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當你真正認識到了這4點,自卑的情結就會離你而去

2020-12-13 明理記

01導語

無論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還是以教育相關的領域出發,自卑都是一個值得研究與探討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增長,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更加緊密與複雜,自卑也就成為了抑鬱與焦慮等心理障礙的根源性問題。自卑,不僅具有廣泛性,同時具備不可消除性,就像矛盾一樣,只可以降低或減少矛盾,但不可以消除矛盾。至於原因,我們做出如下分析。

02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的看法

一、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的定義

奧地利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儘管作為弗洛伊德的學生,但他並不認同老師的「力比多」學說。在之後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給出了如下定義:

「當一個問題發生時,人們對此問題無法適應或者無法解決,此時在自我的意識中也承認無能為力,那麼這時表現出的就是自卑情結。」

二、自卑的來源與補償機制

1、自卑的來源

在心理學的統計數據中,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存在自卑感,只是因人而異,程度不同罷了。就它的來源來講,一個人從出生到後期成長的過程中,無論在生理或者心理上都會有不同的缺陷存在,加上後期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各式各樣的壓力、挫折以及精神上的創傷,而這些因素都是自卑感成因道路上的催化劑。

通過歸納與總結,心理學將自卑的根源因素匯總成了以下4種:

自我生理缺陷自我定位上的缺失自我挫敗的經歷社會環境因素對自我的消極影響2、補償機制

對每個人來講,只要心智成熟,一般不會滿足於現狀。因為綜合因素下產生的對比,從而萌生了自卑感,而為了超越這種自卑情緒,就需要為自身營造一種「優越感」的形式,進而達到最終的心理平衡。

以上的心理過程,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補償機制,同時這也是人們心理上的一種防禦機制。可是,這種補償機制,因為個體因素的不同,也會出現適當補償過度補償差別

適當補償當一個人因為先天因素就失去了雙腿的情況下,肯定因為先天的不足,對比正常人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結;

可是,在適當補償的機制下,儘管失去了雙腿不能行走,但是依靠積極的自我激勵與學習,僅使用雙手一樣能創造出勝過正常人的價值。

過度補償我們知道,人與人在同一件事物上的理解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

過度補償的人們,往往只盯著自己的缺陷別人的優點進行對比,從而自卑情緒越來越重,以至於個體無法正視自我,最終只能選擇言語行為上過度的貶低別人補償自我的自卑情緒。

03自己只有找到自卑的根源,才能找到化解自卑的出路

一、自我生理缺陷

根源:每個人在社會人際交往中,對「第一印象」都是十分看重的,而這種印象的直接來源就在於每個人的外表。就生理缺陷來講,其中包含了「長相、身高、體型、疤痕、體味等」。

因為生理缺陷而產生的負面評價,是可以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是一句含糊其辭的話語就能體會得到的,而這種因為生理缺陷得到的負面評價,對個體而言就會引發過度的自我關注最終因為缺陷而產生自卑

出路:面對生理缺陷,一味的陷入自卑情緒當中,有效地出路則是「自我認可與自我接納」。如何理解這兩個「自我」呢?

生理上的缺陷,這是一個既定事實,在通過後天自身努力或者醫學努力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就需要認定並接受這個事實。

認定的過程,就是自我認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自我暗示,這是一個事實,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就需要坦然的面對;

接受的過程,就是在認定的基礎上,要看到自身的閃光點,例如雖然長相平平,但是歌聲嘹亮,能唱出動聽的歌曲,這樣的思維過程即是接受的過程;

二、自我定位上的缺失

根源:自我定位上的缺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卑產生路徑。簡單地去講,我們自幼的興趣愛好培養,就屬於自我定位的一種;高考前的文理分班,也屬於自我定位;畢業後的工作選擇,更屬於自我定位。

這種定位上的缺失,對每個人而言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原因也非常簡單,對於未知並陌生的事物時,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新手」。即便在長輩或老師的建議下,都會產生客觀性的偏差,而這種偏差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時,都會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習專業與工作性質上的偏差。

我們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雖然有先天上的因素,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我們的三觀在不停的成長,以至於在日趨成熟的時候,突然發現目前的工作性質與原來的專業完全不匹配,甚至會陷入對以前學習過程的懊惱之中。

出路:面對自我定位上的缺失而帶來的自卑情緒,最好的出路就在於認識到自我的現狀。例如,大學學習的是土木工程專業,當前工作領域屬於新媒體行業。儘管存在前後互不匹配的情況,但是要捫心自問對於目前的工作,是否能得到新知識新技能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需要換一個角度去發散思考,因為一切都是以發展的角度向前看,正所謂興趣愛好與工作性質是完全不衝突的兩個平行線

三、自我挫敗的經歷

根源:挫敗經歷,在心理上對個人的影響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自尊上的打擊」。不得不去承認的一個事實是,每個人的自尊心都是非常強烈的,誰也不希望在成長的道路上屢屢挫敗,正所謂每次挫敗的背後,都是一次自我成長,那麼成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不是再一次挫敗。

