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坐在寬敞明亮的包廂裡,通過透明幾近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城中美景。
主人指了指一個冷菜,「這是鵝肝,法國傳統名菜,今天餐廳剛做的,挺新鮮,大家趕緊嘗嘗。」
在沒吃過鵝肝的人看來,放在偌大冷盤裡的鵝肝,貌不起眼,有點像凍肉,切得又有些像蛋糕,即使冷盤裡的花朵裝飾很漂亮,也不會讓人聯想到,這是鼎鼎大名的鵝肝。
幾個姑娘拿起手機,開始拍照,同時又聽著主人介紹,「鵝肝,跟松露、魚子醬,並稱為歐洲三大美食。」
相比普通的肝類味道,鵝肝的獨特之處在於,入口後,能感受到如巧克力般的細膩絲滑,散發縷縷濃香,不需咀嚼,就已融化在口中。
而且,沒有普通肝類的粉膩感,沒有吃到一半時的乾巴巴感,鵝肝的每個細胞都好似浸潤著香甜的汁水,仿佛渾然天成。當然,配上一杯高酸的霞多麗或雷司令白葡萄酒,再好不過。
在法餐中,鵝肝是經典的頭盤冷菜,在歐洲宮廷王室也是必備之菜。
法國人的吃法是,撕下一塊麵包,放上一塊厚鵝肝,合著吃下去,讓他們感覺到美味至極。
身邊的姑娘吃完後,拿著手機編輯照片文字,一會兒功夫,就發到朋友圈裡。
姑娘不停看著點讚和評論,開心滿足的樣子,讓我幾次欲言又止,我好想跟她說,
「姑娘,醒醒,你在朋友圈曬的鵝肝,其實是鴨肝!」
二
是的,國內絕大部分餐廳提供的,都不是鵝肝,而是鴨肝。
香港也是如此,連在法國也是如此,法國好多米其林餐廳,提供的也是鴨肝,並不是鵝肝。
為什麼?
因為一個翻譯上的錯誤。
法語中有個詞叫「Foie Gras」,意思是肥肝,是鵝肝、鴨肝的統稱,但到了中國,被翻譯成「鵝肝」或「鵝肝醬」,變成了單指鵝肝。法語中,真正指鵝肝的詞彙是「Foie Gras d』Oie」,鴨肝是「Foie Gras de Canard」。
於是,法語中的,肥肝是歐洲三大美食之一,在中國就成了,鵝肝是歐洲三大美食之一。
這讓中國人誤解為,鵝肝是最好的,鴨肝呢,就是一冒牌貨,甚至連香港人也是這樣認為。
其實,鵝肝、鴨肝是同等地位的美食,味道都同樣美味。
而且,鵝肝產量太小,價格又貴,在法國,老百姓吃的也是鴨肝。
三
鴨肝,我吃到過好多次,但真正的鵝肝,我也沒吃過。
不過,讓我分辨鵝肝、鴨肝,還是能夠分清楚的。
生鵝肝的重量,在600-700克之間,生鴨肝則小一些,在450-600克之間。
鵝肝比較清香淡雅,顏色看起來有些粉紅,而鴨肝的味道相對濃鬱,是淡白色。
鵝肝比較肥,含脂肪更多,在口味上比較油膩,有些廚師手藝不好,常會讓客人吃到一口油。鴨肝呢,不會覺得太油膩。
同時,鴨肝還有一些明顯的腥羶味,有點類似於羊騷味,而鵝肝相對就少很多。
不過,孰好孰壞,還是看每個人的口味。
四
冷盤肥肝,有兩種做法。
一種是法國傳統做法,在國內高級餐廳裡會用到,叫布包肥肝 Torchon of foie gras 。
生鵝肝、生鴨肝取出血管,進行醃製,之後用毛巾裹成圓柱形,在溫水浸煮過後冷卻而成,如下圖,食用之前,切成厚片。
這種做法流傳幾百年之久,做出的肥肝,口感新鮮,有原味。
不過,普通餐廳的冷盤鵝肝,通常來自罐裝或盒裝肥肝醬。
同樣,生鵝肝和生鴨肝,去除血管後醃製,然後放入模具,在100度以下烘烤。
這樣做成的肥肝,保存時間比較久,耐放,食用時,切成厚塊。不過,相比布包肥肝,口感要差一些。
在法國人生活中,這種罐裝肥肝醬,還應用在早餐場合。
吃麵包時,從罐頭裡取出一些肥肝醬,塗抹於麵包上,就跟國內榨菜、腐乳拌稀飯一樣。
五
肥肝,在法國的食用歷史,已經有四百多年之久。
最初公元前,古埃及人就已經發現,鵝只要多餵食,就能得到肥厚的鵝肝,之後傳到羅馬,再後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又失傳。直至,四百年前,法國西南部重新出現肥肝這道菜。
除了冷盤肥肝,煎肥肝,也是一個法國的經典菜餚。
國內西餐廳都有這道菜,一些中餐廳也會放入這道菜,我甚至還在日本料理中,吃到過香煎肥肝。
煎過的肥肝,表面焦黃濃香,入口後,除去兩邊的焦香感,中間部分如同豆腐般細嫩,比冷盤鵝肝更入口即化,油香不但豐腴,還在喉頭齒間大肆纏綿,咽下後,還有些許濃香餘情未了。
煎肥肝,吃時通常夾在麵包裡,放在牛排上,或與各種食材搭配享用。法國還有一道經典菜式,無花果煎肥肝,與無花果合在一起吃。
六
肥肝的稀奇,價格貴,是因為它來之不易。
準確來說,我們吃肥肝,吃的是鴨鵝的脂肪肝。
鴨、鵝有個特點,它們在長途遷徙過冬前,會讓自己吃得飽飽的,這樣,大量的脂肪積蓄在肝裡。因此,它們肥肝脂肪肝的形成,是有先天條件,並不是病態的。
用於培養肥肝的,是公鴨和公鵝。早些年,在法國西南部,農民們會給鴨鵝大量灌食,時間一長,鴨鵝的肝臟會肥碩無比。
鴨肥肝的形成,要快於鵝,這也是鴨肝相對便宜、更流行的原因。
到了現代,工廠化流水線運作,加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肥肝需求量大增。
為了讓肝快速變肥,鵝鴨養到3個月後,工廠會用機器直接將飼料灌入它們口中,每天兩到三次餵玉米飼料,同時,減少它們的運動量,時間持續半個月左右。
就這樣,剛開始如同雞肝般大小的鴨肝、鵝肝,會迅速膨脹到十倍以上。
這種做法,招致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許多地區也立法禁止肥肝銷售,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不過,一種美味已經深入人心,成為朋友圈、微博喜歡曬的高檔美食,帶上炫耀、品味的社交標籤,反對就沒多少效果了。
更何況,在法國持續努力下,2010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法國美食」,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肥肝,隨之成為文化遺產之一。
講述餐桌上的吃喝玩樂事兒
享受各種稀缺味道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是匯集所有文章的電子書
鄭先生微信:3741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