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2020-12-15 歷史的長度與厚度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以慣於矯言飾行、弄虛作假著稱。原本以為以他作為一個反面典型,來寫一篇求真務實方面的文章,是件很輕鬆的事情,然而在重溫了相關歷史資料之後,竟有一種無從下筆的感覺:此人可以說一生都在制假販假,當從何處入手呢!思來想去,還是從小處著筆,小中見大。

欺騙父母,奪得帝位

楊廣(569-618),隋文帝楊堅次子,母親獨孤皇后。初封晉王,後取代兄長成為太子,604-618年在位。史載,他相貌堂堂,年少聰慧,好學能文,深得父母喜愛。

按照封建嫡長制,楊廣是無緣皇帝寶座的。他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就必須將兄長、太子楊勇搬掉。他做到了,依靠的是欺騙手段。

他的父親、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是一個苦行僧式的帝王。生活上很簡樸,穿舊衣服,每餐只吃一個葷菜,不喜好音樂;工作上十分勤勉,常常加夜班,並且不會影響次日的早朝。有時顧不上吃飯,便「傳食殿中」。

他的母親獨孤皇后,跟丈夫始終感情篤深,夫婦二人曾經相約,這輩子不生異母之子。既然有這樣的約定,她對丈夫的私生活控制甚嚴,後宮其他嬪妃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跟皇帝接觸。

隋文帝楊堅畫像

有一次,楊堅來到楊廣的府邸,發現裡面的擺設都很陳舊,跟自己差不多,再看擺放在一邊的樂器,上面居然有好幾根弦是斷了的,又有塵埃,似乎很長時間沒有碰過。他很高興,表揚了這個兒子。

母親閒著沒什麼事,楊廣便經常跑去看望,一副乖乖兒的模樣。最要緊的一項,母親看不慣男人妻妾成群,他便來個金屋藏嬌,眼皮子底下只留幾個又老又醜的女人,還不讓她們穿色彩鮮豔的衣服。正妻肖妃以外的女人生的孩子,都不養育。

跟弟弟的做法相反,哥哥、太子楊勇生活比較奢侈,妻妾成群,在父母跟前也不掩飾。開皇二十年(600年),楊堅廢黜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史載,獨孤皇后在這一變局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廢長立幼雖說是帝王家事,但也要顧及社會影響。對此,楊廣也做足了功課。有一次他跟著父親出去狩獵,突然下起了雨,隨從趕緊送上遮雨的油衣,他卻說:「士卒都在淋雨,我豈能獨自穿上油衣呢!」開皇八年滅陳之役,父親讓他掛名做元帥。滅陳之後,他下令封府庫,資財無所取,天下稱賢。

獨孤皇后(影視劇照)

到了晚年,楊堅已經察覺楊廣的裝模作樣,開始後悔當初的太子廢立。楊廣不會給父親反轉的機會,下了毒手。大家若要羅列歷史上弒父上位的帝王,別拉下楊廣。

欺騙臣民,言行相悖

史籍中留存了多篇楊廣在位期間頒發的詔令,篇篇都寫得文採斐然。當然,全都是說一套、做一套。這裡僅僅節選其中的幾則。

(1)剛一即位,他就詔令營建東都洛陽,在強調了此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後,這道詔書最後寫道:「豈謂瑤臺瓊室方為宮殿者乎,土階採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國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雕牆峻宇復起於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將貽於後世。」

實際情況則是,為了營建東都,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因官員督役嚴急,役丁死者多達四五成,拉死屍的車輛往返於城皋、河陽之間,相望於道。又徵發大江之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運往洛陽,還到處搜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這方面情況可參與《淺析古代中國歷史的一個「周期律」:糧荒、大起義、改朝換代》一文】自長安至江都,又營建了四十多所離宮。

隋煬帝楊廣畫像

(2)大業元年(605年)三月,為了給年內巡幸江都找理由,他在詔令中寫道:「……今將巡歷淮海,觀省風俗,眷求讜言……其民下有知州縣官人政治苛刻,侵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於民者,宜聽詣朝堂封奏,庶乎四聰以達,天下無冤。」

實際情況則是:為了滿足他從水路前往江都的需要,徵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連通淮河。又從江南採樹,造龍舟、樓船等數萬艘。他於當年八月抵達江都,史載「舳艫相接,二百餘裡」,他乘坐的龍舟有四重,高四十五丈,長二百丈,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二層有一百二十間房,皆飾以金玉。別的姑且不論,單說為了裝飾儀仗,沿途州縣責令百姓進獻羽毛,為此「網羅被水陸,禽獸有堪氅毦之用者,殆無遺類。」

