前——A方案,選擇事業,去上海,活出想要的風光;B方案,選擇家庭,留在臺灣,守住一段彌足珍貴的愛情。
  • 「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獨立女性的標準主要看這三點!
    其實,「獨立」的定義不僅僅看工資多少、賺錢多少,「獨立」的定義是看經濟、精神、人格三個方面的綜合體。不是某個方面獨立了才算獨立,而是三個方面綜合起來獨立了才算真正的獨立。對於全職太太,我們大致將其分為以下三大類。
  • 楊丞琳《荼蘼》:愛情和事業,二者選一,你會選哪個?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宋代王淇《春暮遊小園》荼蘼是薔薇科的草本植物,它在春末夏初開花,因此古人認為荼蘼花是一年花季的終結。多有傷感,完結之意,故許多文人將其寫於詩詞之中。荼蘼花語是末路之美,現荼蘼花開多用於表示情感的終結。
  • 從《荼蘼》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談臺劇中的「重男輕女」
    《都挺好》中蘇明玉從小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的,而《荼蘼》中楊丞琳飾演的鄭如薇在平行空間中,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家庭和職場都要權衡。選擇了做全職媽媽的鄭如薇婚後要面臨老公出軌、婆媳矛盾等雞飛狗跳的生活;而遠赴上海打拼選擇做女強人,鄭如薇卻依然大齡漂泊,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感。
  • 淺談女性獨立: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哪個更重要?
    她們的人生依然和家庭24小時捆綁著。前幾天,張校長的一席話,將「全職太太」這個角色推上了輿論的風口。張校長說「不要當全職太太,女人要靠自己的能力」。當然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有特定背景的。可同時也說明在很多人眼裡,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全職太太是卑微的,是不受尊重的。
  • 公婆上班讓工資不高的兒媳當全職主婦,月薪6000,你會同意嗎?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視劇中全職媽媽被家庭拋棄而離婚的現象,從人生的幸福山頂跌落到人生的谷底,無論是馬伊琍的《我的前半生》,還是劉濤逆襲版的《我們都要好好的》,甚至是王子文的《第二次也美好》,無不都是告訴那些全職媽媽《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人生的命運還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只有通過職場的奮鬥和努力才能獲得人生的重生。
  • 全職媽媽:勇敢還是無奈
    說起全職媽媽,一些人首先想到的是這樣的女性:或許一天到晚圍著灶臺轉,幹的是家政和保潔的活兒,沒有經濟獨立,兩耳不聞窗外事,被時代的步伐甩下,與丈夫的眼界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被社會拋棄,甚至還可能引發家庭危機……不排除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然而,這不該是女性的悲哀。女性的家庭勞動得不到認可和回報,才是文明的汙點。
  • 全職媽媽是獨立女性嗎?只有打破標籤,才有幸福的可能
    隨著女性獨立意識的增加,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相夫教子,夫唱婦隨的生活了,她們在很多領域都大放光彩。但說到女性獨立,很多人自動屏蔽了全職媽媽,認為她們是依附於男人而存在的群體。那麼究竟全職媽媽是不是獨立女性呢?
  • 豆瓣8.6《82年生的金智英》:全職媽媽的「窒息時刻」
    2019年,由孔劉、鄭裕美主演的《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上映,名字算不上乍眼,但是評分卻是極端的兩極分化:男人打低分,女人打高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之一便是因為這部影片描述了韓國全職媽媽最真實的「窒息時刻」。
  • 社會真的給全職媽媽壓力太大了
    直到馬上預產期了老媽從老家過來,老媽來的第十天我就生了,做完月子我就正式的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寶貝三個月了說到全職媽媽,人們對其褒貶不一,有段時間網上很火的一個視頻,兩個(小鮮肉)在輪番說著全職媽媽在不同人眼裡的樣子,無論是在孩子眼裡脾氣暴躁的媽媽,還是老公眼裡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小題大做的神經病,以及外人眼裡在享福
  • 孩子上幼兒園了,全職媽媽變身職業女性,工作和家庭如何兼顧?
    當新生兒降生在一個家庭,勢必需要家長費心照料。雖然退休的父母可以幫忙照看,然而並不是所有夫妻都是和老人同住,許多年輕的夫妻搬到了外地,因此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繁瑣的養育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夫妻兩個人自己來負責的,而最主要的還是由媽媽負責,所以就誕生了許多的全職媽媽。
  • 《三十而已》引發萬人罵戰:你只是個家庭主婦,算什麼獨立女性
    全職太太的心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全職媽媽的付出或許枕邊人都不理解看了幾集「超能」顧佳的日常之後,我的閨蜜林丹吐槽道:「也許電視劇裡的才叫全職太太,我們普通工薪家庭的全職媽媽,應該是保姆、家教、維修工,三為一體,甚至多為一體,全年無休。」
  • 楊丞琳新劇《荼蘼》講的是什麼?家庭事業兩難的女人
    不過,今年又有一部優質臺劇可以追了,那就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編劇徐譽庭的新作《荼蘼》,女主角是楊丞琳。­  所有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兩難的女人都該看看楊丞琳這部新劇­  先別急著噓,楊丞琳已經不再是演《惡魔在身邊》和《不良笑花》的那個傻白甜了,如果你追了這部劇,你肯定會對她的演技有所改觀。
  • 虛榮心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賴婚姻焦慮的本質
    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他們有的是報紙的主編,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成功模特等等,他們也受過高等教育,可以獨立擁有自己的生活之光,因為卻嫁給了有錢有權的男人,他們成為了上流社會的一部分,為了維持這段婚姻的有效性,他們不得不成為全職妻子,更不用說李的關係變成了依附婚姻。
  • 女人經濟獨立是底氣,獨立人格更重要,丈夫不會再使喚你
    知乎上一個一直熱度很高的話題「你身邊的全職太太現在都過得怎麼樣?」原以為成為賢內助,幸福美滿,結果卻只是被無情的因為各種瑣碎使喚,沒有一點自由時間的同時;更是被看作是無所事事的附庸品。讓人不禁感慨女生獨立真的太重要了,即使是全職媽媽也應該做獨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