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企業老總,吃穿用,無論什麼都喜歡買大的,實在沒有大的,他就乾脆買雙份,就連買房也要一個小區買兩套。
太太受不了他,拖著他來諮詢,他才漲紅了臉、羞澀地說:「還不是小時候窮怕了!那時候全村就我們家小孩最多、而且都是男孩,哪裡吃得飽、什麼都感覺欠得很,一套新衣服幾兄弟輪著穿,出門總覺得抬不起頭,都順著牆根溜。
所以從小我就下定決心,以後什麼都要比別人好、比別人多才行。」
你可能會說:「哦,原來老總也自卑!」沒錯,自卑成全了這位老總事業上的成功;但同樣也是自卑,讓他無法享受成功的快樂、好像總要活給別人看似的、很不自由。
像這樣藏著童年的自卑經歷而成功的人士,不在少數。自卑是一個非常大眾的心理學概念,人們通常在感到比不上別人、輕視自己的時候,就會形容自己自卑。
通常,有自卑感和自卑情結兩個概念。
我們先來看自卑感。
每個人都有自卑感,這是一種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適當應對的問題的時候,產生的情緒體驗。與自然萬物相比,人類常常在很多方面顯得無力,比如華南地區剛剛過去的颱風山竹,會讓人深深體驗到自身的渺小和卑微,這是導致人類普遍存在深層自卑感的原因所在。
而個體的自卑感,由「較少」,「價值」和「感覺」三個部分所組成,也就是自我價值感低下的一種狀態,如果一個人不認同自我,就會產生「低自尊」,而低自尊是一個人產生自卑的根源。
自卑感又分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
原生自卑產生於兒童時期,是人們在面對外在環境時所體會到的不足感。
這種不足感可能因為個體生長發育的速度落後或超前於同齡人、出生於貧困或單親的家庭環境、或者不當的家庭教育等等。
比如,那些因為學習成績差而經常被大人人評價「很笨」、「沒出息」的孩子們。
而次生自卑則是產生於個體成年時期的自卑感,比如從小總是考第一的優秀生,當考入大學或者進入一家一流的公司、發現周圍都是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自己並沒有能力永遠保持第一時,也會感到自卑。
次生自卑會喚起人們心中的恐懼、羞恥、脆弱,和對原生自卑的記憶,那些一直小心翼翼藏起來害怕被人知道的自卑的秘密,一旦被喚起,又會加強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和否定。
自卑感本身,並不是壞事情。
相反,自卑是每個人得以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因為自卑會造成緊張,為了擺脫這種緊張的處境,每個人都會為此作出努力,只是對不同的人來說,擺脫的方式可能不同。在用正確的補償方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的過程中,自卑就成為了發展的動力。
就像許多眼睛看不見的人,會發展出異常敏銳的聽力。不同的人在面對自卑時的補償行為有所不同。
有些人會通過加倍努力來證明自己,所以他們更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自卑感對於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內在驅動力;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以迴避他人的方式來逃避和掩飾自卑感,結果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僻不合群的人,變得更自私、更自我為中心。
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每個人都體驗過,而且也是正常且健康的。但假如發展為自卑情結,卻是不健康和有破壞性的。
自卑情結,是指在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之間反覆糾葛而使人陷入惡性循環的一種自卑狀態。
自卑情結源於人們的自卑感,但它持續時間更久、也更廣泛。比如,一次項目的失敗,喚起了童年「你不行」的記憶,然後就認定自己真的不行,接著每次接項目都屢遭失敗,最後對自我價值產生更深的否定。
自卑情結與自卑感最大的區別在於:有自卑情結的人無法鼓起勇氣做出改變。他們無法分清主觀知覺和客觀真相,認為都是自己不好,所以容易患上神經症。
你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來鑑別自己是否有自卑情結:
1、害羞、膽怯、猶豫不決,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有嚴重的選擇困難症,因為不敢承擔選擇的後果;
2. 自我封閉,活在虛擬和幻想的世界裡,用幻想來麻痺自己;
3. 與第二種人相反,總是要通過他人的關注,來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長期的自卑和低自尊,使得他們沒有辦法肯定自己的價值,只能依賴外界的關注來對獲得肯定;
4. 非常爭強好勝,喜歡自吹自擂,攻擊性強。他們希望通過表現得強大來彌補內心的自卑感,活得很緊張;
5、萬事不求人,很怕麻煩別人;
6、過分要求完美,始終對自己不滿意;
7、過分貶低自己,遇到事情就選擇逃避退縮;
8、過分在意他人眼光,跟人打交道總是小心翼翼,或者過度愧疚。我們之前講到過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溝通,深層次的心理,都有自卑情結在作祟。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上面的任何一點或者幾點表現,那麼,就是時候通過心理學來幫助自己了。具體來說,你可以這麼做:
1、了解人人都有自卑,放下對「自卑」的對抗或掩飾,坦然面對它,它才能夠成為超越的動力。
2、找一個最信任的人,說出你的自卑。說出來,自卑感就減輕了一半,因為不用再背負怕人知道的壓力。
3、回溯童年經歷,看看小時候他人是如何看待和評價自己的,寫下來,一一找到相反的證據。
4、善用主觀知覺,讓它更有建設性。有一個作家寫到小時候的故事,說他有一天穿了條新褲子,走在路上發現別人都在看他,他很得意,覺得別人都在羨慕他,所以一路上都趾高氣揚自信滿滿地,直到進了學校才發現,別人看他的原因是:他沒有拉拉鏈。所以你看,自信取決於我們的主觀知覺、而不是事件本身。
5、與自己比較而不是跟別人比較。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與理想的自我的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你就有可能慢慢建立自信。
6、改變自我暗示,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部分。把「我不行」改成「我試試」,同時每天練習抬頭挺胸,對著鏡子練習目光的堅定。