(3)大業八年正月徵高麗,動用的總兵力達到113萬。興師動眾之時,他還要裝出惦記老百姓的樣子,在二月下達詔令,內有:「若有糧食少,皆宜賑給;或雖有田疇,貧弱不能自耕種,可於多丁富室勸課相助。使夫居者有斂積之豐,行役無顧後之慮。」

同年稍晚些時候,他卻下達密詔:「江、淮南諸郡閱視民間童女,姿質端麗者,每歲貢之。」當年,黃河流域發生大水災,山東、河南三十多個郡一片汪洋,老百姓「相賣為奴婢」。

蕭皇后(影視劇照)

他在位期間,每年都在修治宮室(包括眾多的離宮),不是發動戰爭,就是巡遊,「每出遊幸,羽儀填街溢路,亙二十餘裡。」大業三年八月北巡,隨行的甲士更是多達五十萬,馬十萬匹,旌旗輜重,千裡不絕。

簡單對照一下這些言與行,就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楊廣說的跟做的,完完全全不是一回事,且系蓄意而為之。

欺騙胡商,出了洋相

向臣服隋朝的周邊各族誇耀自己的富庶,是楊廣最樂意幹的一件事情。

大業六年正月,各部酋長畢集洛陽,楊廣下令在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多達一萬八千人,聲聞數十裡,自昏達旦,燈火光燭天地,持續一個月,所費巨萬。

當隨行胡商提出要進入豐都市貿易時,楊廣覺得這正是向周邊各族炫富的好機會,在胡商入市前,他下令先對市中的店鋪進行裝飾,要求整齊劃一,盛設幃帳,囤積珍貨,製造出一幅物產豐富、安居樂業的「風景」。

根據事先的精心安排,市中即使是賣菜的小販,也都配發了龍鬚席,讓他們坐在上面做買賣。作為「外賓」的胡商更是受到禮遇,到酒店吃飯,店家熱情接待,任其開懷暢飲,不收分文,還哄騙他們說:「中國富足,吃飯飲酒照例是不用付帳的。」胡商們對此驚嘆羨慕不已。

隋煬帝《春江花月夜》意境

內中有一位胡商對中原情況比較了解,他看見市內的樹木上面,竟然都纏上了絲帛,便忍不住發問:「你們中國也有窮人,衣不遮體,為何不把這些絲帛送給他們?纏在樹上有什麼意義呢!」

負責接待的人這才無言以對,露出羞愧的表情。

自欺欺人,死於江都

到大業十二年,隋朝全境可以說到處都出現了農民起義,對此楊廣想充耳不聞也做不到。

有一天,他向大臣們詢問當下究竟有多少「盜賊」,大臣宇文述閃爍其詞地回答:「漸少。」楊廣追問:「比先前少了多少呢?」宇文述只得撒謊:「不足十分之一。」 另一大臣蘇威本想迴避楊廣的問詢,剛要引身隱柱,卻已被點名,他只好委婉地回答:「這並非臣的職掌,多少且不論,只是擔心離京師越來越近了。」楊廣反問道:「你此話何意?」蘇威又回答:「他日賊據長白山,如今已近在汜水。往日的租賦丁役,現在都徵發不上來,難道那些人都化為盜賊了嗎?可見所奏不實。」楊廣聽後很不高興。不久,蘇威子孫三代都被除名。

這年四月,楊廣最後一次去江都,明眼人心裡都清楚,這一去恐怕就回不來。從出發到途中,凡進諫勸阻的人,都被處死。

位於揚州邗江區的隋煬帝陵

來到江都,江、淮郡官前來謁見的,楊廣只詢問禮餉豐薄,豐者破格提升,薄者立即停職。於是「郡縣競務刻剝,以充貢獻」「民外為盜賊所掠,內為郡縣所賦,生計無遺;加之饑饉無食,民始採樹皮葉,或搗稾為末,或煮土而食之,諸物皆盡,乃自相食;而官食猶充牣,吏皆畏法,莫敢振救。」即將反叛的王世充,則偷偷地為楊廣物色江淮民間美女。

617年十一月,李淵攻克長安,將隋代王楊侑立為傀儡,改元義寧,遠在江都的楊廣則被奉為太上皇。次年,楊廣已來到生命的盡頭。當時,有宮女察覺宿衛將士在圖謀起兵,向蕭皇后稟報。深知楊廣個性的蕭皇后,讓宮女自己去稟報,楊廣聽後大怒,將其處死。後來,反叛的形跡更加明顯,又有宮女向蕭皇后稟報,蕭皇后嘆氣地說:「天下事一朝至此,已無可救,不用再說了,說了也只是讓陛下徒添憂慮。」

