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給楊廣扣了暴君帽子?唐朝史官一字誤千年,隋煬帝:我太冤了

2020-12-26 歷史裡的女人

歷史上但凡千古一帝,都頗有爭議,比如秦始皇,比如唐太宗,比如隋煬帝。多數人認為,隋煬帝是有名的暴君,可與桀紂並論。隋煬帝一生創造了很多奇蹟,但卻被世人抹黑。其實,人們抹黑的是他的人,而不是他的功績,人們總喜歡把東西割裂開來,一邊享用著隋煬帝的功績,一邊又罵他不是人。但是,秉承存在即合理的原則,隋煬帝到底是怎麼被抹黑的?

隋煬帝劇照

從隋煬帝的諡號說起,後朝人修前朝史,這是必然現象

隋煬帝被大家叫了上千年,但人家自己起的諡號不叫這個,而是世祖明皇帝,這是楊廣的孫子楊侗所取。隋末時期,隋煬帝出逃江南,楊侗在洛陽被擁立為皇帝,得知隋煬帝死後,為其追諡為隋明帝。

「煬」,則是唐朝李淵政權給楊廣加的諡號。根據《諡法》解釋,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隨著楊侗和王世充政權的失敗,明皇帝的諡號也淡出了人們視線,唐朝更不會承認它的合法性。隋煬帝的暴君稱號,是唐朝對隋朝政治的全盤否定,也是對隋煬帝一生的失真概括,但它卻被我們後人誤打誤撞的延續至今。

隋煬帝劇照

隋煬帝在當時是否真的不得民心?

對於隋末唐初的這段歷史,多數人的印象是:民不聊生。隋煬帝一徵高句麗,民反;二徵高句麗,官反(楊玄感);三徵高句麗,官民皆反。如此看來,他是多麼的不得民心!

但是仔細觀察,除了被吞併的一些小型農民割據勢力,剩下的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哪一個不把隋煬帝奉為正主?在群雄割據期間,有不少郡承、太守都誓死保衛大隋基業。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弒殺後,身邊大將均揭竿而起,與宇文化及勢不兩立。遠在千裡之外的英雄豪傑,各個義憤填膺,大哭不已,全都表示自己是隋臣,都要為隋煬帝報仇雪恨,就連李淵也掉了幾個眼淚瓣兒。

隋煬帝劇照

雖然這裡面有政治作秀成分,但是他們對隋煬帝的感情也說明了,隋煬帝不差。作為對比,秦二世死的時候,也和隋末政局很像,但是你看到有人為他哭泣,替他不平的嗎?大家還不是說造反就造反,一點沒給秦始皇留面子由此說明,隋煬帝至少在上層建築裡,是被認可的明君。

隋煬帝劇照

隋煬帝的作為雖然被上層階級認可,但是民眾確是受害者,不得民心終究失去天下

現在大家知道隋煬帝被抹黑,是唐朝作為,但是最後為此蓋棺定論的,確是他自己——隋煬帝不得民心。現代史學多數人認為,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不單單是為了貪圖享樂,更是千古功業;隋煬帝徵討高句麗,不是窮兵黷武,更是收復山河、開拓市場的政治遠見,要不然唐朝也不會「步其後塵」,在高句麗上猛下功夫;隋煬帝西巡突厥,不是耀武揚威,更是消除邊關隱患,打通國內經濟貿易。

隋煬帝下江南

但是,他所構想的種種,都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的人力財力支持。偉大的夢想是要一步步實現的,隋煬帝操之過急,導致百姓生靈塗炭。自古失民心的帝王都不會有好下場,這是隋煬帝最不該犯的錯誤,也因為這個,他的功績也埋沒在民怨之中了。