出路: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次次挫敗對自尊的傷害程度,對每個個體的接受能力雖然不同,但是對於能在挫敗後可以總結經驗教訓的人們,反而是一件成長上的好事。

因為在自卑情結的形成後,補償機制的介入可以將我們的自卑情緒通過適當補償而達到心理平衡。而這裡能否達到平衡的關鍵就在於補償機制是否運用的得當或過度

四、社會環境因素對自我的消極影響

根源:面對一件工作,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著不同的分工,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分工不同,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當他人在完成分內工作的情況下,對自身工作效率上的指指點點,不僅不利於順利的完成當前工作,更會在心理上產生負面消極的影響。

而這種影響的出現,在次數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就會對自身心理上形成負面的自我認知,最終形成了消極影響,會認為也許就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才會影響整個團隊的進程

出路:聽說過羅森塔爾效應的人們應當知道,自我暗示的效果在預期事件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前景與效果。

雖然羅森塔爾是在學校中隨機挑選的一些學生,可是在積極心理暗示的情況下學校、老師都會下意識的做出積極回應來幫助這些學生,在最終的考試評比中,這些學生都以優異的成績回應了外部環境的幫助。

可見,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積極地回應與暗示,對自卑情緒有著非常大的正效應;反之,消極的影響與暗示也會為我們自卑情緒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

所以,面對社會環境因素不斷變換的時候,就需要自身多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不被他人影響才是保證高效率的前提。

04結語

面對自卑,要善於發現產生自我自卑心理的原因是什麼,從而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的防禦機制來達到心理平衡。就像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的:人們面對自卑時的潛能與創造力,之所以能迸發出來,是因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對自卑感的補償與超越。#怎麼克服自卑#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明理記,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記錄生活,感謝有你!