就這樣,一直到死,楊廣還在自欺欺人,執迷不悟。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隋書》的著者最後引用《尚書》中的這句話,為隋煬帝楊廣蓋棺定論。

在面對謀害自己的叛軍將領時,楊廣終於也說出了一句實話:「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

【說明:本文系作者系列文章「讀通鑑講故事」「求實篇」中的一篇】

相關焦點

  •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說,對於自然災害還可以避免,但若為人自己造孽,果報必由自己來承受!大乘佛法講的很清楚,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自然環境,正報則是人們自身。
  • 隋煬帝楊廣是怎麼擺平他的幾個親兄弟的?
    首先聲明的是,這裡說的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真實的隋煬帝有多厲害,從隋煬帝上位前幹的幾件事我們來看一看。隋煬帝名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的兒子。被封為晉王、兄弟五個,分別是楊勇,楊俊,楊廣,楊秀,楊諒。這幾個兄弟的除了楊勇是長子做了太子,其他的幾個分別被封為秦王,漢王,蜀王。
  • 隋煬帝「楊廣」就像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提醒著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有如此成就, 最該感謝的,或許不是凌煙閣上那二十四人,而是他表叔楊廣。楊廣是誰?楊廣就是人稱隋唐第一敗家子隋煬帝。你說楊廣昏庸無能?那倒也不是。年輕時的楊廣,上馬橫下馬賦詩,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可問題就出在他不是隋文帝的長子而是次子。次子?次子有什問題?如果「隋文帝」楊堅一直只是北周的隋國公,楊廣是不是長子都不是問題。
  • 隋煬帝是個帥哥?為保持形象被縊身亡?魏徵在《隋書》中誇讚楊廣
    隋煬帝自認為長得帥,臨死時還要注意形象,楊廣:別用刀劍魏徵在《隋書》中,誇讚隋煬帝是個帥哥,楊廣為保持形象被縊身亡隋朝作為我國古代第三個大一統朝代,它結束了三國二晉南北朝的長期分裂局面,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是有很大的功勞的
  • 隋煬帝楊廣登基後,第一件事霸佔宣華夫人,第二件事卻萬萬沒想到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4年,最後死於部將叛亂,隋朝也被唐朝所取代。首先我們來看看隋煬帝楊廣,在大家心中是一個人神共憤,荒淫無恥的昏君。更是史上「弒父淫母」的好色之徒,真相是怎麼樣?真正的一代皇帝,必定是爆孽荒淫的人,否則怎麼會顯出新皇帝的英明神武。當年的周武王也正是如此,也要造出一個暴君的形象來顯得他的英明神武。所以為了解釋伐紂的合理性,就給紂王六條罪狀『聽信婦言,酗酒,不用貴戚舊臣,登崇小人,不留心祭祀,信有命在天』。
  • 是誰給楊廣扣了暴君帽子?唐朝史官一字誤千年,隋煬帝:我太冤了
    歷史上但凡千古一帝,都頗有爭議,比如秦始皇,比如唐太宗,比如隋煬帝。多數人認為,隋煬帝是有名的暴君,可與桀紂並論。隋煬帝一生創造了很多奇蹟,但卻被世人抹黑。其實,人們抹黑的是他的人,而不是他的功績,人們總喜歡把東西割裂開來,一邊享用著隋煬帝的功績,一邊又罵他不是人。
  • 楊廣究竟有多「荒淫無道」?
    曾經被譽為「天可汗」的李世民都曾發動「玄武門之變」殘殺手足,垮塌明朝的明英宗也曾在死前廢除宮妃殉葬制度。凡此種種都體現了一句話——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再英明的君王都會犯下過錯,再昏庸的君王也可能無意間創下豐功偉績,而楊廣便是偉大和荒淫的集合體,令人最為矛盾的皇帝之一。
  • 隋煬帝楊廣調戲宣華夫人?這事還真沒有那麼簡單,內幕重重
    但我們知道,《隋書》及《北史》乃唐貞觀朝官修的正史,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兄居弟逼父奪得帝位,與後文所揭示的隋煬帝楊廣弒逆何其相,故對隋文帝的真正死因,貞觀史臣不得不多方規避,有意支解、閃爍、曲隱隋文帝駕崩的過程,給後人留下了傳疑之筆,上引《隋書·高祖紀下》所記,《北史·隋高祖文帝本紀》略同,惟不書「己亥,以大將軍段文振為雲州總管」一事。