最後引用楊侗的一句話總結隋煬帝其人:「智周寰海,萬物鹹受其賜,道濟天下,百姓用而不知」,或許這才是對楊廣一生最真實的評價。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隋煬帝是個帥哥?為保持形象被縊身亡?魏徵在《隋書》中誇讚楊廣
    隋煬帝自認為長得帥,臨死時還要注意形象,楊廣:別用刀劍魏徵在《隋書》中,誇讚隋煬帝是個帥哥,楊廣為保持形象被縊身亡隋朝作為我國古代第三個大一統朝代,它結束了三國二晉南北朝的長期分裂局面,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是有很大的功勞的
  • 隋煬帝楊廣登基後,第一件事霸佔宣華夫人,第二件事卻萬萬沒想到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4年,最後死於部將叛亂,隋朝也被唐朝所取代。「煬」是唐朝給予楊廣的諡號,按《諡號》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場,逆天虐民曰煬有人說隋朝是一共經歷了2個皇帝,他可以說是自秦始皇開始是第二個統一中國的人,但是由於他兒子的謀權篡位,也就有了電視上演的各種昏庸無道一說。
  • 楊堅五個兒子,為何要立好大喜功的楊廣為帝,導致隋二世而亡?
    隋煬帝楊廣的結局:楊廣是隋文帝的繼任者,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隋煬帝最後是被權臣宇文化及勒死的 秦王楊俊 楊俊(571-600),隋文帝第三子,母獨孤皇后,小字阿祗。開皇元年(581年)立為秦王。楊俊生性仁恕慈愛,崇敬佛道。起初,楊俊頗有作為,因此讓文帝相當高興,甚至下旨獎勵他。
  • 隋煬帝「楊廣」就像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提醒著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有如此成就, 最該感謝的,或許不是凌煙閣上那二十四人,而是他表叔楊廣。楊廣是誰?楊廣就是人稱隋唐第一敗家子隋煬帝。你說楊廣昏庸無能?那倒也不是。年輕時的楊廣,上馬橫下馬賦詩,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可問題就出在他不是隋文帝的長子而是次子。次子?次子有什問題?如果「隋文帝」楊堅一直只是北周的隋國公,楊廣是不是長子都不是問題。
  • 隋煬帝楊廣是怎麼擺平他的幾個親兄弟的?
    首先聲明的是,這裡說的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真實的隋煬帝有多厲害,從隋煬帝上位前幹的幾件事我們來看一看。隋煬帝名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的兒子。被封為晉王、兄弟五個,分別是楊勇,楊俊,楊廣,楊秀,楊諒。這幾個兄弟的除了楊勇是長子做了太子,其他的幾個分別被封為秦王,漢王,蜀王。
  • 隋煬帝楊廣調戲宣華夫人?這事還真沒有那麼簡單,內幕重重
    楊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弒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四、見諸史書的楊廣非禮宣華夫人司馬光引述的這兩段秘聞,所記宮闈非禮事主一說蔡夫人,一說陳夫人,兩相矛盾,但情節大致相同。引文後司馬光又曰:「今從《隋書》。」
  • 隋煬帝楊廣: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以慣於矯言飾行、弄虛作假著稱。原本以為以他作為一個反面典型,來寫一篇求真務實方面的文章,是件很輕鬆的事情,然而在重溫了相關歷史資料之後,竟有一種無從下筆的感覺:此人可以說一生都在制假販假,當從何處入手呢!思來想去,還是從小處著筆,小中見大。
  • 暴君隋煬帝: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是李商隱諷刺隋煬帝的詩句。 隋煬帝楊廣不僅荒淫無恥,而且殘忍毒辣,是歷史上罕見的暴君。 楊廣是隋文帝次子。楊廣兄弟五人,除了楊俊以外,都先後被他謀害,他才當上了太子。
  • 中國最不該亡的王朝,因太強大而走向滅亡,既不是唐朝也不是漢朝
    我們常說「漢唐盛世」、「唐宋經濟發展迅速」,漢朝以及唐朝時期的文治武功與國際聲望都是較為強盛的,漢代時嚴重挫敗匈奴,開闢西域,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所說語言稱「漢語」,所寫文字稱「漢字」。
  • 隋煬帝的啟示:不懂管理,你怎麼帶團隊?心要軟手要狠!
    公元618年,隋煬帝被造反的宇文化及殺死,臨死他還執迷不悟:「宇文化及,你這個無恥小人……為什麼殺死我的居然是你?」被自己的親信、寵臣弄死,不知道隋煬帝作何感想!沒原則地對宇文化及好,卻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寵臣手中,隋煬帝冤不冤?
  • 楊廣為什麼會眾叛親離?連底下的臣子都想弄死他呢?
    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實際是一群人把他推舉出來的,而宇文化及殺楊廣居然沒有一個大臣出來為他盡忠只有他的外甥宇文協、宇文皛為保衛他而死,當叛臣牽著馬把隋煬帝帶回寢殿時候,而那些大臣居然沒一個向他行禮,都冷眼看著他,似乎都想弄死他。