如何擺脫緊張、焦慮這些負面情緒?心理學家的這些方法,很實用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告訴你,自卑的人通常有這些特徵,超準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在人生這條漫長的旅行中,他們選擇退縮,他們恐懼,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堅信「我不能走得太遠,我必須待在熟悉的環境裡,生活充滿各種危險或得防著點。」這同許多「後進」兒童、三十來歲仍然遊手好閒、沒有工作以及逃避婚姻的人一樣,他們時常會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究其根源,不過是「他們的目標過於野心勃勃,以至於根本無法實現。
  • 你自卑嗎?心理學:真正自卑的人,最常見的3種表現
    自卑可能是來自於對大自然的崇敬,也可能是來自於對於命運的敬畏,可如果我們內心的自卑感過於沉重,形成了一種自卑情結,那麼就會在生活中產生過多的恐懼與焦慮情緒。阿德勒認為,自卑是我們超越自己的種動力,而自卑情結,則是我們成長路上的一種阻力。
  • 心理學家:經常做這3件事情的人,骨子裡極度自卑,看你是不是?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提出「自卑情結」,主要指一個人,面對自己無法處理或者無法適應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不能處理的情緒和表現。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如果一個人面對自卑心理,能夠正確地對待,接納自己的自卑,用這種自卑驅使自己成長進步,自卑就會成為他成長路上的一塊基石。如果一個人面的自卑心理,產生壓抑或者抗拒的情緒,自卑就會成為他成長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對他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發展成心理疾病。
  • 心理學家:別再喝雞湯式的提升自信了,結合這3個辦法,告別自卑
    01導語提升一個人的自信,方法可以有千萬種,可是真正能適合你的,其實並不算多。無法達到自信,正是因為某些方面存在自卑的心理,所以本篇著力去分析提升自信背後的原因與源動力。小結:當我們認識到自我心態處於自卑、自負、自我效能低下的時候,渴望尋求提升自信的方法,這在心理狀態上,是一種積極的信號。
  • 「自卑」與「自卑情結」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很多人提問的問題:自卑。有一些人的自卑,在言行舉止中很容易被看出來。也有另一些人的自卑就會更加隱秘許多。什麼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人又是如何形成一種自卑情結的? 今天劉芳將在【打開心窗,說亮話】的欄目與你分享「自卑」與「自卑情結「,歡迎你留意收聽~~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這裡自卑感來源於「比較」。它可能是在與外界他人的比對時,所產生的一種「比不上」或者「比較弱」的感受,也可能是在與自己的理想中標準的對比中,所感受到的「無法實現」或者「能力不足」。
  • 江疏影微博訴苦:自卑這種情結,不挑人
    有人以自卑為動力變得更好,有人卻深感痛苦越過越糟。打破自卑「信仰」,改變對自己的看法,設置有意義的目標都是將自卑情結升華為前進動力的方法。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方面感到自卑,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在自卑中一步步攀登到成長的頂峰。
  • 聽說你也很自卑,我花10年時間走出自卑,總結了這4點經驗
    自卑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比如有人因身高自卑、有人因外貌自卑、有人因學歷自卑。你是因為什麼原因自卑呢?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寫道: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 從「自卑情結」 談起
    自卑情結,由阿德勒心理流派的創始人Alfred Adler最早提出。他認為自卑可以被分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而原生自卑與次生自卑之間的糾葛就會使人陷入一種自卑的惡性循壞,人的自卑情結就產生了。事實上,自負情結很可能只是自卑情結的一種偽裝。
  • 心理學家:內心捨棄3種東西,你會離抑鬱焦慮越來越遠
    我在日本作家《斷舍離》書中找到了答案,其實一個人要想真正活在當下,那麼他就需要清理家中那些不需要甚至不喜歡的東西,給自己更自由的空間來提高幸福感。 而我們的心靈同樣如此,你在過去的記憶中花費的時間越長,你就離當下的真實快樂越遠。 有人說:「什麼都捨不得扔是一種病」。害怕失去,會加劇內心的恐懼。
  • 《獅子王》: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
    在辛巴成長的過程中,他從最開始的自卑怯懦,到最後勇敢無畏,經歷了一個既心酸又傳奇的奮鬥過程,其中的困難和挑戰也正如孩子需要面對的現實困難——"自卑情結"。一·、 《獅子王》中辛巴從自卑到自信,反映了孩子的"自卑情結"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以"自卑感"和"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創造出了不少心理學學說,最出名的就是《自卑與超越》這本書。阿德勒認為:每個人生來就會"自卑情結",甚至說生來就自卑。這源自於一種天性的性格心理元素——對外界和他人的依賴感。
  • 心理學家:越自卑的人,越容易出現這3種體驗,太難過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類背負著三大約束,這三大約束如同人生的三大枷鎖。 這種自卑情結也被認為是病理性的自卑,那麼以下這三種感受可能只有陷入深深自卑的人才能體會: 不配感
  • 用這6種方法,讓你徹底改變,自卑情結
    像這樣藏著童年的自卑經歷而成功的人士,不在少數。自卑是一個非常大眾的心理學概念,人們通常在感到比不上別人、輕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形容自己自卑。 通常,有自卑感和自卑情結兩個概念。 我們先來看自卑感。
  • 心理學:如果你喜歡做這3種事,說明你骨子裡很自卑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任何一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結,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是如果我們這種自卑情結嚴重的影響了自我的生活,那麼他就會演化成一種病態心理。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了解自己是否是一個自卑的人呢?
  • 心理學家給出2個心理療法,讓你從極度自卑,變成死不要臉!
    心理學家根據研究發現,自卑主要源於這3個方面:1、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根據研究發現,自卑心理的產生,與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分不開,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會直接影響到他的性格成長。那麼,如何才能讓一個人從極度自卑,變得死不要臉呢?心理學家給出了兩個心理療法:1、暴露療法——把自己放在內心恐懼的環境中,將自卑的源頭暴露出來心理學家認為,暴露療法是治療社交恐懼症,緩解自卑的有效方法。
  • 心理學家:至今不敢說這3句話,說明你骨子裡很軟弱,自卑
    就比如下面這3句話,如果你至今也沒辦法底氣十足,毫不猶豫地說出來,那麼說明你心底還是有很多軟弱和自卑。(1)「不行」拒絕,是一個人最基本,最無可厚非的權力。可是很多人,哪怕別人已經侵犯到他的利益哪怕自己一肚子火,都不敢理直氣壯,毫無顧慮地說出「不行」。
  • 心理學家阿德勒:因為每個人都會自卑,所以才要追求優越和完美
    每個人都會自卑!這是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主要觀點,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心理學家和醫學博士,個體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代表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與《理解人性》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
  • 如何讓我不在自卑?成功人士告訴你,從以下4點做起
    當一個人形成自卑心理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自我封閉。本來可以完成的目標也會自我否定,認為「我不行」。他們對未來沒有希望,更開不到自己的優點,更看不敢憧憬美好的未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人自卑呢?
  • 心理學:自卑的出路在哪?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來告訴你答案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的看法 一、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的定義 奧地利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之後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給出了如下定義: 「當一個問題發生時,人們對此問題無法適應或者無法解決,此時在自我的意識中也承認無能為力,那麼這時表現出的就是自卑情結。」
  • 男人的處女情結,就是野狗情結 愛問陸琪
    經家人介紹認識現男友,當第一次出去玩時候,他想和我發生,我因為還沒有難麼愛他就拒絕了,他問我還是處女?我說是!他就停手了,表情是開心的。現在認識半年了,前不久他來我住處幫我換燈泡,意外的不受控制,發生關係了,他事後驚問我,你不是處女,我反問他為什麼說我不是現在他都不接我電話,因為我欺騙了他。老師,怎麼辦?
  •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這5本著名的心理學書籍,建議讀一讀
    每一個喜歡讀書的人,看到一本好書就會愛不釋手,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它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他人,然後能夠更好地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更能改變你固有的觀念,重新了解到一些社會現象,了解到各種事物的本質,讓你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如果你喜歡心理學,下面5本比較出名的書籍,建議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