  • 隋煬帝為何不立楊暕為太子?楊侑作為孫子憑什麼稱帝?
    楊侑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子。楊廣有三個兒子,楊侑怎麼可能有機會成為隋三世?我們從隋煬帝的家事談起。隋煬帝楊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楊昭,次子楊暕,三子楊杲,其中楊昭在楊廣即位當年,就被冊封為太子。
  • 隋煬帝孫子淪落為傀儡皇帝,他臨終前的一句話,成了千古名句
    可惜的是,楊廣急功近利,以百倍的精力實現著自己天朝上國的夢想,以千般的熱情去做三代四代人才能完成的事,好像從來沒想過錢財糧食是否充足、百姓能否承受。從小在皇室長大的他和百姓之間有不可描述的隔閡,他從未思考過百姓的重要性。
  • 隋朝未代皇帝不是楊廣,而是他的孫子楊侗
    未帝楊侗影視形象一直以為隋朝經歷了兩代皇帝,末帝是隋煬帝楊廣。這是中學歷史課本給我們的錯覺。事實不是,而且,楊廣的諡號也不是煬帝,名字中有煬的,寓意其實並不好, 表示末, 隋煬帝中的煬是李淵給取的 ,是惡諡 。我們的歷史書稱楊廣為隋煬帝,那是不合理的,應該稱為隋明帝,或隋世祖。隋大業末年,因三徵遼東高句(gou)麗兵敗,國內刀兵四起,但大業皇帝楊廣依然於大業十三年離開東都洛陽而赴江都(今楊州),將留守東都的責任委給尚未成人的孫兒楊侗(dong)。楊侗,楊廣長子楊昭之子。
  • 隋煬帝與關隴集團的暗戰,三大奇招沒有奏效,卻葬送了隋朝的國運
    對於隋煬帝,在歷史上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具有雄才大略卻未能伸展的一代梟雄,也有人說他是好大喜功、勞財害命的一代昏君,正如一直飽受爭議的大運河,是功是過難有定論。今天我們暫且拋去這些功過,看一下隋煬帝到底做過什麼大事,使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 暴君隋煬帝: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是李商隱諷刺隋煬帝的詩句。 隋煬帝楊廣不僅荒淫無恥,而且殘忍毒辣,是歷史上罕見的暴君。 楊廣是隋文帝次子。楊廣兄弟五人,除了楊俊以外,都先後被他謀害,他才當上了太子。
  • 楊廣為什麼會眾叛親離?連底下的臣子都想弄死他呢?
    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實際是一群人把他推舉出來的,而宇文化及殺楊廣居然沒有一個大臣出來為他盡忠只有他的外甥宇文協、宇文皛為保衛他而死,當叛臣牽著馬把隋煬帝帶回寢殿時候,而那些大臣居然沒一個向他行禮,都冷眼看著他,似乎都想弄死他。
  • 楊堅五個兒子,為何要立好大喜功的楊廣為帝,導致隋二世而亡?
    太子楊勇的結局:開皇二十年(600年),楊勇被廢為庶人,後來被賜死 晉王楊廣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獨孤皇后。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
  • 隋煬帝驕奢淫逸,揭秘楊廣一意孤行遠徵高麗的真實原因!
    隋煬帝楊廣或許大家都會說這是一位亡國之君,是一個驕奢淫逸的庸主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開京杭大運河」是一項偉大的功績!或許世人都以為楊廣是為了坐龍舟下揚州去遊玩取樂!隋末最後一個諸侯國「陳國」是楊廣帶兵收復的難道楊廣就不知道「勞師遠徵」是兵家大忌何況第一次徵高麗,說楊廣帶了百萬大軍或許誇張了,減半五十萬也很多了不是。
  • 絲路留名的裴矩,為何在隋煬帝時為佞臣,在唐太宗時為敢諫的直臣
    一、西域27國交易博覽會的組織者隋朝大業五年,即公元609年,精力充沛,立志趕超漢武帝的隋煬帝楊廣,雄心勃勃地進行了一次西巡,在(今焉支山)組織了一個西域27國參加的交易博覽會,到場的27國人士都佩著金玉,身著錦緞,焚香奏樂,載歌載舞,又有威武、張掖等地的漢人仕女著盛裝騎大馬到場,整個會場綿延數十裡,場面甚是壯觀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