  • 獨孤皇后被楊廣蒙蔽,改立太子,這是她做的最糊塗的一件事
    那說到這這個人是誰呢?她就是獨孤伽羅。她其實不僅僅是楊堅的好妻子,還是一個很好的參謀者。當時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就在這種分裂的局面快要結束的時候,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楊堅是北周外戚,當時北周的大權就掌握在他的手上。最後,楊堅取代了北周,自立門戶。這一系列的政變可不是楊堅一個人做到的,期間獨孤伽羅一直都在給他出謀劃策,也成了他很好的賢內助。
  • 隋煬帝與關隴集團的暗戰,三大奇招沒有奏效,卻葬送了隋朝的國運
    說起隋唐歷史,我想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並不是隋煬帝或唐太宗,而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員猛將——秦瓊秦叔寶,受影視和文學作品的影響,多數人都會崇拜個人英雄主義而罔顧真正的歷史,在絕對的主角面前,任何站在其對立面的人物都將成為絕對的反派,而隋煬帝就是這樣的一個反派——昏君。
  • 絲路留名的裴矩,為何在隋煬帝時為佞臣,在唐太宗時為敢諫的直臣
    隋煬帝楊廣是要通過這次博覽會,顯示大隋朝的強盛,結果也確實達到了讓西域各國驚嘆於隋朝強盛富裕的目的。這次宏大而壯觀博覽會的實際組織者,是黃門侍郎裴矩。近1400年以後,一場名為《絲路花雨》的舞劇轟動國內外,這場舞劇藉助敦煌壁畫展現了唐朝絲綢之路的盛況,其中的最後一幕就取材於隋朝裴矩組織的這場27國交易會。
  • 隋煬帝的蕭皇后一生被6個男人佔有?連一代聖君李世民也不能免俗,鍾愛年長他30歲的紅顏禍水?
    近年來網絡間有關隋煬帝蕭皇后的文章泛濫,主要的看點在於,這個曾經母儀天下的女人一生先後被6個男人佔有,即使到了晚年仍被一代聖君李世民所鍾愛。這是真的嗎?說,或者相信這些說法的人是既無知,內心又齷齪到無以復加。說這些人無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自東漢到宋代之前,中國社會的主體是門閥和士族政治。
  • 楊廣死後,蕭皇后又嫁了5個男人?李世民:胡說,根本就沒有我!
    然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就拿隋煬帝楊廣的皇后來說,傳說,她一生嫁給了6個男人,並且各個是帝王。但是,我認為他一生只嫁過5個男人!蕭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後被隋文帝選為楊廣的妃子。兩人成婚後,十分恩愛,並且蕭皇后在楊廣的奪嫡路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後來,楊廣三徵高句麗,使得國家民怨沸起,但楊廣堅決要三遊江都。在江都的楊廣,不問國家大事,一心尋歡作樂。
  • 隋煬帝為何不立楊暕為太子?楊侑作為孫子憑什麼稱帝?
    楊侑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子。楊廣有三個兒子,楊侑怎麼可能有機會成為隋三世?我們從隋煬帝的家事談起。隋煬帝楊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楊昭,次子楊暕,三子楊杲,其中楊昭在楊廣即位當年,就被冊封為太子。
  • 隋朝未代皇帝不是楊廣,而是他的孫子楊侗
    未帝楊侗影視形象一直以為隋朝經歷了兩代皇帝,末帝是隋煬帝楊廣。這是中學歷史課本給我們的錯覺。事實不是,而且,楊廣的諡號也不是煬帝,名字中有煬的,寓意其實並不好, 表示末, 隋煬帝中的煬是李淵給取的 ,是惡諡 。我們的歷史書稱楊廣為隋煬帝,那是不合理的,應該稱為隋明帝,或隋世祖。隋大業末年,因三徵遼東高句(gou)麗兵敗,國內刀兵四起,但大業皇帝楊廣依然於大業十三年離開東都洛陽而赴江都(今楊州),將留守東都的責任委給尚未成人的孫兒楊侗(dong)。楊侗,楊廣長子楊昭之子。
  • 她為何不陪著楊廣殉國?
    隋煬帝楊廣之妻蕭皇后,在野史中是個比較傳奇的女人,據說她美豔無比,即使到50歲時,依舊和少女一般美貌,因此,她一生被很多男人覬覦,先後嫁給過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處羅可汗、頡利可汗、李世民等六個男人。這種傳聞對不對?
  • 1415年前的今天,隋煬帝下令開鑿運河。豐功偉業下卻為何遺臭萬年
    公元605年4月14日(隋大業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煬帝「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開通濟渠」。況且隋煬帝在位期間還改進科舉制度,削弱了門閥士族在政治上的壟斷權,既有利於選拔封建統治人才,又提高了政治效率,適應了大一統帝國的政治需要。但為何如此豐功偉績的隋煬帝卻被後世之人所唾棄呢?唐代詩人皮日休曾有詩云「在隋之民不勝其害,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